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萬盞法會開示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給大家念《開顯解脫道》的傳承,《開顯解脫道》是學修九加行的儀軌,偈誦有很多種,但《開顯解脫道》是麥彭仁波切的意藏法,加持力非常大,對我們來說有特殊的因緣,我們現在修加行用的就是《開顯解脫道》。

  《開顯解脫道》主要講九加行。前面已經給大家介紹過藏傳淨土法和光明大圓滿。大圓滿有前行引導和正行引導,九加行屬於前行引導,加行引導很重要。對有些上上根基的人來說,不需要修加行,就能直接見性、成佛,但是這種人很少,歷史上也沒有幾個,大部分人都是通過修加行,讓自己的相續成熟,再進一步修正行。

  加行有共同加行和不共同加行,我們稱之為四外加行和五內加行。華智仁波切講過:一個渴望解脫,想成就佛果的人,加行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有了這些方法一切都會圓滿。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一個,今生不會解脫,更不可能獲得究竟的佛果。比如格魯派有《菩提道次第論》,主要講的也是九加行的內容,這些學修是必須要具備的。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完整的、解脫成佛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解脫,獲得佛果。

  與一部經、一部論典不一樣,一部經裡不一定有這樣的次第學修,一部論典裡也不一定寫得完整或圓滿。九加行是一個完整的方法,有四外加行和五內加行。

  四外加行。一、暇滿難得。可以說暇滿難得是佛教裡講的人生觀。什麼叫暇滿的人身?是否只要是人就可以成為暇滿的人身?這是不可能的。八種閒暇與十種圓滿我們就不講了。那什麼是暇滿的人身呢?具備學佛修行的條件,有學佛修行的機緣,這樣的人身叫暇滿的人身,這個非常難得。有些人不具備這個條件,沒有這個機緣,這個人身就不是暇滿的人身。

  我們今生得到了人身,這是宿世修來的福報,如果不珍惜、錯過了,會不會還能得到這樣的人身?這是不可能的。“一失人身,千劫難復。”佛說:在光滑的牆面上撒一把豆子,要一粒豆子停留在牆上,是不可能的事,沒有這種幾率。若不相信可以在光滑的牆上撒一把豆子試一試。佛以這個比喻來說明暇滿的人身非常難得。

  人身非常難得,尤其是暇滿的人身更難得。所以要珍惜,不能浪費。暇滿的人身意義重大,以這個暇滿的人身可以承辦解脫,可以獲得究竟的佛果。

  如果我們不是暇滿的人身,不可能解脫,不可能獲得究竟的佛果,所以得到暇滿的人身意義非凡,所以一定要珍惜,不能虛度光陰,不能浪費光陰。

  怎樣才能不浪費人身?在今生獲得了解脫,獲得了究竟的佛果,算是沒浪費,如果沒有解脫,沒有成佛,只是吃喝玩樂,虛度光陰,就叫浪費暇滿的人身,虛度暇滿的人身。

  二、壽命無常。暇滿的人身我們已經得到了,但它是非常無常、脆弱的。佛在經中講,我們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間,氣呼出去了,再不吸進來了,這叫死亡,這樣會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

  我們講死期不定,何時會離開這個世界,何時會死亡,誰都沒有辦法掌握。一會兒死,明天死……都是不定的。

  佛講:我們的生命猶如狂風裡的一盞酥油燈、一支蠟燭,隨時都會熄滅,它是如此脆弱、無常。佛以此比喻說明生命無常。佛的話是真言,也叫誓言,是不虛不假的。這不是我編的,是佛在經中親口講的。所以大家要全力以赴,分秒必爭,在死亡沒有來臨之前讓自己解脫、成佛。

  如果我們還沒有成功,任務還沒有完成,死亡來臨了,無奈的離開了這個世界怎麼辦?真正要面對死亡的時候,如果沒有一點佛法,沒有一點智慧,你會很痛苦、很孤獨、很無奈的,內心放不下現世中的事情,還要離開這個世界,會很糾結。面對中陰身,面對來世,是非常艱難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抓緊時間精進修行。

  有些人根本沒有認識到生命的脆弱性,根本沒有認識到生命無常的道理。既然來到了朗措瑪寺,有這麼多消業積福的項目,但是不珍惜,這裡逛一逛,那裡逛一逛,這樣虛度光陰,浪費機緣,真的很可惜,這樣的眾生真的很可憐。

