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7[海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04/11/21  海口市孝廉國學啟蒙中心  檔名:52-115-07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剛剛提到的是父子關系,父子關系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一個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對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著父親,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他那個存心都能夠時時刻刻念著父母。

  古代有一個很有名的孝子曾子(曾參),他有一次上山去砍柴,剛好他的朋友來找他,古代朋友來找可能都是走了二天、三天很長的路才到。他母親為人特別忠厚,想著朋友這麼找來,這麼遠來,那假如又沒見到曾參,這樣對朋友很不好意思。馬上她就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針,這一針扎下去,曾參馬上覺得心痛,馬上覺得一定是母親出事了,趕快快步趕回家裡來。結果一回家,看到他母親話還沒講,馬上跪下來說:母親,到底有什麼事,為什麼我的心一陣痛?結果母親才跟他解釋,因為有朋友過來,我想趕快叫你回來,所以我才這麼做。所以古代為人子女的人確確實實是念念想著父母。

  那我們現在想一想,我們自己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態度,為什麼沒有?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有沒有人教我們要孝順?沒有人教。每天腦子裡想什麼?可能念念想的是自己。我們常常會跟小朋友說,小朋友,你母親喜歡吃什麼東西?他們都說不知道。結果我就問小孩子,我說:媽媽知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他們說當然知道,有什麼、有什麼,講了好幾樣。我說你看媽媽念念為你想,都知道你想吃什麼,媽媽這麼照顧你,你是怎麼樣去回饋母親的,居然連母親想吃什麼都不知道。

  「親所好,力為具」,父母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心盡力去拿給父母,奉養父母。所以我們就跟小朋友說,以後買東西的時候先買什麼?先買母親喜歡吃的東西。藉由這個對比讓他們去感受到母親這麼愛護我們,我們卻連這麼生活的基本都不了解。所以古代人有這樣的孝心也是取決於他們的父母有做出好榜樣,再加上教育當中以孝道為根本,從小就教他孝。甚至於是鄰裡鄉黨互相之間看到孝子都會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於效法,所以當時候的社會風氣也很好。現在確實在社會上要聽到孝子容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斷了二、三代,必須從頭開始。

  如何引導孩子盡孝道,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常常會從母親整個懷孕到生產,接著養育的整個過程,讓他去體會母親的恩德,所謂知恩者才能報恩,知恩才能報恩。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會跟小朋友說,佛陀有一次經過一個地方,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先頂禮,跟這些白骨頂禮。頂禮完之後學生就問:佛陀,你為什麼跟這一堆白骨頂禮?佛陀就說;這些白骨可能都是我們過去的祖宗,我們應該對祖宗禮敬。拜完這一堆白骨之後,佛陀就叫學生把這兩堆骨頭比較黑的分一堆,比較白的骨頭分一堆。學生就問:這兩堆骨頭為什麼會一邊比較黑、一邊比較白?佛陀接著就說:這一堆黑的骨頭是母親的骨,因為母親在懷胎的過程,整個胎兒的營養都要從母親的身體當中抽出來,所以鈣質流失很多。然後因為整個養育過程非常操勞,所以母親身體就會日漸憔悴,而且在整個懷胎過程是十個月的時間,十個月懷胎是幾十斤重,非常辛苦。

  我們做了一個活動,就是把一個雞蛋交給一個孩子,讓他們在那一天當中保護這一顆雞蛋。諸位朋友,結果怎麼樣?結果雞蛋幾乎是全軍覆沒。他們保護這個雞蛋差不多三分鐘又忘記了,漸漸就會蹦蹦跳跳,所以這麼一蹦蹦跳跳,雞蛋馬上就破掉了。我們藉由這個體會跟學生講,你看你們保護一個小小的雞蛋一天都保護不了,而母親保護你這麼大的一個自己的小孩,保護多久?十個月,所以非常辛苦。懷胎到後期的時候,躺都躺不舒服,覺都睡不好。十個月之後要生產,那更是很辛苦,也很痛苦。

