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法語:2014淨土大經科注菁華(四十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 我常常勸勉大家用真心,不要用妄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養成一個習慣,妄心是生滅心,妄心是假的,我們用真心,真心就是一心,一念。一句阿彌陀佛佛號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什麼都沒有,就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不夾雜妄想雜念,它就相應,跟諸佛如來相應。在此地真修,真正明了,常常放下;常常放下就是常常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就叫放下,這真放下了。心裡常有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除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統統放下,不放在心上,清淨心自然現前,平等心自然現前。清淨心現前決定往生,這經上講的,決定往生,生方便有余土;平等心現前決定往生,品位比清淨心高。

  2. 孔老夫子教人,儒家教人放下,《大學》頭一個「格物」,格物就是放下,格是格除,欲是欲望。佛經上講五欲,財色名食睡,把這個放下;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為什麼?這是假的,這是輪回因。七情五欲放不下,六道輪回出不去;七情五欲能放下,功夫得力就超越六道。我們的功夫就是念佛。念佛什麼功夫?念佛不間斷就是功夫,一句接著一句,不夾雜、不間斷,念念相續,這一點重要。自己努力發憤,決心求生淨土,能不能去?個個都能去,個個都有把握。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放下,你現前能放得下,你往生淨土的機會就具足;現前放不下,那還是個問題,這不能不知道。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放下,現在就沒事了。決定不為自己,為正法久住可以住世間。中國傳統文化是正法,它確確實實能帶給一個人一生幸福美滿。所以它是正法,它不給你帶來煩惱,不給你膨脹欲望,帶給你一生幸福、快樂。

  3. 那些學這個的人還得不到快樂,他裡頭該放下的他沒放下。該放下是什麼?名聞利養,這個東西沒放下,所以他學了也不快樂。他雖然學,他沒有習,就缺這個。所以,雖然學聖賢教誨,依舊在造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有善有惡,善感三善道,惡感三惡道,他還在造業。我們學佛亦如是,學佛要不能落實佛的教誨,還不是在造業嗎?你修五戒十善、修六度十願,沒放下名聞利養,那叫善業,來生人天福報,不能往生。你能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放下怎麼?放下快樂,比你擁有的更快樂!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孔顏之樂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快樂,與外面境界不相干,外面五欲,財色名食睡不相干,這個要懂。

  4. 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用在慈悲喜捨,沒有自己,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苦難眾生是沒開悟的,還在迷惑顛倒的,幫助他們覺悟,幫助他們回頭,他一回頭一覺悟,他就是君子,他就是聖賢。我們覺悟了,要做出覺悟的樣子給他看,我們在社會上沒地位,快樂;我們沒有財富,幸福。你給我,我不要,為什麼?那個是累贅,那是麻煩,讓你心安住在那些不正當的地方,錯了。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放下,得大自在。清淨心現前還得了,清淨心是阿羅漢,平等心現前是菩薩,覺而不迷成佛了。六道十法界裡頭找不到,沒能跟他相比。這是聖賢教育,這是中國傳統文化,這是佛法,這是大乘。

  5. 這些年我住在香港,國外的朋友很多,來都送一些名貴的這些書畫、這些雕塑品送給我。我連道場都沒有,沒地方放,送過來是給我添麻煩的,好心好意給我添麻煩。那我怎麼辦?馬上轉手送給別人,送給那些有福報的人,他有地方收藏,我沒地方收藏,轉手就送給人,我什麼都不要。你們什麼都不必送我,送一點吃的可以,到這來三餐飯就吃完了,這些真稀奇的、這些珍寶的東西不要給我,轉手就送人。大家曉得,我們彼此都好,你不麻煩,我也不操心,多好。我最歡喜的一樁事情就是看到人念佛,你念佛我看到真歡喜!希望你的佛號相續不斷,念到一心清淨就可以了,為什麼?決定得生。

