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夢參老和尚:《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 第一品 忉利天宮神通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一部經說法的地點跟其它經上說法的地點都不同,以前說法的地點常是祇樹給孤獨園,《金剛經》也是在祇樹給孤獨園說的;這部經則是在天上說的,在忉利天說的。這是說經的地點。

  “忉利天”是在欲界的第二重天,我們現在就是在欲界,我們是地,他們是天,是欲界的第二重天,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

  “忉利天”通稱是三十三天,東、西、南、北四方,每一方有八位天王,四八三十二,加忉利天的天王,稱為三十三天。這個天處於我們人間的第二層天,第一層天是四王天,我們經常說在須彌山頂上,沒有離開地,這是地上的頂天,不是虛空天,而是帝釋天,距離這個世界是十八萬由旬。

  這個天的天王身高四十華裡,壽命一千歲,這可不是我們這裡的一千歲,我們這裡人間的一百年只是忉利天的一晝夜。在須彌山頂上有座城,名字叫喜見城,就是歡喜看見這座城的意思,在其它的經上有時候叫善見城,喜見跟善見的意義都是相通的。它有多大的面積呢?我們不用英尺來計算,它說的是總廣八萬由旬。由旬是印度計裡程的數字,四十華裡為一由旬,這是下由旬,中由旬是八十華裡,上由旬是一百二十華裡。它是八萬由旬,我們就拿四十華裡來計算,這個數字也是神仙的數字了。

  帝釋天主居住在這座喜見城裡頭,四周圍有四座峰,也是須彌山的四峰,這四座峰每一峰有八天,四八就三十二天,加上中央的喜見城共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有一個堂叫善法堂,佛常在忉利天的善法堂說法。

  因為三十三天過去從來沒有說過的,一略就過去了,我想講一講。《地藏經》講天上、人間、地獄,我們把這事相分析,分析到什麼都知道了,觀想的時候你想到哪個天就哪個天,而每個天的境界都不一樣。

  三十三天的名字,第一天就叫善法堂天,第二天叫山峰天,第三天叫山頂天,第四天叫喜見城天,第五天缽私他天,第六天俱吒天,第七天雜殿天,第八天歡喜園天,第九天光明天,第十天波利耶多天,第十一天離險岸天。

  第十二天是谷崖岸天,第十三天摩尼藏天,十四天旋行天,第十五天金殿天,有時候帝釋天主坐在這個金殿天,我們人間所說皇帝坐的金銮寶殿是從這裡來的。鬘形天、柔軟天、雜莊嚴天、如意天、微細行天、歌音喜樂天、威德輪天、日行天、閻摩那沙羅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眾分天、曼陀羅天、上行天、威德顏天、威德焰輪光天、清淨天,這就是三十三天的名字。

  在《大智度論》上講,摩揭陀國中有一位婆羅門,他的智慧很大,他有三十二個朋友,加上他本人共同修佛,後來因為願心的關系,他們就生到了三十三天,大家聚會到了善法堂。這一次釋迦牟尼佛想報母親的恩德,就到忉利天善法堂去給他的母親說這部《地藏經》。我們都知道《彌陀經》是無問自說,《地藏經》是佛到那兒召集的,不是地藏王菩薩來請法的,而是佛召集地藏王菩薩來說經,也是佛說法。發起人是誰呢?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要報母恩,就發起說這部《地藏經》。

  “神通”,我們大家都想得到神通,人人都願意得神通,由於我們好奇心的趨使,想要得點神通,只要用手一指就一道白光,這種神通很簡單,人人都有,只要專心致志的去修;但是這不是正宗佛教,容易造罪,因為你的三業沒有清淨的時候,善根沒有具足,信心不堅定,有了神通一定利用神通造罪,這是必然的。

  什麼叫神通?神名“天性”,通名“慧性”,天性就是自然的那個性,佛教講天是自然義,像剛才我們講的這個天只是處所,在義理上講天就是自然義;通是慧性,慧就是智慧。神通就是隨著眾生的根基,是什麼根基,就說什麼法,但是這是知機者,知機者觀察眾生的因緣,應該說什麼法對他好呢?就用智慧去觀察,從心裡運用智慧去觀察,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們每個人的神通都很大,但是自己也不承認,也不認為是神通,因為這個能力跟一般人一樣,不認為是神通。

  每個人都具足神通,也就是我剛才講的天性,自己自然的性,每個人的資質不等、慧性不同,也就是說你的天性不一樣,有的人第六感特別敏感,有的人絕對沒有。有的人估計、判斷與後來的事實很符合,那就叫智慧了,不知道的人以為他有神通了。

  現在中國東南地區出了一個張某某,常常看地理,但是大陸給他固定的公職,他要出國絕對不行,有好多的保安人員保護他,你心裡想的,他都知道,這是報得的,他也不是修行人。學神通有深有淺,從凡夫一直到佛,各種神通的妙用都不一樣。每個人的作風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神通,只是大小、圓融的不同而已。

  我們一般說是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達到漏盡通只有聖賢,一般的天人、外道沒有這種通。鬼也具足五通,鬼的首領不是一般的普通鬼,這部經上講的鬼王都有神通。神通的意思就是你能夠隨心所欲、無所障礙,把外面的境界相神化起來了。神字叫妙,有那個智慧,證得、通達了,他就隨心所欲了。

  我們讀《金剛經》的時候會提到五眼六通,其它的經也都會提到,天眼通是能看得很遠,但天眼通也有局限性,他看他以下的境界都通,但是上方的境界看不到,只能見下不能見上,因為他的這個神通還不能到達上方的境界。欲天,他的通只能見到欲天乃至於下界,下界能見到,上界就見不到了,這是屬於福德的報得。像我們在人間要修行得的通,不是報得的,外道的人都能修得,這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修外道的也有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仙家。

  “如是我聞”

  這句話不只是《地藏經》有,所有一切經一開始都是“如是我聞”,這句話是誰說的呢?阿難尊者說的。釋迦牟尼正在要入涅槃還沒入涅槃的時候,所有的弟子傷心了,雖然是證得了阿羅漢果,雖然沒有人見、我見、眾生見、壽者見,也達到無漏了,但是情感還是有的,聽到佛圓寂了,當然是悲哀得不得了!阿難尊者更悲哀,他是佛跟前的侍者,長老阿泥盧豆跟他說:“阿難,你請示佛,將來結集經典的經頭寫什麼?不請示將來就不知道了,這個時候不是傷感的時候,你要住持正法!”阿難就請示佛說:“將來結集的時候,經文的開頭怎麼寫呢?”佛就告訴他:“如是我聞”。

  凡是每一部經都是“如是我聞”,這是阿難尊者說的。為什麼標這麼幾個字呢?用白話來說,這部經所說的是我親自聽聞的。“如”者是理,“是”者是事情的事,在理上、事上都不錯的,我是親自聽到的,簡單解釋就是“如是我聞”。

  要是加一點深的理,《占察善惡業報經》後半部講的“一實境界”,意思就是法界的總體。我們經常稱“法界”,乃至於真如,乃至於妙明真心都是“如”,“如”者就是體;“是”者就是用,“用”就是大用,說這部經裡有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是稱體而說的,從理上而起的事,是我親自聽到的,不是假的,誰親自聽到的呢?阿難親自聽到的。

  阿難尊者用“如是我聞”來證實這部經是真實的。另一種解釋“如是”是指著什麼說的?這部經所說的話是我親自聽到的,“如是我聞”加起來是

  “信成就”,聞是“聞成就”,有說有聽。佛在當時說法必須要有文字記載,沒有文字記載我們又怎麼知道呢?前面我講翻譯,如果沒有把梵文翻成華文,我們又怎麼知道這種道理呢?現在把華文又翻成英文,因為在這個地區都講英文,如果你不翻成英文,別人又怎麼懂呢?我們這些佛弟子很多人都懂英文的,有時用英文把佛教的道理講一講,別人聽得懂這種道理了,他就會作選擇。

  不是我們一說,人家就信了,他選擇之後又作比較,比較究竟好不好?我們說佛法好,佛法是利益人,是度人、救人,能夠離苦得樂的,這不是一句話而已,你拿什麼事實給人家?在信了佛之後,在佛教之中確實會得到什麼利益?得不到利益,這個信仰是不會鞏固的,可信可不信,不是這樣嗎?

  信了佛之後又不信了,有沒有呢?有的。說不信了對不對呢?也沒有什麼錯誤,他的業障當然是他的業障,我剛才講的利益,你有沒有呢?你之所以沒有是因為給業障障住了;但是業所障的不同,深淺不一。

  我們引人家入門了,入門了就應逐步的深入,好比說念阿彌陀佛有好處,什麼好處?消災免難,它確實能得到、收到效果,可是他沒有消災免難,別人消災免難了,那就是別人修成了,他修不成,一個信的誠,另一個信的不誠,這就是如是之法,我們聽到的這個法是可信的。“如是我聞”就是這個意思。

  “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一時”是指時間成就,什麼“一時”呢?說《地藏經》的這個一時。我們現在講解的時間是一九九○年六月二十三號,而那個時候沒有日歷可考,況且我們的這個時候跟忉利天的時候一樣嗎?恐怕不一樣吧!現在的“一時”跟台灣的“一時”不一樣,我們現在是夜間,台灣就是早晨了,印度的時間跟我們的時間也不一樣。

  時間怎麼定?沒法定了,天上、人間,各個民族,各個的方言,各個的習慣都不同,所以釋迦牟尼說經的時候稱為“一時”,“一時”,什麼時候?我說你聽的時候就叫“一時”。機緣契合的時候,大家這麼聚會,有這個機緣,這樣就叫“一時”了,感應道交時。過去、現在都訂為“一時”,這是在事上講。在理上講,時間沒有一定的,是因為眾生的心力,法無定體,時的法沒有一定的體,根據什麼定呢?根據眾生心定,本來一切法都可以心定。

  現在我們說的時候、聽的時候,我也可以說“如是我聞”,我聽我的老師給我講的!或者釋迦牟尼講的意思,那個意思就是“我現在”這個意思了,這是通用的。所以佛經上講“一時”,就不要在時間上追究。

  這個“一時”關系很大,表示因緣際遇、機會相等,善根成熟遇見的這個時候。《金剛經》上說,你要是能夠聽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聽到這個名字而且不謗毀,信心堅定,你不是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面前種的善根了,已經是在千萬佛所所種的善根。《地藏經》也如是,遇到《地藏經》的人還不信。我講“一時”,就講信不信,這是屬於“信成就”;信不信關系很大,關系到你接受這部經所獲得的利益,所得的靈感,當中有天壤之別。

  “佛”,我們大家都理解,所不理解的是印證到自己身上,自己不承認自己是佛,很多人沒有這個信心。每一個法會都有個主,誰說法啊?佛就是法主,在這個娑婆世界說法的法主,現在還是我們的法主;我們現在說、學、修、行都是依照我們這位師父—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降生之後就換了紀年了,也就是我們的佛紀換了,換成彌勒佛,那時就不是釋迦牟尼佛,但現在還是釋迦牟尼佛。

  我們持咒、念經的時候叫“佛陀耶”,現在“陀”省略了,“耶”也省略了,“佛陀耶”就是佛;剩一個字,佛者覺也,就是覺悟的覺,就是我們現在知覺的覺。我們現在的這個覺悟,在理上講跟佛是一樣的,我們也是佛,不過是有的開悟了,有的沒有開悟,但是小開悟是不行的。

  一時,有了說法的人,就是聽聞相契,如是這一部法,我聽是聽到這樣,聽到佛說的。剛才說我們都是佛,可是為什麼我們成就不了呢?因為我們迷惑了,迷惑就顛倒了;本來是虛幻不實的,我們當成真實的,把假的當成真的。什麼是假的當成真的?我們的色身一切事外的境界,客觀的一切現實境界,我們以為現實的都不是真實的,一切境界相像什麼呢?就像我們作夢所見到的一樣,如夢、如幻、如泡影,都不是真實的。就因為我們把不真實的當成真實的,迷失掉佛的覺位,就處處是煩惱、處處是障礙,什麼都明白不了,所以就成不了佛,明明是一尊很好的佛,就被這些障礙煩惱、見思塵沙無明給遮蓋了。

  假使能明白了,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開始悟入佛之知見。雖然沒有妙相的相好,但是在知見上已經明了了,就漸漸能趨向了。可是我們現在還沒有明白,這不是三言兩語的幾句話,也不是聽幾部經、學幾部經論,也不是一生、兩生,是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連學帶修聽聞熏習,漸漸的也能夠成佛的。地藏王菩薩在這部經裡說,如果持這個地藏名號,念《地藏經》一定能成佛。後面的第十三品《囑累人天品》,虛空藏菩薩請佛說,要是見了地藏相、聞了地藏名、念了《地藏經》有多少的利益啊?佛說二十八種利益,其中有一項好處是“畢竟成佛”,後面又說七種的好處,也有一條“畢竟成佛”。

  所以,見了《地藏經》、聞了《地藏經》,能夠受持,又能夠持聖號,你決定能成佛,這個佛就是我們自己了。自他結合,將來我們一定能成佛,但是不一定叫釋迦牟尼佛,到時候你叫什麼佛就有你的別號。“佛”字是通號,在這部經上指的是釋迦牟尼佛,就是別號。

  “在忉利天”,說法必須有個地方,在什麼地方說法呢?這部經的特點大家看經文就知道,一位阿羅漢都沒有,那些常隨眾弟子都沒有去,去的都是菩薩。一開始,除了十方諸佛菩薩之外,就是鬼神,這些鬼神都是地藏王菩薩教化度來的。這個說法的處所是在忉利天。

  “為母說法”,這部經是沒有人請的,佛自己到忉利天去報母親恩說的。前面也沒有詳細的序分,為什麼呢?因為佛正在說法,現了種種的瑞相,沒有敘述法會的人員,可能前面佛正在說法,前面已經說過了,這裡就沒提了。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诃薩,皆來集會。”

  這裡的法會大眾是誰呢?是十方的一切諸佛,有多少呢?“不可說不可說”,數字是有的,但是說不清楚。還有大菩薩,這些大菩薩也是“不可說不可說”。每一尊佛都有無量菩薩來圍繞他,這些佛都是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佛,每一尊佛帶著他的弟子,那些大菩薩的數字是更不可思議的,到這兒做什麼?聞法來了。

  到此為止就是“六成就”,從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一切諸佛、諸大菩薩來集會,這些法會的大眾,聞法的是些什麼人,諸佛是來證明的,都來贊揚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前面說是尊位,諸佛菩薩的隨眾就包括很多了,這是“眾成就”;“忉利天”就是“處成就”,說法的處所;說法是佛說的,就是“主成就”;“時”是“時成就”;“如是我聞”是“聞成就”;如是之法是“信成就”。這叫“六成證信序”。

  有這六種的因緣結合起來,證明這部《地藏經》是可信的,要是信了,你就發願;起碼要發願受持地藏王菩薩聖號,發願讀誦《地藏經》,能夠學地藏王菩薩發願利益眾生。當然我們現在不會發願到地獄度眾生;人間都度不了,還要到地獄去!我們只要度了周圍的六親眷屬,就功德無量了。但是隨順發願、隨順贊歎、隨順隨喜,要贊歎地藏王菩薩度生的功德,我們自己不會贊歎,可以念《地藏經》前面的經文去贊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

  這些菩薩聚到這個法會當中,先贊歎釋迦牟尼佛,以下的文義就贊歎釋迦牟尼佛。

  “贊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這就叫做“會眾贊歎”,贊歎釋迦牟尼佛的功德。釋迦牟尼佛有地藏王菩薩這個弟子,在這個世界上幫助他教化眾生,這是不可思議的;贊歎都用最好的言詞,最美妙的,來贊歎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上累生的功德,這個世界是什麼呢?就是娑婆世界。

  “釋迦”是印度的一個種族,叫釋迦族,釋迦也是姓。釋迦牟尼有的翻成“能仁寂默”,這個是普遍度一切眾生,以這個德號來授記,也就是多生累劫的時候度眾生所累積的。佛的德號都是以他累生所做的事業來定的,有的照他發願而定。釋迦牟尼佛發了五百願,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普賢菩薩發了十大願。地藏王菩薩發了一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但是這一願也是很不可思議的願。

  “能於五濁惡世”,“濁”就是渾濁不清淨。從釋迦牟尼佛降生的世界就是五濁惡世。這一劫是劫濁,印度話叫“劫簸”,《華嚴》翻為“時分”,說這個時候你來得太不好了,但是我們比那個不好的時候還要不好。佛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正法”、“像法”、“末法”,“正法”、“像法”的時候,我們不曉得到哪裡去了,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也許來了也沒有聽到佛法,釋迦牟尼生到印度時,我們生到別的國家,那個國家還沒有佛法,所以我們現在生到“末法”,還是不錯的。

