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黃柏霖:太上感應篇匯編(第六十三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文稿僅供內部學習參考,非官網發布,難免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大德批評指正,敬請不要流通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 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 太上感應篇匯編 第19句 忠孝之十七 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199頁 199頁倒數第二行 大抵天地間 有意氣 有圭角 有算計的 都會抵拒人 無根無蔕 無奈何 不自知的 偏會感動人 任是阛阓間 至愚至賤的人 有一個孝子出 不大家揄揚他 則大家欽敬他 或則默地負愧他 此敬他愧他時 真個是戾心平 躁心釋 一片可掬可憐境界 在一家則一家平 在天下則天下平 上而官長 上而君相 權力愈大 噓吸愈眾 又豈有不盡天下 而孝子之悌弟之者哉 故曰 一家仁 一國興仁 又曰 堯舜帥天下以仁 而民從之 機正在此 天下風俗壞時 大抵自其子弟時先做壞了 人品心術壞時 亦自子弟時先做壞了 少有拂戾 便容受不下 稍有才氣 便收斂不入 所以一到長成 放出無狀來 遂不可當 古來灑掃應對 奉幾侍立 都是要消除子弟的雄心勐氣 使之鞭向入微 又如天子之子 齒胄鳴謙 曰 君在則禮然 父在則禮然 長在則禮然 此是何等意思 天下不患無才干 而患無真性 不患不能為君父師 而患不能為佳子弟也 以子之道君之 在在通是可奉侍可憐惜的意思 以弟之道君之 在在通是耕讓畔行讓路的意思 昔舜禹之有天下也 天下方讴歌之 訟獄朝觐之 極其熏赫 而舜自視不過有虞之窮人耳 井廪猶存 祇載莫見 於田號泣 方恨無所控訴 而天下已治矣 禹自視不過羽山之罪人子耳 父痛莫贖 洪波驚骨 路逢罪人 不覺淚數行下 而天下又治矣 以至文武之孝 莫不皆然 彼猶然日朝於王季之寢門三也 彼猶然事事關其忾僾 而在在受其提命也 故雲 事死如事生 事亡如事存 蓋文武不終於為人君 而終於為人子也 想其惠鮮鳏寡 弔民伐暴 獨有此前人之心事 耿耿胸臆間耳 彼丹朱之啟明 豈無其才 然一傲字 已結斷天下命根矣 此五典百揆 所以屬之有鳏氏也 我們再翻回來塬來的前面 那麼這一段裡面其實牽涉到 很多歷史的故事 那麼很多的典故 整段文看起來 其實如果不稍加解釋的話 是不太容易明白 那我們來看這個199頁 的這段的前面 大抵天地間這裡 我們從這邊來看這個字句解說 這個意氣就是情緒 意氣用事 我們一般講叫衝動 現在的說法 隨著感覺走 我們講叫感情用事 這個意氣就是我們的習氣毛病 我們以前在上課的時候 我們有講 一念無明生三細 境界為緣長六粗 這個三細六粗 我們凡人是沒有辦法發現的 你一念無明起來了 境界現前了 不管是順境逆境 這個一念無明起來的時候 你就有能見相跟所見相 這個是三細相 就非常微細的 如果你沒有薰習智慧 沒有薰習般若 沒有薰習經典 如果你沒有透過修行 念佛 學佛 你是沒有觀照的這個力量 也就是說你根本沒有發現 所以阿羅漢以上 才可以相信自己的心 為什麼? 因為他已經破了我執了 菩薩已經破我執 法執了 佛菩薩 佛已經破根本無明 一品以上了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這樣 圓教初住位的菩薩 初住菩薩 他就破一品根本無明了 也就是說他執著斷了 分別斷了 妄想也斷了 所以佛菩薩他是不起心不動念 任何境界 他可以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隨緣 他可以隨一切順逆因緣 隨一切因緣 但是他內心 如如不動 不取於相 他真的做到六祖大師說的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 我們一再在講經裡面 跟各位報告過 真空 不起心不動念 一點煩惱都沒有 一個妄想都不起來 煩惱掛不住 就好像雨水打在玻璃上掛不住 妙有 它的作用無量無邊 無量的德能流露出來 叫真空妙有 無住是真空 生心是妙有 那麼這個境界 他就沒有情緒了 沒有感情用事了 所以佛菩薩 他可以做到一真一切真 我們講說 心淨則國土淨 那凡夫呢? 無始劫來的業力無量無邊 佛菩薩跟我們講 罪業如果有體相 虛空不能容受 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忏悔業障 改我們的毛病習氣 所以我們要薰習了凡四訓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太上感應篇 十善業道經 我們薰習這個經典 薰習無量壽經 我們就是要來起觀照的作用 我們透過忏悔 透過改過 透過功過格 我們慢慢地 我們的毛病習氣會慢慢減少 意氣用事這都是情緒 所以起心動念 無不是業 無不是罪 所以這個意氣就是 凡夫的習氣毛病 那最後都是隨業流轉 這叫意氣 那圭角 圭角就是 圭就是稜角 有稜有角 很容易跟人家發生衝突 很容易起執著 那麼也有一個說法說 圭角就是鋒芒太露 有些人他很喜歡表現自己 說話的時候搶著說話 講電話 你讓我先說 我以前也會有這種毛病啊 那現在就是要先去成就別人 所以你讓他先說完 所以四大天王裡面 西方廣目天王 就是多看 北方多聞天王 多聽 所以真正 你注意看他有禅定功夫的人 他有三昧的人 你跟他報告事情 他如如不動 不取於相 像我跟老法師 如果報告修學跟弘法的情形 師父都靜靜在旁邊聽 師父他不會插話 師父他智慧如海啊 那我們凡夫 我們一般俗話講叫半瓶醋 動不動就想要求表現 做什麼到處宣揚 這叫圭角 所以很容易受傷啊 想要表現啊 看別人表現就起煩惱 這個圭角也是習氣 抵拒 抵拒就是抗拒 再下來 翻過來 任是 這個任是就是即使 即使 那下面這個阛阓間 這個字念會 阛阓是什麼呢? 就是街道 就是市場 那比喻什麼? 比喻民間 那麼揄揚 揄揚就是讚揚 稱讚 負愧 負愧就是慚愧 心中感到慚愧 那麼再下來這個戾心平 暴戾的心 很急躁 我們講這個人有暴戾的傾向 他有這個躁郁症 這叫暴戾 戾心 那麼可掬可憐 可掬就是可以用手 去把它捧住的 這可掬可憐表示可愛的樣子 那麼君相 國君跟宰相 那噓吸 噓吸就是吐納唿吸 噓吸是大力的鼓勵 那麼故曰 一家仁 一國興仁 這個一家仁是禮記大學裡面 一家仁 一國興仁 一家讓 一國興讓 就是一個家庭如果能做到孝悌 仁就是孝悌嘛 對父母能夠孝順 對兄弟能夠友愛恭敬 這個家庭如果能做到孝悌 他就可以推行到整個社會 進而推行到整個國家 那麼使這個仁德能夠興盛起來 所以用赤子之心去治理國家 那這個國家就能夠治理 所以當政者要瞭解這一點 假如你沒有赤子之心去治國 什麼叫作赤子之心呢? 