  6. 問題在哪裡?在放不下。愈是放不下,愈要多想放下、多說放下,說多了,真的放下了。別人放下不放下別管他,自己首先放下了,好!「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放下千遍,不知不覺自己真放下了,對於世間法留戀的心大幅度的減少。這邊減少,那邊就增加,那邊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念頭就增上,好!特別是在放不下的那些人,臨命終最後要想到,不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三惡道輪回,能想到這一點,放棄輪回,求生淨土,這一念他就成功了。

  7. 這個法門叫易行法,不在時間長短。有人念佛念幾十年,念得很不錯,但最後一念沒得一心,還有一樁事情沒放下,去不了,這樁事情就把你從極樂世界拉回來,太可惜了!所以放下,我勸同學從現在放下,別放在心上,在這個世間過一天算一天,別想明天,一心念佛,念念求往生。佛還沒有來接你,你要做個好樣子,念佛的好樣子給大家看,表法,像海賢老和尚一樣表法,時候到了,阿彌陀佛一定來接你,決定不會錯過。這個重要!

  8. 機會要抓住。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淨宗,遇到《無量壽經》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大因緣!怎麼都被你遇到?稀有難逢,百千萬劫難遭遇,你怎麼都遇到?遇到空過,你說多可惜!所以這個世間事,一定要曉得有好事、有壞事,壞事咱們不做。好事要不要做?可以做,不要放在心上,這句話重要。做了放在心上就叫造業,不放在心上不造業。不管好事壞事,放在心上就造業,不放在心上沒造業,叫淨業。沒造業好!沒造業往生極樂世界方便,造業的人往生極樂世界很難,半路上就被人劫去了。生天的,天上的這些福報現前,有不少天人接引你往生,生天了;惡報現前,有很多小鬼帶著鐵鏈枷鎖也來迎接你,把你接到地獄去了,都有人接引。那是淨業,沒有善惡業,善惡業都不要,統統放下,阿彌陀佛來接引,蓮花化生,這個不能不知道。

  9. 我們起心動念,這一點同學們要知道,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起心動念,無論是善念、是惡念,是世間念頭、是出世間念頭,阿彌陀佛完全知道。不要以為佛不知道,那就錯了,佛完全知道。鬼神也知道,鬼神知道沒有佛知道那麼詳細、那麼徹底。所以起心動念重要!什麼念頭最好?阿彌陀佛這個念最好。為什麼?十方諸佛都贊歎,十方諸佛都歡喜。你念這一聲佛號,你就曉得功德多大,為什麼不干?為什麼要有些雜念,這些不相干的,跟六道輪回相應的?錯了,不能這麼干。我們只要一回頭,能攝心專念阿彌陀佛,念一天、念三天、念一個星期,功德不可思議!真求往生,佛真來接引。瑩珂法師造作十惡、破戒,三天能夠把阿彌陀佛求來,憑什麼?憑真誠心,三天不間斷,日夜不間斷,阿彌陀佛就來了,真往生了。我們感謝瑩珂法師表這個法,做這個榜樣給我們看,讓我們起了信心,雖然做錯很多事情,感覺得還有救,佛真慈悲,佛沒有捨棄我們。

  10. 我們在今天這個世界,我們所遇到的,上了年歲的人要多反省。我們想想,今年是二O一六年,想想過去,二OO六年;再想想過去,一九九六年、一九八六年、一九七六年、一九六六年,愈往前面去這社會愈好,愈往後面來,一個十年間,一個不如一個。我們現在不需要看十年,一年一年就很明顯,一年不如一年,怎麼辦?這個警覺心要有!有這個警覺心,就幫助我們生起出離心,我一定要超越六道輪回,我不在這裡搞輪回了,這輪回太苦了,人道苦,天上也苦,惡道更苦。你不說看別的,咱看畜生道,五十年前市場賣的這些雞鴨,大概都是牠們壽命快要到的時候才被殺,總得養好幾年。現在這些雞鴨是養雞場裡頭養的,養在哪裡?養在鴿子籠裡頭,可憐!多少時間就被殺掉?六個星期,長大了。喂什麼?喂化學飼料。這是人心壞了,這真叫謀財害命。所以飲食、健康出了問題,許多東西不敢吃了。現在肉能吃嗎?不能吃,吃了都會生起奇奇怪怪的病,它帶的病毒。怎麼辦?我們遇到這個經,我們要給這個經頂禮,它救了我們,我們有救了,一心真信真願,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11. 淨業三福。這三樁事情我們必須要做到,這三樁事情做不到就不能往生。為什麼?跟往生的條件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錄在這下面,這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根本戒。佛家的戒律很多,根本就這三條,尤其是想求往生極樂世界,沒有這三條不能往生。第一個,孝養父母,我們有沒有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對於老師敬,對於父母要孝,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完全相同,父母跟師長分不開。