  生產的痛比癌症還痛,在產房裡面有一些生產用的床,在床上有兩根很粗的鋼柱,諸位朋友,為什麼有那兩根鋼柱?痛的時候可以拉一下,可以撐一下,把這個痛轉移到拉力當中來,所以相當辛苦。我們跟小朋友說那兩根鋼柱已經彎掉了,什麼樣的力量讓鋼柱彎掉?是母親生產痛的力量連鋼柱都拉彎了,所以這兩根鋼柱見證了母親生產的辛苦、辛勞。我們會接著跟小朋友說,母親生完產之後有沒有說痛死我了,還是她孩子長大之後,她會跟孩子說我生你的時候痛死了,有沒有這樣子講?都沒有。縱使她經歷了這麼痛的痛苦,但是生完產之後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念頭是想著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現在如何。所以母親對孩子的關懷,連這麼痛的痛苦她都能夠放下,這是母親生產的恩德。

  等孩子生下來了,那更辛苦。所以我們有一個家長就說,她說懷孕還沒生下來以前,覺得希望趕快把孩子生下來;生完產之後,覺得很想把孩子再送回去,別生了。為什麼?因為生下來之後更辛苦,甚至於連覺都睡不好。我記得我那個小外甥,他一歲以前很多時間都在我們家待著,有時候晚上不睡覺在那裡吵,家裡的人是輪番上陣,一個換一個,因為手都快抱斷了。我也成了這個行列之一,但是我幾乎半個小時手都快斷了。所以確確實實母親養育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

  孩子生出來母親要哺乳,就要趕快吃很多營養的東西來提供孩子。在懷孕期間很多的母親因為身體不適,也會常常嘔吐。但是這些母親還是勉強自己要把食物吞下去,為什麼?因為想著這些營養要吃下去才能讓胎兒更健康,所以在這整個生下來之後的養育工作,也是讓母親非常勞累。我聽我爺爺說,我母親生我們三個,那我們三個孩子都要哺乳,母親早上還得上班,所以早上上課上到第二節課,還要馬上利用下課時間趕回家裡來喂我們三個小孩吃奶,吃完之後馬上又跑回學校教書。我母親說她在養育我們小時候,常常下課時間太累了,一打鐘整個人就趴下來,就在講桌上睡著了。她說不知道有多少節課都是她的學生把她搖醒,老師上課了。確確實實又要工作、又要當母親、又要把家裡的事都能夠打理好,確實相當辛苦。

  所以我們在引導的過程當中,讓孩子去理解到他們的整個成長都是讓母親非常辛苦,讓他能夠去感念母親對他們的恩德。很多的孩子在聽的過程也會很感動,甚至於有一些孩子眼淚都會掉下來。那我們進一步會引導小孩,我們既然知道母親的恩德,就應該懂得去報恩當一個孝子,那如何當一個孝子?是不是長大之後賺大錢給母親花?買大房子給母親住?這個太遙遠了。所以我們引導孩子是讓他能夠從當下開始落實在生活當中,引導孩子你拿一個拖鞋也是幫母親一個忙,甚至於幫母親拖拖地,幫母親分憂解勞,這都是盡一分孝心。

  在教如何落實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我們的《弟子規》,所以告訴孩子說只要你做到《弟子規.入則孝》的一條,就是盡了一分孝心。從哪裡開始盡?我們《弟子規》第一句話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從對父母講話的恭敬態度開始扎根,開始做起。像《弟子規》裡面有一句「冬則溫,夏則凊」,這個「冬溫夏凊」的典故是東漢有一位讀書人叫黃香,他的母親比較早過世,所以他就跟他父親獨自生活。因為父親的身體不大好,所以他就很體恤父親的狀況,冬天的時候因為天氣比較涼,他就先躲到被窩裡面去把被子弄暖和;夏天比較熱,他就先用扇子把床搧涼,再請父親上來睡,點點滴滴都是在觀察父母的需要在哪裡。

