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讓梁武帝心涼的三個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六祖壇經》中記錄了這麼一段梁武帝和達摩祖師的對話,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我作為皇帝,護持佛教正法,修建了480多所寺廟,塑了很多佛像,印了很多佛經。請問您,我是不是有很大的功德?”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

  這一講,梁武帝的整個心都冷掉了,因為他替佛教做了那麼多事,結果從印度來的一個和尚說他並無功德。達摩祖師確實值得我們尊敬,因為他不拿佛法當人情。他如果想做國師,就會說:“聖上功德無量。”

  話雖不中聽,但實際上,達摩祖師給了他累生累世最高的開示——“並無功德”,因為達摩祖師告訴梁武帝的是般若經的最高智慧:無所得。可惜梁武帝的智慧不到這個地方,沒有領悟,所以導致達摩祖師一葦渡江,逃難去了。

  佛法的智慧跟世間的智慧不相同,世間的智慧,所謂知識是越多越好,可以不斷地累積。佛教的般若智慧,你到了一個程度,就無所掛礙,無所得。所以般若心經裡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以無所得故,因為已經達到無所得、無所依的境界了。  

讓梁武帝心涼的三個字

  無所得的境界

  我們世間的人學什麼都是有所得的,如我們上了一堂課,學了多少知識,寫了多少筆記。但是學佛的人一定要小心,如果永遠執著於有所得,那麼他就永遠跳不出一種危險——修行的物化主義,也就是把我們修行路上我們所要學習的一切功德、功課,當作物質一樣可以得到。

  其實,佛法的真實境界是失去什麼,而不是得到什麼。比如,你本來有很多的火在蓄積,現在這個火熄滅了,你的煩惱就少了,心裡的垃圾就少了。但有人可能要說:“糟糕了,我學佛是為了失去什麼。”失去很好啊,失去一些煩惱,一些掛礙。

  我們就是有太多的牽掛、煩惱和恐懼,所以我們學習般若智慧,用空的智慧不斷地洗練,不斷地放下,最後無所得。

  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記住這三個字:無所得。

 

上一篇:任何人的苦樂,都有前因後果
下一篇:慈誠法師:你的起心動念將決定你在與誰“相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