  12. 十善業裡頭十條,第一個就是不殺生,第二個不偷盜,第三個不邪YIN,第四個不妄語,第五個不兩舌,第六個不惡口,第七個不绮語,第八個不貪,第九個不瞋,第十個不癡。通常我們叫它做身三、口四、意三,身三條戒,不殺、不盜、不YIN;口四條戒,口是最容易造業的,所以它有四條;意是起心動念,也有三條,貪、瞋、癡。要修這十善業,孝親尊師第一個條件,我們要盡孝道。我們這身體得自於父母,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父母年歲大了,要孝敬父母,要讓父母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這是人子對父母的行孝。老師是給我們慧命,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學術,老師教導的,恩同父母,不能不敬。

  13. 慈悲表現在不殺,不害眾生,愛護眾生。佛弟子這個很普遍,不殺生,不但不殺生,而且還常常放生。放生是救護眾生的生命,好事,好事裡頭第一樁好事。放生也要有智慧,沒有智慧就被人騙了。不要在什麼佛菩薩聖誕節日,舉行大型的放生。這香港有,我還參加過幾次。佛誕節到了,觀音菩薩聖誕,大家放生,那些捕獵動物的人那一天一大早,他就到外面捕捉。為什麼?今天有生意。這些人放生這就變成害生了,你要不放人家不到山上去捕,你要放生,想盡方法他去捕捉,這反而害了眾生,這不是放生,害生。放生應該怎麼放?不是節日,隨緣隨分。今天上街去買菜,看到的魚,看到的動物,還有被賣的一些雞鴨,魚多,還有小鳥,牠不是為我們放生去捕捉的,這就對了。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寺廟不如法,要放生了,一個星期之前就通知那些捕捉的人,我們要多少,你趕快去捕。錯了!那些被捕被放裡頭受你害,不感謝你,怨恨你。所以理要懂得,事要方便。每天上街去買菜,就常常放生。不要在佛菩薩節日,那是表演的,那是作秀的,那是造罪業的,那個放生沒有功德,不能不知道。

  14. 修十善業,佛只說了十條,沒有說多,容易記得,讓我們時時刻刻遇到這個緣,知道這十條不能犯,特別是言語之間,更深一層起心動念之處。什麼念頭不能動?貪心不能動,瞋恨不能動,換句話說不能發脾氣,愚癡不能動。心裡頭沒有貪瞋癡,這個人自在,這個人有福報,不但有福報,他肯定也有智慧,能把十善業修好。這是第一條,人天福報。這不是佛門弟子,這是佛給一切眾生慈悲教導,都要遵守。學佛的人沒有這一條,不能受三皈五戒。受三皈五戒是佛門弟子,佛門弟子是有條件的。什麼人?要善男子善女人,佛接納他;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佛不接納。所以你要想依佛為師,剃度出家,佛問你出家的條件,就是前面四句,你具不具足?你是不是孝父母?是不是敬老師?是不是修十善?如果不是,不是不能學佛,先要把這個做好,然後才來學佛,才到佛門裡面來。