  為什麼不錯呢?還能夠聞一點法,在這個渾濁世界裡頭還有一點清涼。我們這個時候叫“劫濁”,時候不好;在佛經中,最大叫阿僧祇,最小叫剎那,我們思想一念有九十剎那;最長的就叫劫,劫有小劫、中劫、大劫,劫還有長短,我剛才說的那個劫不過是總說,叫“時分”。像在《華嚴經》有一品叫“阿僧祇”,是專門說世間一百二十個大數字,從阿僧祇算起,阿儈祇就叫“無量數”,說它不可說不可說,完了,後面還有不可說祇不可說轉,這個劫就不可思議了。

  這個劫要怎麼分呢?“減劫”的時候,人的壽命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人的壽命十歲,減到十歲時候又增,又是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這麼一增一減叫一小劫,二十個小劫叫一中劫,四個中劫叫一大劫。人的壽命八萬四千歲時還是好的,還算是清淨的,到二萬歲以後,知見漸漸的不正了,這個世界就渾濁了。

  “劫濁”的時候不好,人看問題,看完就變了,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見濁”,很不容易有同一個思想,看問題的方法也不對頭,知見就是不清淨。比如說我們天天看報,為什麼人要殺人?有怨有仇的殺還有個因緣,無怨無仇拿著槍對著一些人就開槍、就打,我們不知道他的腦子裡在想什麼?看問題是怎麼看的?這個例子是最明顯的。我們現在這裡有七、八十人,每個人有一個看法,這就是見,知見不同,你說佛教好,我說基督教也不錯,我看那教氣功的也可以,反正我的看法跟你的看法不一致,統一不了。

  小的問題還可以,大的問題,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一個部落與一個部落之間,或者一個派系與派系之間,那就斗吧!把這個世界鬧得亂七八糟的,都是因為看法不同而引起很多的爭議。例如我們是注重家庭的禮教、文化,講道德,講不要傷害人家、要利益人家,不要太過於斤斤計較。在利上計較,這是屬於行為、心理狀態的道德標准;但是有些人為利,只是看到物質,對於自性當中的事一概不講,這就是唯利是圖,人人向錢看。

  我們看到世界上整個的趨勢是朝這個方向走的,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系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這跟我們佛教徒的見解有點不同,佛教是要想明白,讓人人都能夠明白自己的心,不要造罪、起惑,心裡不要起壞念頭,身體不要做壞事,口裡不要說壞話,這是發源於知見。知見產生於思想,思想正不正確?我們這個時候是百分之百、不折不扣的“見濁”。

  另一種是“煩惱濁”,我想在座的人士當中,包括我們幾位師父,他們是什麼果位我不知道,他們也許見思惑都斷了,但是我感覺到我們見思惑沒斷以前還是有煩惱的,“來這兒聽經應該沒有煩惱。”不見得!你回到家裡,沒有來聽經的,或者是你子女或者你的配偶說:“你去干什麼,去這麼久的時間?”你說:“我去聽經了。” “去聽經了?那有什麼用處啊?你待在家裡不好嗎?”今天是星期六還沒有關系,以前在星期五講經時,下了班慌忙趕著來,還沒有吃飯,聽完了才去吃飯,有時候會有煩惱,或者自己本身沒有煩惱,周圍的人卻因為你而引起煩惱。

  你煩惱不煩惱?大煩惱、小煩惱,乃至於因為你的小孩引起的煩惱,家庭的瑣碎事就更多了;那麼出家應該好一些吧?比在家人好一些,但是也好得不太多,出家安口鍋跟在家差不多,除非不吃飯,因為你需要衣、食、住、行,所以煩惱事也很多。自己要少欲知足,煩惱少一些。

  要想沒有煩惱,沒有“我”,就沒有煩惱了,因為“一時”,“我”還在,所以煩惱還是照樣有。“今天我們就留給煩惱吧!明天再繼續講!”這種情況是不好,留什麼煩惱?認識煩惱就沒有煩惱。認識它,也不逃避。用理觀照,“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煩惱一照就空了,但是,不是一回、兩回而已,要多照幾回,觀照成熟了,遇到煩惱或者心裡不安,這個時候念部經或者打打坐,念念聖號,把心安下來,等一會兒煩惱就過去了。

  “煩惱濁”的問題是很現實的,我們學習佛法對我們人生有什麼用途?我們在學校讀書,無論是學化學、物理、哲學,讀哲學也是知道人生的思想,我們學習佛所教導我們的,這是我們的生活,把生活過得合理了,怎麼是合理的生活呢?不煩惱就合理,煩惱了就不合理。

  “五濁惡世”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客觀環境,所依的這塊土地,這叫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翻譯成中文就是“堪忍”,“堪”就是可以,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特別是我們這個南贍部洲,不但忍苦的能力強,而且客觀的現實處處都是苦。這個苦是果,我們所受的苦果,是怎麼來的?煩惱。煩惱有淺有深,有粗的煩惱、有細的煩惱,還有一個根本的煩惱。

  我們不想要煩惱,怎麼辦呢?佛就告訴了我們,佛法就是覺悟、明白的方法。有煩惱了就不覺悟了,有煩惱了就不明白了,煩就昏了,熱惱給我們的就是身心不得安定。諸位都是住在家庭當中,一個家庭的組合有兒女、夫婦、父母,在家庭當中最容易產生煩惱,一天就在煩惱當中,都是親人,越親的人給的煩惱越多,為什麼?關心。關心過分了就會有煩惱,因為都是親人,防范心輕了,說話及一切舉動不會特別留意,也沒有什麼怕得罪的,有顧慮反而引起煩惱。我們想去除煩惱就得學佛法,這裡面有很多的方法。

  佛陀在這個世界上是要度眾生。眾生是不清淨的,每個眾生都有煩惱。眾生有各種各類,我們都屬於眾生的一種。但像我們對於其它眾生並不是以平等心對待,對於人是一種看法,對於畜生,特別有些動物,對它們最討厭,老鼠、蒼蠅,你喜歡它們嗎?不會喜歡它們的。我們對待它們能不能平等看待呢?絕不會!我們的心裡無法平等看待,但它也是眾生的一份子!所以眾生不清淨,濁就是不清淨。

  我們用比喻就可以說明,到了極樂世界,清淨了,生到這個天上去,大家都一樣。天上沒有老鼠,都是天人。到極樂世界更沒有其它的動物了,極樂世界不是有七重行樹,種種出微妙音的鳥?那是化現的,不是業報感,我們這裡是業報感的,極樂世界是清淨的,這裡是業障眾生,不清淨的。

  “命濁”,壽命不一樣,特別是我們南贍部洲,壽命長的活到一百歲,壽命短的就不一定了,也有生下來就死亡了,命不是清淨的,是濁的,這叫

  “命濁”。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生到這個世界上來度眾生?他不是因為業力,而是發願到這個世界。要度眾生先從苦的做,像我們有的人大悲心具足,要幫助人,幫助什麼人呢?什麼人最苦,就幫助什麼人,這叫大悲心具足了。他發的是這個願,所以釋迦牟尼佛生到這個世界來。阿彌陀佛發願要給一切眾生快樂,說哪一個眾生生到我這個世界來,我讓他永遠沒有五濁的現象,直至成佛,這是他發的願。我們學過《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藥師佛發十二大願,他要救助一切眾生沒有病痛,讓這個世界是清淨的琉璃世界。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贊歎光明雲,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

  這段經文是敘述什麼呢?沒有因緣,佛不會放光、含笑的,有什麼因緣呢?後面的經文就會顯現了,他說這個法會專門利益最苦的眾生,以誰來表現呢?以地藏王菩薩來表現,這是法會的開始。

  凡是佛含笑或者佛有表情,以後就會現出種種微妙的法,而預先顯示的這些光明,是形容佛所修的功德,所感召的功德。這個光明我們要以數字計算有多少呢?有百千萬億那麼多,但是用我們肉眼所看的,我們分不出來。有關光明的名字,我們看的只是它的燈光或者太陽光,我們能分出幾種光呢?我們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有陽光,但是我們的肉眼見不到。一個人所做事業的大小,我說的這個事業是指善業,讀經、禮佛、拜忏所感的功德,都反映在我們肉眼見不到的地方。

  佛放這些光明雲,我們還是見不到,要經由修行才能見得到,在我們人跟人之間是見不到的。如果是你修得的,你的道力有了,這並不是說怎麼開智慧眼,好比人跟人之間,見到這個人你很喜歡,因為他的反射,使你的感官就感覺到氣氛很融和,和你這個人有緣,心裡感覺到很愉快,這雖然不是光明意,但是有個感覺意了。

  佛放這些光明是一種感召,放這些光明就感召有緣的眾生來了。我們經常在經上看到佛在哪裡說法,他的常隨眾是千二百五十人大弟子都在,但是這個會沒有這些常隨眾。而是十方諸佛菩薩來贊歎釋迦牟尼,因為這種關系,釋迦牟尼就放出光明雲來,這種光明雲就是瑞雲,放完光之後,後面一定有音聲,又出種種的微妙音聲,這個音聲也很多。為什麼現在不隨文說光明雲義?這是佛的定,無量億三昧才有百千億光明雲,要到後面才說,不然說這光明雲好像並沒有事實的證明。

  光明像什麼呢?像雲,雲彩多的時候我們分不清楚,特別是我們到一萬公尺以上再去看雲,雲就不是我們現在所看的雲了。這是形容佛放的光,就像雲那麼多。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蜜音、屍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禅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

  放完這些不可說的光明雲以後,就出種種微妙的聲音,音聲也是跟著六度萬行說的,音聲跟光明義都是一樣的。因為前面放了種種不可說的光明雲,現在又說到種種微妙之音,這個音聲我們用什麼形容呢?大家聽音樂的時候就有。

  今天有一位弟子跟我說他站在樓上,聽到停車場裡頭放出南美洲的音樂,他聽著就入神了,晚上去聽經、走路、開車,這個音樂的音聲好像一直在他腦子裡回旋,他問:“師父!為什麼我一聽到這個音樂在我這個腦子一直揮之不去?但是我聞了法或者念完了經,為什麼不能隨著我相續?”

  他給我提了這個問題,我想到佛放說法的種種音聲是不可思議的,佛說法的音聲有人聞得到,有人聞不到。舉個例子,創辦天台宗的智者大師,他在浙江天台山修法華三昧的時候,就見到印度的日月燈明佛在那兒說《法華經》,他就聞到了。有一個大德向我說,他說他聽到彌勒菩薩在兜率內院說法,我說:“時間多久?”他說:“可惜只有一剎那!”一聽到那個音聲他自己就意識到,這是彌勒菩薩說法,這叫緣,也就是他所修的行門感召相應了,所以他得到了,我們沒有得到,就不相應。

  “檀波羅蜜”是布施的音,這個音是說要行布施、行供養。“屍波羅蜜”是戒的音聲,這個音聲聽到的是佛所說的戒,是戒波羅蜜;《梵網經》菩薩戒也好,比丘戒也好,佛教界也要有規律、有法律。還有“毗離耶波羅蜜”是精進音,“羼提波羅蜜”是忍辱音,“禅波羅蜜”是禅定音,“般若波羅蜜”是大智慧音,還有四種音聲的“慈悲喜捨”,叫“四無量心”。《心經》上講,誰要是修觀,誰要是在行深波羅蜜中去觀照一切法的時候,照到一切法的性體,那就解脫了,解脫就自在了,那就是“解脫音”了。

  “無漏音”,乃至於小乘說證得阿羅漢果,大乘說究竟成佛,再也不漏了,這個是指佛所說的無漏法,永遠的不流浪生死了,永遠的不會得到變異生死苦;分段生死苦在小乘就可以得到,變異生死是菩薩逐步證得的,乃至到成佛究竟證得的。

  “智慧音”跟前面所放的大般若光明雲是一樣的,一切音聲都具足智慧意,佛所說的法都是以智慧說。“大智慧音”,大智慧音就是普遍的,能夠遍照十方法界,是無分別的。凡是加個“大”就稱體了,稱體了就遍於十方諸佛、十方法界。“獅子吼音”是說法的形容詞,說法像獅子吼的聲音一樣,“大獅子吼音”,這個獅子吼音遍及整個法界,一切諸佛世界。

  “雲雷音、大雲雷音”,放的聲音像空中打雷似的,時而像行雲聲音,時而像打雷聲音,警醒眾生的愚癡。這是形容法會剛開始的時候,佛就現種種的瑞音。

  在忉利天的這個法會上,為什麼佛出現這麼多神變呢?先放雲,後又出音,來的大眾也不同。我敘述的時候,大家要注意這部經的特點,我們很多人讀《地藏經》就聯想到地獄,因為地獄是最苦的地方,所以說再惡的人也不願意下地獄,你要是說地獄,他就產生恐怖感。而地藏王菩薩卻在那個最恐怖、最痛苦的當中,受危難最多的眾生當中去度他們,因此要說這部經,必須從特殊情況讓人生起信心。

  證明的人是十方諸佛菩薩,與會的大眾多數是地藏王菩薩教化的;再深入說,這四方來的諸佛菩薩是跟地藏王菩薩有緣的,是地藏王菩薩度他們成佛,度他們成菩薩的,是已度、當度的;還有未度的,也就是我們這些人。我們現在還是凡夫,還沒有脫離一切的苦難。因此必須得現些瑞音,使大家一讀這個序分就生起一種殊勝感,以後才信得堅,才會對這部經的義理產生一種信心,所以這部經的序分跟其它的經典不同。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這個是把前面經文總結了一下,現了光明、現了音聲就到此為止了,後面要說的,除了諸佛菩薩還有很多大眾,因為是在忉利天說法,來的都是天。

  “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

  “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不光是這個娑婆世界了。“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有無量億就都包括了,“億”再加個“無量”,是說這個數字算不清楚了。“天龍鬼神”,下面的諸天都包括在內了,後面也要說鬼神,這是總說,後面就是別說了。這些天龍鬼神都是哪些呢?“所謂四天王天”,最低的就是四天王天,據我們人間說的,這是第一重天。有關這個四天王天,我們經常說的就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就是王天,每一天統領兩部,我們經常說是八部鬼神,就是每一天統領兩部,四天就八部鬼神,四八三十二,在中間的是忉利天。

  忉利天,經上說的是在須彌山頂,四天王天是在須彌山的山腰,加起來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三十三天。

  “須燄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

  這些是聽法的大眾,因為是在天上說法,不像在人間說法,到哪個國土就是哪一個國土的國王、大臣、居士、優婆塞、優婆夷,並沒有這樣提,都聚集在兜率天去了。因為前面說了那些音聲,放了那麼多的光明,是做什麼的?召集的,有的見到光來了,沒有見到光不會來;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天都來了,也不是他方國土所有的天都來了,而是根據佛所出的音聲、所放的光明召來的,佛的聲音是遍法界的。

  佛的音聲是無窮無盡的,能夠遍及一切,對一切眾生就是圓音。什麼叫圓音?廣東人也好、福建人也好,不論你是哪省人,不論哪個國家人,英語也好、西班牙語、法語,不論哪種語言,佛說一音,法國人聽到佛說的是法語,英國人聽到的是英語,中國人聽的是華語,“如來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各個天有各個天的界限,下界的天不能知道上界天的事情,上界天能知道下界天的事情。天人了解我們,我們不知道天人;天上的事情我們不知道。佛的一音,隨你是哪一類眾生,都聽見佛是跟你說的。我們人間有沒有這種現象呢?當然不能跟佛一樣了,但是我追隨的幾位老和尚,老和尚說的是湖南口腔,完全沒有變,為什麼他的弟子哪一省人都有?不用待很久都可以懂得他的話了。

  我第一個學法的師父是慈舟老法師,他是湖北隋縣人,說的語音完全是土音。佛經是很古老的文字,念經文不要很久時間也就懂了,這個中間有一種感應的加持;雖然不能像佛的圓音,但是中間有一種感應的加持力。我在東北出家之後到了福建,遇見兩位大德,剛開始的時候聽他的話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也都懂了,這中間有一種加持力,佛法不可思議的就在這些地方,因此佛的音聲是不可思議的。

  因為前面的那個光,爾後的那些音聲,有緣的天、龍、鬼神都來了,這是一種原因。後文所說的,佛向文殊師利菩薩說,這些都是地藏王菩薩教化的,包括了哪些佛菩薩,多數的佛經是這樣說的。佛經上說,地藏王菩薩現的是比丘身,但是他所教化的大眾,很多都成佛了,他自己還是示現聲聞比丘,這是大權示現。權者就是權宜方便,方便就是善巧,方便善巧利益一切眾生。

  “天”,印度話叫“提婆”,天的果報跟我們人間的果報是不一樣的,我們所說的神仙跟現在所說的天人也不一樣,那是人仙不是天仙。你持五戒、行十善就會生天,這是欲天。要感到梵天以上的,就要修禅定,沒有禅定的功夫是生不到的,五戒十善的善果就生不到梵天,梵天以上的四禅天是生不到的,那個果報必須修禅定,這是天。

