學佛答問 (第九十集) 2001/8/2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090-9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
今天我們在這個道場,也是一個新的開始,往後我在攝影棚裡面講經,大眾講堂我都讓給學生們去講,幫助他們,把他們帶起來。如果同學們有問題來問我,解答問題可以,不定時間,有問題匯集起來,我跟你們見面,為你們解答。今天這邊有一位澳洲的同學,他提出有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說都是大家都需要知道的。
第一個問題:「請問修苦行對成佛有幫助嗎?」
答:有幫助,特別是在初學。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就是苦行,佛教導我們,「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如果一個人學佛不能夠嚴持戒律、不能夠吃苦,他就肯定不能成就,在佛法修學這是結一個緣、種一個遠因,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這樣的情形我們要知道。我們每一位同學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就是這一種心態來學佛,所以學了無量劫,現在還是這個樣子。雖然你的善根福德很深厚,你還是成不了,你還是免不了六道輪回,你還是免不了受苦受難。如果你覺悟,在這一生當中能夠真正相信佛的教誨,聽從佛的教誨,真干!你這一生肯定成就。原因是什麼?是你過去生中有深厚的善根,這一生中你只要一發心,就得諸佛護念、三寶威神加持,那個力量很大,你這一生就能成就。所以苦一定要吃!
諸位要記住,貪圖眼前的一點享受,我們將來要受無量的苦難;眼前這一點苦難肯受,你將來得大樂,果報不可思議。所以學佛的人要有智慧、要有遠大的眼光,眼前這幾十年算得了什麼!想想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榜樣,他可以過富裕的生活,他把它捨掉。縱然出家,他的父親是國王,家庭是王族可以護法,為什麼要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天天去托缽?這是做給我們看的,像這樣才能成得了佛;不是這樣修學,成就不了,這個用意很深很深。
第二個問題:「請問真空妙有和一真法界有關系嗎?」
答:有關系。真空妙有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真空妙有。說法不一樣,境界是相同的。如果我們契入真空妙有的境界,你就證得一真法界。證得一真法界一定是空有不二,大乘法裡面講的入不二法門。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有不二。我們每天念《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不二的意思。「色」就是妙有,「空」就是真空,這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第三個問題:「佛法中說『無我』,但在大乘佛法中所說的『自性』是什麼意思?這與天主教信仰有異同嗎?」
答:佛法中說「無我」,是無一切眾生執著的「我」,沒有這個「我」,只有真我。所以大乘佛法講「三德秘藏」,它有四淨德。四淨德是「常、樂、我、淨」,「常」就是一般人講永恆、永生,這是「常」;「樂」的意思就是一切苦都沒有,這是「樂」;「我」是什麼意思?「我」是自己能作主、自己能自在,這是「我」。「我」的意思最重要是自在,我們今天講自由自在;你不自由、不自在,哪來的「我」?我們希望年年十八歲,做不到,你會衰老,你就沒有「我」。佛法裡面得大自在,那是「真我」。「淨」是清淨,身心清淨、境界清淨,這是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德性、本來的現象。現在這個相變了,佛經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心、是念頭,我們的心不善,把本善的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境確確實實是隨心轉的。可是今天這個環境這樣的污染、這樣的不善,但我心清淨、我心純善,我居住的這個環境是清淨的、是純善的。各人境界不相同,像現在一般藝術家說,每個人審美的標准不相同,標准不一樣。
佛菩薩無論在什麼境界都是純善,所以十法界有沒有?有;六道有沒有?有,有那一類的眾生。他的心不清淨,他的行不善,他生活在一真法界,在一真法界變現這個虛幻的法界,他在裡面就受苦受難。佛菩薩心純淨、行為純善,他在地獄裡面也是住一真法界。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的三衣一缽,天天出去托缽,實際上他生活在一真法界,跟我們身體同住,境界受用完全不相同,這個道理並不難懂。我們幾個同修在一起,每一個人的境界都不一樣,有人生活很歡喜,有人生活很憂悲苦惱,不就不一樣嗎?所以境隨心轉,這是真的。