  15. 在家弟子,受持三皈,具足眾戒,這個眾戒是五戒。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修五戒十善,在家弟子根本戒。如果出家,那就修沙彌律儀,有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規矩,不能不守規矩,要持戒,要守規矩。所以這個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沒有第一條就不能有第二條,第二條是以第一條為基礎,第三條又是以第二條為基礎,逐漸向上提升。這第二條三句是小乘,人天小乘,人是第一條,四句,天,第二條可以生天。第三條?第三條就能往生。你要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第三條要具足。

  16. 孝養父母,受持三皈,發菩提心,這三樁事情,這叫淨業。「佛告韋提希」,這是《觀經》上的話,「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重要!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過去佛,現在成佛的,以及將來要成佛的,成佛的正因就是這三條。這三條重要,這三條是我們的根本戒。根本戒裡頭的第一條要記住,孝養父母。如果對父母不孝,對老師不尊敬,你就完了,你全沒有了,你修的十善業,你修的三皈眾戒,你學習的經典大乘,都不能成就。為什麼?跟樹一樣沒根,怎麼能發枝葉?怎麼能開花結果?你說這個多重要。

  17. 遇到這部經,實實在在講,這個緣太殊勝了!為什麼?這部經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會集之好,真正叫天衣無縫,看不出一點會集的痕跡,就像釋迦牟尼佛親自所說的一樣。這大智慧、大學問、大功德!不是凡人能做到的。第二個黃念祖的批注,黃念老也不是凡人,經是會集的,他老師會集的,注是他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注疏,來解釋這部經,解釋得非常微妙。不是他解釋的,是眾經這麼說的,祖師大德這麼講的,叫人不能不信,不能不佩服這部批注。這太妙了!這都是二戰之後才流通的,二戰那個時代,這個世間沒有這個經,也沒這個注,那個時候的在家出家學佛的沒見過。這個真正是,我們用客觀環境來講,佛陀眾經裡頭的第一經!好到極處!妙到極處!這一生能遇到,大福德之人!你怎麼會遇到這部經?怎麼會遇到這個批注?我們對自己要感到慶幸,太幸運了,真的是中第一特獎。所以這個要曉得,我們的福報,前人跟我們比不能比,他沒有緣分看到,我們今天有緣,天天讀誦。

  18. 這個經是大乘當中的大乘,為什麼?這一部經就能叫我們這一生證得圓滿的佛果,那就在大乘之上,而且能保證我們一生成就,絕不需要等到來生。同時經上說得很清楚,即使這一生造作很多罪業,能夠忏悔,能夠回頭,一心專念,依然是決定得生。換句話說,念這句佛號,確確實實這不是假的,這句佛號消業障,無始劫來五逆十惡的重罪統統都能消除,你為什麼不念?讀這部經,念這個阿彌陀佛,統統能消。

  19. 這一句話重要。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你不能不發心。發什麼心?發念佛的心。念佛不中斷,晚上除睡覺,睡醒了就念,晝夜佛號不間斷,睡著了,佛號斷了,醒過來了,馬上接上。為什麼?就是一個目標,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人多的地方,讀誦《無量壽經》人多的地方,那個地方少災少難。這就是大災難縱然不能化解,它減輕。所以讀誦、書寫、受持的人,福報大。這樣回向淨土。我們淨宗持戒就是這五科,就這五科,很容易記,你看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要記住,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想想有沒有跟這個違背,沒有違背就對了,違背的不能做,馬上改正過來。我們就學這五條。所以說不持戒等於是漏器,很難有成就,一定要持戒。持戒最低也就是淨業三福所說的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戒律,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做人的根本戒,能夠受持不犯,一生不犯,來生還能得人身。所以有這個好處,我們要知道。

  20. 今天這個社會最大的事情,今天來說,拯救地球,化解災難。我們能做什麼?能持戒,能讀經,能念佛,就能做到。念佛的人愈多,這個地區災難就愈少,縱有災難不會很嚴重。所以我們自己要念佛,做出念佛的榜樣,希望大家都念佛。重要,不能不知道。善中之善無過於念佛。念佛功德沒有能說得出,太大了!太深了!深廣沒有邊、沒有底。它跟一切諸佛相應,因為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沒有不念阿彌陀佛的。所以,「乃妙中之妙,徑中之徑」,徑是徑路,小路。「於正因中,發心念佛,實為首要」。正因是真正相信,沒有懷疑,真正願生淨土。發心念佛比什麼都重要。以上講的都是因,下面說的是果。「因果相隨,如身與影」。你真正能這麼做,果報當然現前。