  什麼叫“龍”?印度語的原話“那伽”,龍有多少種類?我們以為是海龍王,以為龍都在海裡,不是的!印度守寶藏的也是龍在守,有些是帝釋天宮殿的守門者,就是我們說的警衛,這種龍就是天龍,跟海裡報得的龍不一樣的,海裡報得的龍跟蛇差不多,他也有八種苦。

  “鬼”,鬼道分得可多了,我們普通說的就是“薜荔多”,“薜荔多”舊譯是餓鬼。

  “神”,神就字義上講就是變化莫測,這個人做什麼事不假思索,而且做出來很巧妙的都叫“神”,或者那種藝術到了頂點,達到神妙了,我們也叫“神”,“神”是指神妙的意思,是通稱的;但是此處所指的“神”是指八部鬼神眾,八部鬼神眾就是為忉利天的天王叫帝釋,有的給他做藥神的,有的給他負責任的,這是歸他所統轄的,八部鬼神直接的上司是四天王。

  四天王天是我們人間上面的第一重天,我們所說的天,天人第一重天,一般的說是須彌山的中間,它要假日月光,本身沒有光明,也跟我們一樣要有日月光的照耀。因為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這四大部洲是在須彌山的四面,彼此不相知,因為有七重鹹水海、七重金山隔著,這個界跟那個界不同,壽命不一樣,生活的情況都不一樣,語言更不一樣。光是我們南贍部洲的已經不一樣了!中國到美國就不一樣了,這都是在南贍部洲裡頭,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地球。

  忉利天,在四天王上面,也就是第二重天,距離人間的第二重天,忉利天有時候翻成三十三天,把四天王也包括在裡頭,這個是我們欲界的第二重天,它就到了天頂天,到須彌山頂了,但是沒有離開地,須彌山還屬於地,前面四王天在須彌山的中間,沒有離開地,但是這個地我們到不了。這一重天距離人間以華裡計算,是七百二十萬裡,這重天的天人的身高一百六十丈,一百六十丈有多少層樓房高?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就很高的,才兩千公尺,比四天王天的天人的身高還不到,忉利天更高得多了。

  第三重天叫須夜摩天,須夜摩天的情況比忉利天又高了一層了,欲界的第三重天,日月的光明沒有用,因為日月光明在它底下,照不到它了。它以什麼為光明呢?這種天人的身上有光明,他自己放他身上的光明。我們人有沒有這種光明?人修得了就有了,唐代李通玄長者著《華嚴經合論》時,沒有燈了,他的兩個眼睛就像電燈似的,晚上著書的時候他的眼睛就放光,這是一個特異的功能。清涼國師也是特異的,晚上眼睛也會放光。

  人間也有,有一位大德,他有一次看經,看經入定了,大概過了十二點,他還是照樣看,忽然想方便,到洗手間去,他這麼一想,完了,看不見了!到洗手間看不到了!他想:“這是怎麼回事,天黑了嗎?”其實都過半夜了,看經入定了。並不是坐那兒閉著眼睛才叫入定,做什麼事得了三昧就入定了,這種光明人人都可以有的,就看你能不能發揮。

  這個天的光明是用身上的光明,它沒有黑夜也沒有白天、晝夜,他怎麼知道呢?又怎麼來計他的壽命呢?天上有各種花,蓮花的開合,蓮花一開就是白天,蓮花一合就是夜間了,以蓮花開合來定時分。

  天人的身量兩百四十丈,比前面多一倍,壽命兩千歲,往上一天都加一倍,比下天加一倍,人間的兩百年為須夜摩天的一晝夜;不是一百年了,也加一倍,所以它叫妙音時分。妙音就是你身上的光,以那個音,以那個蓮花的開合來定時分,所以叫須夜摩天。

  我們人間要活到一億四千四百萬年才是須夜摩天兩千歲的壽命,所以他可以看見人間的變化。要生到這個天必須修五戒,光行十善不行,還要布施,以布施、不殺、不盜、不邪YIN的功德,才能生到須夜摩天。

  第四天是兜率陀天,也翻為都史多天,這是欲界的第四重天。兜率陀天跟其它的天不同,分內院跟外院。內院是菩薩住的,要來這個世界成佛,就是等覺菩薩了。要即佛位的,都住在兜率內院說法,這是大三劫不壞的。而外院是凡夫天,外院是會壞的,是他的報所感得的,不是功德的。

  這個天的情況跟須夜摩天不同的一點,因為它離人間的地表有一百二十八萬裡,比前面又加一倍,而且地是雲彩的,我們坐飛機上一萬公尺高往下看,那雲彩像大地一樣的,而雲彩齊集在那些雲峰像山一樣,我們一看到那個想到天上的境界了,大致亦如是。現在有沒有到過天上去的呢?在這個世界上去的人恐怕還是有,也不止一個、兩個,但不是我們這一類的人,都是修行得到一定道果的,修行相應或者在定中、夢中他也有去旅游過一下子,這個事情是可以證實的。

  兜率天跟前面的三天不同,一共一層一層的有五十層,這是業報所感的,不是我們人工修的,有五百億的天宮,每一個天宮就有一個宮主,裡面還住著很多的眷屬。兜率天比前面又加一倍了,三百二十丈高,壽命四千歲,人間的四百年只是兜率天的一晝夜,以人的年限來計,兜率天四千歲,就是人間的五億七仟六百萬年,地球早發生變化了。生兜率天,主要是以布施,再加上身三口四,不殺、不盜、不邪YIN、不妄語、不绮語、不惡口、不兩舌就能生到。

  第五化樂天,又叫樂變化天,這是六欲天的第五天,什麼叫樂變化天呢?已經能把五塵境界色、聲、香、味、觸變化,做成他的快樂,他一切的愉快都是變化而得的。距離人間三百五十六萬裡,地底也是雲層,以雲為地,仙人的身量是四百丈高,壽命八千歲,人間的八百年才是他的一晝夜,以人間來計算,天壽就是兩百三十多億年,也是由於布施、持戒、多聞,多參加法會、多聽經。持戒,是指五戒說的,他修持善業比前面的持善業要增上一點,修得更完善一點。

  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欲界天到此為止了,他的自在受用的情況都是由他化現的,前面第五天都是化現,第六天更是化現的,所以叫他化自在天。天人的身量是四百八十丈,壽命比前面加一倍,一萬六千歲,人間的一千六百年為他一晝夜。十善生了後又多聞,他們參加諸佛法會的時間就多了。以他的神力到人間參加法會容易了;但是有些天人沒有這種因緣,光去享樂,不去參加聞法。

  好樂多聞讓他在人間喜歡持戒,喜歡聞法,孝養父母、恭敬師長,功德增上,能生此天。同時這重天所有的宮殿都在欲界跟色界之間,因為欲界的頂天上面就連著色界天了,這中間有個魔王宮殿,魔羅天是在六欲天的頂天,他的神通是相當的大。

  這個天加個“他”字是什麼意思呢?一切變好的東西,以他的力量把人家奪過來了,叫他化自在天,把人家的好奪過來他自在了,這是自然的,這是他感的果,他自己不用變化的,等化樂天變化好了,有份供養給他。

  這個所分的層次,是以我們前面講持五戒、行十善來分的。但是有的經不是這樣分的,像《楞嚴經》說諸天是以欲念來分,越往上越輕,輕到他化自在天,漸漸就沒有了。四王天跟人間基本是一樣的,有夫婦關系。在四天王天只要彼此拉拉手就行了,拉拉手就等於跟人間一樣了;他化自在天就是不能見面,不能笑,一笑就跟人間一樣了。“四天王拉手兜率笑”,兜率天笑一笑就行了,再往上就更輕了。

  《楞嚴經》就是以這樣來分的。當然到了天道就跟人間不一樣了,他輕微得很,到燄摩天,沒有晝夜也沒有什麼,彼此的情況也就不是這麼樣。到他化自在天變化的更不一樣了,所以六欲天就是以他的欲煩惱來分的;欲煩惱越輕生的地位越高,《楞嚴經》是這樣解釋的。

  各種經論解釋的不一樣,就像我們生到人間一樣,各個的因緣不一樣,天亦如是,我們人間的貧富、壽命、男女、相貌美丑,這種事各個都不一樣的,因此天上也如是。就是隨他所做的業,做什麼業就塑造一個什麼形象,人間個人塑造的形象不一樣,因此感的果也就不一樣。只要你做善業,所感的果報;無論生人、生天都會得到善果的。

  在當時,釋迦牟尼佛到忉利天說《地藏經》的時候,除了六欲天之外,以上有十八天。這十八天分為四禅,是以修禅的定力來定的,四禅天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一至三禅天各有三天,到第四禅天有九天,一共就是十八天。四禅天又分凡夫住的天、聖人住的天,四果阿羅漢、三果阿那含他們住的天不是在人間,而是在天上。

  所住的四禅天,這九天當中有凡、聖兩類。凡是有漏的,還在六道輪轉的就是凡夫天,就是有漏天。三果聖人就不來人間了,他跟阿羅漢果一樣再不受生了,就無漏了,叫無漏天,也叫五不還天。色界天人離開了我們人間的粗重煩惱,也離開了欲界六天的粗煩惱。粗煩惱就是粗重的煩惱,但是細煩惱還在,這個天是以煩惱來分他所生天的高低。因為他在色界范圍之內,沒出三界,色、受、想、行、識還在色界之內,因此就叫色界住天;四空天就離開色界了,無色相可得了,因為在色界范圍之內,所以還叫是色界。

  這些天人生到天上是假藉禅定的功夫,這個禅定的功夫是有漏的,不是了生死的。修禅定還沒有達到聖果的時候,以他禅定功夫的淺深生到這個天上。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是初禅的三天,他離開凡間,生起一種禅定的歡喜,這三天叫離生喜樂地。他禅定時生起歡喜,離開了下界諸天生到禅天,進入禅定的功能叫離生喜樂地,就是說初禅天的天人脫離了欲界的YIN欲,沒有夫婦關系,他粗重的煩惱已經斷除了,所以生在色界的寂靜處所,這一天比六欲天清淨得多了。

  梵輔天的壽命是四十小劫。這個身量,大梵天是半由旬,一由旬是四十裡,半由旬就二十裡那麼高,把二十裡立起來說,一個人身量有這麼高,我們是不能想象的。

  三天同居一地,這跟前面不同,前面的一層天是一層,初禅天是三天在一地,只是按他所修得的功力,所得的報德的不同而分的優劣,所居的地處是一樣的。

  我們同生在這個地球上,人的身量不同、高低不同、膚色不同,但是他的德跟他所行的業大致是相等的,高低差不了太多,差太多他就生天上去了,不會來人間;差得多就下地獄,也來不到人間。這都是按他相等的層次來分的,天也如是,所以這三天同在一天。到了梵天,誰優勝誰就是王,大梵天就是優勝的,梵眾天當然就是臣民了,梵輔天就是臣佐了,大梵天就是天王,我們經常稱大梵天王,有的稱他叫四面佛。在印度的婆羅門,是大梵天王的子孫,《華嚴經》叫“淨裔”,是清淨的大梵天王遺留下來的子孫。

  這個天都是坐禅生到這個天。這個天不需要飲食,以禅悅為食,坐禅坐到相應處,飲食就沒有用了。這不像我們說的打禅七,打禅七肚子餓得一直叫,又沒有禅定的功夫,那是活受罪;看人家不吃飯,你也得修行不吃飯,不吃飯有那功力嗎?有時候一天不吃不行,還得兩天不吃,兩天的功力增上了,三天不吃也可以,他並不是像我們餓得慌,他一入了定,周身的血液都是微細流轉,不像我們的血液循環是很粗笨的,而是在若有若無之間,乃至於坐到微細了,身體就感覺到飄飄然的,有的人坐禅坐得感覺到飛起來了,其實他身體還在地面,這就是修禅定的功夫。

  練氣功的人,是他的氣支配他,自己做不了主,亂甩亂跳的。禅悅食則是定中的感應,是以禅悅為食,他就沒有飲食了,也沒有男女之間的愛戀;到了梵天,這種意念已經沒有了,所以愛戀不生。因為沒有愛戀,他不留欲界了,他無欲了,所以才能感到梵天的果。

  “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是二禅天,二禅天講得很多了,講到三火的時候火燒二禅,火火能把二禅天燒了。三火時候二禅天燒化了,不管他怎麼清淨,劫難來的時候還是無法脫離。

  剩下的“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是三禅的三天,四禅有九天。四禅天的九天還有分別,前面四重天還是屬於凡夫的天人所居住的,後五天就是五不還天,是三果聖人所居住的地方,證到了三果,他不來人間也不到欲界,就在五不還天裡去了,這五不還天都是三果居住的,這一天叫無想天。在這個四天當中有個廣果天裡,另外一天就是無想天。無想天指的是修外道的,外道的修禅定、修功德,外道只是說他不能證聖果,他也要修行,不論中國的道教也好,像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還有印度的波羅門教,他們修行好的要感果的,在廣果天中有一天叫無想天,外道所感的果報是生到這一天。

  因為在修道的時候一念之差,兩天的分別不同,正念的,不再輪回的,就到廣果天去了,念裡頭還有一點雜念的,叫輪回的仙道,生到無想天去了。總而言之,第四禅天這九天的天人是沒有苦樂之分,他的意念當中沒有苦、沒有樂,苦樂雙亡。因為他入定中沒有妄念、雜念了,都捨棄了,因此這一天叫捨念清淨地,在這天人當中,他的一切念頭沒有了,不斷善惡之念,其它之念也沒有了。

  我們所說的天是籠統的說,“天人”這個字就代表了,這個天包括很多的層次,人也如是。人跟人不同,我們要是弄清楚了人的復雜性,天也就大致相似了;鬼道亦復如是,隨便哪一道,籠統說一個名詞而已,它的內容相當的復雜,我們就說小的,簡單地說。舉例太廣了,我們的心量是達不到的。

  來這個法會的是其它國土的天人,佛經講的很龐大,為什麼這麼多的天人、鬼神來忉利天聽佛說《地藏經》呢?我們的信心怎麼樣能生起?我們平常不是有這麼一個概念嗎?“佛教是不信鬼神的!”這話對不對呢?但是《地藏經》全是鬼神,是不是矛盾呢?這裡頭還有些問題。我們怎麼樣能夠對《地藏經》生起信心,我們得有個興趣、有個愛好,《地藏經》以什麼引起我們的愛好?“我學《地藏經》是因為怕下地獄,《地藏經》說,念這部經就不下地獄!”地獄在哪裡?我們共同想一想,怎麼樣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怎麼樣能生起學習的、信仰的情趣。我們是有情的,我們必須對它有感情,有感情、有興趣了,我們才去做。

  因為信佛,我從中得到利益了,簡單舉個例子:我剛才講煩惱,我們人人都有煩惱,但是學了佛之後煩惱輕一點了,或者是說不再亂發脾氣了,遇事不會生起瞋恨心,不會盡責備人家,總看不見自己的過錯,這樣子我想會受到一點利益。但是佛說每一部經都有每一部經的聽眾,有每一部經的用意,說《地藏經》的因緣是因為佛說完《地藏經》,下到人間就入涅槃了,他來到人間,他母親生他沒多久就死了,死了之後生到忉利天了,他到忉利天是報他母親的恩,說:“佛的化緣已經圓滿,現在要離開天人之間了。”

  這是僅就化緣當中這樣說的,這部經是報他母親的恩,因此我們人人對母親的意念特別強。有人問我:“地藏王菩薩怎麼只報母親恩,把他父親忘了?他只報母親的恩,怎麼沒有說報父親恩啊?”這個問題大家想一想,報母親恩就是孝了,父親恩怎麼會忘了?這是個問題,但是你對這部《地藏經》先要有個認識,再提出要求,什麼要求呢?聽這部經我想得到什麼?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完了就列出學習的標准。

  接下來,大家的關注力也要改變,先說你為什麼要聽這部經?聽這部經想得到什麼,從這個得到什麼好處?我們道友們有的信佛很多年了,你要是問他:“你從中得到什麼利益了?收到什麼效果了?”好像也沒有得到什麼,信仰力是有,大不大?沒有全信,有的原地踏步,那還算不錯,有的早退回去了,退到哪裡去都不曉得了,所以這是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犧牲很多的時間沒有收到什麼效果,就像我們要經營商業,做一點什麼事情都必須看見效果,看見效果干起來才起勁,要是見不到效果,就都退了。就為了求家宅平安,現在家裡頭沒有什麼事啊!求發財,好像學了佛的人做生意也沒有怎麼樣發財,還是差不多,有時候還會倒退一點兒。