就是要有菩薩的心 赤子之心是 佛家跟儒家不同的地方 儒家用赤子之心 佛家用菩薩的心腸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所以如果你沒有 赤子之心去治國 就算你朝發一令 暮定一法 你早上頒一部命令 晚上再頒定一個法律 縱使說得天花亂墜 那國家也不一定能治好啊 所以一家仁 一國就興仁 那麼一家讓 一國就興讓 所以家齊就國治了 那就天下平了 家齊 國治 天下平 那麼再往下看 堯舜帥天下以仁 這個是在禮記大學裡面 堯舜帥天下以仁 而民從之 桀纣帥天下以暴 而民從之 它的意思就是說 堯舜 堯帝跟舜帝 他用仁道的方法 來帶領天下的人 所以百姓都樂意的順從他們 那麼這個桀纣 他帥天下是橫暴的 雖然他發布的這個命令 是他自己喜歡的 但是民眾都不見得會服從他 那麼機 機就是事物變化之所由 那再看看 子弟 大抵自其子弟時先做壞了 這個子弟 就是子跟弟 對父兄而言 那拂戾無狀就是罪大不可言狀 沒有辦法形容 那灑掃應對 最後一行這個灑掃應對 這個灑掃應對 酬答賓客 古時候儒家的一種教育 學習的一個基本內容 這個在朱子治家格言 裡面的第一句 黎明即起 灑掃庭除 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 關鎖門戶 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 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 恆念物力維艱 小孩子要從小時候開始教起 這灑掃應對是古代儒家 在教育子弟的一個方法 那麼再看 奉幾侍立 奉幾就是事奉於幾案旁 來服侍長輩 在旁邊 比如說父母親坐下去 子女奉茶 這叫奉侍於幾案旁 幾案就是桌子 那侍立 長輩沒有叫你坐 你就不能坐下去 這在弟子規裡面講了很多 就恭順的站在旁邊伺候 這叫侍立 那鞭向入微 這個鞭向就是鞭辟向裡 是古代洛陽那邊的方言 它的意思就是深入剖析 使靠近最裡層的 形容探求透徹 深入精微 宋朝的儒家常用這個字 叫作鞭向 所以叫作探索深入 這個意思 那齒胄 齒胄就是太子入學 跟公卿的子弟之間 按照年齡有一個排序 這叫齒胄 這個齒就是他的年齡的意思 按照這個輩分把它排下來 鳴謙就是態度謙恭 君在則禮然 父在則禮然 這個是在禮記文王世子篇裡面 它這個塬文是 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 曰 有父在 則禮然 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 其二曰 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 曰 有君在 則禮然 這個群書治要裡面講說 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 與天地並 君令臣恭 父慈子孝 兄愛弟敬 夫和妻柔 姑慈婦聽 禮也 這個禮現在都已經失去了 現在的人沒有禮再加上疏離感 尤其現代電腦發達 現在很多年輕人 就完全這些禮都已經失去了 所以你這邊跟他講說 君令臣恭 他們不明白 所以一年365天 說不定有些每個月都在換工作 合不來的就辭職 合不來就跳槽 臺灣的這些年輕人 我想大陸也是一樣 就慢慢地人際之間 這些五倫的關係慢慢淡薄了 這就是 現在的人都是失禮啦 那麼我們再往下看 這個真性 真性就是天性 本性 儒家講真性 佛家講真如 覺性 我們釋迦牟尼佛 在菩提樹下證果的時候 夜睹明星證果 講了一句法語 他說 奇哉 奇哉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眾生跟佛 心佛眾生 三無差別 每一個人的本有覺性 都跟佛無二無別 就六祖大師說的 何期自性 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我常講嘛 也許你會覺得很深奧啊 但是我常用酸辣湯的比喻啊 每一個人都會吃酸辣湯 知道酸辣湯是熱的 是冷的 是溫的 是涼的 那個知就是真性啊 那就是我們本來的清淨心啊 就是何期自性 本自清淨 就講那個東西啊 所以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 就是那個東西啊 那個知啊 知道它是熱的 是冷的 是溫的 是涼的啊 但是因為你動心了 你不能夠做到 如如不動 不取於相啊 你沒有辦法做到守之不動啊 你會起心動念啊 所以你第二念起來的時候 你就會說 我不要 如果這個酸辣湯是冷的 說我不要吃冷的 我要吃熱的 那你就動心了 動心以後 真如就變成無明了 就變成煩惱了 清淨心就變成煩惱心了 那習氣毛病就出來了 那真如就變成阿賴耶識了 阿賴耶識就是污染的心啦 那佛就變成凡夫了 那真性佛性就變成習氣啦 那真如就變成無明 所以佛跟眾生只是一念之間啊 所以我們現在是要返迷歸悟啊 在在 這個在在就是處處 到處 那麼讓畔 通是耕讓畔行讓路 這個讓畔的典故 它是古代傳說 由於聖王的德化 種田的人互相謙讓 在稻田那個田埂之間 在田界處 讓對方多占有一點土地 兩戶人家它那個 稻田相界的地方 他讓給對方一點 農民互相禮讓那個田界 每一個田跟田的交界處 他讓他一點 比喻古代的民心淳厚 這個叫作讓畔的意思 那行讓路 行讓路是什麼意思呢? 行讓路就是 行走的人互相讓路 現在就沒有了 車子在開的時候不讓路啊 甚至去撞對方 我就看到有一個網站 傳過來一個資料 很有趣 大陸拍出來的那個網站的資料 就兩部車他們方向對開嘛 因為剛好在一個車道上 兩個誰都不讓路嘛 有一個是女的開的 要往這邊開的是女的 那邊過來的是一個男的 男的就脾氣很大 看到那個女的不讓路 他就按喇叭 他看她不讓路以後 乾脆他就倒車 直接撞上去啊 這一幕不曉得是真的還是假的 但是拍起來就很有趣啊 現在也是一樣啊 現在已經沒有古代那種 互相讓路的民風啦 我們前一陣子 我們這邊有一個大學生 坐在火車上 我們火車上有那個博愛座 其實大部分人都能夠讓座 那一個學生算是比較例外 憑良心講 臺灣這方面 讓路啦 排隊秩序是很好 我覺得說基本上水平不錯 剛好那個學生他不讓座 那剛好站在那邊 拉個桿子的那個 是我學生時代警官學校的教授 我還認得出來 我們老教授 他教我們刑事鑑定的 所以他是老警官 他已經煺休了 老教授 那他就一直看著這個年輕人 因為他年紀大了嘛 看頭髮就知道 他已經六七十歲了嘛 他的意思是說 這個年輕人怎麼 占著那個博愛座不起來呢? 