  我們會進一步引導孩子,黃香看到了父母會冷、會熱,所以他懂得去做這一些工作。諸位小朋友,我們父母生活當中還有哪一些需要,我們應該盡心盡力去做到。我們會進一步引導他們,他們就會去思考。有時候在教孩子的過程,常常懂得用一些問題去讓他感受。有一些孩子就會說母親可能會餓、可能會渴的時候,我們馬上懂得倒杯水,拿些東西給她吃。甚至於父母親下完班回來覺得很累,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按按摩,替父母服務服務。相信縱使你的技術不是很好,你有這一分孝心,母親一定會覺得很舒服、很安慰。所以從生活當中的需要去引導孩子。《弟子規》當中又有說到「出必告,反必面」,我們為人子女處處不能讓父母操心,所以到哪裡去一定要告訴父母。你的所作所為能夠讓父母安心,這就是在盡一分孝道。

  《弟子規》又說「事雖小,勿擅為」。我們常常問孩子哪一些事不能夠擅自去做,做了之後會讓父母蒙羞,或者會讓父母擔心的事?小孩子其實反應都很好,他們會常常提到的是一些不禮貌的事不能做,一些會讓自己危險的事情不能做。所以透過我們這樣去引導,孩子的孝行就會點點滴滴落在他的家庭當中,落在他的生活當中,這才是把德行落到實處上。所以教導孩子孝,絕對不是一天、二天的功夫,必須要透過你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引導跟提醒。所以我們很多的老師他教《弟子規》、教孝,都是堅持半年以上,讓孩子整個行為都上軌道,把這分孝心完全的內化成他的存心。

  教孝當中,我們剛剛提到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為人父母者一定要以身作則,為人子在孝順父母當中,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思考、來用心,從哪幾個角度?從奉養父母的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還有養父母的智慧。我們說養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體健康,我們要時時懂得去關懷,在古書當中記載,差不多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我們就要把他當小孩一樣關懷照顧。老人家在晚年比較容易覺得孤寂、孤獨,而身體也比較虛弱下來。所以我們要能夠常常體恤父母的身體狀況,然後盡這一分孝心,給我們的孩子當好榜樣。像在目前春秋之際,溫度變化特別大,這個時候假如我們沒有辦法回到家裡,就應該打一通電話問問父母有沒有這些御寒的衣服,棉被夠不夠。這通電話一打,你的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覺到你處處關懷父母的身體,他能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孝心。

  再來父母的健康時時能夠去注意到。而關懷父母的健康還要有正確的知識才行,正確的知識。我們來思考一下,父母假如生病了怎麼辦?看醫生,直覺反應都是看醫生。看什麼醫生?其實中國人對於身體來講最重視的是治未病(還沒生的病),而不是治已病。所以中國人特別注重的是養生的方法,絕對不要等到生病了才來預防,那就很辛苦。我們思考一下,有哪一個人高血壓送到醫院去,然後高血壓好了,有沒有?有沒有哪一個糖尿病患到西醫去看,然後看到最後糖尿病好了?有沒有哪一個癌症病患到西醫去看後來說癌症好了?西醫看的都是把你的症狀解除掉。比方說高血壓,高血壓因為血管塞住了,塞住了很不舒服,所以那個藥一吃下去,你的血管馬上怎麼樣?擴張,這個血液就稍微流過去。所以你就沒有好像快不行,好像塞住了,血管就擴充下去。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心髒病患都怎麼樣?趕快拿藥來,那個藥吃下去是症狀解除了,但是他的血管一天一天就松弛掉,到最後血管就壞掉,所以都只是把症狀解除掉而已。

  到最後我們去看一下,假如你四、五十歲就開始跟著西藥吃的人,藥要吃多久?要吃一輩子。所以我們看一看很多老人家出去旅游的時候,包包裡面會放很多什麼?東一包、西一包都是西藥。當我們的父母親晚年都是伴隨著這些藥物在生活,日子好不好過?不好過,所以我們應該去研究更多正確的養生之道,來讓父母的身體真正不需要依靠這些西藥,這樣才是正確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咛父母親不可以吃太鹹,不可以吃太油,多在這一方面提醒他。然後在飲食當中讓他了解多吃蔬菜水果,因為健康的身體是弱硷性的狀態,而肉類食物都是酸性的,所以久而久之體質就酸化。有一句話叫酸性體質是萬病的根源。所以我們應該引導父母養生之道,讓身體慢慢趨於弱硷性,身體狀況才會好。不然我們思考一下,你所有的內髒把它泡在酸的東西裡面會怎麼樣?這些內髒很快就會退化掉。我們都聽不到內髒在呼喊,都聽不到它們說我都快不能呼吸了,把我泡在這麼酸的體液裡面。