  沒有信佛還好,一信佛倒霉事接二連三的來了,這裡有個原因的,我沒有解答,提出來這麼多問題,希望我們道友都想一想,有的道友是受過三皈依的,是佛弟子了,沒有受三皈依的,我們互相的去感通,什麼叫感通呢?念佛或者在佛堂自己念經的時候要迴向,迴向你自己,把這個功德迴向你開智慧,也要迴向我,你迴向我什麼呢?你也增加我的智慧了,因為我迴向你,你必須得迴向我,彼此迴向才能相通,不然我給你迴向,你也接不到。

  像接力賽、傳棒球或傳什麼東西,我傳給你,你接到,你傳給他,他才能夠相通,我每天早晚念經給你們迴向,凡是誰聽過我講經的,受過三皈依的,我都給你們迴向,這是總的迴向;希望你們開智慧,家宅平安,你做的事情能夠成就。我一個人的力量小,我迴向能得到嗎?不行,要大家的迴向,人人都迴向。先不說希望這個世界太平了,這個要求過高了,我們沒有那麼大的智慧,沒有那麼大的功力,我們求佛、菩薩的加持力量沒有那麼大,但是求我們這個法會的大眾是很容易的,因為人數不多,你也求這些人,我也求這些人,互相的交叉。一盞燈光是很小的,燈光多了,交叉的燈光就大了,這個力量就大了,一個人拿不動東西,一百個人拿絕對沒有問題。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除了天、龍、鬼神,其次還有他方國土的,“復有他方國土”,有的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有的是這個世界不屬於南贍部洲的,現在不但娑婆世界的八部鬼神、諸天都來了,還有他方國土的,無量億的天、龍、鬼神。在沒有正式的說法之前,先說有哪些大眾參加,說這麼多的意思就顯得地藏王菩薩的功德特別的大,他度的這些人,文殊菩薩不知道,釋迦牟尼不知道,可見是殊勝的殊勝了。

  前面只提鬼神,這個地方就把名稱說出來。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啖血鬼王、噉精氣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鬼王”,王者就是統帥的意思,他要管很多鬼,這裡列舉了他方國土跟此世界鬼王的名字,這些鬼王在鬼裡頭當王也還是不容易的,也要有點善根,多少還得做點好事,沒有做點好事也當不了王。哪一類的都有統領的人物。鬼神都有主子,像原始人類還是有部落,用不了多久就形成一個部落。人的際遇總是不同的,到了一定時間總有統帥人物的出現,總有被人家統領的,這個是必然的。一者是因果力,二者是他的業力,個人所造的業是不同的。

  鬼王的第一個條件是必須行布施,行施捨心,在過去世種了很多的施捨心,有布施心,還得有善業,不然他到不了這個會,這個會所表現的都是有點福業的,不管哪一類,要當王總是好一點。

  第一個是“惡目鬼王”,這是瞋心感果,惡目瞋心很重的。

  人的心要是盡打壞主意,生惡心眼,相貌就變得惡了。所以丑陋跟美好從什麼來劃分?我們經常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就好像我們的思想,沒有什麼相狀可以形容的,但是從你心裡頭所生起的念,所生的氣表現在你的面相上。有人去看相,看能否發財,其實不用人家看,你做好事就能發財,這就是因果了。

  惡目鬼王雖然是做了王,給他取個“惡目”,是因為他的瞋恨心太重,這是福報感的果。當了鬼王,鬼王就有得享受了,他跟其它的鬼所受的痛苦不一樣,起碼在衣、食、住、行是很好的,但是人就是不喜歡見到他,看到他就像仇敵似的,他眼睛的表情很凶惡。我們有時候看人的相貌很凶惡,不願跟他談話,走路都要避開他,“為什麼碰到惡人,跟惡人斗?”他感這類果,由於他的業力,做的布施,能夠當到鬼王。鬼王統帥的鬼的數字是不少,每一類的鬼都不少。

  “噉血鬼王”,在《正法念處經》單講這一類鬼,專喝人的血,所以叫他噉血鬼,因為這一類鬼在為人的時候喜歡吃血食的動物,但是我們大家沒有看到。好比我們吃肉,要把它變化一下,肉煮熟了,還不太有什麼感覺,看不見;我見到的是少數民族,西藏人、西康人,他們的吃法不是這麼吃了,牛殺完了,皮一褪的時候,一人掏把刀,就割新鮮的肉來吃,我們是不敢看的,但他們就這麼割著一條一條吃。

  像這噉血的鬼王,就是我們所說喝人血的鬼,他心裡頭還有悭嫉,惡目是瞋恨心的表現,這個是悭貪、嫉妒,所以他就以吃血為生。我是形容這一類鬼的本質,不是這個鬼王,也不是到地藏會上的這個鬼王。鬼也像人似的,不是都一樣的,人有多少類,生活不一樣,習慣不一樣,民族、膚色不一樣,一切都不一樣,鬼也如是;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鬼能夠到這個法會,比人強了,他雖然有業,但另一方面還是殊勝的,有時候我們管這一類鬼叫夜叉鬼,吃血的。

  我的師公上元下福老和尚就碰到過這種噉血鬼。有一天晚上,大概過了十點鐘,那個時候大陸上還沒有抽水馬桶,沒有那麼好的洗手間,洗手間離寺廟的殿堂很遠,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到達廁所的地點。他穿一身淺灰色的小褲褂去解手,回來時候全身都是血,我們幾個小和尚給他換衣服,他的臉也白得不得了!他是很有道德的老修行,不認得文字,就是真修實行,禮拜參禅。我們幫他梳洗,身上一點傷也沒有。我們問他:“怎麼會出血的?”他說:“我今天晚上碰到夜叉鬼了,他吃了鮮血,因為我這麼一念咒,可能吃下的血都吐出來了,弄得我滿身都是,你們不要管我了。”我們都走開,他自己又打坐,第二天就好了,就像沒事一樣的。

  能碰到這種鬼有二種情形。第一種最倒霉了,他跟你有緣,也得有業,他才能夠沾到你的身;第二種,他不顧一切的想得道,想成鬼仙,吃有道德但修還沒有成的,修成了他當然動不了,將修沒修成的,取他的血做養分。

  “噉精氣鬼王”,他吃精氣,不一定吃人的精氣,五谷都有精氣,我們吃的五谷是五谷的粗分,他吃的五谷是五谷的細分,他只吃氣體就可以了。凡是生為鬼都是由於他的業,有的時候欺騙人,言詞很巧妙,或者騙術很高明,就像噉人家精氣一樣的。

  “噉胎卵鬼王”,在道書上叫“紫河車”,“紫河車”就是剛生產時的胎衣,他專吃胎衣的血,所以叫噉胎卵鬼王。

  “行病鬼王”,就是瘟疫,哪個地方要是害瘟疫了,或者發生傳染病,就是這類的鬼在作祟。 “攝毒鬼王”,也可以說是放毒,能攝能放,就是放蠱的,在我們漢族地區很少,到了青海跟西藏、雲南、四川交界地區,你走到那裡最好搭帳棚,不然不要在那兒過夜。在那兒喝水也中毒,吃飯也中毒,你走出這個方圓五裡必須得回來,馱的豆子或者帶有金錢或物品送給他一些,請他給你消蠱,消完就沒有事了。事先知道就跟他說:“我住這個店裡,給你很多東西,你不要放蠱。”他就答應你不放蠱,他也講信用的。這一類的人也當成攝毒鬼王了,他能夠使你喪失性命。

  “慈心鬼王”,這一類鬼王就好了,他能愛護一切眾生,給世間人的都是快樂的事情,鬼也有好鬼,神也有好神,人也有好人。

  “福利鬼王”,這種鬼所作所為是對人有利益的,我跟人開玩笑說:“如果我們這些出家人沒有成道,死後到鬼道去就變福利鬼王了,盡給人家福利,也是在行菩薩道。”

  “大愛敬鬼王”,大愛敬就是見了持戒的人、修道的人,受了三歸五戒,一念善事,他都恭敬你,他經常做饒益一切眾生的事情,像這一類鬼王都是大菩薩示現。

  上面一共列舉有九種鬼王,前五種是惡的,是在懲罰人,有的眾生你懲罰他,他反而恭敬你;你對他軟腰、對他好,他認為你可欺負,現在我們人間這一類事多得很。後四類是善的鬼王,他對人類就盡做些好事。這些鬼王不論善的、惡的,有一個共同點:雖然做鬼王了,對於鬼的鬼王身分厭惡,他願意捨棄,尋求佛法,因為尋求佛法的緣故,他也希望解脫,連他們的神通都不想要。

  當你念經的時候,如果感覺身上忽然發冷、忽然發熱,忽然的毛孔都豎立了,好像後面有個人似的,明白知道什麼都沒有,總想回頭看一看,因為心裡不放心。念經時之所以會有異樣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這些種類的鬼神來聽你念經;或者是護法神,有護法神你感覺到心裡非常愉悅,念經念起來就很舒適,那就是有菩薩加持,或者有時天王來聽經了。

  有時感覺到不大舒服,那個鬼王也不是有意的來妨礙你,他是來聽經的,由於他的氣體使你不安寧。就像我們吃素吃久了,坐飛機上看到吃葷、吃大蒜的人,你坐在他跟前簡直要吐,還有不抽煙的人要是坐在一個抽煙的人跟前,他抽上三根都沒有離開,你的腦子一定痛,薰得受不了。這就是息相通,因為他畢竟不是生到空中去,他要是接近你,他就有個氣體,無論哪一界的,雖然你見不到,但是氣體是相通的。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诃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

  現在這個法會還沒有開始,就聚集了這麼多諸佛菩薩,為什麼沒有說人呢?因為是在忉利天說法,不是在人間,沒有國王、大臣、四眾弟子圍繞,因為在忉利天,沒有神通是到不了,這都是有神通的。來的像雲彩似的那樣多,遍滿虛空都是。因為上首弟子法王子是文殊師利菩薩,所以釋迦牟尼就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你看一看現在來這個會裡頭的諸佛菩薩以及天龍鬼神,這個娑婆世界的或者是別的世界的,你知不知道現在來了多少天、多少龍、多少鬼、多少神、多少諸佛、多少菩薩?”

  “文殊師利法王子”,我們有時候稱為“曼殊師利”,有時候稱為“妙吉祥”,有時候稱為“文殊師利童子”,總而言之,翻譯的名詞很多,或者翻“妙德”,或者翻“妙善”,或者翻“妙吉祥”,都是文殊師利菩薩以他所修的業所感應而得的名。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他早已成就道業了,他行的六度萬行是以智慧為最大的,德圓果成,但是他示現為菩薩,這一類的大菩薩都稱為倒駕慈航。就像釋迦牟尼佛,我們知道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他已經入滅了,入滅就是入了涅槃,涅槃了就不生不滅了,實際上他還在這個世間利益眾生。

  終南山弘揚律宗的道宣律師,我們出家受的戒以及現在所學的戒都是根據道宣律師所弘揚的南山戒律。道宣律師在唐朝威名遠播,因此他感得天人給他送供。天人給他送供的時候,他就問這個天人:“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現在住到什麼地方?”天人聽他這麼一問感覺到很詫異,不知道怎麼回答好,就反問他:“你問的是哪一位釋迦牟尼佛啊?”他說:“就是在印度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只有一位,哪有很多呢?”天人說:“那是你看的,我們看的釋迦牟尼佛太多了,以我的天眼觀,都不知道有多少釋迦牟尼佛,你說的是這位釋迦牟尼佛在這兒入滅了,在這兒化現了;我看見釋迦牟尼佛正在說法,正在投生,正在做事。”

  由此可知,我們所認為的,其實是我們肉眼所見的情況,天人看見的情況不一樣。釋迦牟尼佛距離我們這個時候已有兩千多年了,四天王天他的壽命五百歲,我們人間五十年是他的一晝夜,我們人間的五百年是他的十天,兩千五百年也只有他一個多月,他要是活五百歲,能見到很多,很長的時間,時間不一樣,壽命不一樣,他所認識的情況跟他所處的環境都不一樣了。因此對於佛、菩薩,我們要以聖境來會,不能以凡夫的知見來對待。

  文殊師利菩薩在各部經上都承認,觀世音菩薩就不一樣了,你到印度說觀世音菩薩,沒有人知道,地藏王菩薩更是神話了!在我們國土所說的大菩薩,在印度是不承認的,南傳佛教也不承認,也不相信。

  我在北京辦中國佛學院的時候,南傳國家派一位教育部長來參觀,他到了法源寺,不進大殿門,我們大殿裡頭有尊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前面是八大菩薩,他說我們供這些鬼干什麼?他不承認八大菩薩是佛,我們跟他解釋,他也不進去,認為我們是外道,他們的殿裡只有一尊釋迦牟尼佛,沒有其它的。但是一般的小乘佛教也承認文殊師利菩薩,因為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故事很多。

  文殊師利菩薩經常在佛前,一次遇到結夏安居時他沒有來,因為他是菩薩,菩薩不注意這一類的事情,也不拘小節,他有菩薩戒,但菩薩戒沒有結夏安居,隨時都要利益眾生。除了釋迦牟尼佛,迦葉尊者是上首,文殊菩薩回來時,迦葉就問他:“文殊師利,你哪裡去了?”文殊菩薩說:“這三個月我去三個地方,第一個月到波斯匿王王宮裡去了,給後宮的宮女說法;第二個月我住到女孩子學校去給她們說法;第三個月我到妓女院去了,因為妓女最苦了,我去給她們說法。”

  迦葉尊者一聽就說:“你還是佛弟子?”他就拿起木魚,集合所有的僧眾,逼文殊師利,不許他再進寺廟,他還沒打,文殊菩薩一個手抓住說:“你逼我哪一個?要把我哪一個攆出去?”他說:“我就是攆你!”文殊菩薩又說:“你看有很多的我。”迦葉尊者抬眼一看,整個寺廟全變成文殊師利菩薩,他趕緊把木魚放下了,他攆這個文殊,那些文殊還是在啊!這是形容菩薩跟比丘不同的,不要拿菩薩來要求比丘。

  有很多人說:“你這個出家人怎麼不學學那些大菩薩?”我們怎麼學得了?大菩薩具足戒、定、慧,我們要是做了就要下地獄了。因為他的智慧第一。文殊菩薩事例太多了,他降生有十種吉祥,所以又叫妙吉祥,大家都知道文殊師利菩薩是法王子,智慧第一,紹隆佛種。所以佛問他:“你有沒有看到,現在在這個法會集會的諸佛跟那些大菩薩、天、龍、鬼神有多少,你知不知道?”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我以我的神通力來測度現在到會場的究竟有多少天人?究竟有多少諸佛菩薩?給我一千劫的時間(這裡是指小劫)也不能知道它的數。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

  不但你不知道,今天到這兒來集會的有多少,“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不能夠詳細確定有多少人。

  這裡有一個問題,以文殊師利來看忉利天,他一眼就望盡了,更不要說佛了,忉利天有多大,怎麼能容納這麼多呢?文殊師利都不知道數字,佛都不能盡知,這就叫不可思議的妙了。而地藏王菩薩所教化的就有這麼多,還有正在教化的,我們都算是地藏王菩薩教化的。我們念《地藏經》,念地藏聖號,我們算還是未度的;但是在那個時候,那是已度的、正度的,我們這些人還不算在裡面。這是顯地藏王菩薩的殊勝功德,讓我們學這個法的時候先生起殊勝感,生起不可思議感。

  如果大家學過《維摩诘經》,那間丈室容八萬四千四十寶座,一個寶座高三萬二千由旬,他那間小屋子怎麼容得下呢?《華嚴經》上講“於一毛端現寶王剎”,一個汗毛的尖一個佛國土,一個佛教化的寶王剎在這裡頭,小能容大,一多兼容,數字雖然多但是小大兼容,也就是顯示不可思議的事。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我們不知道數目的這些諸佛、菩薩、天、龍、鬼神,都是地藏王菩薩久遠劫來所教化的,這些人都成菩薩了,成佛了;還有“當度”,就是正在度的,正在度的不是指我們這些人,那些鬼神、天、龍都是正在度的,集會到這個道場來受度法。“已度”的就是已經成佛、成大菩薩了,成了菩薩自然就快成佛。“當度”的就是鬼神,“未度”的,我們就在“未度”之處,或者是參加那個勝會的,還沒有得成就的。

  “已成就”當然指諸佛了,已經成就佛果。“當成就”,那些菩薩都是當然要成就佛果的;“未成就”,那些天、龍、鬼神還沒有成佛,現在還在修行當中,還在行菩薩道當中。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诃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文殊師利菩薩是很明白的,他是替我們這些未來的眾生請問的。

  未來世的眾生,他聽到如來的這些誠實話,他們不會相信,一定會懷疑,因為是佛說的,他顯然接受了,但還不免生起謗毀:“可能嘛?不可能有這種事!因為度了這麼多人,他自己還是比丘身,現在還沒有成佛。”大家看見地藏王像都是比丘像,哪一尊地藏王菩薩是現菩薩像?沒有,都是現比丘像,所以他們一定要生謗毀的;“信”功德無量,“謗”罪過無邊。

  這就是文殊師利菩薩請說地藏王菩薩功德,“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诃薩”,地藏菩薩在因地修了什麼法門,發了什麼願,而能得到這種不思議的果?度的這些人就是他所感的果。這裡頭有信還有受,要能夠信受奉行,受者就是領納、接受、承擔。我們有很多的道友誦《地藏經》,就是信受而奉行。雖然是勉強受,但是他一邊念一邊懷疑,念到鬼神還會害怕,把它當成真鬼了,以為是害人的那種鬼。

  “世尊,可不可以把地藏王菩薩怎麼修行的法門教給我們,他發了何願?能成就這麼大的事情呢?”這可以這樣說,凡是來法會的那些菩薩,每一個法會都分上、中、下三等,有的他信了,不但理解而且身體奉行,當時就有證得的味道,他聽了覺得非常的雀躍。比如弘一法師聽見靜權法師講到〈囑累品〉,放聲大哭,經也聽不下去了,大家問他怎麼回事,情感上他激動的控制不了自己了,這樣他能不信受、不弘揚、不奉行嗎?