然後那個年輕人也不服氣啊 在吃著一杯果汁 他還跟那個教授看不順眼 他還跟他吐那個果汁 那非常不禮貌啊 不讓座 不讓路 這很多啊 所以我們現在讀到這裡 我們都覺得很慚愧 我們不如古人 以前的人他們都謙遜有禮 孔子家語好生篇裡面講 有兩戶人家 一個姓虞 一個姓芮 這兩戶人家 這兩個常常吵架 互相為了稻田而打官司 爭田而訟 連年不決 官司打了整年 沒辦法判決 誰對誰錯 沒有辦法去決定 乃相與謂曰 那就有人跟他講啦 他說西伯 仁人也 西伯就是周文王 他說你到西伯周文王那個地方 你去看 那個地方的人 都是孝悌啊 仁人就是每一個人都有慈悲心 仁人也 盍往質之? 你為什麼不去問一下呢? 大概是這個法官勸這個虞跟芮 到西伯去看一下 人家的這種民俗 結果這兩個人 入其境 到周文王這個地方 則耕者讓畔 就這裡講的 讓畔從這地方出來的 那麼種稻田的農夫 互相在那個交界處 讓給人家 讓給他 沒有關係 你多占一點沒有關係 行者讓路 路上走路的人 他們都能夠讓路啊 然後他到他的朝廷 入其朝 則士讓為大夫 士大夫 他們就是等於以前的這些 政府官員 他位階比較低的 他讓給大夫 那麼大夫讓給卿 卿的官位比較高 那個虞 芮就問了 這是誰在統治啊? 後來他才瞭解是周文王 所以西伯就是西方諸侯之長 就是周文王 所以孟子離婁篇裡面講 吾聞西伯善養老者 就是在周文王這個國度裡面 他們很尊敬年長者 這個公案是從這個地方出來的 讴歌 讴歌就是歌誦 歌詠以誦功德 像我們這個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這就是一種用讚偈 來讚誦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 那麼訟獄 訟獄就是我們講的訴訟官司 那麼朝觐 就是臣子上朝見君王 熏赫 熏赫就是氣勢顯赫 再下來第七行 這個有虞 有虞就是古代部落的名稱 那麼它的首領就是舜 受到堯的禅讓 那麼它建都在蒲坂這個地方 就是今天山西省的永濟縣 所以有虞就是舜的意思 那井廪 井廪就是糧倉 那這個地方 這個公案什麼意思呢? 井廪猶存就是說 舜因為他的母親死了 他的父親瞽叟又娶了一個太太 生了一個弟弟叫象 那麼舜受到這個後母 以及他的父親瞽叟 還有他的弟弟象所迫害 那麼他們就叫舜去修那個米倉 他的父親 就把那個梯子拿開 從下面放火要燒那個米倉 要燒死舜 然後又叫舜去挖 井底的那些污泥 挖起來以後 他們再把這個泥土往下倒 要害死舜 這一段這個井廪 就是從孟子的 萬章篇裡面出來的 萬章曰 父母使舜完廪 捐階 瞽瞍焚廪 使浚井 出 從而揜之 這剛才我有解釋過 所以這個地方 我們看到舜 他後娘跟他的父親 跟他的弟弟要陷害他 沒有辦法害死他 最後舜被堯選為國君 那這個地方就是我們提到說 這個孝真的是會感動天地 那我以前講那個故事裡面 紀曉岚寫的那個因果故事裡面 有提到這個盲藝人 衛姓的盲藝人 他兩個眼睛都瞎了 那麼他除夕那一天 到每一戶人家去表演才藝 那人家就會給他一點 食物跟金錢 那他表演完畢以後 他就要回家了 他就帶著這些食物 跟少許的金錢要回家 那因為他是盲藝人嘛 眼睛看不到啊 他走走走 就掉到水井裡面去了 掉進去以後 他就在那邊等不到 唿叫了很久沒有人去救他 那就有一個屠夫 就是賣豬的 殺豬的 叫王以勝 他剛好趕了一頭豬 拉個繩子 綁住那頭豬要回來 大概是要拿到市場去賣 結果到那個地方的時候 這頭豬就突然間繩子拉斷了 這頭豬就掉到水井裡面去了 那麼這個王以勝 這個屠夫 就趕快要去把豬救起來 他一看 诶 這個衛姓的盲眼人在下面 他把豬吊起來以後 把這個盲藝人也吊起來 那這個事情被紀曉岚 把它寫入這個因果故事 這個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 戊午年 大概在公元1738年 那麼當時紀曉岚的哥哥紀晴湖 他有訪問這位盲藝人 所以這個故事是真的 他有問這個盲藝人 他說 你當時掉到水井裡面去的時候 你在想什麼? 這個盲藝人就跟紀晴湖講啊 他說我當時萬念俱空啊 他因為已經陷入絕境了 叫天天不應 叫地地不靈啊 我們前面有討論過 叫天天靈 叫地地應啊 感應道交啊 就老法師講的 至誠感通啊 一念真誠就會感遍 諸佛菩薩 天地鬼神 那紀晴湖就問他說 你當時心在想什麼? 他說我萬念俱空 心如死灰 完了 沒救了 這是凡夫的心態啊 他說我當時只有惦念 家中的老母親臥病在床 因為他跟他母親相依為命 母親有病 他說她還等著 瞎兒子回來供養呢 如今連個瞎兒子也失去了 恐怕早已餓到不行了 那個盲藝人想到這裡說 不由得心潮洶湧 肝膽欲裂 痛不可忍 紀曉岚的哥哥就講這句話 他說當時如果盲藝人 沒有這個念頭 想必王以勝這個屠夫 栓豬的這個繩子也不會斷啦 所以誰讓那個繩子斷掉呢? 至誠感通嘛 不思議的嘛 我們這個性德 是盡虛空遍法界啊 言語道斷 不可思議啊 這就是什麼? 我們一再強調 老法師也一再講 孝是性德 做到究竟才成佛 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 在弘法49年以後 說法49年以後 三藏十二部經典 要入涅槃 大涅槃的時候 佛陀講完法華經 法華經是教你成佛 最後入忉利天宮 三個月入甚深禅定 佛陀為了報母恩 摩耶夫人生育之恩 因為佛陀出生的時候 他的母親摩耶夫人 七天以後就往生了 就到忉利天宮去了 所以佛陀到要入涅槃了 還示現這個性德給我們看 所以入定到忉利天宮 說這一本地藏菩薩本願經 末學就是專弘地藏三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 然後歸心淨土 求生極樂 就是印光大師講的 敦倫盡分 閒邪存誠 信願念佛 求生西方 求生淨土 就導歸極樂 所以地藏經 它是讓我們明白心地 所以是大孝 所以佛門的四大菩薩 從地藏經開始 從地藏王菩薩開始 發心立願 從大孝開始 再大慈觀世音菩薩 再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然後再大行普賢菩薩 所以佛陀在入滅前 示現給我們看哪 他到成佛 所以淨空老法師說 到成佛 孝道才圓滿 所以地藏經裡面 佛陀講地藏菩薩的 不可思議 神通不可思議 智慧不可思議 神力不可思議 慈悲不可思議 辯才不可思議 所以為什麼這個盲藝人 他不會走上絕路? 不會死掉呢? 他真誠到極處了嘛 就感應道交 這不思議的 這跟菩提心相應的 所以我就引用中庸裡面 這一句話 古聖先賢所講的 子曰 舜其大孝也與 德為聖人 尊為天子 富有四海之內 宗廟飨之 子孫保之 故大德 必得其位 必得其祿 必得其名 必得其壽 這答案就出來了 對不對? 舜就是大孝啊 他可以作聖人 他的德風可以作聖人 所以他後來作天子 皇帝啦 富有四海之內 到現在大家都知道舜 這個富不是富有的富 這個富是智慧 他的德行 宗廟飨之 你看他的子孫 他的長輩 都在宗廟裡面接受供養 他的子孫可以給他保住啊 所以大德可以得到這個位子 可以得到這個福報 可以得到這個聲名 可以得到這個壽命 淨空法師不就是 必得其位 必得其祿嗎? 必得其名 必得其壽嗎? 