由此可知,境不是真的,身也不是真的,心也不是真的。「真心」是不動的,真心是離念的、沒有念頭;我們還會起心動念,這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現前、用智了,你就是法身菩薩了。十法界裡面都是用妄心;到一真法界圓教初住菩薩以上、別教初地以上,他們用真心不用妄心,所以他們永遠住一真法界。但是可以應化在十法界裡面,雖然應化,應化身還是住一真法界,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懂得。
後面他說,與天主教的信仰有沒有異同?有沒有不一樣?跟天主教的信仰不一樣,天主教的信仰是生到天道。我們觀察天主教的修行,他沒有離欲,就是財色名食睡沒有離開。四相、四見沒有離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離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也沒有離開,由此我們肯定他沒有離開六道輪回,他們是欲界天。如果五欲六塵不斷,他在欲界天;五欲六塵斷了,心地到清淨了,財色名食睡這個觀念沒有了,他生色界天,他出不了六道輪回,這是不相同的。
第四個問題:「佛法的精要是什麼?修行最重要的是什麼?請開示。」
答:我學佛五十年,歸納佛法的精華,我寫了二十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心本性;「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是我們的行為。純善的行為,純淨的真心,這就是佛法的精要。如果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純淨純善」四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純淨,這是講「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純善,這是講「行」。純淨的心,純善的行為,不夾雜毫分不淨不善,你就圓滿成佛了。所以學佛學什麼?就學這個,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在工作當中學,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沒有一絲毫虛偽,沒有一絲毫污染,沒有放不下的,這就對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不離這個原則,我們掌握這個原則就知道怎樣修行了。
對於初學最重要的是什麼?「三皈、五戒、十善」,普遍的來講,這是對初學的。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想脫離六道輪回,想證得一真法界,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講的「淨業三福」,要從這個地方下手。「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條做不到,念佛不能往生;這一條做到了,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如果想提高一層,要生方便有余土,你得修第二條善,就是第一條再加上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不犯威儀」的意義,一定要保持佛教最好的形象,把佛教形象破壞了,這一條就沒有了;換句話說,我們起心動念、一切的行為,都要給世間人做最好的榜樣。我們聽經精神不能振作,這是不好的榜樣,低著頭打瞌睡是不好的榜樣,這都在威儀裡面,所以一切都要守規矩。為什麼要這樣做?做給別人看的,對自己不重要,這是佛教的形象。《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講「形像鮮明」,也就是說做社會大眾的模范,做社會大眾的典型,不好的樣子不可以做。學佛的人跟大家接觸,愁眉苦臉這是不可以的,人家一看你這個樣子,佛還能學嗎?學佛就變成這個樣子了。讓人家跟你一接觸生歡喜心、生恭敬心,這是好樣子。所以每一句裡面都含無量義,你能做到這一條,你才能生方便有余土。更高一層是生實報莊嚴土,你還要加上這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就是淨宗法門,深信因果是講這個,不是講別的;「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是教別人,自行化他,這樣的人念佛才能生實報莊嚴土。這就是修行最重要的。