  有些人雖然聽了,但是心裡七上八下,半信半疑,有些人跟我一起念過《地藏經》,到現在還是常常跟我抬槓;還有一類,他不但不信、不行,還要謗毀。

  小果聲聞不頂受奉行,可是不會謗毀,因為他知道因果;但是天龍八部就不同了,他們容易生謗毀,他也有點小神通,不見得能夠信這類事。

  文殊菩薩在會場上看到這些天龍八部,說他們都是地藏王菩薩度的,文殊師利的他心通也不是一般的。還有末法的眾生,這種殊勝法門對末法眾生最好了,末法的眾生都聞而生信,信而不疑,能夠如教奉行,就功德無量了。

  有一位居士,不曉得他有沒有受過戒、皈依過,他問我一件事情:“像這種經書我們在家裡看不行嗎?不到寺廟裡來聽成不成?不需要人家解釋。”我說:“為什麼?”他說:“有的老師的解釋我很明白,有的老師越解釋我越胡塗,不解釋我好像懂了一點,他一解釋我聽得糊裡胡塗的,如此不聽不是好一點嗎?”我說:“佛陀教我們聞、思、修三慧,你自己看是不行的。”他問:“為什麼?”我說:“因為你看過就忘了,聽一遍比看三遍還要領略得多。”他說:“有什麼根據啊?”我說:“有,《楞嚴經》就這樣講。”

  《楞嚴經》在抉擇二十五圓通的時候,一樣也是文殊師利肯定了,選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於是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眼、耳、鼻、舌、身、受、意,別的都是八百功德,除了耳根一千二。為什麼耳根有一千二百功德呢?眼睛後面看不到,鼻子聞前不聞後,離我遠一點就聽不見、看不見了,鼻子也聞不到;耳根可不同,耳根聽的是圓的,在八方隨便哪一邊的聲音它能聽得到。有些人一入耳根永不忘記,凡是入耳的,聽一遍跟你自己看一遍絕不一樣,更不要說他解說的義理,他念一遍你聽到了,跟你自己看的不一樣。

  因此能夠參加佛的法會,那是更好,聽佛親自宣揚地藏菩薩的功德,信心就堅定了。佛也顧慮未來的眾生,因為這個法甚深難解,說他度了這麼多眾生,恐怕眾生懷疑,所以先贊歎地藏王菩薩的功德。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文殊菩薩請佛說地藏王菩薩的願,和他所修行的行門,佛先贊歎他的功德,而後再說他的行和願。功德有大有小,果位上的功德也有大有小,佛用譬喻顯這個功德果位,說地藏王菩薩成就菩薩果位以來所做的功德,就像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一樣的。

  佛化的國土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四大部洲算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就叫中千了,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這麼增加三次,總合起來叫三千大千世界。這一個世界裡頭所有的草、木、叢林,稻谷、麻、竹子、葦,山、石頭、微塵,一物一數,一個作一恆河。

  印度稱恆河為“天上來”,說恆河的水是從天上來的,因為它的河水長,河沙非常的細,其細如面粉。恆河沙的那個沙粒分不出顆粒,我倒過,你用手捻一把,跟泥巴差不多,又把這個恆河沙子一沙作一個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之內一個微塵作一劫。這一劫時間之內所集的微塵,一微塵又作為一劫,這個時間太久了!說地藏王菩薩證了十地果位的時間,千倍多於上喻。

  一般神仙的數字,文殊師利菩薩都知道,不需要一劫了,馬上就可以答覆出來,連文殊菩薩都要經一劫還算不盡,佛都不能知,這個數字太多了!“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就是說地藏王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還有一段時間,那個時間也很長吧!從他最初發心的時候,乃至於他證得了聲聞果位,證得了辟支佛果位,有很長的時間。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總說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只能拿“不可思議”這四個字來代替了,用我們的心是思量不到的,大家集體的智慧談論也談論不到的,這就叫不可思議。凡是說到不可思議,就是微妙的境界了,就是難知了。這是說菩薩的威神誓願不可思議。“威”,勇猛威力,“神”,就是妙、玄。我們說神通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表現出來,很神了,只是這個涵義。

  還有他發的誓、願,願是初發願,誓是堅固的願,這個願力必須要做到的叫誓,這是誓願力,這些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講《占察善惡業報經》的後半卷,說到菩薩的功德,贊歎地藏王菩薩:“不可思議!”《十輪經》的好疑問菩薩也向佛問說:“地藏菩薩究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他究竟做了什麼事?都成了什麼的功德善根?”這三部經是配合起的,《十輪經》說的很多,每一樣都形容他的功德海。這種形容上的最高境界都是達到不可思議,像我們凡夫更測度不出來了,這是佛跟文殊師利菩薩說的。

  文殊師利菩薩說完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就說他的效果,下面一段就說地藏王菩薩,你要是信他,聽到他的名字,我們會得到什麼好處?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贊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镂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他當有一百次生到忉利天,永不墮三塗。僅僅是聞到名字,贊歎、瞻禮、稱名、供養,或者是請尊紙像也可以,請尊木頭雕的也可以,請尊泥巴做的也可以,或者你自己拿泥巴捏一個也可以。

  〈聖德錄〉中間有一段故事:有一個人在路上撿到一個壞的手杖,這個手杖頭雕的是一尊地藏像,他感覺把菩薩像丟到地下太不尊敬了,就把這尊像拿回去供在那兒,但是這尊地藏像已經燒得很黑了,很不好看,很不莊嚴。後來這個人病死了,到了閻王爺那兒去了,閻王爺要治他的罪,地藏王菩薩就來了,不過不是殊勝威德莊嚴的,而是黑漆漆跟他那個木棍上的像一樣,這個比丘就跟閻王爺說:“這個人是我的護法,是供養我的,因為他供養我的關系,你把他放回去吧!”

  閻王爺見到地藏菩薩來了就站起來,這個人在那兒看著,莫名奇妙的,他不認識,“那兒來這麼樣一個比丘?”等他回到陽間來,忽然間看到他供的手杖上頭的像,“原來就是這一尊像!”只是供這尊像也是有作用的,所以只要我們心誠、恭敬,紙像也好、木雕也好,你念《地藏經》把他擺到頭前,功德效果也是一樣的,就能夠不墮惡道,就能夠出離苦難了。

  在〈三寶感應錄〉的要略裡面也有這麼一段記載:唐朝的時代,益州的法聚寺,有幅地藏王菩薩像,這尊像是坐一個床上,高約八、九寸,這尊像經常放光明,在唐朝麟德二年的時代,地藏王菩薩像放光的情況傳到長安,在這一年的八月份,皇帝下命令,照這尊像再畫一幅供到宮廷裡面。這樣一來,長安城所有信佛的人大家都畫、都供養,無論畫多少次,無論誰供養,一律放光。

  為什麼地藏王菩薩有這麼大的威力?有這麼大的感應?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地藏王菩薩成就他累生的誓願以來,時間太久了,功力太深厚了,誓願太大了!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有的人就認為說地藏王菩薩永遠成不了佛,因為地獄永遠不空;我說,地藏王菩薩早成佛了,地獄沒有的,真有地獄嗎?

  不錯!有六道有輪回,在般若義上看,一切諸法是緣起性空的,是眾生的執著;但是你做的業,業果不亡,確實不虛的。如果像凡塵這麼執著,佛到了那個果位,像是人間的名利,說:“這個佛名望高、地位高,成了佛就究竟了。”這是凡塵的思想,佛得報我們的恩啊!他的成佛是我們幫助他的,如果他不度眾生、不行六度萬行、不利益眾生能成佛嗎?每個佛、菩薩要是不利益眾生不能成佛。大家看看〈普賢行願品〉的第九大願“恆順眾生”經文是怎麼說的?我們經常的要報眾生恩,就是這個涵義,不要執著。

  但是現在講的不是理,你心裡的觀想也特別重要的,不要一講《地藏經》,地獄的名詞說多了,就想:“這裡有我們一份吧!”這裡沒有我們的份,我從來沒想到我會下地獄,干什麼想下地獄?天堂都不願意去了,還要下地獄嗎?經常想的極樂世界、淨佛國土,說:“想行嗎?”想就是行了,十法界都是想的!不過想的方法不一樣,要修觀,要行持。

  《金剛經》上講:“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但是現在我們的業果沒空,我們莫造業,造業要下地獄。其實你造的業也是幻化的,下到地獄也是幻化的,現在你的肉體就是幻化的,這是深一層的涵義。地藏王菩薩的境界就是這樣子,我們講《占察善惡業報經》,“一實境界,二種觀行”怎麼解釋?應該對照著來解釋,不要從現象上看,要以真如實際的理體來看。

  所以這些“威神誓願不可思議”,地藏王菩薩是以圓滿究竟證得了“一實境界,二種觀行”,他度眾生要是經常像我們這樣著眾生相,有情又有愛,那就不是地藏王菩薩了。還有,“地”是心地,“藏”是含藏無漏性功德,人人都是地藏,人人都是佛,以這種心情來讀《地藏經》,就沒有恐怖,沒有顛倒夢想了。

  現在我們道友們有很多人讀《地藏經》,近半年來的感應很多,也有很多的事實,但是這只是小感,不是大感,真正要求到大感應,那就是加持我們利益眾生。怎麼樣利益呢?把地藏王菩薩功德向每一個人贊歎宣說,這就是報答地藏王菩薩,使地藏王菩薩更加持我們,也使一切人都知道、聞到地藏王菩薩名號,減少罪業。

  前面講聞到地藏王菩薩的名號都不會墮惡道了,那我們就都讓一切人聞到地藏王菩薩的名號,使人人都不墮惡道。不是你把這些人都感化,而是你能有這麼一個心,發了這麼一個願。地藏王菩薩最初也是從發願來的,當他沒有成就這種威神誓力的時候,不也是從發願來的嗎?我們現在效法地藏王菩薩,也可以這樣發願,也能得到這種利益、神力。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诃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前面講地藏王菩薩度了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的眾生都成了佛,成了大菩薩了,還有那麼多的鬼王、天龍八部。諸佛菩薩是已經成就的,這些鬼王是還沒有成就的;後面佛給堅牢地神授記,那些鬼王將來會成佛的。因此我們必須以一種平等的眼光觀照,來顯現地藏王菩薩的殊勝功德。

  地藏王菩薩度了那麼多的人成佛,他怎麼能夠有這種殊勝功德呢?剛才我念的這一段經文就是說地藏王菩薩最初的發心因緣。佛教講任何事情都講因果,但是最初的因最難了,要碰上因緣,還要你自己的善根成熟、發現了,才能發起這個善因,但是發了心,遇到了挫折,不論經過多少劫、多少年、多少代都沒有關系,只要這個種子種下去了,到了一定時候它會成熟的。

  這是說明地藏王菩薩最初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面前發的心,在發心修行利益眾生的時候,是在不可說不可說劫之前,“劫”就是時分的意思,他最初發心想利益眾生的時候,或者學佛道的時,與現在距離的時間是不可說不可說劫之久。那個時候他是做什麼的呢?他是一位長者的兒子。

  在那個時候有一尊出世的佛,叫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地藏王菩薩在那個時候發心,就發這一念心,信佛了。他的發心是看見佛的相貌好、長得莊嚴,他產生欣躍心了,他也想得到佛的相好,就發了這麼的一念心,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生生世世的來修行、來發願。

  我們現在大家聞到地藏王菩薩,講他過去因地修行當中的一些事情,是讓我們也來學習的,讓我們也這樣做的,隨著他發心。這是講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以後一定能結菩提果,所以現在地藏王菩薩雖然是沒有成佛,但他肯定會成佛的。說地獄永遠空不了,那是我們所看的,地獄實際上是沒有的,從體上來認識是沒有的。我說這句話,大家就用世間相來認識吧!有些人沒有看見過監獄,因為你的六親眷屬沒有犯罪,用不著到那裡去探視,監獄究竟是什麼樣子你並不知道,就算看到監獄門,你也不知道監獄裡頭是什麼事,沒有那個業你是看不到的。

  這跟我們現在的情況是一樣的,你沒有地獄業,永遠見不到地獄。有些人曾經見到鬼,他就相信絕對有鬼;有些人從來沒有見到鬼,就絕不相信,就是意要遇到鬼也得要有那個業,沒那個因緣,你想見也見不到。大家懂得這個意思,就知道初發心的功德。

  《華嚴經》這麼記載,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初發心的心跟成佛的心,“如是二心初心難”,這兩個心我們看見的是成了佛的心,佛說:“這個容易,只要發心一定能成就”。

  每個人都有六親眷屬,你周圍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麼勸,他信也不信,信了之後遇見挫折也會退心的。今天有人間我這麼一件事,有位吳姓弟子,昨天晚上八點多鐘,在八十八街出了車禍當場死亡,他皈依我還不到三個月,卻遇到車禍死亡了。他夫人的內心就有點懷疑,她感覺到自從他信了佛之後,煙也戒了,表現特別的好,為什麼這個時候忽然之間會撞死?我們往往一遇到挫折的事情,信心就打了退堂鼓,好像沒有得到加持似的。

  我說:“因為他信佛的時間很短,種子才剛剛種下,還沒有轉動,業果已經成熟了。”大家都看到過出車禍的,錯一分鐘、晚一分鐘或者速度快一點、慢一點都可以過得去;遇到車禍的,有的不嚴重,有的很嚴重,有的從來沒出過車禍,一出車禍就死亡,這是各有因緣,不是一定的。

  所以說發了心不是沒有變化的,如果你發了心,環境突然變化,家宅平安,事事如意,你的信心逐漸增長,那是你的福德,你積累的福德能夠有這種善因;有些不是這樣,剛信佛,挫折事就來了,很多的逆境全來了,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鬼怕惡人”,殺牛、殺羊或者殺豬的屠戶,他拿著那把屠刀,什麼也遇不見,他也不信邪,你說他那個報好像也沒有報到身上,從來也沒有找他,好像沒有因果,惡人反而得到善報。

  有句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家感覺到放下屠刀就可以成佛了。“好!我從來沒有拿過屠刀,我當了這麼多年和尚都還沒有成佛;他一放下屠刀就成佛了,哪有這種道理?”這是說他放下屠刀從此向善,他將來一定能夠成佛。但是放下屠刀後,可不像他拿著屠刀時,鬼也不找他,他的事業也很順利,要是放下了屠刀,他的事業就不順了。以前他是惡人,人家不理他,那個業報還沒有成熟;現在是善人了,該還債了,還債的時候就不舒服了,又退回惡人去了,下地獄的都是這等人。

  比如說,我們以前最初心裡頭信佛信得很懇切,到晚年不信了;不但不信了,吃了一輩子素,要死的時候吃葷、妄語、兩舌、惡口,什麼都犯了,什麼原因呢?這個因果錯綜復雜,就是他最初發心的時候就不是真心,投機取巧。所以說在佛門投機取巧很危險,因此到了晚年涵養不夠,沒有那個德,業報就全來了。所以我們說一發心就成佛,這個發心很不容易,發心得真發心,發什麼心呢?利益眾生。

  “師子”,獅子很凶猛的,他動作很“奮迅”,“奮迅”就是奮猛的意思,為什麼拿獸來形容佛呢?這是比喻的意思,說佛在因地當中做功德利益眾生是很猛烈的,以他的威神力壓住眾生的妄想心。我們度眾生有時會後悔的,師子奮迅則勇往直前,絕不後悔。假使我們做布施,捨心很重,施捨的人自己的生活都困難了,後悔了,說:“我該留一點,該把產業留下,不該這樣捨。”一後悔,前功盡棄;並不是過去捨的功德沒有了,是要打折扣,同時道心漸漸也退了。所以應該像獅子那樣子,一直到佛的果位,永遠勇往直前,再不後退了。