老法師就是這樣啊 我就聽到老法師講這一段 我很感動 師父早期跟他的母親分開 師父早期在香港講經 早期兩岸還沒有通航以前 他就在香港見了他的母親 老夫人 老夫人就到佛寺去了 老法師講經的地方 那麼第一天要吃飯的時候 那麼母親還有一點習氣啊 習慣啊 老人家要吃一點魚啊 師父說好 就買給她吃 孝啊 要是我們的話 哎呀 那佛門聖地 妳怎麼可以吃肉呢? 母親不學佛了 你就把她擋掉了 你就擺一個姿勢啦 哎呀 我是出家人呢 妳怎麼可以污染佛門 清淨之地呢? 你看師父多有智慧啊? 善巧方便啊 先以利鉤牽 而後入佛智啊 結果他買一餐給她吃以後 他母親住了一段期間以後 受到整個環境的感染 受到師父的誠心跟孝心的感動 受到諸佛菩薩的加被 母親後來講 不用了 不用買了 吃素 他度了 他度了他的母親啊 我們要學師父這樣的智慧啊 所以我常 我蓮友碰到這種情況 我說沒關係 她說師兄 我家裡還要煮肉怎麼辦? 我說妳就忏悔 妳就跟佛菩薩請罪啊 妳用善巧方便 慢慢度化他們啊 我們這邊有一個蓮友 以前她早期大家庭裡面 都必須要吃大魚大肉 她們一個大家族嘛 就要殺很多雞 殺很多魚嘛 到後來弄成一身都是病 後來她女兒度她 她女兒就是 來度她母親學佛吃素的 這個師姐就在我們講堂當香積 常常來 那就拿老法師的經典給她聽啊 那常常親近佛堂以後 她也送菜來啦 慢慢她再講善法給她聽 女兒度她 那我們這個蓮友師姐度她先生 她師兄沒有去受戒 經過一段期間以後 跟她師姐講說 我跟妳們一起吃素 她度了她師兄啦 這就是說我們要學舜 他父親叫他去屋頂修房子 把樓梯拿掉 還放火要燒他 換現在的小孩子啊 早就跟父母親翻臉啦 就跟你提告啦 我們這邊甚至發現說 母親只要跟他講幾句話而已啊 他竟然拿刀殺母親 殺死啊 這逆倫事件啊 你看多可悲啊? 所以你現在小孩子不教行嗎? 不推弟子規行嗎? 不推傳統文化行嗎? 你不救他們 沒有人教他啊 先人不善 不識道德啊 所以群書治要裡面講 孝悌之至 通於神明 光於四海 無所不通 剛才我們講說那個盲藝人 為什麼他可以被救? 舜為什麼沒有被害死? 就是這裡的意思 孝悌之至 他做到究竟圓滿 通於神明 光於四海 你真正能夠把孝敬父母 友愛兄弟之道做到盡善盡美 舜就做到了 他就會感通天地神明 四海之內充滿著道德的光輝 沒有一個地方不受到 孝道的感化 所以我在前面講經有提過 家母當時在2003年的時候 差一點染SARS的時候 那在醫院插管 她非常害怕 我常常每天下班 都去醫院陪她 在2003年的時候 6月21日往生一次沒成 7月21日插管 8月21日往生 整整插一個月 我天天去看她 天天陪著她念佛 瘖啞人不會念佛 我在病床上左邊 右邊 掛西方三聖 她每天就在那邊噴 那個插管裡面會噴血出來 看了很不忍 最後我求佛菩薩 阿彌陀佛加被 讓她一口氣回家助念 一口氣 所以在2003年的8月18日 我就把她存在我這邊 僅存的3萬多塊 我把它捨掉 布施正覺精捨 印經 放生 後來她8月18日就給弟婦入夢 講兩點 兩點 所以家母在8月21日 三天後就順利捨報 捨報的時候 她插管一個月以後就醒過來 最後我求一口氣回家 那真的到兩點的時候 醫生說不行了 要送回家助念 那時候要等救護車跟護士 用那種人工的 按那個幫浦 那種塑膠的幫浦 那種唿吸器 一點空氣給她 從醫院到我家 開車要二三十分鐘 最後一口氣到我家 放到床的上面 開始助念的時候就斷氣了 真的做到了 那再下來 這個祇載 這個祇載就是 在尚書大禹谟裡面 帝初於歷山 往於田 日號泣於天地 旻天 日號泣於旻天 於父母 負罪引慝 祇載見瞽瞍 所以這個祇載的意思 就是敬載 載就是運載 這個載就是運載的意思 那慝是隱藏 那麼再往下看 羽山 這個羽山是山的名稱 是舜殺這個鲧的地方 就是大禹的父親治水無方 大禹的父親就是鲧 他因為治水無方 舜殺了鲧的地方 在羽山 史記正義記載 鲧在羽山被殺的時候 在文昌帝君陰骘文裡面講 他的神識變為一隻黃熊 那再下來 這個驚骨 驚骨是內心極其震動 罪人 因為禹後來治水成功 他的父親因為治水無方 後來被禹治水治好了 所以禹他自己稱為罪人 罪人 那麼再看202頁 路逢 淚數行下 不覺淚數行下 這個是有典故的 它是在說苑君道裡面 禹出見罪人 下車問而泣之 左右曰 夫罪人不順道 故使然焉 君王何為痛之至於此也? 禹曰 堯舜之人 皆以堯舜之心為心 今寡人為君也 百姓各自以其心為心 是以痛之也 這句話的白話就是說 路逢 淚數行下的意思就是說 形容這個大禹他很慈悲 他看到這些犯罪的人 禹出見罪人 就是大禹他離開皇宮 在路上見到這些犯罪的路人 他下車就問他們啦 那麼大禹就哭泣了 那麼左右的隨從 就告訴大禹說 這個罪人不順道 就是說這個犯罪的人 因為他不守法 不依五倫十義 不依仁道來做事情 所以他犯法了 被法律制裁 這個叫罪人不順道 不依道而行 故使然焉 所以他才會這樣 受到法律的懲罰 因為大禹他看到罪人 他很悲泣 很慈悲的流下這個眼淚 那麼左右的隨從告訴他說 君王你為什麼會痛心呢? 為什麼會流眼淚呢? 那大禹就說啦 他說堯舜之人 他的先王是堯舜嘛 他說堯舜之人 皆以堯舜之心為其心哪 他說以前在堯跟舜的那個時代 他們的人民 都是用堯舜的心為心嘛 我們講說你穿堯的衣服 你的行為像堯 你的說話像堯 孟子說的 你就是堯了嘛 你穿桀的衣服 你的行為像桀 你說話像桀 那你就是桀了嘛 像我們佛家講 你的身口意像阿彌陀佛 那你就是阿彌陀佛啊 對不對? 那這個地方就講說 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其心 就是說 堯舜那個年代 他們的人民 都像堯舜這樣的一個 慈悲的心 孝順的心 謙讓的心 為他們的心啊 所以國泰民安啊 今寡人為君 那現在我當皇帝了 百姓以他們的心為心啊 所以我痛心哪 這個很適合我們這個年代啊 如果在大禹那個年代 講起來他大禹是太慈悲了 那如果講到我們這個年代呢? 對不對? 所以 路逢 淚數行下 很值得我們現代的政府官員 來學習堯舜跟禹 怎麼去對待老百姓? 所以這個就發生在 我們臺灣曾經發生這個案子 現在科技發達 那就會劃工業區啊 對不對? 這一塊地就把它劃成工業區啊 科學園區啊 是沒有錯 是為了經濟發達 這發生在我們苗栗啊 各位都知道啊 我們苗栗發生大埔的農地案 那個地方要把它劃成 一個科學園區 也是為了地方繁榮 主政者也是好事啦 但是欠缺堯舜跟禹的這個悲心 悲天憫人的心 沒有 所以當時在圈地的時候 就把它劃定這個地的時候 一個老婦人服毒自殺 對不對? 第二個要去拆 路邊的那個房子的時候 那位西藥房的老闆 最後在河堤邊死掉了 兩個人命 後來法院就判決了 判決那個房子拆得不對啊 所以這個就是什麼? 