  大家要分秒必爭,現在就精進起來,不要拖到明天。“今天太晚了我要休息一下,明天起早精進修行。”不能這樣,今天就要精進起來。“今年我有事,等明年我來參加百日共修,明年我來參加法會……”不能拖,不過有些人沒有辦法,可能手上有工作,有很多事情要解決,但是也要從現在開始學修。

  精進學修不是必須要參加百日共修,不是必須要參加萬盞法會,如果能精進在哪裡都一樣精進,如果不精進在哪裡都一樣不精進——精進的人在哪兒都精進,不精進的人在哪兒都不精進。有些人雖然有福報上山參加萬盞法會,但是也不精進,還是懈怠放逸。我說每天四座修法都不要落,這樣功德才能圓滿,但是都不聽,這叫不精進,這樣不好。我們只來了十分之一的人,其他都沒有來參加法會,都在山下,但是都很精進。

  真的,壽命是短暫的,無常的,真正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除了佛法,誰都幫不上,除了自己積累的善根,什麼也帶不走,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精進學修。

  三、輪回過患。在六道裡輪回,只有痛苦沒有安樂。六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道、旁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輪回指在六道裡不自由的轉,隨著業力走。我們現在在人道,但我們自己說了不算,業說了算。善業、惡業成熟的時候只能面對,自己無法左右。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主宰自己的命運,這就是受業力牽引。隨著業力在六道裡流轉,這叫輪回。

  凡夫以業力轉,菩薩以願力轉,這是凡夫與菩薩的區別。前者是不自由的、痛苦的;後者是自由的、快樂的。也可以這樣理解輪回,自己的心沒有歸宿,沒有找到自己的港灣,一直在飄蕩,一直在散亂,沒有地方安放,也不知道往哪兒安放。心迷茫、漂泊,也可以叫輪回。如果你的心沒有找到歸宿,沒有落腳的地方,沒有找到家,沒有找到媽媽,是痛苦的。我們經常說痛苦的理由是因為這個,因為那個,但都不是根本的理由,也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的心沒有歸宿,沒有落腳的地方,一直在漂泊、散漫,所以煩惱、痛苦。如果心找到了歸宿,有了落腳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家,認知了自己的媽媽,就不是輪回,這叫解脫。

  六道中輪回只有痛苦沒有安樂。有時候我們是顛倒的,把苦當成樂,但實際我們所認為的快樂都是痛苦的、變化的、無常的,都不離無常的自性,所以有時會直接或間接地給我們帶來煩惱痛苦。我們要認識到六道輪回是痛苦的,一定要超脫輪回——我們要想辦法不受業力牽引。

  業在煩惱中產生,煩惱在我執中產生。有我執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會造業,有業就會受業的牽引,受業的牽引叫輪回,是痛苦的。

  我們現在要脫離痛苦,就不能受業力牽引,不受業力牽引,就可以主宰、左右自己的命運,這叫大自在。怎樣才能不受業力牽引?抽薪止沸——斷我執,我執斷掉了,煩惱就沒有了,沒有煩惱就不造業,沒有業就不會受業力牽引。有無我的見解和智慧,才能斷除我執。

  四、因果不虛。善惡因果不虛,做善了一定能得到善果,造惡了一定會得到惡果,這是不虛不假的。可以這樣理解善惡標准:以貪嗔癡所說、所做、所想都是惡;在不貪、不嗔、不癡的狀態下,所說、所做、所想的都是善,這就是佛法裡講的善惡標准,這是顯宗、密宗、大乘、小乘共同的善惡標准。還有各自不共同的善惡標准,今天就不講了。以前講因果不虛的時候講的很細,大家可以參考。

  佛轉法輪,說的是“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斷一切惡,行一切善——斷惡了可以不感受痛苦,行善了可以獲得安樂。

  我們造業了就會輪回,不造業就不會輪回。業有善業和惡業,有有漏的業和無漏的業。如果造了有漏的業,無論是善業還是惡業都一樣要輪回;如果造了惡業,就要在三惡道裡遭受痛苦;如果修善業,可以在上三道,即人道、阿修羅道、天道裡享受屬於人天的安樂,但還是超脫不了輪回。