  “具足”,具足什麼呢?“六度萬行”,我們把六度說成萬行,包括相當多,說布施度,布施就包括了財施、法施、無畏施。

  “如來”,就是佛了,“如”者是如如不動的意思,“來”是來即不來,

  “來”是動,“如”是靜,動靜一如的意思。佛利益眾生,他在《金剛經》說,他沒有作意的,不像我們眾生有作意的,他是應眾生的機緣而現。就像我們這個心,你在這兒靜靜的,人家一叫你,你就動了,叫你的這個聲音與外面的環境稱為境,你的心被他一叫就動了,就隨了那個境,這就不是如來,心不能夠轉境就是眾生;心如果能轉境,外面不論是什麼境界相,你的心不動,安安靜靜。

  “萬行”是因,“如來”是果,萬行是修行、做好事的時候,培育成佛的佛國,那是因。如來是證得的果,這是由於他利益眾生時候像獅子那樣的猛力,任何的挫折都不能退墮他利益眾生的心,因此他的德號叫“師子奮迅具足萬行”。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這是他最初發心的動機,他見了佛,看見佛的相好。像我們在座的諸位,過去有沒有見過佛?都見過,不曉得哪尊佛,太久了!怎麼知道呢?《金剛經》上說,你聽見《金剛經》這個名字,乃至於你能夠見到這部經,都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的善根,都是千百億佛所種的善根,你在很多佛的面前種過善根了,今天才能聞到《金剛經》或者聞到般若部門經典的名字。像《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等等,大乘經典的名字大家差不多都聞到了,而且每一部經的功德都是非常的殊勝。

  同樣的,你聽見地藏王菩薩一個名號,這個功德都不是一生、兩生種的善根,沒有這個緣,聽不到這個名字,大家往往不注意這個殊勝因緣。現在佛經印很多,不過,地球上現在有五、六十億人,真正能夠看到《地藏經》、看見佛經的,我看數字還是很少,連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沒有。整個世界信佛的人有多少呢?不到五億。因此要相信這個殊勝的因。

  不可說不可說的時間,在諸佛看來也就是一念之間。“時無定體”,時間沒有一定的,是依照我們心力而定的。當你看連續劇看到高興的時候,瞪著眼睛看,兩個鐘頭過去了,不會感覺疲勞,還希望它能夠演長一點!當你看一部小說看到高興的時候,兩、三個鐘頭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反過來說,當你不高興的時候,僅僅是一刻鐘卻感覺相當長,等飛機或者接人,或在馬路邊上站著等誰出來,你來回走,很著急,“怎麼還不出來?”本來時間不長卻感覺到時間很長。

  時間是依你的心而定的,當你成了道,悟得心體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時沒有體,就隨你的心。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朝生暮死”,看水上的蜉蝣,早晨生,到了上午太陽一大就死了。天人看我們人的壽命就跟那個蜉蝣一樣的,其實一個人只要心正,只要做好事,時間長短都沒有關系。不可說不可說劫,乃至無量數劫才成佛,大家以為很長,你到成佛的時候回頭一看,很短,好像昨天的事一樣了。

  我現在回想起六十年前的事就如同眼前,年輕的小孩子盼著過年,老年人感覺到一晃就過年了,小孩子的一年可長了,他一天天盼著怎麼還不過年?我們北方要是過年,會穿新衣服,吃的也好、玩的也好,也不用上學,因此小孩想過年,老人就不是這樣子。

  所以不要把時間的長短看得很畏懼,最好是沒有畏懼的心理,你修就好了,不要去計較,不在那個境界上,用心去轉變,你的心才能堅定。這句話的意思是證明了你的發心並不堅定,時間長了就畏懼了。最初我坐監獄,要判我三十年,嚇都嚇死我了!那時候沒有判期限,等到過去了,三十年,五十年也沒有關系了,人生就是這麼回事,所以什麼事情要是看破了,放開一下,什麼事都沒有了。

  這是講地藏王菩薩的發心,現在是我們的發心,我們要學地藏王菩薩發心,我們也發心。發心不一定,有的是看到佛的相好,有的看見無常,就像我剛才講的那位弟子,一個鐘頭前他還好好的,汽車一撞當場就死亡了,過兩天再一燒,燒完了,就沒有了。大家要觀無常,他年紀輕,身體滿強壯的,才三十七歲。

  有無常的心理,你就不要等待,聽了就去做。這部經是讓我們去修行的,每一品都有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人都念《地藏經》,但是你知道它每品的修行方法嗎?每一品都有,第一品讓你學習地藏王菩薩的發心,讓你們見到佛的相好,見到地藏王菩薩的實相,還可以看到眾生苦,看到無常,你說:“我想厭離無常,想得常。”不生你就不死了,生了必死,出生了就注定你死亡,但是怎麼死卻不一定。怕死就不要生,只要不生就沒有死了。

  不過沒有辦法不生啊!你就學佛,像佛涅槃了就不生不滅了,你自然就不會死了。你觀空,一切諸法不存在,本來沒有生滅、沒有生死。

  這位長者子就是地藏王菩薩,最初發菩提心的動機,因為看見佛的相好就發心了,發心想得到。我們人人都有這個願心,看見一點好事都想得到,想得到你就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得到的。他對著佛這個相,心裡說:“為什麼他的相是這樣?為什麼我的相是這樣?為什麼他的相比任何人都不同?”就起了疑心,就問他說:“佛的相是怎麼得的,要怎麼樣做才能得到?”要是指印度釋迦牟尼的報身說,佛的相是千福莊嚴,因為他有百劫修相好,要是照盧捨那的法身說,八萬四千好,乃至於無量好。

  他說:“你做了什麼事?發了什麼願?得到這樣的相?”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就告訴他:“你想證得這個身是可以的,你去度脫一切受苦的眾生,先把眾生度了,就可以增加相好。”

  前面講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的苦處太多了,比如害病的病苦,求不得,怨僧會、愛別離。從台灣來這裡的,大家都有過一段愛別離,離開媽媽、離開家跑這兒來,在這兒是異國,就算成為這個國家的公民,還是異國。你不是生在這裡,這裡不是你的祖國。

  每個人都有別離的痛苦,也有其它的苦,要把這些受苦的眾生都度了,你才能得到這個相好。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這是地藏王菩薩第一次發願,不過,還沒有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後面還有發願,這一世是男子身。

  有位居士問我:“地藏王菩薩盡變成女的,怎麼不變成男的?”我說:

  “地藏王菩薩最初因地的時候是做長者子的,後面才做婆羅門女光目。”

  “際”是邊際的意思,“未來際”,未來際是沒有結束的,哪有邊際呢?就是他的這個願,“盡未來際”,永遠的不計時間,不管時分長短,反正盡未來際,未來還有未來,未來無邊無際,未來是不停止的。三際本來不存在的,過去沒有了,現在過去了就是未來了,我正說這句話是現在,這句話一聽,過去沒有了,哪一個是未來?我正說話的時候就是未來。

  未來定不出來,三際也是不可分的,勉強的說這是現在,是今年的現在,正說話的時候就是現在,可是這現在不存在了,沒有了,哪個時候才是現在?這個界限劃不清楚,你剛說的這句話過去了,過去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了,什麼時候是未來?我們有些問題是沒有經過思考,沒有動過腦筋,你去參,開悟了你會得到的。

  “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我們認為人、天比地獄、餓鬼、畜生好得多,阿修羅是哪一道都有,人間的惡人就是阿修羅。在街上搶錢,無緣無故打死人的那個就是阿修羅,他不是人,沒有人性了。

  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眾生,就是在這六道之間來來回回轉,有一些人不承認六道輪回,因為他只知道人道,以為人不會變畜生的,信基督教、天主教的人不信輪回。

  我有一次跟他們辯,他說:“我們不信鬼神、不信輪回,沒有輪回!”我說:“基督耶稣怎麼到人間來的?”他說:“他是從天上來的!”我說:“他的弟子把他告發到監獄,他被釘到十字架上,死了上哪兒去?”他說:“上天了!”我說:“不是斷滅的?”他說:“不是斷滅的,又回天上去了。”我說:“天上到人間,人間回天上,這就是輪回。”

  像我們從中國到美國來,這也叫輪回,輪了一道了,現在你已經到這兒來,完全變了。這兒的生活方式,一切的文化跟以前不同,在現世之中就輪回了。你們大家的福報好,我的罪業重,我住了幾十年監獄,我也輪回了,那就是地獄!要另外去找地獄嗎?在人間相就是佛經上所說的諸種種相,一樣的。以前很多人都是這種感想,說地獄一定是在地底下十八層,大家看一看《地藏經》,在閻浮提的西方,我們去極樂世界可能要經過地獄,因為它在西方!不過這是意識到的,你看不到,我剛才說了,沒有這個業是見不到。

  地藏王菩薩是為了度六道眾生,但是度六道眾生沒有那麼簡便,很不好度的,這裡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都有,曉得哪一位是化身的?勸人家信佛、念經、拜忏的,說不定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地藏王菩薩化的身比我們現在地球上的五、六十億人多得多,他度的人集合起來就那麼多人,當然不只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一個地方,無量的世界,在這虛空中的很多世界。

  你必須有善巧方便,沒有善巧方便,你度了他,他不是那麼聽話的,此中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不是很容易度的。

  我們大家都有這個感覺,當你勸不信佛的六親眷屬信佛,他不信,還不如度別的眾生,度你身邊的眾生很不好度。

  什麼叫“眾生”?在佛經當中說:一者是眾人共生叫眾生,大眾共生的。因為在這個世界剛一成立的時候,就在虛空中,所以地球上什麼都有,因為虛空什麼都有,虛空不是空的,裡頭含的成分太多了。組成虛空的時候,光音天的人下來玩,看見地上有一種地肥,他一吃這個地肥就飛不起來了,因為是共同而生的,那是化人,沒有男女,化現生的。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大家說念佛到那兒去,沒有父母,在蓮花裡化生。我們這個世界上現在有沒有化生人呢?有,你沒有緣不認識。

  像在終南山裡頭有些老修行他見到化生人,來自別的星球,語言不通,但是他修得三昧、修得神通了,就能跟他共語,反正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語言了。就像我們這個世界的共同語言,你也沒有辦法溝通,現在到了美國,我們都是學英語,以前如果沒有學的話,語言的隔閡很大。這是一種眾生,就是共同而生的。

  還有一種是眾緣假合而生的,我們現在是眾緣假合,父精、母血、地、水、火、風所組成,這些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無自性,也就是所謂壞性,凡是可壞的東西,沒自性的東西都不是真實的,這叫做假合。我們經常講四大五蘊假合,地、水、火、風,和色、受、想、行、識五蘊,說這些法合成了才有這麼一個人,這是和合生存的。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這是說地藏王菩薩從他最初發心以來,雖然經過的時間很長,但是眾生界沒有盡,他一直在因位做菩薩,因為他度眾生是盡未來際的!未來際還有未來際,未來際是盡不了。

  這是釋迦牟尼佛跟文殊師利兩個人的對話。釋迦牟尼佛對文殊師利說,地藏王菩薩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前立了這麼一個願,經過了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的長時間。 “那由他”是印度數量的一個名詞,在我們這兒說是億,這個億就像萬億那樣子,有時候也翻“不可說”,“不可說”這個數字就不能再計算了,經過這麼一個長時間,就是到釋迦牟尼佛這個時期來說地藏法門的時候,已經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了。他不僅發這一次願。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阿僧祇”翻為“無量數”,無量數就是計算不出來的數字,說不可思議;一個不知道數,兩個不知道數,到不可思議的無量數。

  “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在過去不可思議的阿僧祇劫,到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一尊佛的時候。那尊佛的壽命就活了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佛的壽命這麼長,眾生也是這麼長,這距離在我們這個世界算起來就太久了!

  怎麼知道佛的壽命那麼長,那個世界的眾生也那麼長呢?釋迦牟尼佛活了八十歲就入涅槃了,因為我們的人間是百歲,距現在兩千多年了,現在的人壽命活百歲的人已經不多。但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壽命是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那個時候我們是不是也在降生?我們種的因緣也久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流轉得太長了。

  “覺華”,“覺”是果,“華”是因。“定自在”,有因果都能夠自在,自在是因三昧而得自在的,“如來”跟前面一樣。佛的聖號要是講起來太多了,大致知道一個佛,他因什麼德號要利益眾生,視當時的情況而定的德號。這個“定”字,佛在《楞伽經》講“楞伽常在定”,是說佛在度眾生的時候,做什麼事都在定中的。

  我是沒見到佛,以前我有位老師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虛雲老和尚,他的威儀特別的好,我在鼓山四、五年沒有看見過他的眼睛,我問他說:“老和尚您常在定嗎?”他笑了說:“沒有!我哪有那種定力?”有定力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他心裡頭都是在定中的,就是不被境轉,這是指佛說的。我是舉這麼個例子,這是我所見到的。

  有些定力好的人,你看他在這兒也應酬,也跟你談話,他又在那兒入定的。我們腦子裡頭有多少的線?我們可以拿錄音機來比,那裡頭有很多的線路,我們的腦子也是這樣,這個思想眼你說這句話,另一個思想則想著別的事情,每個人都是這樣,做著這個的時候又想別的事情。你要是能把所有的思路集中成為一條線是很不容易,集中的時候又能放出去很多條線,這叫做出三昧而發智慧,做一切事情而不離定,能收能放,這必須是大菩薩,非得到三昧不可,沒有得到三昧是沒有這種功力。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

  佛經過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壽命還是盡了,示現的化身完了。“像法”,就是佛涅槃之後。

  “像法”是對著“正法”、“末法”說的。剛才我講的沒有正、像、末,也沒有過去、現在、未來,那是就理上說,事上還是不通的。事是事,理是理。佛滅後五百年,這個時候還算是“正法”。

  “正法”跟“像法”怎麼分別呢?“正法”時期成道者多,聞了佛法就能成道;什麼叫“像法”?“正法”後的第一個千年都叫“像法”,“像法”得道的就沒有“正法”那麼多了,但是聞法、信法的還是很殊勝,還是很多。“末法”有一萬年,“末法”信的不那麼誠懇,而且信的也少了,毀滅佛法都是在“末法”的時候,“正法”時期絕對沒有。

  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子,是淨裔的女孩子。淨裔在印度是貴族種姓,四大種姓之一。“宿”就是過去,宿世種的福德很深厚,所以一切人都很尊敬她。“眾所欽敬”,欽佩她、恭敬她、尊敬她,“行住坐臥,諸天衛護”,不論她走路也好、行動也好,坐也好乃至於臥,行住坐臥的時候都有諸天來衛護她。

  像我們念經,感覺到好像念得不對,有點恐懼感,或者念得有點煩熱或者發冷。或者念得很高興、很愉悅,心很舒服,這是你的周圍環境變了。像《地藏經》講的惡鬼神也來護法,他來聽《地藏經》,雖然轉善了,可是善根不具足,他給你的感覺就不是很舒適。或者感覺心裡頭毛毛冷冷的,後面好像有什麼東西,總覺得後面站著有人。或有時感覺很愉快,那是護法的善神。如果你受了五戒,受一戒有五個護法神護著你,五戒總共有二十五位,你要是犯一條戒,就少了五個護法神。三皈依沒有破還好,還有根本的護法。“諸天衛護”就是指這個意思,當你有危險時候,諸天會護衛你。

  今天有位居士跟我說,他的同事開著日本豐田小車,跟一部砂石車撞上了,一下子這部車子就把他開的小車撞飛了,到了路邊上,他下車看一看,什麼事都沒有,只有他的車門有一點問題,撞扁了一點,載砂石的車子確壞了,人也受傷住院,他卻沒有事。在當時他也沒有害怕,但是很不服氣,罵說:“今天真倒霉!”

  第二天他害怕了,班也上不成,聽到警察的偵訊筆錄把他嚇著了,警察說:“戴砂石的車是鋼鐵做的,你這部小車一定會撞碎的,是什麼原因造成那輛載砂石的車子碎了,你這部車子卻沒有呢?”因為這位居士教這位同事念《地藏經》,他才念了七天,你說他信不信?當然信!