要學習這種精神 路逢 淚數行下 要有那種悲心哪 體恤老百姓哪 也許他們的理由 他們可能站在他們自己的立場 他們的利益 在堅持 但是施政者跟當政者 總是希望得到一個圓滿 不要造成民怨 然後變成遺憾終身 這不理想 我們看到這裡 我們就覺得說 我們應該學習古人 那麼我們再看看這個文武 再翻過來 文武就是文王跟武王 周文王跟周武王 猶然 猶然就是尚且 那麼王季 各位看這個王季之寢門三 這個有故事公案的 這個王季是周太王的幼子 周文王的父親 他即位以後 繼承太王之法 安老撫幼 尊敬長輩 長老 曾朝見商王武乙 又征伐戎狄 那麼商王文丁時受封為牧師 後為文丁所殺 那麼這個王季是周文王的父親 他名字叫季歷 他的兄是泰伯 他上面還有兩個哥哥 兄泰伯跟虞仲 那個王位 後來太王就把王位給王季 那麼修太王之業 後來傳位給周文王 到周武王的時候 周武王是周文王的兒子 周武王的時候追尊為王季 那我們在歷史上都知道 周文王跟周武王 是非常仁慈的國君 所以周朝會建立 是從周太王開始 周室肇基便是周太王 那麼周太王傳給王季 王季 他的兒子周文王 那周武王他是伐纣滅商 是周家的開國之君 所以周朝的開國之君是周武王 那我們常常講說周公 周公是誰呢? 周公就是周文王的兒子 周武王的弟弟 周公就很有肚量 他輔佐周武王 周公制禮嘛 完成了周朝的帝業 那麼寢門三 這個寢門是 古代天子有五個門 諸侯是三個門 大夫是兩個門 最內之門是寢門 就是路門 內室之門 這叫寢門的意思 以前皇帝房間的一個稱唿 那麼日朝王季之寢門三 這整句話的意思 是什麼意思呢? 是在禮記文王世子裡面 文王他是王季的兒子 每天一定要去參拜他父親三次 早上剛起來的時候 雞啼的時候 雞鳴的時候 他穿好衣服 周文王就站在父親王季的門外 問內豎 內豎就是古代皇帝旁邊的官員 這叫內豎 有一點像我們講的太監啦 皇帝旁邊的侍從 那麼周文王就會問內豎說 今日安否? 他說我父親今天平安嗎? 那麼內豎就會說了 平安 那周文王就很高興 那又到中午的時候 他也一樣去請安 那也是一樣這樣說平安 他就很高興 他完全照這個禮節來 那如果說他父親今天 人有點不舒服 其有不安節 則內豎以告文王 那麼這個內豎就會告訴周文王 周文王臉色就會很憂愁 色憂 他走路就不能夠好好走 行不能正履 就是他走路就會有一點 有心事 走得不好 叫作行不能正履 王季 他父親在用餐的時候 那麼周文王一定讓他父親先吃 那他就問這些皇帝旁邊的 這些供養膳食的廚師 他說準備好了嗎? 他說準備好了 所以他每天就這樣 三次來跟父親請安 那周文王他這樣的一個孝心 他的兒子周武王也繼承了 周文王生病的時候 周武王帽子沒有脫下來 他就是不說冠帶而養 周文王只要吃一碗飯 周武王就吃一碗飯 周文王再吃第二碗飯 周武王才會再吃第二碗飯 所以這整句的意思很感人 我再講一遍 現在的時代都欠缺這種精神啦 就是周文王在當太子的時候 每天三次 到他父親王季那裡去請安 第一次是雞叫頭遍的時候 雞鳴的時候 他就穿好衣服 來到父王的寢門外 問值班的內豎說 今天父王一切都平安吧? 那內豎就回答一切平安 聽到這樣的回答 周文王就滿臉喜色 第二次是中午 第三次是傍晚 請安的儀節都和第一次一樣 如果王季身體欠安 內豎就會向文王察告 文王聽說之後就滿臉憂色 連走路都不能夠正常邁步 王季的飲食恢復如初 然後周文王的神態 才能恢復正常 每頓飯端上來的時候 周文王一定要親自去察看 飯菜的冷跟熱 每頓飯撤下去的時候 文王一定要問吃了多少 同時交待掌廚的官員 吃剩的飯菜不要再端上去 聽到對方回答說 是 周文王才放心的離開 你看這個細節他都注意到了 以現在的子女那裡有問 父親母親吃了沒有啊? 更不要講說你要問說 媽媽妳的菜是冷的 還是熱的啊? 像我是比較幸運啦 我那個兒子是 觀世音菩薩賜給我的啊 早期的時候 他母親如果出差到大陸去 那因為我比較不擅於烹調 我兒子常常在他媽媽旁邊 黏著他媽媽 就知道怎麼煮麵炒飯哪 他就會跟我講 爸爸你餓了嗎? 我去煮一碗麵給你吃 他知道我喜歡吃素丸子加麵 他就煮一碗素丸子麵給我吃 我現在有時候講經比較晚回去 或上班比較晚回去 他就會跟我講 爸爸你餓了嗎? 你餓的話我泡一碗素麵給你吃 或者我烤個麵包給你吃 聽了就很溫馨哪 雖然我們不能做到 像周文王這樣 問他爸爸那個菜冷的熱的 但是兒子這樣的噓寒問暖 我們也覺得很欣慰啊 我以前講過 我對我母親 往生的時候 我守靈的時候是照古禮來 七七四十九天 每個七都自己在家裡帶佛一 然後再到承天禅寺去做七 然後每一個七的時候 我都請師父到我家來做佛事 為母親修福積功德 我媽媽往生的時候 我助念兩天兩夜 沒有睡覺 沒有阖眼睡覺 第二天以後兒子跟我講說 爸爸你好辛苦喔 現在這個年代 已經找不到你這種孝子啦 我跟我兒子說 沒有啦 爸爸只是盡本分而已啦 欸 他在看哪 他在學啊 你對父母孝 他就對你孝啊 你對父母不孝 你的子孫以後也不會孝順你啊 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這很現實的問題啊 這就是果報 這是因果啊 如是因 如是果 所以周文王這麼孝順 他的父親王季 他才放心離開 那周武王 就是周文王的兒子 周武王在當世子的時候 他周武王就是以周文王 的行為作榜樣 所以為什麼現代子孫會不孝? 我們做長輩的沒有做典範嘛 所以周武王就不敢有一點走樣 周文王如果有病 周武王就頭帽子不脫 冠衣不解 就晝夜在旁邊侍養 周文王吃飯少 周武王就吃飯少 周文王吃飯多 周武王就隨著增多 如此這般的十二天以後 周文王的病就好了啦 我們以前前面講過 孔子講 孝順不難 色難哪 和顏悅色 那個孝心不容易啊 所以我覺得各位如果學這一段 好好教子女 這個塬文我覺得非常地美 各位把它記下來 背下來 我們再把它朗誦一遍 這一篇太好了 現在的家庭教育 就以這一篇為準就夠了 學周文王跟周武王啊 以古德為師啊 以古德為善知識啊 老和尚講老祖先的保佑 我們祖先保佑 這叫祖先保佑啊 你怎麼有辦法家和萬事興? 學古人嘛 因為現代人沒辦法學嘛 禮記這一篇 各位可以背下來 文王世子 文王之為世子 朝於王季日三 雞初鳴而衣服 至於寢門外 問內豎之御者曰 今日安否何如 內豎曰 安 文王乃喜 及日中又至 亦如之 及莫又至 亦如之 其有不安節 則內豎以告文王 文王色憂 行不能正履 王季復膳 然後亦復初 食上 必在視寒煖之節 食下 問所膳 命膳宰曰 末有塬 應曰 諾 然後煺 王帥而行之 不敢有加焉 文王有疾 武王不說冠帶而養 文王一飯 亦一飯 文王再飯 亦再飯 旬有二日乃間 這一篇真的是太好了 我覺得各位可以把它背起來 這篇古文背起來 這個內容就來教子孫 教子孫 我們學太上感應篇要活用 慢慢教他 一定可以改變的 老和尚講 好人是教出來的 所以好子孫也是教出來的 壞子孫也是教出來的 你寵壞了嘛 你不教嘛 所以這段我自己讀了以後 我很受用 我也很感動 我很慶幸的 我自己能夠在我父母有生之年 我能夠盡到孝道 所以我奉勸天下做子女的 都要把握因緣 父母有機會給你孝養 給你供養 給你孝順 是你的福報 現代的人都很聰明 很會算計 很會計較 都把父母親送到養老院去 給人家奉養 我們臺灣這些民眾都太好命了 他都把他送到養老院 那誰來照顧他呢? 越南來的啦 菲律賓來的啦 馬來西亞來的 我們一般臺灣叫作外勞 她們都很認命 待遇又不高 每天服侍三餐 就好像周文王在事奉王季 她有福報啊 對不對? 