  如果想超脫輪回靠什麼?靠無漏的善根。有無我空性智慧的摂持,這樣的善根叫無漏的善根。有這樣的善根我們才能超脫輪回,才能獲得一些超越的境界,還有遠離前面講的快樂,才能得到永恆的安樂。這裡講的是善惡因果不虛。

  這四個加行叫四外加行,通過這些能令我們生起出離心。出離心是斷除對世間的貪戀,一心求解脫。有什麼緣結什麼緣,有多大的福報就享受多大的福報,不要貪戀世間。否則不可能一心求解脫。

  現在有些人家庭條件比較好,可能暫時沒有感覺到痛苦,所以沒有追求解脫的欲望,若明白了四外加行講的道理,就會斷除對世間的貪戀,真心實意地求解脫,這叫出離心。心要出離就是心要超越,不貪戀今生,不貪戀世間的福報叫超越,這是出離心。出離心生起之後,就會真心實意地求解脫,這時就要皈依上師三寶。開始修五加行。

  一、皈依。皈依是以佛為究竟的導師,以法為究竟的道路,以僧為究竟的道友,以上師為三寶的總集。生起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如果能這樣發自內心的皈依上師三寶,才能超脫輪回,才能知道怎樣去斷惡行善,斷惡行善之後,才能得到解脫。這就是皈依。皈依上師三寶之後,才算進入了佛門,成為了佛弟子。

  二、發菩提心。佛教裡有很多修學方法和解脫妙道,如果要選擇,就要選擇大乘菩提道。因此,我們要有成佛度眾生的菩提心,想要成佛,就要進入大乘法門,若是不入大乘法門,即使再努力、再精進,也只能成為阿羅漢或獨覺佛。這樣,我們就要遠離世間、紅塵,獨自一人修行解脫,這是不圓滿、不究竟的。那怎麼辦?最好的方法是發心成佛,度化眾生。只有成佛了才能度化眾生。因此,我們要接觸紅塵,接觸眾生,這樣能度化眾生,所以我們要修大乘佛法,而進入大乘法門,就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為了度化眾生而成佛,為了成佛而精進修持佛法。這種決心叫利他菩提心,也可以叫願行菩提心。

  進入大乘法門也可以叫入道。我們進入佛門有幾條道路,選擇大乘佛法,就是菩提道。我們發菩提心為眾生成佛,為了成佛要精進學修佛法,這個決心就是入大乘,入菩提道。這是第二個加行——發心。

  那怎樣才能成佛呢?若想成佛,就要有智慧。智慧是證悟無我空性的智慧。其實智慧可以分很多種,有世間的智慧,出世間的智慧等等,但是真正的智慧是證悟無我、證悟空性的智慧。

  想要證悟無我的智慧,首先要破除“我執”,因為“我”是假的。破除了假我,才能找到真我。我們現在認為的這個“我”是假我,不是真我,破除了假我,就找到了真我,這叫破我。

  證悟空性之後,就知道了諸法的實相,這樣才有真正的能力認真地對待一切事物。我們現在做不到這點,只有證悟了空性智慧,才有這樣的能力,並且再也不會愚癡顛倒。這是證悟空性智慧。

  我們通過何種方法,才能在相續中產生這種智慧呢?唯實宗,尤其是中觀講了很多邏輯,我們通過邏輯可以去推理,通過理論去分析,這樣可以了知空性,也可以了知無我,但這些都是不究竟的,因為這些都是比量,不是現量。所以都是相似的,不是真實的。但也可以這樣,首先有相似的見解,再通過修行,最後獲得真實的證悟。

  先通過比量了知無我、空性的真理,然後打坐修行、串習,慢慢用心去體會、感悟,慢慢就能達到現量。現量是親身體會,真正感受到的真實體悟。這是顯宗的修法,但是這種過程比較慢。

  三、金剛薩垛除障法。消業的方法有很多種,顯宗和密宗裡都講了很多消除業障的方法,在這些方法當中,最最究竟、最最殊勝的方法就是金剛薩垛除障法,所以第三個加行就是金剛薩垛除障法。我們通過金剛薩垛除障法淨化自己的業障,消除相續中的障礙,這是消業。