  所以父母親這些養身的正確觀念,也要透過我們點點滴滴給他們的引導,給他們的積累,他們才懂得如何養身。在看醫生方面,我個人比較贊成看中醫,中醫是治本不是只有治標。所以現在這個時代人都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以醫學來講,去看一個中醫,他把你的脈完之後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訴你這個要調養半年才能夠把身體調好。很多人一聽半年怎麼樣?嚇得半死,我哪有這麼多的時間來調養,結果西醫告訴他一針打下去馬上舒服,他很高興,就馬上打下去了。但是這往後他就必須依靠針、依靠藥來過日子,而且後面的副作用特別大。所以我們自己要真正有正確的知識才能夠讓自己健康,也才能夠讓父母得到身體的健康。

  再來養父母之心,就是你時時能夠關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說媽媽打一通電話給你,然後東聊西聊,結果你也聽出來是母親在想念我們,這個時候不等母親開口,應該主動回家去看看。有一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已,還想念小孫子,這個時候我們能夠體恤到父母的這一分心,趕快回家看看。我們有一個老師她在今年元宵節來聽中國文化的課程,聽了之後她非常歡喜,我每一次看她在上課的時候都是非常專注,只要講到一些聖賢的故事,她馬上振筆疾書把它記下來。結果經過三個月之後,有一天她就走向前來,聽課聽了三個月她從來沒跟我講過話,三個月之後才走上講台來,跟我請教了一個問題。那我就先問她,我說:您聽課三個月了,怎麼從來沒跟我談過話?她說:蔡老師,我看你太忙、太辛苦了,我不想打擾你。我們一聽很感動,她的心時時能體恤別人。

  她說她聽了三個月,覺得自己還有家庭很受益,她說不能只有她們家裡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夠回到故鄉去教一些比較失學的孩子,能把這些德行的教誨、聖賢的智慧,能夠也讓他們有學習的機會。我們一聽很高興,也很隨喜她的這分發心,所以我馬上拿了很多教材,像德育課本七百多個故事趕快送給她,然後很多老師了解到她這種存心,也把他們很寶貴的教學經驗告訴她,所以她很快就教得很順暢。教到目前為止也已經八個月了。結果有一次她的父親打電話給她,然後就跟這位徐老師講,他說:女兒,你能夠找到人生的價值,父親很高興,而你的行為父親覺得很光榮。一個父親講出這樣的話,代表父親對她回饋鄉裡的這個行為在心裡上很認同,而且我相信她的父親也有這個志向想要利益社會,而他的女兒做出來之後他會覺得很歡喜也很安慰。這也是我們繼父母的志向去回饋社會。

  剛好有一次,這位徐老師在教孩子其中一句《弟子規》,經文是「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在教這句經文的時候,這老師非常用心,她先買了一大袋的荔枝,然後帶回她的故鄉去。回去之後她就開始教導這一句教誨,她就引導孩子說我們學完「入則孝」,理解到父母的辛勞,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侍奉父母。而別人的父母同樣也很辛勞,同樣對家庭有貢獻,對社會也有付出,所以任何一個人的父母也都值得我們尊敬、孝敬。講完之後,這位徐老師就說我們學完之後就要馬上能夠去做到,所以就讓這些小孩每個人拿著荔枝到她整個鄉裡去送給一些長者、一些長輩。就看著一群孩子在她的鄉裡當中跑得不亦樂乎,每個長輩接到這些孩子送給他的水果,內心非常歡喜,所以那一天整個鄉裡面這種敬老尊賢的風氣達到了一個頂點。結果隔天她父親又打了一通電話給這個徐老師,然後告訴她:鄉裡面很多的長輩打電話到家裡來。這些長輩講了一句話,他說我們鄉裡面從來沒有一個嫁出去的女兒這麼樣關心自己的家鄉。他父親在講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心情非常的高興歡喜;女兒聽到父親這麼講,女兒心裡也很安慰。