你從哪裡學起?「淨業三福」包括三皈、五戒、十善,一定要做!十善裡面:「不殺生」、「不偷盜」,在家居士「不邪YIN」,要從念頭上做起。傷害眾生的念頭不能有,有這個念頭你有殺心,你殺的行為沒有,你殺的心沒有斷;還想占別人便宜,占別人便宜是偷盜的心,你盜心沒有斷,你的念頭不清淨;男女之間交往的時候你還會起心動念,你YIN欲的念頭沒有斷,這麻煩大了。口業是最容易造的,大家都認為無所謂,不是無所謂,關系太大了。妄語欺騙人;兩舌撥弄是非;惡口裡面包括戲論、開玩笑,不單佛法禁止,世間孔孟也禁止,為什麼?開玩笑,說的人無意,聽的人有心,往往得罪人,跟人結下冤仇,將來生生世世冤冤相報,不曉得原因從哪裡起來的!言語不能不謹慎,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要細講,你才清楚、才明白,自己才知道收斂。跟一切眾生接觸,你有能力觀機,看對方的根機,用什麼方法教導他,用什麼言語教導他,你就有智慧,你不生煩惱,你開智慧了。
「三皈、五戒、十善 」包括整個佛法,大小乘經論都在其中。所以佛家一個法門通了,所有一切法都通了。學習一定要專精,「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能成就。決定不能學多、不能學雜,一多、一雜,你這一生就不能成就了,你所學的是豐富的佛學知識、常識,佛法修學得定開慧,你得不到定。定是樞紐,得定之後開慧,你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單單得定不能開慧,你出不了六道輪回。四禅天得禅定;四空天,是更深的禅定,不開慧。如果從定當中開慧,你就超越六道了。所以得定還是解決不了問題。但是,定是開智慧必要的手段,於是我們修什麼?就修定慧。
「三皈、五戒、十善」都是幫助我們修定慧。十善業道教我們放下,惡的念頭都放下,不要說惡的行為了;放下,智慧才能現前,看破就是智慧。所以一般人講修行,從哪裡修起?我們教他從三皈、五戒、十善下手。如果有心想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回,念佛往生淨土,你一定要修「淨業三福」;不從「淨業三福」下手,這個淨土不能成就。
底下這個問題:「阿羅漢的慈悲平等心,菩薩的心也是一樣,請問阿羅漢跟菩薩有什麼分別?」
答:有分別。阿羅漢跟菩薩的慈悲心與平等心有程度上的不同。確實從須陀洹就有,這是我們在《金剛經》可以得到證據,須陀洹已經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須陀洹他證得了,他絕不以為我自己證得須陀洹果。如果自己以為證得須陀洹果,他著相了,他沒有證得,證得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證得是不著相。須陀洹不著相,但是須陀洹的不著相跟阿那含、阿羅漢的不著相有程度淺深不同,所以阿羅漢比不上菩薩。但是菩薩也有等級,我們講大乘圓教,阿羅漢斷證的功夫跟七信位的菩薩平等;換句話說,他的清淨心、平等心比不上八信菩薩,但是比六信菩薩高,所以他有程度上的不同。他要是比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我們曉得是《華嚴經》講的圓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菩薩這四十一個階級,他們統統都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只是程度上有淺深不同,從這個地方分的。
這一張有四個問題:「有些人在修行過程中,特別在跑香或般舟的行中,身體升半空中,倒下行,地面不停的轉動,請問這與四大有關系嗎?什麼原因?」
答:這與四大有關系。四大是「地、水、火、風」,這是佛在經典裡面講的,就是現代的科學,現在一般人講的科學,而且是屬於物理的科學。四大「地水火風」四字是形容詞,講的是什麼?講的是基本的物質,在我們過去講的是原子、電子,現在講到基本粒子,最新的名詞講到誇克,這是不能更小的東西了,這樣小的一個物質,這個世界是這些物質組成的。現在我們都有這個知識,是基本粒子組合成為電子,電子組合成為原子,原子組合成為分子,排列方程式的不相同構成了整個宇宙,動物、植物都是這個基本物質組成的。所以佛家講萬法歸一,在物質上,確實萬法歸一,那是一個基本的物質。基本的物質它有四個現象,現在的科學家講基本粒子它帶電,它帶陰電、陽電,它雖然很小,在高倍顯微鏡觀察下它還是一個物體。
「地」就是代表物體,它是一個有體積的東西,我們用「地」代表;我們佛法講「火大」,火是陽電;它有濕度,濕度就是陰電,濕度是「水大」,所以我們用「水」代表;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動就是「風大」,這是一個基本物質的四個現象。它是一個物質,是「地大」;帶陽電,是「火大」;帶陰電,或者叫濕度,濕度是「水大」;動的是「風大」。這個與四大決定是有關系的。
修行過程當中要曉得,我們到底是修什麼?我們的目的是在哪裡?佛法無量無邊的法門,你喜歡動,佛就教你用動的方法修,從動的當中你要能夠修到不動,你就成功;你喜歡靜,佛就教你用靜的方法修。所以佛教化眾生是隨順眾生的根性,佛沒有定法教人。無論哪一法都能歸元,歸元到最後是什麼?動靜不二,你就回了頭。你動不是靜,靜不是動,你回不了頭。什麼時候你用動的方法歸到靜,靜的方法歸到動,證明動靜不二,這就成就了。你自己喜歡用哪一種方法,但是要有老師指導;沒有老師指導,如果發憤用功用錯了,就屬於著魔,出了毛病。一定要有過來人幫助你、指導你,若沒有人指導,最安全的一個方法是念佛,念佛這個方法是很安全的,沒有人指導,自己修也行。
