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聲與默念——法然上人“十二問答”(法全五七七頁)言:
問:念佛之人,有出聲念,有默念記數,何者為宜?
答:口稱是稱名號,心念亦是念名號,皆成往生之業。然,佛之本願是稱名本願,故宜出聲。是故《觀無量壽經》言:“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善導和尚之《往生禮贊》釋為:“稱我名號,下至十聲。”但使耳中聞之,皆是高聲念佛。
這一段文是《法然上人全集》中〈十二問答〉中的其中一則問答。
問的意思是說:念佛的聲音歸納為兩種,就是出聲跟默念,那哪一種比較好、比較合適呢?
這則問與答就念佛來講,都是屬於技術性的。也就是說,每個人只要隨著個人的根機去念佛就好,並沒有固定的模式或框框,甚至沒有一個標准,因為只要念佛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不過,就細節來講,念佛有四種聲音: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以及默念;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都有聲相,所以歸納起來是有聲念跟無聲念。那這兩種哪一種比較合適呢?
法然上人的回答內容,可分為四種:(一)總答,判定只要念佛必定往生;(二)舉出第十八願稱名,顯示應該出聲;(三)以經論做為證明;(四)結論。
法然上人首先就回答:
口稱是稱名號,心念亦是念名號,皆成往生之業。
這是總的回答。判定不管出聲或不出聲,都不離開名號,都是依彌陀名號的功德,都是往生之業,沒有差別。這是回答的第一個內容。
接下來就說:
然,佛之本願是稱名本願,故宜出聲。
從出聲跟默念來講,阿彌陀佛的本願是稱名,所以應該出聲念佛,這是回答的第二個內容。
第三個,就用經典和祖論來作證明。
是故《觀無量壽經》言:“令聲不絕,具足十念”。
這是以經為證。
善導和尚之《往生禮贊》釋為:“稱我名號,下至十聲”。
這是以祖論為證。
第四個,結論:
但使耳中聞之,皆是高聲念佛。
只要自己聽得到,都算是出聲念佛,甚至是大聲念佛。
其實,出聲跟默念是一樣的,“出聲是有聲之聲,默念是無聲之聲”。這裡說:“但使耳中聞之,皆是高聲念佛。”耳聞主要是在自己能夠聽得到,耳聞在心,心中佛號清楚,如果心中佛號不清楚,表示聽而不聞,聽而不聞就等於沒有聽到。所以重點在心,只要心虔誠,都是大聲念佛。
有一句話說“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間竊竊小聲的交談,但是天上神明覺得像打雷那麼大聲;暗室沒有燈光,伸手不見五指,可是所做的事,雖然人看不到,但是鬼神卻看得很清楚,像在大燈照亮之下一樣。
也有一句話說“人間所做事,居心之邪正,以為沒人知,冥冥有記錄”。人世間所做的不管是善或惡,甚至暗室虧心,乃至心中所想的,盡管別人看不出來,但是冥冥中,點點滴滴都會被記載下來。
這些古語對我們都深具警惕,也顯示,既然如此,我們如果轉念來念佛,豈不是每一聲、每一句,阿彌陀佛都聽到了,十方諸佛都護念了,護法龍天都歡喜、贊歎了,鬼神都深心敬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