她賺了一點微薄的錢 拿回家鄉蓋房子 孝順她那邊的父母 越南 柬埔寨 馬來西亞 你看好了 將來他們都比我們有錢 他們就會發達起來 他們就會苦盡甘來 那我們這邊不孝的呢? 下一世換你去比較落後的地區 去那邊投生轉世 看你怎麼辦? 你會苦不堪言 因為你不知道修福嘛 你沒有福報嘛 沒有福報就到沒有福報的地方 去投胎轉世啊 所以 從苦入苦 從冥入冥嘛 無量壽經裡面講的嘛 無量壽經裡面 不是講這句話嗎? 所以我們看到古人這一段 文王的故事 王季 日朝於王季之寢門三 我們要反省哪 我們要忏悔啊 我們要改過啊 做了沒有? 所以我前幾天 我看到我那個長官 我好不容易給他介紹要助念 24小時 都安排好了 要去佛寺裡面的助念室 助念24小時 我都講好了 法師也安排好了 好了 脫離不了這個 世俗的名聞利養 他說哎呀 過年快到了 因為剛好是過年前往生的嘛 哎呀 那個大廳租不到啦 大廳 那個長官來 這個排場氣勢很重要啦 世間人就喜歡這個東西啊 所以趕快去訂那個 殡儀館的大廳哪 好了 那就打電話去問 剛好是禮拜六嘛 所以因緣就不具足啊 那邊的殡儀館的人就說 這個是電腦訂約的喔 不趕快訂的話 就剩下兩天而已 就排不到 因為臺灣人喜歡找好日子嘛 我那個長官的子女家人都這樣 就趕快要去訂那個廳哪 而且臺灣有一個習俗啊 說 不行哪 過年前一定要把死人送出去啦 你死了以後趕快給你送走啦 壞了 所以助念24小時 在臺大醫院助念24小時 從下午三點開始助念哪 只助念到晚上七點 才只有四小時而已 為什麼? 因為殡儀館那邊講說 屍體趕快來 我看到屍體 才可以用電腦條碼 才可以訂那個廳 他要看到大體啊 那大體就要送過去冰起來 所以24小時 只助念4小時 24小時沒有機會啊 後來我跟他講說 那你們牌位可不可以 設在家裡? 他說我們家裡太小了啦 我們住在新北市中和 那個房子太小 我說一點點就可以啦 一點點 放個牌位 他說 擺不下 擺不下了 你看嘛 你死掉以後 人家都說擺不下了 趕快給你送出去啊 可憐哪 佛陀說可憐憫者啊 所以我們要覺悟啊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諸受是苦 涅槃寂靜 所以後來怎麼辦呢? 後來我說 好吧 那他們堅持 我說好吧 那就只助念到晚上七點 只有四個小時 那個大體就送到殡儀館 冰起來了 那沒有辦法 他說那牌位也不能回家 那你總不能說 把它放在殡儀館的供飯區啊 我們殡儀館有個供飯區 就是比如說 流浪漢啦 無家可歸的啦 沒有子孫的啦 那邊就設一個牌位供飯區 這殡儀館的人會幫你送飯 那我就安排一個法師那邊 給他一個佛堂 給他做一個牌位 那長官去才可以上香啊 我都給他安排好啦 又在那邊嫌這個不好 嫌那個不好 就嫌這個場面不夠怎麼樣 啊 我已經仁至義盡了 後來我就請他家屬跟法師談 我說最好能夠做七個七啦 辛苦一下 做功德給爸爸 誦經迴向 為他修福布施 放生 助印經典 供養三寶 然後誦經典迴向給他 他兩個兒子坐在那裡 法師就問他 因為離告別式還有十天 就是助念到告別式還有十天 那我跟他講說 七個七都做好不好? 兩個頭都低低地 我問他為什麼? 沒有時間 誦經沒有時間 以前爸爸媽媽帶你上幼稚園 帶你上小學都有時間 小時候都陪你這樣去上課 你去補習班 在外面等你 現在都不是孝順父親啦 是孝順兒子啊 對不對?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他在補習 外面颳風大雨 哪個父母親不是辛辛苦苦 拿個雨傘在那邊等兒子? 送便當 等他下課接上車 他在補習 父母親就只好去那邊等他 接他下課 哪個父母親現在不是 這麼辛苦啊? 結果我就跟他講說 哎呀 那就七個七都做吧? 那就不講話了 後來跟師父討價還價 打折 十天做七個七 全部做完 以前守喪三年咧 老師往生要心喪三年咧 叫你守喪49天你都做不到 不要說守喪三年啦 所以孝道蕩然無存哪 我們看到文王的故事 我們要不要感動? 我們要不要慚愧? 所以這個地方 都是非常珍貴的一種 給現代人一個啟示跟教材 我們往下看 忾僾 這個字唸慨 忾僾就是什麼呢? 就是你不能夠很順暢的唿吸 有一點歎息的味道 提命 耳提面命的意思 親自教誨 那再下來這個 事死如事生 事亡如事存 這在禮記中庸裡面 禮記中庸裡面 塬文是這樣 踐其位 行其禮 奏其樂 敬其所尊 愛其所親 事死如事生 事亡如事存 孝之至也 這句話白話什麼意思呢? 它說你要站到先王的位置 也就是我們講說 你站在祖先的位置 他這個是古代的帝王 他的教育 它說你站到先王的位子 行那先王的禮節 以前先王定什麼禮節 你現在就守著那個禮節 也就是說 你父親 祖父他們什麼禮節 你就守著那個禮節 奏那先王的音樂 敬重先王所尊敬的人 愛那先王所親愛的人 你事奉死者 就好像他活著一樣 好似事奉生的 所以我剛才講到說那個做七 49天 你把他就當成說 他好像還活在人間去孝順 就好像說 你要請父母親49天 到家裡做客 對不對? 那你要請父母 供養他一天三餐 現在他往生了 你說 不用啦 打折啦 49天吃10天就好 剩下39天不用吃了 這個意思啊 事奉死者 好像事奉生者一樣 活著一樣 事奉亡者 就好像事奉他像活著一樣 那是孝的極點 孝的極點 這個基本上來講 我們這一代的 乃至於我們再下面這一代 都還沒問題 那我們再看看 這個惠鮮鳏寡 惠鮮就是惠賜 那這個字應該唸線 惠鮮 惠鮮 獻就是進貢進獻的意思 所以惠鮮就是惠賜 那鳏寡 老而無妻 老的時候沒有太太 或是沒有丈夫的人 我們稱為叫作鳏夫寡婦 引申作老弱孤苦 那麼弔民伐暴 弔民就是安慰老百姓 伐暴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征討暴亂的人 就是以前古代會有戰爭嘛 那麼你要去撫慰活下來的民眾 叫作撫慰民眾 叫弔民 伐暴 討伐那個暴君 這是指周武王順天命而伐商纣 討伐商纣 這叫伐暴 這個耿耿就是心中不能夠安寧 我們講耿耿於懷 啟明 啟明就是開明的意思 結斷 結斷就是了結 第六行這個五典 五典百揆 這個在尚書舜典裡面 慎徽五典 五典克從 納於百揆 百揆時敘 那這個意思就是說 堯使舜能夠去笃行五常之教 這個五常之教 都能夠順從而實施 無違命 又納於百官之事 命揆度行之 而百事所揆度者 於是皆得次序 無廢事也 這五典是古代的五種倫理道德 哪五典呢? 五典就是五常之教 這裡講的五典百揆 五典就是說 父義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我們一般講叫父子有親 我們講五常嘛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這五常 那麼這個五常什麼意思呢? 