般舟三昧難!般舟三昧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躺下來當然更不許可,只可以站在那裡走動,這不是普通人能夠修的。我們現代普通人最好采取谛閒老和尚教誨我們的方法,就是「一心專念」,念累了就去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這個方法好!他的學生鍋漏匠,三年多他修成功了,他往生預知時至,他也不生病,站著走的,走了之後還站了三天,等他的師父谛閒老和尚替他辦後事,他成功了。谛老非常贊歎他,「天下叢林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講經的大法師也比不上你!」他就是一心專念,沒有妄想,三年成功了,這個例子太多了。真干,真放得下,這個世間一切都不要去管它,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我要離開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我管它干什麼!等我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回來再幫助大家。要發這個心,我到那裡是求學,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回來再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這個就是菩提心。不是「這裡的業障太重了,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享福去了」,這是避難去了,這種心去不了,這個念頭是錯誤了。一定是我現在想幫助大家,沒有本事,幫助自己都沒有法子。怎麼辦?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回過頭來幫助眾生,意思在這裡。
問:「般舟三昧,經中說修行這種方法是得禅定最快捷徑的方法。請開示。」
答:沒錯!可是你要記住一句話,中國古諺語常說:「欲速則不達」。在三個月當中,如果禅定沒有成就,你著了魔障變成神經病,你就大錯特錯了。方法確實是好方法,得禅定的捷徑,你求得禅定的心切,這就是魔障。佛法的修學一切都順其自然,它自己成就,這是正確的。有心想成就,這個心是妄想,這個妄想跟魔相應,魔就來了。只要你有欲望,「我想成佛、我想得定、我想什麼」,魔都來了。所以佛菩薩沒有念頭,任何境界裡面,就是廣度眾生,他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魔對他一點辦法也沒有,他沒有念頭。你有念,魔就有辦法來整你。你念頭沒有了,我們今天做不到,到這個境界就是完全用真性,你是法身菩薩了。
我們業障深重,會起心動念,晚上睡覺會作夢,這就是凡夫。會起心動念,用什麼方法?用念佛的方法。佛在《大集經》講,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無上深妙禅」,你們相信嗎?般舟三昧那是勇猛精進,這一句佛號九十天當中不間斷。念佛的原則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九十天當中守「不間斷」,你要曉得,還要有個「不夾雜」,如果夾雜妄念在裡頭,你就不能成就,你就會出麻煩。善知識在旁邊輔導你,輔導什麼?把你妄念打掉。禅堂參禅也是一樣,一看到這個人起心動念了,香板就打下去,把你的妄念打掉,不許可你懷疑、夾雜、間斷,你的功夫才能成就,那是真正上根利智的人,不是普通人。
念佛根性也有上、中、下三等,對於普通人就是普通的方法,谛閒老和尚的方法是對普通人、對我們一般人,非常有效。念累了休息去,休息好了到念佛堂再接著念;換句話說,無論世法、佛法不可以有壓力,我們精神有壓力、身體有壓力都不能成就,都會著魔障,這都是魔障的緣,這個緣要把它斷掉、要離開。身心一切放松,一絲毫壓力都沒有,心地清淨快樂,法喜充滿,你功夫才能得力。不能有絲毫壓力。
弘法利生,我們建道場,我常講:「錢多多做,錢少少做,沒錢就不做」,絲毫壓力都沒有,一切都是自然成就的。我們不會開口問人家要一分錢,化一分錢的緣,為什麼?我們就是攀緣,我們的念頭已經錯了,哪裡會成就!現在的科學都很進步,像這些機器都很方便,我要動一個念頭想要一台,請一個人化一個緣,錯了。你是得這個方便,你能不能成就?你不能成就,你煩惱不能斷,你智慧不能開。有人供養送過來就可以,我要暗示叫人家送給我都錯了,為什麼?你有盜心,你的心不清淨。要一絲毫念頭都沒有,雖然是在五欲六塵當中跟大眾相處,一絲毫都不沾染,念頭都不起,我們成功了。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把握,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憑什麼?就憑「心淨則佛土淨」;你還有一念,還想著這個,你就糟了。我常常勸人,無數次的勸人,他聽是聽清楚、聽明白了,境界現前都不管用,他還是起心動念,所以他不能成就的原因在此。這是信不過,這個東西要它干什麼!
