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大行,何方人氏不知道,唐朝乾符年間(公元874—879)人。黃巢舉兵叛亂之時,四地兵荒,賊寇到處燒殺搶掠,民不安業。釋大行因此一個人隱居於山東泰山,獨自修行。
在山上,釋大行結草為衣,采果為食,一心辦道修行。他在山中行法華普賢忏,積時三年,精誠至極。有一日曾感得普賢菩薩現身,那一次釋大行睹見菩薩聖像之後,心大歡喜,倍受策勵,於是更加精進勇猛地修行,日夜用功,如救頭燃,有時甚至忘記飲食睡眠。
這樣又過了許多年,然而時間愈久,釋大行也對自我愈加了解,他細細思量修行之境界,完全沒有足夠的專定功夫來沖破生死樊籠。想到這個無常幻身皮囊,一旦報盡,必歸磨滅,來生去哪裡,完全做不了主,不由心生憂懼,晝夜難安。
於是,釋大行一日來到一寺內藏經閣,竭誠仰天告禱於十方諸佛,陳露心跡道:願我能以至誠信心,找到我等根基堪能修行解脫的法門。今我信手於《藏經》中尋得之經,將永遠持之不悔!於是他斂目伸手,從經架上信手抽取一經,睜眼一看——《佛說阿彌陀經》。
釋大行得此經後,歡喜無量,信心不移,日夜誦持不斷。他照經中所說,念佛不怠,願生西方安養之國。如此,還未到三七二十一天,一次夜半正念佛間,忽見極樂國中琉璃大地,瑩淨在目,當下即覺心眼洞明,遙見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還有無數化佛,皆放光明……
如此短的修行時間,便感應如此殊勝的景象,實不多見。
後來此事被人所知,一傳十,十傳百,竟傳到了素信佛教的唐僖宗耳中。僖宗傳召釋大行入宮,具問此事始末。釋大行詳細為皇帝說明,僖宗聽完之後說:“此精進之致然也!”於是下敕賜釋大行號為“常精進菩薩”,並封賜他爵位為“開國公”。
一年之後,釋大行身染重疾。病中,極樂世界琉璃寶地,又一次現其目前。他自忖:“我並沒有特別地觀想極樂勝境,而此境象自然出現,豈不是往生之日將近?”果然,當天,他便於所居的禅室之中往生。(根據《淨土往生記》整理)
按語:
唐代窺基大師在《法華玄贊》中雲:正法時,教行證皆具足;像法時,唯有教行,無證果者;末法時,則唯有教,而無行證。
文中唐朝大行法師正處於像法之時,此一時期,有經典,亦有人依法修行,有教、有行,但無證果之人。大行法師雖也懂得修行,但是絕無可能靠己力了生脫死,故而雖日夜精進若此,仍無把握了斷生死,幸而於“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佛力冥加,入得念佛方便易行道,如此才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淨土解脫境界。
由此亦可知法門契機的重要性,法不對機,縱然二六時中,急走急作,如救頭燃,亦無了脫之理,法若對機,若七日,乃至若一日,若十念,若一念,皆能解脫成佛。
像法時代尚如此,而今末法時代的我們呢?
日期:2013 年 2 月 1 日
作者:佛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