  諸位朋友,她父親這一個歡喜跟買一件新衣服給他一不一樣?不一樣!買一件新衣服快樂一下,女兒的行為讓他值得光榮、感到欣慰,可以歡喜欣慰一輩子。所以《孝經》裡面說「立身行道」,用自己的一種德行去幫助這個社會,然後揚名於後世;就是讓自己的德行能夠奉獻社會,讓所有社會的人士感受到某某人的父母養育出這麼好的孩子,才讓這個孩子能夠這麼有成就在社會付出,所以叫揚名於後世,可以以顯父母。當我們能夠用自己的德行讓父母感受到光榮的時候,那就是一種大孝顯親的表現。所以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夠由你自己的成就來讓社會人士肯定你父母對你的教誨,這就是養父母之心也是養父母之志。

  最後我們提到的是養父母的智慧,一個人到晚年的時候縱使有錢也不見得快樂。我們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錢,但是每天在那邊想有一千萬、想要二千萬,有一千萬看看別人一千二百萬,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煩惱當中。所以孔夫子曾經提到人生有三戒,人生過程當中有三件事情要特別謹慎。第一件事是少者(年輕人)最忌諱的「戒之在色」,《弟子規》說「非聖書,屏勿視」,結果現在很多的傳播媒體都是暴力跟色情,孩子一污染之後心性就很難清澈,這要非常謹慎。我們為人父母要懂得替孩子防止這些污染,所以電視也要替孩子選擇,不能讓他接觸太多這種暴力色情的東西。「壯者戒之在斗」,他出社會年輕力壯很可能在工作當中容易跟人家競爭起沖突,所以這個時候切忌跟人在工作上,甚至於在肢體上,產生一種敵對狀況,這是要謹慎的。當然我們從小假如告訴孩子懂得處處替人著想,懂得擴寬自己的心量,他就不容易犯這些過失。

  最後說「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諱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實這個得翻得比較白話一點就是貪,貪心,貪這個、貪那個,別人的孫子又怎麼樣,我們又沒有,常常就在這種情緒當中,很難快樂,很難知足。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機會,趁父母心情比較好,開始引導他這一些執著要懂得放下來,告訴父母親這個錢夠花就好,家財萬貫每天吃多少?還不就吃三餐。縱使你有很多間房子,躺下去之後睡多少?還不就躺六尺而已。所以人生這一些要知足常樂,讓父母一些貪念能夠慢慢放下來。更重要的引導父母接受聖賢教誨,接受一些宗教的教誨,讓他的心能夠安住在這些聖人的引導,他的晚年就會愈走愈清淨,愈走愈自在。當父母親的晚年能如此的話,那我們的孝道就做得更圓滿。好,這是我們為人子可以先以身作則做到的,然後能夠讓小孩來當榜樣。

  在孝道當中,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最遺憾的一件事莫過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是你真正想奉養父母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了,這就是很大的遺憾。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路,子路很孝順,常常走到百裡之外把米扛回來讓他的父母吃,而且常常這麼做。後來他當了大官,每天吃飯非常豐富,都很多道菜,結果子路反而吃不下。人家就問他這麼樣的山珍海味,你為什麼吃不下?子路對著大家說,他說這一些飯菜比不上我去幫父母親扛了一百裡之外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現在也沒有機會來吃這麼豐盛的菜肴。他能夠替父母分憂,他能夠奉養父母,這種日子他覺得非常踏實、非常歡喜。

  所以行孝一定要即時去做,人生在報恩、在行孝當中,你的內心會走得很充實、很踏實。我有一個結拜大哥,他大我剛好一輪十二歲,我曾經就這一點跟他分享,說行孝是最快樂的。他聽完就說他也覺得是如此,他的母親差不多在這十多年來身體一直不好,所以自從他在社會工作,他推掉了很多應酬,只要一有空就趕快回到家裡陪父母,陪母親,奉養父母。他說他這樣做了十多年,內心很歡喜。他的母親前年往生了,當他母親往生之後,他有一個深刻的體會,他說他這十多年的抉擇是正確的。假如他這十多年來把很多陪母親的時間拿去應酬的話,那他一定會覺得很遺憾。