我們要開自己的智慧,不需要聽別人的,不需要記別人的,連釋迦牟尼佛的東西都可以不要記。要開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智慧開了,跟佛的智慧沒有兩樣,佛的經典一展開,是什麼意思,自己統統都出來了,哪裡還要去想!講經還要去准備,准備就用頭腦、用思惟了,錯了。一個人純淨純善,你就成功了;世出世間一切法一接觸就通達,不需要學的。怎樣在生活當中、在工作裡頭、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在這裡面去練,練純淨純善。練什麼?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功夫在這裡,這是真功夫。所以快捷的方法,這才是最穩當的,要知道原理、原則。般舟三昧是一種方法、一種助緣,理跟事都要清楚。
最後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愈修行所得的障礙愈多?」
答: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為什麼愈修行障礙愈多?你的冤親債主太多了。你欠人的命還沒有還命,你欠人的錢還沒有還債,所以你修行,這些冤親債主來找麻煩。你跑掉之後,他討不到債,他討不到命,他不能報復了,所以他都來了。如何排除障礙?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給他們。我不是為我自己修的,我是為你們修的,他們知道,他們會歡喜。我代你們修行,你們不修,我代你們修,冤親債主就很高興了,不障礙你了。你自己修,你想跑掉、你想賴帳、你想僥幸躲避,他們統統不會饒你,魔障是這麼來的。我們生生世世跟多少眾生結冤仇,有過節,所以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我們在這個世間,人家騙我們、坑我們,欺詐我們,我們很歡喜。為什麼?債還掉了。縱然不是討債,他是真的欺騙我們,我們隨他,我們也不要了,我們要,我們出不了三界。所以別人欠我的,我統統不要了;我欠別人的,我盡量的還,你才能走得了!有絲毫留戀,你就離不開六道輪回,那個麻煩才大!所以,一切要捨,一切要放下,真正要了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連自己身體都不能保住,何況身外之物!有什麼好牽掛的,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有很快樂、沒有也很快樂,決定不為這些事情操心,真的得大自在。
後面還有個問題:「有人講只有在臨終的時候見到阿彌陀佛才是真的,但有些人修般舟三昧見到十方佛站在前面,請問這是否花開見佛、成佛的意思?」
答:見佛,有真的見到佛,有魔變現的佛。從什麼地方辨別?從你自己心裡辨別。心裡辨別也有程度上的差別,自己心真正到清淨、一切不染著,會見到,會見到真佛。見到真佛也不必生歡喜心,一生歡喜心,那個佛就是魔,他把你的心破壞了,你的心不清淨。像我們念佛人,我們的目標是「一心不亂」,他把你一心破壞了,你心亂掉了,一高興歡喜告訴人:「我今天見到佛,佛怎樣怎樣」,你是見到魔,不是見到佛。世尊在《楞嚴經》跟我們講:「見到佛的境界也不要理會它,就是好境界;如果一著相,一生歡喜,這個境界就是魔境界。」所以是佛是魔不在外面,是自己的心,自己心見到了還是跟沒有見到一樣,依舊是清淨平等覺,沒有受外面環境干擾,這是佛境界。佛這個話說得好!縱然見到魔,見到妖魔鬼怪、青面獠牙,你心裡還是如如不動,若無其事,那個青面獠牙也是佛。只要讓你起歡喜心或者起怨恨心,這都是魔,你的煩惱被他勾起來了,那個境界是魔境界;不生煩惱,心地清淨平等,什麼境界都是佛境界。這是佛在楞嚴會上教我們如何辨別佛跟魔的一個原則。
你懂得這個原則,我們今天在這個世界上,你一睜開眼睛看到這麼多人,你看到的時候,你看到就討厭,魔境界現前,你看到就歡喜,魔境界也現前了。能看到所有境界心不動,也就是說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決定不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更深一步的是,連這個念頭都沒有,那就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都沒有,你的功夫成就了。所以真正修行在哪裡?就在境界上歷事煉心,離開境界到哪裡修行!我們修行人到市場去觀摩,觀摩是修行。那個產品日新月異,樣樣看清楚、看明白,你問我,我不是不懂,我樣樣都懂,這是智慧;看了怎麼樣?如如不動,決定沒有一個念頭:「這個東西很好,我想得到一個」,你定沒有了、慧也沒有了。所以,在這個境界裡面修定修慧。「定」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甚深禅定。「慧」是什麼?樣樣清楚、樣樣明白,世出世間法一提起來沒有一樣不知道。絕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定慧等學,都在生活當中,穿衣吃飯點點滴滴都是戒定慧三學。所以見到佛,應當要保持見如不見,不必跟人家說。
