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太上感應篇淺釋之善惡的本質是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太上感應篇》總共分為五章:總綱章、神罰章、舉善章、舉惡章、勸誡章,前面我們已學完了前四章,下面學習最後一章——勸誡章。顧名思義,勸誡章是勸人行善斷惡,原文可分三部分:

  一、從善惡之因而勸:“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二、從棄惡從善而勸:“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三、從善惡之果而勸:“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部分“從善惡之因而勸”。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心中生起了利他的善念,即便沒有付諸語言與行動,那麼善神已經跟隨自己;假如心中生起了害他的惡念,即便沒有付諸語言與行動,凶神也已經跟隨自己。我們分以下幾個要點來理解這段話。

  1、吉神和凶神分“外內密”三種

  密的吉神和凶神是指善念和惡念在心中留下的痕跡,這個痕跡也叫業力,這個業力會使得與之相應的其它業力獲得力量而提前成熟。例如,生起殺心時會使得自己以前所造下的殺業提前成熟而被他人殺害,偷盜會使得自己以前造下的偷盜惡業提前成熟而過上特別貧窮的日子等等;放生的善心生起時,會使得以前的放生善業提前成熟而獲得大福報;布施的善心生起時,就會讓自己過去的布施的善業提前成熟而獲得財富。

  內的吉神和凶神是指善念和惡念生起時內心生起的覺受。善念在心中生起會讓人感到快樂祥和,而惡念會讓人感覺躁動和不安,內心的祥和快樂就是內在的善神,內心的躁動不安就是凶神。快樂祥和會讓人招感更多的快樂祥和,而躁動不安會招感更多的躁動不安。

  外的吉神和凶神是指以內在善念和惡念招感的出現在自己身外的善神和凶神。例如,以前說過的元自實的故事,他因恨他的缪姓朋友忘恩而生殺朋友全家的惡念時,周圍就被一群惡神圍繞,後來對缪姓全家生起憐憫的善心而去除殺心時,周圍就圍繞了一群善神。外在的善神和惡神都是心中善念和惡念所招感,並且會引發自己進一步行持善法或惡法,從而獲福或得禍。

  2、要明白善惡的本體

  通過前面種種善惡之行的學習,我們應當知道,所謂的“善”,其本質就是利他的身、口、意,也就是說,如果有一種身口意,能給與他人安樂、拔除他人痛苦,那麼這種身口意就是善;相反,所謂的“惡”,就是損害他人的身口意,也就是說,如果有一種身口意,能帶給他人痛苦、減損他人的安樂,這種身口意就是惡。

  例如,如果我的心中生起一個純粹的要給與他人安樂的願望,這樣的願望就是善;如果付諸言語了,這樣的言語也是善;如果付諸身體的行動了,這樣的行動也是善。又如,如果我的心中生起了一個純粹的要去除他人痛苦的心,這樣的心就是善;如果付諸言語與行動了,這樣的言語與行動也是善。

  這裡為何要加上“純粹”二字呢?是要排除一種情況,也就是內心並無真正利他的動機,但為了實現自利,而不得不暫時采取的利他行為。例如,某甲對他上司的安樂與痛苦內心實際上並不關心,內心深處甚至還嫉妒他的上司,希望上司最好活得不如他,但是為了自己能夠升職加薪,就幫助上司端茶倒水,對上司處處關懷體貼。某甲對上司的這種關懷體貼的饒益行為是不是善呢?不能算是善。因為在其內心深處並無真實要給與上司安樂、拔除上司痛苦的動機,甚至還存有嫉妒上司、希望上司倒霉的心像,這是某甲內心的真實境界,這種境界實際上就是“惡”;但是,某甲為了自己能升職加薪,就有了一些暫時的利益上司的想法、語言及行為,而實際上這些想法、語言與行為都是被其內心要升職加薪的自私動機所攝持的,所以不能算作善,而應算作惡。

  因此,我們要知道,善是內心深處真正希望他人離苦得樂,在這個願望驅使下而有的一切身口意,都可以算作善;反之,內心並不在乎他人的離苦得樂,或者甚至內心深處還在希望他人活得不如自己,此時即便表面上再怎樣有利他的身口意,都不能算是善。對此,每個真正想離苦得樂的人,應當對照自己的內心仔細反省,反省之後要改正自己的內心,要努力從內心深處發出“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的真實善心。

  什麼是“惡”呢?就是內心生起的“願他人不快樂、願他人痛苦、活得不如自己”的心,這種心就是惡;如果付諸語言與行為了,這樣的語言與行為也是惡。

  3、要明白善惡的源頭

  惡的源頭是什麼呢?就是用損害他人的方式來呵護自己。例如,殺、盜、YIN、妄、粗惡語、離間語等惡業,無非就是為了呵護自己而做出的損害他人的行為;希望他人不快樂,活得不如自己,也是潛意識中要呵護自己的存在感而有的惡念。

  善的源頭是什麼呢?就是純粹的發自內心深處的沒有附加任何條件的希望他人離苦得樂的心。無論這個人對我好還是不好,曾經傷害過我還是饒益過我,超過我還是不如我,我都真誠地希望其離苦得樂;無論這個人是惡人還是善人,是高官還是貧民,是英俊還是丑陋,是柔和還是凶猛,是男人還是女人,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我都希望其離苦得樂;甚至只要是生命,無論是旁生還是餓鬼、地獄眾生,無論是阿修羅還是天人,我都真誠地希望其離苦得樂。為了培養這種善心,我們應該時常在內心深處念誦四無量心偈:“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愉悅,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捨。”對於上述濃縮修心精髓的偈頌應該念誦一萬遍、兩萬遍、三萬遍甚至十萬遍、一百萬遍,邊念邊祈禱自己內心生起這樣的善心,直到內心完全生起堅固真實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為止。

  4、遣除錯誤的見解

  有人說:“不好的損人念頭只是在心中生起,並沒有付諸言語與行動,怎麼也會有惡業,讓自己感受惡報呢?”

  產生這個疑問的人對業果定律還處於愚昧的狀態,需要反復聽聞思維業果定律。什麼是“業”呢?“業”是身口意三種方式在心性之中留下的銘印。無論是思想、言語與行為,其內在都有一個“心像”,這個“心像”生起的時候,就會被銘刻在心性之中;一旦被銘刻在心性之中後,心性就會以自己為原材料,變現成心像的樣子呈現在我們的六根前。這就是宇宙間無欺的業果定律。所以,只要念頭一生起,念頭中的“心像”立即就會被銘刻在心性之中,成為將來變現為現實的種子。語言和動作實際上也是受念頭所驅使而有,其中也一定包含著“心像”,語言動作發出的時候,也會向心性中銘刻“心像”而成為業。因此,非獨言語和行為會向心性寫入心像,單純的心念也會向心性寫入心像。

  摘自《太上感應篇淺釋》(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光明禅師:修行人的夢境大多是考試,做一個賢良的人,做好當下的生活
下一篇:抄寫《金剛經》感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