  上面提到那位開大車的人死了,開小車的居士卻沒有事,怎麼理解呢?大家想一想,問題的答案就在這兒。你說這位居士為什麼有感應,而他沒有感應?不能這麼理解!感應都是一樣的,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業。

  說到“末法”,我們現在都在末法,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一千年了,還有九千年,都是屬於末法。解放初期,大陸上的人說佛教從此滅了,我說:“還早呢!沒有那麼容易!”後來落實政策,又都平反了,要印經比較容易了。佛法興了?也不見得,反反復覆的!隔沒有多久又變了。就是這麼興興滅滅,滅滅興興。這裡要拖一萬年,時間還早,等到都滅完了之後,《阿彌陀經》還要延長一百年。由於諸佛菩薩的護持力,還有人能看到《彌陀經》,這不是我們隨便說說而已,具體的事實確實是這樣。

  以前我從監獄出來,想找一部〈普賢行願品〉,各個寺廟都有,但是都用封條貼起來,找不到一本經可讓我念的,每間寺廟都封起來了。等到七九年之後,逐漸開放,由香港寄、台灣寄可以吧?根本收不到的,這些道友們寄的書都在海關上沒收起來。因此我們知道法滅,一個政治命令,可以讓你都見不到了。沒有也很容易,但是有了也很容易,好像一變化就有了,怎麼有的?怎麼沒有的?這裡頭有因果,我還沒有神通,有神通就會知道。

  因此我們能有這樣殊勝的因緣見到佛經,很不容易了。我現在念的佛經一直是偷出來的那兩本,在哪裡偷的?監守自盜。我以前有位道友,他說:“這部經不能借,借了犯法的!”我說:“我都住了幾十年監,你就大點膽子拿出一本,你不會住那麼長的,要是住監我替你去。”就是這樣拿出來的。拿出來後我就找人油印,散出去了。有人說:“你不怕再坐牢?”我說:“我早准備死了,根本就沒有想活著!”大家在有佛經的時候沒有感覺到困難,到了沒有佛經的時候,你想找一本經難極了,等到法滅的時候,你想看,困難極了,沒有了!

  所以“像法”、“末法”跟“正法”當中的區別相當大。我們現在是末法,你碰到幾個證道果的?碰到幾個很了不得的僧人?你沒有那個福報了,原因就在此。我在廈門的時候,學生要求我們再請幾位好法師,我說:“你看我們中國哪個地方還有,說出來我就去請!”他說:“為什麼沒有了?”我說:“你沒有那個福報了,你有那個福報、有那個因緣,文殊菩薩還在你面前現身,你沒有那個福報有什麼辦法呢?你的福報跟我的福報差不多,你也就聽聽我這種沒有神通也沒有道德的法師給你講,你要找再好的法師,還得修行三大劫,你遇到我算不容易了!”他說:“怎麼不容易?”我說:“我在監獄住了三十多年出來,還能夠到佛學院來講,已經很不容易了!這就是大家的感應。”

  我們不要往高處想,要看看自己的份量,做事不要做過分的事,我們只有這麼大的福報,也只能配聽這個癟腳的法師講一講,所以到了末法的時候不能夠依法行持。將來大家學完《地藏經》,我們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說不做,得不到什麼好處,一天二十四小時,就是在那兒名、利、貪、瞋、癡、慢、疑,絞腦汁做事情,但是在佛法上,你用了幾分鐘真正修行?撥了多長的時間?

  你要求感應,稍微一不如意,“我不信這個了,這個不靈!”你不信跟我有什麼關系?你信是你的福報,我只會感覺到我沒有能力勸你,覺得自己道德不夠。我只能忏悔,也不能要你非信不可,因為我的德行不夠,若我的德行夠了,能夠折服你、攝受你,讓你相信。

  佛、菩薩天天在你跟前,佛、菩薩也很著急,你就是看不見、聽不著,有什麼辦法呢?因為我們沒有證果,所以得不到加持力,這要怨自己!如果你相信我說的話,把世緣放下,修行一個七,七天不行,再來一個七,我的命不要了,不想活了來修行,三個七過了一定得到效果,不要太長,念阿彌陀佛七天就行了,念地藏王菩薩還有地藏王菩薩加持的特殊方便。

  所以佛法是叫我們做的,它只是個方法。“法”就是方法,知道方法了,你不去做怨誰呢?我肯定我們這裡沒有完全吃素的弟子還不少,連這點口福都捨不得,你還想要佛菩薩加持你?

  我希望大家念一念《地藏經》或者是念一念地藏王菩薩,你也要利益眾生啊!要我們捨很多錢?我們都是打工吃飯的,錢很少,沒有那個力量。況且你往哪兒捨去?念一念地藏王菩薩以法布施加持,轉這個業。這個世界上的人五、六十多億,有五億人口來一起修行,我們就能把末法變成正法。法也沒有正法,也沒有什麼末法、像法,而是我們人心壞了!如果有道,法就變正法,沒有道,正法也變成末法了。

  因此我們諸位道友共同來給這個世界消災,念一念《地藏經》。我們說的很多,做的很少,乃至於說的很多,一點都沒有做,怎麼會有效果呢?不會有的!現在很多的火難,投人壽保險也好、汽車保險也好,不過是賠點錢,人都沒有了,錢有什麼用?

  我感覺到佛教導我們的是真正的保險,你要是做了,真正保險,絕不是欺騙。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的苦難,因為不自在、不自由就是苦難。你何妨下一點功夫試一下子,試一試是不是靈?如果不靈的話,我們一個禮拜花兩個鐘頭聽經也可惜了!看電視還高高興興的,不比這個好?坐這兒聽我這麼樣說有什麼用處呢?你真正做了才知道它的用處。

  比如說你有病,把藥拿回來卻不吃,病怎麼會好?這個就是藥,就是告訴我們的方法,貪怎麼對治?瞋怎麼對治?癡怎麼對治?如果沒有這種智慧,就想方法怎麼樣增長智慧,但是要誠懇。有的居士問我:“我喝了不少地藏水,智慧還是沒有增加!”我說:“還有幾件事你有沒有做到?”他問:“哪些事?”我說:“你不許吃葷,三七日不吃葷。”他說:“不吃葷還行嗎?”我說:“沒有辦法不吃葷,不要增加智慧,就吃肉去吧!還有,你別打妄語、別說瞎話,三七日別說瞎話。”很多事你做不到就要求菩薩靈,靈不了的!你要是按照經上所說的去做,絕對靈。

  不靈還要信嗎?這幾千年當中,別人得過靈驗的特多,為什麼到我們這兒就不靈了?因為我們沒有照樣去做。你如果斷絕一切緣,靜下心來,平靜的做一下子,做七天就行,你的思想、意識跟你的睡夢、行住坐臥全變了,只可惜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容易做到。

  大家學佛法,不是標榜說我是信佛的人,我也在聽經、念佛,頂著這麼一個善人的名義,沒有什麼意思。我們佛教徒應該做點實在的事情,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諸佛菩薩,否則種的善根還要經過很多的苦難,才能夠離苦得樂,苦是不容易離的,等苦來了,你後悔就晚了。

  我是經常准備要死的人,不過還沒有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死,但是死必須准備點資本,准備死不是燒幾個紙錢到陰間。陰間是不用紙錢的,沒有這回事!要是提到功德,雖然說沒有大神通,該知道自己的死亡吧!現在眼睛越來越花,耳朵越來越聽不見,牙齒咬不動的東西越來越多,還有這個痛那個痛,不是告訴你要死了嗎?你怎麼還不注意?你的眼睛晃晃搖搖的,一跟人談起閒話來,一高興把什麼都忘了,等到五欲境現前的時候,一點辦法都沒有!你有什麼把握呢?

  我勸我們道友們今後在行的方面要注意一點,“哎喲!太困難了,我做不到。”你一天利用一個小時,辦不到,半個小時,辦不到,早晨起來對著西方念十稱佛號該辦得到吧!花不到幾分鐘,你再想一想,想想極樂世界,這樣子都引導你往善路走,能夠生到極樂世界了;如果這一點都不做,佛菩薩要加持你,他也無能為力。

  如果火難過去了,或者加持我能夠發財,就到這間廟來修廟,或者給菩薩換一個金,換一個袍,或者供一個幢,供個幡、供香、供花,那要看你當初是發什麼願,等以後好了,當然到廟裡去,這是一種還願。他發這個願,要把一切受苦的眾生都度盡了,這個願就不容易還,所以他是以無量生來還的,還到他度的人全成大菩薩了,也成了佛了。地藏菩薩自己示現比丘相,而且說地獄還有沒空,這是就“有”說的,他的願沒有滿,願沒有滿他不成佛。

  實際上他的願早滿了,為什麼呢?說地獄未空,那是我們的看法。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上講“一實境界,二種觀行”,“一實境界”,曉得我跟一切眾生性體平等的,自性是空的,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也沒有十法界,因此沒有眾生可度,這是從菩薩觀點說的。但是從眾生觀點說呢?不行!苦真是苦,我們就空不了,盡管身體沒有了,壽命盡了,但在意識當中、八識田中,又轉去了,沒有空,也沒有達到這種境界,這是隨業而轉。

  地藏王菩薩現的千百億化身,化現的就不實。我們一切眾生何嘗不是自性化現的呢?也是這麼自性化現,但是我們把它執著起來了,就空不了。空不了就要受苦,一執著就苦,不執著不苦。我們每天要經過很多的事情,有心煩的時候,也有不如意的時候,如果放不下就苦了。要放下,曉得人生一切諸法都如是,如夢如幻,不要過分的當真,如果心裡想開了,就不苦了。

  某位女居士的伴侶死了,一天到晚地哭,他死了還是死了,你能把他抓回來嗎?不可能!如果你放下了,他走他的,你做你的,從你的觀點說,現在不苦惱了,曉得這是因緣假合的。我們在座的任何人都得走,不是這樣嗎?我們就是像住旅店一樣的,到時候辦完事了你還不走嗎?這段因緣了了,你也得走。看別人走了,我們也跟著悲哀,人家哭得很厲害,我們也跟著傷心,有的人心軟,也照樣跟人家掉眼淚,那是他不認識這一切法都是假的。我們自己也如是,別人也如是,看開一點就自在了,自在就解脫,解脫就不苦惱了。

  所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救眾生,觀世音不苦惱啊?地藏王菩薩在地獄救眾生,地藏王菩薩不苦惱啊?要是像我們這種境界,那苦死了!為什麼他現在不苦惱了?不苦惱是現在,是他已成了大菩薩。過去的時候他照樣苦惱,我們是講他過去的故事,大家就以輕松的心情來聽故事。

  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入滅了之後,在像法之中有婆羅門女這麼一個童女,她過去做的功德不少。“宿”就是宿世,不是現在了。由於這位婆羅門女過去世盡做好事,做了很多的功德,因此她這次轉世做了婆羅門女,大家對她很恭敬,很欽佩她,因為她有道德。有福德的人,誰見到都歡喜,就像我們見到佛像都很歡喜,為什麼呢?福德大,他過去有福有慧;如果沒有福的人,別人見了就討厭,但是這種人也有因緣,也會有不討厭的,那是跟他同等沒有福的人。

  因為她受人家恭敬,過去宿世一定有種善根。說這個是讓我們學習,我們懂得這種道理了,我們也要學習,走到哪裡都有人幫忙,幫你的那些人也是護持你的法!我們念經的時候,有些人感覺到奇異的現象,你不要執著,如果一執著,它可能變成干擾你的現象。例如你念經,念得看見光,或者看見像,或者身上發熱,或者身上發冷,不管它,照樣念你的經,那個境界就沒有了。

  如果因為出現這種境界,你把經本一合不念了,下回再也拿不起來。這種境界這樣一現,你便念不成了,這就阻礙你的修行,成為逆境。如果你不執著,更增加你的信心,就知道你逐漸的銷業了。業不是一次就銷盡的,因為業太多了,我們一定要懂得這種道理。

  這位婆羅門女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像法當中,由於她過去的善根,“行住坐臥,諸天衛護”,不論她走路也好,在家裡住著也好,反正在四威儀當中,都得到天人的護衛;到哪兒去,護法的天神就跟著她,但是她自己不見得知道。我們每個人信了佛之後,念經也好、拜忏也好,每天都要做些佛事,受了三皈依,就有些護法神跟著你,很多的事情可以遇難成祥,減少很多火難的事情;但是你要行,不行的話,漸漸會消失的。

  “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

  但是這婆羅門女的媽媽輕慢三寶,不信佛、法、僧,而婆羅門女她是深心信佛的。最初勸她媽媽,她媽媽還是不信,她想種種的方法,用比喻或者用例子、用感應,講因果勸她媽媽產生正知正見。她媽媽似信不信的,懷疑心沒有消失;當她正信還沒有生起,對於佛、法、僧三寶還沒有信仰,“未全生信”時,壽命盡就死了。因為她邪知邪見,謗毀三寶,所以魂神就墮在無間地獄。

  這位婆羅門女知道她媽媽在世的時候不信因果,像我們吃肉的時候,

  “豬、羊這一道菜該吃的!”還有種想法:“這不是我殺的,人家殺了嘛!有賣的我才買。”反正種種理由就是我不負責任,換句話說,我是該吃的,這是講不信因果的情況。

  因為婆羅門女的媽媽不信因果,她的女兒知道她媽媽不信因果,不但造罪,而且還是邪知邪見,凡是破了見的,一定下無間地獄。凡是謗毀三寶的,一定要下無間地獄。無間地獄就是受苦不間斷,生命不間斷。

  婆羅門女知道她的媽媽一定會墮惡道;“必生惡趣”,“惡趣”就三惡道,地獄、惡鬼、畜生,因為你生前所作的行為,到死後自然趨向什麼果報,這個“趣”是趨向的意思。我們三寶弟子一天念佛、拜忏,乃至稱地藏王菩薩名號的因緣,不會墮三惡道。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稱一聲地藏王菩薩,知道的人畢竟是少數;就算知道了,是不是肯專心一意的修行稱聖號呢?不見得!如果你真正的專心稱聖號,很多的事情會起變化,你自己會感覺到順當或不順當,平常天天念,今天散漫了,今天就會出點事,個人都會知道個人的事。

  婆羅門女知道她母親在生的時候不信因果報應,不信三寶,於是在她母親死後,就大量的作佛事,傾其家中所有。“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香華”是一種,供養佛的東西,或者幢幡、寶蓋。“於先佛塔寺”,“先佛塔寺”就是供過去佛的廟宇,“塔”也是廟的一種。“大興供養”,不是供養一點點,而是供養得很多。前面說了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像法當中,“先佛”當然是指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她到寺廟裡頭去,看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形像;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已經入滅多年了,他的形像還在寺廟裡頭。

  就像我們見到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沒有到印度現這麼個像,這是在天宮,在忉利天。但是地藏王菩薩到人間現什麼相?隨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他就現什麼像。為什麼我們稱新羅太子為地藏王菩薩呢?因為他的法號,他出了家的名字叫地藏,他在九華山裡顯神通、立道場,他並沒有顯示說他是地藏王菩薩化身,大家根據他的聖跡,認為他是地藏王菩薩化身。

  至於在北京拈花寺,明朝的遍融老和尚,大家怎麼意識到他是地藏王菩薩呢?因為他死後現的是地藏王菩薩像。他養過一頭牛,那頭牛天天托著缽到村落去給他乞食,乞了食,這個老和尚就吃那個缽上的食,不吃寺廟的飲食。有一天這頭牛乞食去了,到一個橋上,人家跟它說:“老和尚已經圓寂了,你還來乞食?”那頭牛哞的叫喚一聲,站著也圓寂了。因此大家認為是地藏王菩薩的神通感應,稱他為地藏菩薩。地藏王菩薩現的身特別多,也現殘廢的,也現種種的像。

  “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傥來問佛,必知處所。’”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涅槃了之後塑的形像在一間寺廟當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簡單的說就是塑得很尊嚴。婆羅門女為了給她母親求福,上寺廟裡去,包括打齋供眾,獻種種供養,見到佛像禮拜,求佛加持她。“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倍”者加倍的意思,不像一般人看了心裡也恭敬,但是誠懇不夠,她是很誠懇的。她自己心裡就這樣想:“佛是大覺”,“大覺”,不是一般的明白,是真正的明白,“大”就是稱體而明白的,見了性體,究竟證得了。

  我們看到菩薩、二乘聲聞,他們也是覺悟了,但是那種覺悟不能稱大覺,只有佛能稱大覺,因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己成佛了,度了一切眾生,跟他有緣的都度了,就是覺他;因為功行圓滿,所以成為大覺,具足了一切智慧。

  故事的當中說,因為她媽媽不信因果,一定墮三塗,因此她媽媽死後,婆羅門女就把所有的財產,連家宅都賣了,當然連不動產都動了,浮財她早就拿出來供養了,這算是竭盡施的。到寺裡供完了,她內心就想了,這是一種回憶、禱告,也可以說發願的意思,她說:“假使佛在世,我媽媽死了,我問佛,佛就會告訴我,說我媽媽生到哪一道去了?”因此她非常沉痛的禱生求佛。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 ‘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在婆羅門女的禱告當中,“垂泣良久”,也就是她在禮拜的時候非常的悲哀,“垂泣”就是哭,有聲的、大聲的叫哭,“泣”是無聲的傷心!在這個時候她聽到空中發了聲:“泣者聖女”,佛稱贊這位婆羅門女,贊揚她為“聖女”,不是一般的女人,不是一般的發心了,“勿至悲哀”,你不要悲傷,“我今示汝母之去處”,我會告訴你,你母親到什麼地方去了。“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聽佛跟她說話,她就恭敬地向空中說:“是何神德,寬我憂慮?”