你就必須在 文武百官裡面去教誨 所以百揆是總理國政之官 這個揆我們一般講 現在講 大陸比方說總理 臺灣就叫行政院長 他掌理這個國家政事 度百事 總百官 當時堯就把這個五常之教 就是五常的這個道理 要告訴舜 必須要納入 這個文武百官裡面去推行 這個意思叫五典百揆 那麼再下來這個有鳏氏 有鳏氏就是舜 有鳏氏是舜 尚書堯典 師錫帝曰 有鳏在下 曰虞舜 帝曰 俞 予聞 如何 岳曰瞽子 父頑 母嚚 象傲 克諧以孝 烝烝乂 不格姦 那麼這個烝字我去查 查了很久 這個字有點像 蒸蒸日上那個古字 旁邊那個字它唸意 但是它也是刈的本字 我們一般叫割草 治理 那麼這個意思就是說 堯帝晚年知道他的兒子丹朱 我們講丹朱之啟明 這個丹朱他不肖 所以堯帝就把帝位讓給賢人 有禅位之志 他就想把帝位讓給賢人 那麼他就向眾臣 就是所有這些文武百官 廣求賢聖 也就是說堯他要徵天下的英才 那眾人就向堯推薦舜 他說有無妻之鳏夫 因為舜的母親往生了嘛 所以他的父親瞽叟再娶妻 所以叫作有無妻之鳏夫 就他父親嘛 那麼在下民之內 老百姓裡面 有一個名字叫作虞舜這個人 皇帝堯帝就說啦 喔 我也聽說過有這麼一個人 這個舜他的德行怎麼樣呢? 那麼旁邊的這些文武百官 就告訴堯帝說啦 其人愚瞽之子 其父頑 母嚚 其弟字象 性又傲慢 他說他的父親叫瞽叟 這個瞽就好像眼睛 有一點老花啦 眼睛看不見了 愚就是沒有智慧 很笨哪 愚瞽這個意思啦 他的父親沒有智慧的意思 愚瞽 其父頑 他的父親個性非常地頑固 他的母親非常地跋扈囂張 他的弟弟象性格又非常地傲慢 他說舜的家裡面有三惡 三惡 但是舜其人能諧和以至孝之行 可是舜卻能夠在這個家裡面 能夠讓一家和樂 和諧 使此頑嚚傲慢者 皆進進於善以自治 最後舜度了他家人 他的父親 他的弟弟 他的母親 就是進進於善 最後終歸於善 不至於奸惡啊 這一段的意思是這樣 那麼這個地方我要提到 我們常常講說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那麼每一個人的家庭裡面 我想很多家親眷屬都很難度 除了我們自己的冤親債主 文昌帝君陰骘文裡面講 明眼人 左右前後 無不是討債之人哪 淨空法師說 報恩報怨 討債還債 來做眷屬 所以怎麼去度化眷屬呢? 我分享一個經驗給各位聽 用六祖大師的開示 拿我個人的一個生活經驗 六祖大師說 各位看這個 六祖大師的開示經文 因為時間的關係 我沒有辦法解釋很長 下一回有機會 我再好好把這一段 分享給各位聽 六祖大師說 善知識 凡夫即佛 煩惱即菩提 前念迷 即凡夫 後念悟 即佛 前念著境 即煩惱 後念離境 即菩提 善知識 摩诃般若波羅蜜 最尊最上最第一 無住無往亦無來 三世諸佛皆從中出 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 如此修行 定成佛道 變三毒為戒定慧 我們常常跟家親眷屬 跟朋友相處 為什麼我們會有情緒? 會有不愉快? 甚至會有恩恩怨怨 是是非非呢? 我們迷了 我們不知道凡夫即佛 所以六祖大師跟我們講 你前念迷 就是凡夫 你一念的迴光返照 後念覺悟了 那就是佛 放下執著就是佛 你執著了 你就是凡夫啊 你執著那個境 你前面的念頭執著那個境 就是煩惱 後念離境 就是菩提 這個下一回我再跟各位解釋 我就舉這個故事給各位聽 我有一個親戚 我爸爸的乾女兒 她叫韓阿葉 住在基隆 在二三十年前 她的女兒在派出所當工友 有一天打電話給我 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 大概忙著公事 她跟我大概要問事情 講一講 我沒有注意聽 那電話就掛了 那二十年前她就緊記在心 她就認為說 我對她不禮貌不恭敬 二十年前就不跟我講話到現在 對我非常地埋怨 非常地 可以講說非常地記恨 我以前還是有點習氣在 就是我們現在講的 還是有點傲氣 就沒有找她溝通 也沒有找她化解 她每一次都去找我哥哥 我們就沒有辦法真誠對待 她也知道我學佛 那我知道她是修道的 道家的 一直到差不多兩年前 後來我在我哥哥家 知道說她喜歡做善事 然後在基隆 她喜歡到公園去關懷那些老人 那有一天我就主動打電話給她 我說姐姐啊 聽說妳在基隆 都關懷這些無依的老人 還有殘障人士啊 喔 那妳很慈悲很發心呢 那妳有沒有什麼 需要我幫助的呢? 她說弟弟啊 那很好那很好 我說那我可不可以 妳現在還欠多少包米啊? 她說我還欠100多包的白米哪 我說好 我發動蓮友給妳贊助 妳這次的冬令救濟 我給妳送100包米給妳 我這邊還請三個蓮友 一起去那邊當義工 幫她發送白米跟沙拉油 還有送錢給她們 然後我去放生完了回來以後 我就去那邊跟我姐姐 看她們怎麼發放? 她做得怎麼樣? 我一一去給她們慰問 我還帶一點糖果去 每一個義工都送糖果給她們 喔 我姐姐好高興喔 就叫她那些姐妹淘要跟我合照 一善泯恩仇啊 我只發一個善念而已啊 我讚歎她 去幫助她 化解她二十年前 對我的誤解跟記恨 後來我就看她旁邊幾個坐輪椅 電動輪椅的 她們都很高興 我說奇怪 怎麼這些人這麼高興呢? 她們跟我講 她們都是 有些因為工作勞動傷害 現在只好坐輪椅 電動輪椅 有些還要掛尿袋 我覺得她們很值得我幫忙 她們自己自助人助 她們就組成一個叫 基隆嵴髓損傷協會 不能走路的人是很痛苦的 她上廁所不方便 大小便不方便 吃飯不方便 睡覺不方便 洗澡不方便 她們是苦不堪言啊 她們也沒有接觸佛法 所以她們必須要靠政府 給她們的復康巴士 她們有些住在山的旁邊 有些住在水的旁邊 所以要到市場去 要去買菜 要去買東西 她們需要有復康巴士 給她們坐啊 可是她們跟我講說 復康巴士是政府給她們的 但是沒有油啊 那我說好 我一個月幫助妳們一萬塊 有多少就幫助多少 最少五千 六千 我就請蓮友發動 一個人一百塊幫助她們 一個月給她們 送錢給她們 復康巴士等於她們的雙腳一樣 她們沒有腳就不能去辦事情啊 我每一次去 送錢去給她們 每一個月去一次 我去放生完了以後 我就去看她們 我姐姐就喜歡笑我啊 她說你放那個生 放那個魚 啊 你放完就被人家釣走了啦 我說我放生有放生的業 他們釣魚有釣魚的業 公修公得 婆修婆得 我就這樣一笑置之 結果我因為這樣一個善 化解我跟我乾姐姐之間的誤解 化冤親債主為菩薩道侶啊 結果她也度了我 我去幫助這個殘障人士 殘障協會 每個月去跟她們結這個善緣 所以自性的東西 不思善 不思惡 跳開那個善惡對待 老和尚講三人行必有我師 一個是善人 一個是惡人 一個是你自己啊 每一個人都是菩薩 在示現給我們看啊 問題是你自己會不會用心啊 前幾天她不是笑我放生嗎? 結果她的孫子談戀愛失敗 在中部讀書的時候燒炭自殺 她就電話中哭哭啼啼地 哎呀 柏霖你幫助我啦 我說怎麼啦? 哎呀 我的孫子自殺了啦 我說在哪裡啊? 她說在中部彰化啦 現在屍體不能領回來啦 他父母都在 我的女兒跟我的女婿 都在彰化的旅社 等待領屍體啦 怎麼辦? 你救救我啦 我這時候沒有跟她講 放生的道理啊 這個時候她已經很傷心啦 我馬上打電話給當地派出所說 檢察官來驗了屍沒有? 