從前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從來沒有跟人家提過一個字。他到往生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現象又現前,他才告訴大家:「西方極樂世界以前見過三次,現在又現前了,我要去了。」人家問他見到的境界相,他說:「跟《無量壽經》講得完全一樣。」慧遠大師那個時代,經典翻譯得很少,只有《無量壽經》翻譯出來,《阿彌陀經》跟《觀無量壽佛經》,他都沒有見到,還沒有翻成中文,所以最初他們所依靠的就是《無量壽經》,跟《無量壽經》講得完全相同。所以不是到自己臨走,不需要跟人家講。以後祖師大德們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境界可以跟自己老師講,請老師印證,不能隨便跟別人講。為什麼?你心裡已經被污染了,有這個念頭就已經被污染了。能夠看到一切境界就像沒有看到一樣,那就好。看到了,事情我知道,心裡不落印象,這個功夫高。十二因緣講「愛、取、有」,「有」沒有,這是最高的功夫,那個「有」斷掉了,就是不落印象,是最高的功夫。
這位蔡秀珠同學問兩樁事情,第一個:「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請開示。」
答:這是古人教給我們的,很有道理。道理在哪裡?你這本書念一千遍,心定了,定就開智慧。現在人他不曉得用這個功夫,所以佛學院很糟糕,佛學院學的都是常識,雜亂無章,決定不開智慧。它的課程太多,換得太快。中國古人教學,就是一門,從童子四、五歲的小朋友開始,教你念《弟子規》、《三字經》,天天就念這一本,這本書可能念個半年、一年,他心是定的,他腦子想的就想這一本書的東西,他不雜,他不亂,容易得定。得定之後他就會開慧,他就會懂得裡面的意思,無需要別人講解,他懂得了。
所以古時候有很多高僧大德,他一生就受持一部經。你們在《六祖壇經》上看到,法達禅師一生一部《法華經》,無盡藏比丘尼是一部《涅盤經》,一部經就能成就,在裡面開悟。悟了之後,一切經、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達。為什麼?理是一個,就像一棵樹一樣,你找到根,一門深入就找到根,找到根的時候,整棵樹枝枝葉葉你都通達了。你在枝葉上,你在這個枝,你不曉得那個枝,到樹干的時候,那幾個枝都全了解;但是你這個干不知道那個干,到根的時候全部都知道了,就這麼一個道理。中國過去儒跟佛都懂這個道理,就是一門深入,不教第二門。可是現在老師要提倡這個教學法,很多人不相信,很多人不能接受,一定要廣學多聞,害死人!西方人有知識沒有智慧,東方人知識不如外國人,智慧高過他太多,不一樣。
後面你問的是諺語,講的是因果報應,問:「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於聽命,天地自相保。」
答:這是講人一定要明了因果,人的一生都受因果的支配,就是講的「宿命論」。《了凡四訓》裡孔先生替了凡算命,那就是宿命,那就是因果。「信命不修心」,不知道修行,所以二十多年來他的命運一點都不差。哪一年,他是個讀書人,考多少名,果然都跟算定的一點都不差。不懂得修行!命裡注定五十三歲要死,到那個時候肯定要死。遇到雲谷禅師,雲谷禅師明白道理,告訴他:命是有,修心能改變命運。為什麼?命是自己造的,不是閻王定的,不是上天安排的,是自己造的,自己造的自己當然可以修改。怎麼修改法?斷惡修善。所以他修改了,他懂得了,拼命做好事、做善事,果然他的命運就不一樣,命裡該考第三名,他卻考第一名;命裡沒有功名,古時候的功名就像現在講的學位,他只有秀才的命,舉人的命都沒有,進士就更沒指望了,他考中舉人,考中進士。五十三歲那一年沒事,他活到七十四歲,命運改變了。這講的是修心,你還能聽命,這是個最好的,懂得因果報應,認真努力修行。
超越命運,這是最高的。怎麼樣超越命運?有「我」就有命運;無「我」命運就超越了。無我,起心動念只有一切眾生,我這個身體是工具,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這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工具,不是我,沒有我,你這樣就超過命運了,超過生死,沒有生死了。有我就有生死,就有命運;無我,生死、命運都沒有了。所以《金剛經》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超越了,這個時候你是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薩,我們這一生可以證得。所以只要執著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你就沒有辦法證得,你甚至於超越不了六道輪回。你做再多的好事,你可以作人王、作天王、作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你就是出不了六道輪回。
佛的教誨是真實的,「無我」,你才見到真我,宗門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是真我,那就是自性。找回自性,回歸自性,這是功德圓滿成就了。然後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國土眾生是自己,是自己真心所現、識心所變的,然後你才曉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的關系是一不是二,你愛眾生跟愛自己一樣。眾生歡喜我們就歡喜,眾生苦惱我們就苦惱,這個「自己」沒有了,超越了,命運沒有了。佛法講得詳細,講得透徹。遇到佛法那是無比的幸運,這是無量劫很難遭遇到的,遭遇到一定要珍惜,一定在短短數十年當中要有成就、要超越,提升自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