  四、供曼茶羅。供曼茶羅可以積福,積福是積累福德。積福的方法有很多,但曼茶羅是密宗特有的一種積累資糧、福德的方法。

  曼茶指佛菩薩的壇城。我們自身也是一種曼茶,也是一座壇城,吃穿都可以變成供養自身壇城,這樣都是積累福德、積累資糧的方法。

  你們可能沒有聽過聽聞解脫,聽聞解脫法裡講的都是我們自身的文武百尊,即自身的聖尊,自身壇城,有無數的聖尊。若是有這樣的境界和認知,我們穿衣服,吃東西,服侍它,滿足它,都是供養;若是沒有這種境界和認知,給它吃穿、呵護它、關心它、照顧它都是貪,都是造業。

  曼茶是五部佛的壇城,就是觀想五部佛,在五部佛的剎土裡,將一切清淨美好的東西都供養給五部佛,這是報身曼茶。還有法身曼茶、化身曼茶,這叫三身曼茶。

  曼茶有三身曼茶和三十七堆曼茶等。《開顯解脫道》裡講的是三身曼茶——法身、報身、化身曼茶,觀想將屬於三身佛剎土中所有清淨美好的東西,都供養給三身佛以及他們的眷屬。曼茶羅是對治貪心、對治妄念的一種方法,也是積累資糧、積累福德最最殊勝、最最捷徑的法門。不停地消業積福、消業積福……相續就會不停地變化。

  五、上師瑜伽。上師瑜伽指與上師相應,與上師相應就是跟上師無二無別,從而獲得與上師一樣的成就。我們修上師瑜伽的時候,所依上師是對境,可以這樣理解,我們要將上師視為佛,並且視為法身佛。法身佛指我們的自性。這是一種引導、一種方法,

  通過上師瑜伽的修法,讓你回歸自性。跟上師相應、跟上師無二無別就是回歸自性,安住自性中,跟自己的自性無二無別。

  很多人都不明白:要把上師視為佛,還要跟上師融為一體,能融為一體嗎?能跟上師無二無別嗎?這裡講的不是要色身或肉體無二無別,在這裡上師指的是法身佛。法身佛指的是我們的自性。除了自己的自性哪有法身佛?自性即是法身佛,法身佛即是自性——我們自己的自性。跟上師相應就是跟自己的自性相應。跟上師無二無別就是跟自己的自性無二無別。這就是顯宗裡,尤其是禅宗所講的回歸自性。

  密宗裡講的上師瑜伽與顯宗、禅宗裡講的回歸自性是一個意思。回歸自性後是觀想上師,將上師視為法身佛。原來法身佛就是我們自己的自性,與上師相應就是回歸自性。這是一種讓你回歸自性的引導方法,讓你對自性有所覺知。

  然而,很多人對上師瑜伽有一些誤解,沒有真正明白什麼叫上師瑜伽,其實這裡有甚深的含義。

  通過金剛薩垛除障法消業,通過曼茶羅積福,最後跟上師相應,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後,有時候能安住,有時候不能安住。回歸自性叫見性,可以說已經登地了,即已經達到了一地菩薩的境界。但有時候還要從那個境界中出來,因為還沒有完全安住在這個境界中,安住一會兒出來一會兒,這就是菩薩階段,一地到十地都是如此。一地到八地入定和出定更明顯一些,入定是入定,出定是出定,有兩種狀態、兩種心態。但是從八地到十地的菩薩功夫很深、境界很高,跟佛差不多,不過還是有入定和出定的區別。到十一地、成佛的時候就沒有區別了,行住坐臥、吃喝玩樂,任何時候都在自性中,都在覺性中,不離自性,不離覺性,一直安住,這個時候沒有入定和出定的區別。

  現在我們要把這些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真正要在生活、工作中究竟做到、達到很難。做到不失覺性,一直在覺性中安住,除了佛誰都做不到,即使是八地菩薩也做不到。成佛的時候沒有出定和入定的區別,一直在覺性中,一直在回歸自性的狀態中,這就是成佛的境界。

  從一個普通的凡夫到最後成佛,整個過程我用幾十分鐘的時間講完了,我厲害吧?我自己覺得也很厲害,人就要有這種自信。

  現在我給大家念一遍《開顯解脫道》的傳承,我們修加行主要是通過這個儀軌,大家要以恭敬之心接這個傳承。其實網站上有這個傳承,也可以接傳承,但是這次我們有這個機緣,就親自給大家傳授,希望大家都能堅持不懈地精進修行,早日解脫成佛。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湧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達真堪布:既然他已經成佛了,為什麼還示現為菩薩呢?
下一篇:陳大惠:幼童教學法 預備課程第2集(文字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