  這個時候,她聽到空中的聲音並不曉得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對她說話,所以她請問一下:“是什麼神啊?來安慰我使我不憂慮,自我失掉母親之後,晝夜的憶戀”,“憶”是回憶,“戀”,不捨。“無處可問”,我不知道往什麼地方去找,也不曉得問什麼人?也不知道我母親生到什麼地方去?“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就告訴她說:“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佛又現身了,為什麼現身告訴你呢?因為看到你思憶你的母親跟一般眾生不同,“倍於常情”,不是一般人的悲哀,所以來告訴你。

  因為一般眾生的悲哀,悲哀以後就過去了,或者悲哀在心裡頭憶念不誠懇,儒家有句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過去道家求法獲得感應的事情很多,但我們出家學道的人至誠的求,晝夜憶念,都有一定的殊勝境界,但是求多了、見慣了,就不起執著,因為你有多大的功力就能得多大的應,你是感,佛菩薩是應。以我們世間的話來說,你出了多大的力量,會得到多大的報酬。所以我來告訴你,就是這樣原因。

  從這一段話就聯想到我們在求佛菩薩加持或者求消災免難的時候,我們做得不夠,地藏王菩薩在因地做婆羅門女的時候,他做的就夠了,還不只這一世,生生世世都得這樣子,相續不斷。我們前面講做長者子,這中間又隔了很多劫,他又做了婆羅門女,這是多生累劫的,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我們在座每個人今生到了別的國家,還能在這個地方來學佛學,遇見佛法,共同的學習;我們的善根是不可忽視的,大家一定要培養這個善根,別讓它喪失了,這是很不容易的,轉一個面孔又不曉得要多少劫了。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這是婆羅門女的表現,前面講她的憶念,憶念到什麼程度呢?從她現在的行為表現,她的憶念比一般人深得多,聽見佛跟她說了,她是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她的心到了她所憶念的東西,跟她的性命相關。所以這個時候,她因為憶念母親而忘了自己的身心了。經佛這麼一說,她就舉身自撲,感謝佛的恩,“肢節”,四肢或者頭部,碰到頭破血流,磕到地上,這都是肢節損害的表現。

  照顧她的人把她扶持起來,她這個時候是昏迷狀態,“良久方蘇”,隔了很長的時間才蘇緩過來。又對著空中說:“願佛大慈大悲的憐愍我,說出我的母親到什麼地方去了?” “界”就是處所。“我也是不久將死的人了!”這是地藏王菩薩在因地時候的一段故事。她的母親死後,回憶母親,就到廟裡拜佛去求,她求到什麼程度呢?求到不要她自己的生命,所以感應到佛現身了。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捨,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就告訴她說:“汝供養畢”,佛事做完了,“但早返捨”,早日返回你的住處,“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就是思名,你回去坐著就念我的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就知道你媽媽生到什麼地方了。這裡有個問題,什麼問題呢?佛為什麼不直接跟她說,還要讓她回去念名號,你本身就是了,還要念你的名號做什麼呢?

  有人提出問題問:婆羅門女說她“身心將死不久”,為什麼要加這一句?

  我的答復是,她知道她自己的精力,到了這個時候她活不長了,感覺到心不在焉了,不在她身體上了,如果這樣子憶念她的母親,不吃不喝,什麼都不干了;或者覺也睡不著,一心想她母親,這樣她自己會想死的,想到一定程度她會知道。這個時候經上沒有說她就要死了,“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是她自己覺得。

  這個問題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要告訴她就告訴她,不告訴她就不告訴她,還讓她回家去,還讓她念他的名號,要念他的名號才知道去處,佛當時為什麼不跟她說?這裡有一個很深的道理。釋迦牟尼佛要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見著阿彌陀佛了,也要念阿彌陀佛,想一想是什麼道理?我提出這個問題是讓大家在理上思惟,不要在事相上想。為什麼佛現了身還讓她念他的名號?好像他的名號比佛更真似的,名是假的,見了真身佛還要告訴她:“回去念我的名號!”這就是我們持名念佛的關鍵,你能不能往生自己會知道的。就像剛才這位居士問我的問題,她怎麼知道自己身心將死不久?因為她憶念母親憶念切了,可以用她的生命代替母親受苦,就是這個涵義。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捨;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噉;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博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這個婆羅門女就遵照佛的教導,禮完佛之後,“即歸其捨,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因為她想她媽媽,她還是有目的的,要是不想媽媽,她就不求了。因為想她媽媽的緣故,就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聖號。念了二十四小時,“經一日一夜”,這就是下死功夫,“忽見自身”,就看見自己的身體,就是心看見身,她自己感覺到她自己的身體到了一個海邊,這個海邊的海水跟我們平常到海邊觀風景的海水不一樣,那裡的水都開了,“其水湧沸”,熱度很高,跟我們燒的開水一樣。

  在水上還有很多的惡獸,“盡復鐵身”,這些獸不是獅子、虎、狼的肉身,都是鐵身。在海上飛走,“東西馳逐”,東邊跑到西邊,西邊跑到東邊,干什麼呢?吃人,這就叫地獄,雖然沒有說出地獄名字,但是到這個地方就是地獄。 “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這些猛獸在海上東邊跑到西邊,西邊跑到東邊干什麼呢?因為上面有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在海中一下子沒下,一下子升起,這些惡獸就爭搶著吃這些人。 “又見夜叉,其形各異”,夜叉就是餓鬼,種種形狀,有的手很多,有的眼睛很多,有的頭很多、腳很多,有的腦殼很多。“口牙外出”,牙齒都長到外面,牙齒快的就像寶劍似的,“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這些夜叉專門攆這些人,讓他們靠近惡獸,雖然惡獸在海上追,這些人是逃避了,但是夜叉就圍著不讓他們往別處跑,“復自搏攫”,他自己也抓著吃了。

  “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一般人看到這種情況就會怕到不敢長久看,婆羅門女不怕,因為她在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所以並不恐懼。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雲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這個時候有一位鬼王就過來了,可能是主持這個地方的負責人,也就是負責的鬼。“名曰無毒”,這個地方指的“母”,要是形容法的話,貪瞋癡叫三毒,大概所有到這個地方來的眾生都是三毒嚴重的,這個鬼王叫“無毒”。他已經超出了,沒有貪瞋癡,乃至於斷了煩惱。他就很恭恭敬敬的對婆羅門女行禮,來迎接她,也稱她為聖女,“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這個鬼王稱婆羅門女是菩薩,為什麼稱她為菩薩呢?能夠到這個海邊來的,有兩種力量能來:一種是業力,業力就糟糕了,那就變成被惡獸吃的眾生;二種是神通力。這婆羅門女當然不是因業力而來的,神通力呢?因為她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聖號,以佛的神通力,所以能到這兒來。無毒鬼王稱她為聖女,是因為能到這兒來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是菩薩,所以稱她為菩薩。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婆羅門女就問這位無毒鬼王說:“這是什麼地點?我到了什麼地方?” “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這個地方就是到達地獄了,第一重海,裡頭還有海,多少重呢?有八重海,到了第八重了才是鹹水海。經上說,這海一共寬八萬四千由旬,一由旬四十華裡,在鹹水海建立的,才是我們過去所說的四大部洲,鹹水海的中間有座大山,這座大山叫迦羅,是純鐵的,也叫鐵圍山。

  婆羅門女就問無毒鬼王說:“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否?”她問話的意思,就是不肯定!我只是聽說鐵圍山裡頭有地獄,是不是事實呢?

  “無毒答曰:‘實有地獄。’”不錯!實在是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雲何得到獄所?’”我怎麼來到這兒?“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一個是你有業力,一個是你有神通力。

  婆羅門女的神通就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神通,讓她念聖號而到的。就像我們念阿彌陀佛聖號能到極樂世界一樣,要是不念阿彌陀佛聖號,十萬億佛土你到得了嗎?一個佛土也到不了!連四天王天、忉利天都去不了,能到十萬億佛土的極樂世界去嗎?是阿彌陀佛聖號把你送去的。

  婆羅門女能夠到鐵圍山來,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讓她念聖號而來的,所以,為什麼要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聖號呢?因為要能看見她母親的緣故,不念是看不到的。我們假使不念阿彌陀佛到不了極樂世界,必須念阿彌陀佛才能到極樂世界,那個時候也是兩種:一個是佛的威神力,一個是你自己的業力,那個業不是這個業,那是你做的極樂世界的淨業。業有善、有惡,那個是善業,這個是惡業。她的媽媽到這兒來是因惡業來的,她也到這兒來了,她到這兒來找她媽媽是因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威神的力量。

  就像我們人間一樣的,現在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都在我們的地球上,四大名山都有;乃至於我們這兒也有,有緣的話你就會見到。你的業力跟他的業力結合了,你就看得到;你的業力跟他的業力不結合就看不到。也許在夢中,或者你也像婆羅門女這樣求,他會給你示夢。《地藏經》說的很清楚,你念得懇切他就示現,你能夠見到,但是不是究竟見到,如果究竟見到是證得了,永遠不離了。如果相應了,見了以後如果功夫又沒有了,那時又見不到了。

  所以用功夫要像什麼似的呢?人家形容說像雞孵蛋,如果它孵蛋,溫度到了一定程度,達到目的了,那只小雞就孵得出來。如果今天孵一下子,明天又跑了,所謂雞抱不成就雞跳窩,這顆雞蛋是孵不出小雞的。我們念佛修行也如是,今天不曉得什麼大心發起來,拼命的用功,明天發生一點兒挫折,“哎喲!不信了,令我瞎費一些事。”完了!又不靈了,這樣絕對得不到。說地藏王菩薩的因地,我們也得這樣做才行,不這樣做,希望會落空的。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湧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 ‘此是閰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這個地方有很怪異的相,水怎麼會是開的,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哪來這麼多罪人?(她知道在這裡都是受罪的,這個“罪人”是指受罪的意思。)惡獸又是怎麼形成的呢?為什麼長著鐵身子?“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沒人繼承他,來給他作功德、作好事,也沒有來救拔他的苦難。

  他在生的時候沒有做好事,沒有善因,沒有善因不會得到善果,就感這些惡果,那麼他做了什麼業、造了什麼罪?“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度此海”,這裡還是初步的,裡頭還多得很,地獄的名字也多得很。讓她看到這裡是因為她媽媽就在這兒,並沒有到本業所感的地獄去,因為她給她媽媽做功德,四十九日後,她媽媽就離開了。

  “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你看見這個苦不算,這個海的東邊十萬由旬又有一海,那裡的苦比這裡還加一倍,這個海之東,又有一海,那個苦比這個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那個地方的海叫業海,什麼業?惡業的。這三海都是身口意三業招感來的,叫業海。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我問你地獄,你卻跟我說海,無毒說:“我答復你,三海之內就是地獄,為什麼說海,海就是地獄,這個地獄多得很,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十八層地獄,不是層次,不是一層一層的,說下十八層地獄,好像過了一層又一層,據《地藏經》說,並不是這樣子,而是有這麼十八個地獄。這十八層是最重的,十惡不赦的那種。“次有五百”,比十八層地獄的苦要好一點,但也是“苦毒無量”,“次有千百”,就多了,“亦無量苦”,說不清楚。

  我在監獄裡頭想過,監獄裡有很多的層次,重刑犯、輕刑犯,還有管教犯,各種犯人住的牢房、監房看管都不一樣,我就想到這裡有點像《地藏經》所說的地獄,各個不同。輕犯,他的牢房門就是開著的,可以在院子裡跑,活動活動,又可以去勞動;嚴重的就不行了,有警察押著他們,有時候十個人,有時三個人押在一起,看著他們,不許互相說話。像我們這種嚴重的,一人一間房間,沒有說話的機會,外面有警察來回看著,門口有這麼一個大的窗戶,不是銅牆鐵壁,而是石頭的,反正砌得很堅固,只有這麼大一個門,這個門是干什麼的?遞飯的、送水的,一天一次。

  我就聯想到這比地獄還好,但是從人間模擬到那個形式上也就是這樣子,差不多。大地獄、小地獄、重地獄,我想就是這樣子,無非是受的苦多一點。但是那都是化身,苦過去又化了,一日之間萬死萬生,讓你受苦。我們可能前生前世都度過,不過現在不記得了,因為不曉得哪一生哪一世,我們信了佛之後好一點。為什麼呢?從我們的智力、信佛的程度、對於慈悲心的生起、覺悟心的成長、分辨事理的智慧就知道不是從地獄出來的,在三惡道出來的不是這個相。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 ‘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 “

  她之所以求覺華定自在王菩薩,就是找她母親,“我母親死了不久,可能是才來,她的魂神到了什麼地方去了呢?”

  “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屍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她是做什麼的?“聖女答曰:‘我母邪見。’”沒有正知正見,“譏毀三寶”,謗三寶,謗佛、謗法、謗僧,“毀”就是毀辱的意思,不是毀滅的意思,因為她還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來滅三寶,“譏”就是毀謗信佛的人,說人家迷信都要遭受這個報的;看人家吃素,說俏皮話譏諷人家;看人家信佛說人家迷信,這就是譏毀三寶。

  所謂她的行業,就是她做什麼業?平常愛做什麼?她說邪見,因為邪見的內容就是譏毀三寶,有時候她也信一些,但是未全生信,前面說她勸她母親、度她母親,用種種方便,但是她母親未全生信。所以她“設或暫信,旋又不敬”,一會兒信,一會兒又不信,反反復覆。我們有很多信佛的道友,你勸他信了,他又反復。

  有時候信,有時候不信。“死雖日淺”,她死的日子不久,時間不多就是“淺”,所以“未知生處”,做這個業,肯定墮在地獄。地點是肯定的,因為有業。“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屍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屍羅”是戒,我們受戒就叫屍羅,“屍羅善現”是清涼的意思,另外的意義就是戒,“善現”就是我們中國話了,戒現清淨叫“善現”,“屍羅”是印度話。“悅帝利”也是印度的名詞,是善根成長的意思,名字很好,但是善根不成長。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鬼王一聽到她父母的名字之後,“合掌啟菩薩曰”,無毒向她合掌恭敬,“願聖者卻返本處”,你打哪兒來的,還是回到什麼地方去,你也不要憂愁,也不要悲忿、懸戀了。 “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生天已經三天了,怎麼樣生天的呢?“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她有孝順的女兒給她設了供、修了福,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做了供養,那天“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同地獄的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地藏經》上講,念地藏王菩薩聖號的時候,周圍眷屬,方圓幾十由旬裡都能夠隨著你得到善報。如果地球上念的人多,地球火難就沒有了;相反的,這個地球念的人不多,火難也特別多。我每次講經都要提一提,我們大家度眾生,沒有別的力量了,但我們還是有念地藏王菩薩的力量,或者念念佛、念念經、念觀世音菩薩、念其它菩薩、念佛號都可以,這就把他們度了,轉化一下,我們就用這個法布施供養。

  因為婆羅門女設供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福德,讓她媽媽周圍的這些地獄的罪人沾光了,也跟她一起生了天,“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沒說他們也全部生天,但是受樂當然不是在地獄裡頭了。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悟”就是明白了,開悟了。因為她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她母親生天了,同日的人也生天了,也得到好處了。鬼王跟她問答完之後,合個掌,做個禮就走了,她也開悟了,就跟作夢一樣。其實她就是在作夢,我們夢中所見的境界跟這種境界是一樣的,大家都作夢嗎?作夢要能有這種境界,跟這個也是一樣的。

  這一段就是本經要說的目的,顯示地藏王菩薩大願,說他的因,就是說他怎麼現在能夠有這樣的成就,能夠度這些人,他因地就發了這個願,經過不可說不可說劫的時間,這是說,他在不可說不可說劫以前的事,他發願盡未來劫,未來劫怎麼盡得了呢?未來還有未來,是永遠無盡的,永遠就有受苦的眾生,所有未來劫的應有罪苦眾生,我要廣設方便,令他們得以解脫,度完他們。

  這個是地藏王菩薩做婆羅門女的時候,有這麼一段因緣,為了她媽媽,她看見眾生苦了,她立弘誓願,“弘”者大也,無邊無際的就叫弘,“誓”就是堅強支持這個願,誓必完成。後面還有願的,把這幾個願加一起,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釋迦牟尼佛跟文殊菩薩講故事,現在就得證實一下,那些人都是誰啊?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無毒的鬼王就是在我們法會當中的“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就是地藏王菩薩,“即地藏菩薩是”。這段故事是說地藏王菩薩在因地時候發願所感的果。第一品發了兩個願,一個做長者子發願,一個做婆羅門女發願,這兩個願都是無盡的。

 

上一篇:夢參老和尚:《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 前言
下一篇:寂靜法師:死後你的墳墓與你有關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