驗了就趕快給她領屍體回去啦 結果我電話掛完 她就把屍體領回來了 她就很高興啊 哎呀 柏霖謝謝你呀 讓我們終於把大體領回來 可以來辦喪事啊 前幾天老和尚過年2月8日 來我們講堂開示 我哥哥把她親自帶來 坐在前面聽老法師開示 讓她親近三寶 親近聖人 度進來了 你要這樣去度你的家親眷屬 你要學舜哪 父頑 母嚚 弟傲 一家有三惡 你要學舜哪 父親這麼頑固 後母這麼囂張 弟弟這麼傲慢 都被舜度了 我們要學舜 好 那我們來看這一段的白話 大概在天地之間 凡是意氣用事的 鋒芒畢露的 會算計別人的舉動 都會排斥他人 不容易跟別人相處 反而是那些心中沒有底的 無根無蔕的意思是這樣 心中沒有底就是說 我們佛家來講 叫業障輕 心清淨的 他善根很好的 無可奈何的 為什麼叫無奈何呢? 他可能是出生在一個 貧窮的家庭 可能他天生的 他的家庭環境就不是很好啊 可是他很孝順啊 比如說像我來講的話 我母親就是個瘖啞人 我小時候就要幫助媽媽做家事 提水 撿稻米 撿稻谷啊 對不對? 這個叫作什麼? 無奈何啊 這種不經意做出的舉動 往往不自知就是說 他一個很平常的行為 他就會讓我們很感動 這種不經意 為什麼叫不經意? 他認為他孝順媽媽 比如說 臺北就有一個計程車司機 他個子不高 個子小小 開計程車 那他爸爸行動不方便 他每一次回去 一定要抱他的爸爸沐浴 還要幫他煮三餐 因為他沒有結婚嘛 他就跟他父親相依為命 對他來講他這個不經意的舉動 是很簡單的啊 為什麼? 父親行動不方便 他本身又是個子很小 他每天要賺錢養家 開計程車 還要回家煮三餐給他爸爸吃 還要幫爸爸洗澡沐浴 這種在他看來是很平常 我們看起來會很感動啊 這就是這裡講的 不自知的 偏會感動人 偏會感動人 往往會感動很多人 我們會覺得 他好了不起哦 那麼任是阛阓間 縱使在一般民間 在一般平凡的家庭裡 甚至他可能 他並不是說 這個至愚至賤就是說 他可能是一個很平淡的 很貧窮的家庭 很卑微的家庭 至愚至賤的人 可是這個家庭裡面 卻出了一個孝子 很孝順的人 大家都非常地讚歎他 就是不大家揄揚 大家都非常地讚歎他 不是很讚歎他嘛 就是很欽佩他 就是不大家揄揚他 則大家欽敬他的意思是這樣 看到他這樣的一個孝行 我們看到以後 我們都覺得很慚愧 就是默地負愧他 讓人家看到他這種孝行的時候 我們就覺得怎麼樣? 此敬他愧他時 真個是戾心平 躁心釋 我們看到他這個孝行以後 我們就覺得 我們暴戾的心情就平靜下來 讓我們這個煩躁的心情就放鬆 這種一片可掬可憐境界 這種非常可愛的現象 存在一個家庭 那麼這個家庭就祥和平順 在天下則天下平 如果每一個家庭都是這樣 那整個社會就很祥和 這個國家一定很和平的 從上面的長官到王侯將相 國王跟這些百官 這些君相 權力愈大的人 那麼更大力地去鼓吹推動 那麼天下間就天下太平啦 那麼天下間又哪裡 沒有這個孝子的悌弟呢? 它的意思是說 國王如果去推動的話 那麼在佛典故事裡面 有一個故事就是 佛陀在他因地的時候 佛陀以前在一個無佛時代 有一個孝子 他非常孝順他的父母親 這個孝子是叫睒 就是一個目字旁邊有兩個火 這個字唸閃 他對父母非常孝順 那麼有一次他就跟他父母 搬到山上去住 後來他去摘水果跟摘菜的時候 被國王用箭把他射中了 那麼射中以後 這個孝子就跟國王講 你一箭害三條命 他說我正要提水 跟摘蔬菜水果回去供養父母親 後來國王就去跟他父母親講 他說你兒子快死了 後來國王跟他的父母 就趕到現場 那麼他父母親因為久弱多病 到現場肝腸寸斷 他就向上天祈禱 他說我兒子信奉三寶 守佛十戒 大慈行孝 今天怎麼會遇到此不幸哪? 就這樣一個老夫妻的唿叫 震動了天地帝釋天人 感動了這個天神下降 為這個睒療傷 不久睒就復活了 後來國王就很震撼 看到他的孝行以後 就下令全國人民學習睒的孝行 那麼這位孝子就是釋迦牟尼佛 那麼那位國王就是阿難 他們的前身 這就是國王他有這個影響力 故曰一家仁 所以一家人行仁道 所有國家就能夠行仁德 又說堯舜二帝能夠 以仁道來引導天下人 所以百姓很樂意順從 這個關鍵處就在這個地方 所以天下的風氣所以會敗壞 大概是在當他人的子弟 他們家裡的子弟 已經先把本有的 性德底子做壞了 污染了 人的品德心術所以敗壞 都是自己他的子弟 已經先把性德敗壞了 所以稍遇不順心 就忍耐不住而發脾氣 如果稍具有一點才氣 就很傲慢 很囂張 所以一旦長大成人 就會表現出毫無禮貌的動作 難以制止 自古以來 在小時候 要教導子弟灑掃應對的動作 教育他站在長輩旁邊 事奉長輩 這都是消除子弟他們的傲慢心 使他能夠鞭策深入內心改進 古代皇帝的太子 跟公卿的兒子在一起 學習他們怎麼相處 怎麼遵守長幼秩序的禮儀 使他的態度能夠謙恭有禮 教育他 所以在君王面前要有禮貌 在父親面前要有禮貌 在長上面前要有禮貌 這是什麼意思呢? 實在是天下間 不怕找不到沒有才干的人 最怕是什麼? 沒有德行的人 品德 不怕不能做為他人的君親師 最怕是不能當好人家的子弟 所以如果能夠用 人子的精神來治國 那麼全國人民 就可以事奉得非常地好 如果能以人弟的精神來當國君 那麼到處都可以看到 農夫禮讓耕地 行人禮讓的精神 以前堯舜有天下 把天下治理得讓人歌功誦德 有訟獄的官司來到朝廷 他都能夠合理解決 使德政非常地轟動 舜帝不居功 以為自己只不過是 一個窮人子弟而已 井田糧倉還在 只是運載的糧食看不到了 這個水災造成的荒年 百姓哭泣在田地中 正埋怨不知道向誰控訴 後來水災就治好了 天下就太平了 那麼這個禹他也不居功 他認為自己是 羽山罪人鲧的兒子啊 他父親被處決的痛苦 還沒有為其贖罪啊 那這個洪水驚心動魄 路上遇到罪人 不知不覺裡 禹他自己就潸然淚下啊 他這樣的用心 天下才能夠太平 看到周文王跟周武王 所行的孝道 他們是這樣 每天三次到內室向父王請安 他們仍然事事 都依著王季的意思啊 而且接受王季的耳提面命啊 所以推行父親 所遺留下來的制度 就如同在世時事奉父親一樣 大概文武二王 不把自己當作君王 而是當作人子來事奉百姓 想如何去施惠給少數人 及鳏寡無依的人 如何去征伐暴亂之徒 以安撫百姓 在他們的心中 只有這些前人祖先 所交代未完成的事情 讓他們心胸擔憂而不放心 那麼丹朱是一個聰明人 就是堯的兒子 難道他沒有才干嗎? 不是 他心中存了一個傲字 他已經將天下的命根給斬斷了 什麼叫天下的命根? 就是孝悌德行嘛 他如果當國君 他自己本身就是很頑劣嘛 他就會把天下的命根 就是這個孝悌之道給斬斷了嘛 所以當不了這個帝王嘛 所以帝王的大業 當然就是非虞舜莫屬啦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如果有講得不妥之處 請各位同修大德批評指教 阿彌陀佛! (以上文稿僅供內部學習參考,由於水準有限,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大德批評指正。感恩頂禮!)
|
|
|
|
|
|
上一篇:蔡禮旭: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八集)
下一篇:達真堪布:修行之關鍵不是遠離俗世,而是…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