  很多朋友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那是藉口。任何事只要我們有心,都能夠做得很好。而人與人當中有一個功課一定要學好,就是學會拒絕,不必要的應酬要能推掉,把這些時間拿來做人生最重要的事,最有價值的事。所以拒絕當中有兩張王牌很好用,哪兩張?一張就是我們的父母,當朋友要找你去喝酒,找你去吃宵夜,一吃又耗幾個小時,那對自己的身體也不好,對朋友的身體好不好?也不好。這個時候我們只要告訴他,我已經答應我母親要去她那裡吃飯,今天很抱歉,我不能去了。你這麼一說,說不定他想想我都已經半年沒有回我父母家吃飯了,你這麼一提醒他,把他的孝心都可能喚醒起來,這是第一張王牌。所以當你說你要回去看父母,基本上沒有人會再強迫你。第二張王牌就是自己的妻兒。假如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就告訴他說,我已經答應我兒子,今天回去要講兩個德育故事給他聽,我們對孩子言出要必行,不可以對孩子黃牛,所以不好意思我得回去。他也不會再強迫你繼續下去。

  縱使這個朋友真的你把這兩張王牌都打出來,他還是要強迫你,怎麼辦?那這樣的朋友確確實實不通情理,所以我們對朋友應該懂得取捨。所以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為什麼淡?這個淡中有真味,朋友跟朋友相交都建立在一個道義、一個情義之上,他一定會體會到你有很多的本分要去盡,所以他絕對不會每天跟你黏在一起、膩在一起,他不會干這個事。可能七、八點的時候,他會提醒你趕快回家吃飯,這樣才有家庭氣氛;趕快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多盡一些孝心。所以淡中有真味,他會時時勸導你應該去盡人生這一些本分。而「小人之交甜如蜜」,甜如蜜就是好像黏在一起,分不開來。為什麼會這麼親密?因為他有他的目的,他可能看上你口袋裡面的錢,或者看上你哪一些社會關系,一跟你接上了他就有這些好處。所以當你還沒點頭以前,他每天就一直陪你,甚至於陪你到三更半夜他都在所不辭。等哪一天你答應了,錢拿給他了,名字簽下去跟他做保證了,他馬上就變一個樣子出來。所以我們選擇朋友也要非常謹慎。而行孝一定要懂得珍惜時間。

  而當我這個結拜大哥他這麼做,也給了他的下一代一個非常好的榜樣。他說他常常回去陪母親,而他的兄弟姊妹也都一樣的態度,所以常常回到家裡都非常熱鬧,兄弟姊妹之間的情感也非常好。他母親出殡那一天,我也到她的靈堂前面跟她行個禮,我發現另外一件非常好的事,因為剛好那一天他兄弟姊妹的孩子都到了,我一看他們下一代的氣質、素質非常非常好,全部書都讀得好,而且對人的態度都很客氣、很謙恭。所以我也從他們的下一代發現一件事,傳家最好的是什麼教誨?是孝順跟悌,就是兄友弟恭。他們對母親的孝心下一代都看到了,他們兄弟姊妹之間的和樂下一代也學到了,所以確確實實為人父母懂得以身作則,他的下一代就會學到很好的榜樣。

  我們剛剛所提的是孩子如何孝順父母,所以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愛、用智慧來教導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關懷體貼父母的需要來盡他的孝道,這樣就能夠讓父子這一倫能夠發展得非常和諧、非常圓滿。一個人這一生的為人能夠頂天立地,能夠人格健全,除了父母教誨之外,另外還需要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人物來教導,就是他的老師。所以中國文化最重視的就是孝道跟師道,古代人父母親過世要守喪三年,而老師過世要心喪三年,所以都是要守三年的喪。我們從這一個喪禮當中也能夠體會到古代人對於老師的態度非常的恭敬,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母生育、養育我們,給了我們身命;老師用他一生的智慧引導我們,給了我們的慧命(智慧的生命)。所以父母跟老師的恩德是我們一生都應該記住,都應該對他們孝敬、對他們奉養。這一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上一篇:蔡禮旭: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6[海口]
下一篇:蔡禮旭: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8[海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