  21. 極樂世界福大、智慧大、功德大,都大到沒有限量,無量無邊無有極限。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有大福報的人、大智慧的人、大功德的人,而且一生成就。這個地方不去,你到哪裡去?所以這個經真的念懂了,搞明白、搞清楚,他會死心塌地求生淨土,他不會再住在這個六道輪回,再不干這傻事了。信心堅定,願心懇切,這一句佛號,決定像海賢老和尚一樣日夜不間斷,必定生淨土。

  22. 放生要有智慧,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世間法,智慧用事是佛法,所以佛法講求智慧。放生,什麼時候放生?不定時間,隨時遇到了,隨緣。遇到這個眾生,有人想殺牠,你把牠買下來放生,這就好。不必定日子,作意要去放生,隨緣好。所以佛門有些佛菩薩節日,做法會圓滿的時候放生,這些信眾對於放生真正的意義,功德利益也不知道,都隨眾。都不放還不錯,別人不抓牠。跟他定了,我今天要幾百斤魚,要多少只鳥,鼓勵這些獵戶們去獵取,這就錯了,大錯特錯!這是幫助殺生,鼓勵殺生,這個不可以。我們早年學佛,老師教誡我們就是隨緣隨分隨力。家庭過日子,每天上街去買菜,早晨買菜,看到活活潑潑的魚,牠確實可以還能夠活下去,就給牠買來放生。如果看牠活不下去了,牠快要死了,念佛給牠回向,就不必買牠放生。鳥亦如此,如果是獵人打獵來的,牠受了傷的,要看牠受傷的狀況,能活就救牠,不能活,也是念佛給牠回向。佛教我們做的事情,我們自己要有智慧去決斷,不能夠勉強,勉強就錯了,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23. 更重要的戒,《梵網經》上告訴我們,「不作國賊,不謗國主」。大家有沒有遵守?不作國賊,決定不能做傷害國家的事情,那叫國賊。國主是國家領導人,包括各個階層的領導人,中央領導人是國主,省領導人也是國主,縣市領導人也是國主,鄉村裡頭的村長也是國主,就是各個階層的領導人。為什麼?他站在領導的地位,不可以毀謗,毀謗讓大眾對他尊重的心理喪失了,他就沒辦法統理大眾,這個對國家有傷害。他做錯事情,由國家處分他,何必要我們宣揚?我們去造口業?錯了!這道理要懂。《戒經》裡頭也有兩句,對在家學佛同學說的,第一個「不漏國稅」,盡義務納稅,不偷稅,不漏稅;第二個「不犯國制」,國家定的法律、制度、規章,要遵守,不能犯法。

  24. 要把一切惡念、惡言、惡的行為,都能把它止住,永遠不能再做了。這樣的人能往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諸位都知道,皆是上善俱會一處;換句話說,上品十善人所住的地方,我們具足上品十善,跟他們就是同類,所以必定得生。十善就是止惡,「止前之惡」,前是以前,沒學佛之前,沒有接觸到佛法以前,這十種惡都造。殺生,大的畜生沒殺,蚊蟲螞蟻殺了沒有?殺了多少?牠跟牛羊沒有兩樣,無論是大是小,牠是一條命。不殺生,沒有說這小動物可以殺,沒說,全都包括在其中。止前之惡,「則不惱於他」,不讓眾生因我思想言行而生煩惱,這是十善的根本義趣。進一步,要「行今之善,以利樂一切」。我們開始要行善,從今之後努力認真的去行善,就依照佛所教導我們這個十條認真去做,利益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25. 第一「不殺生,止前殺生之惡行,當行放生之善」。這裡提出來了,遇到眾生有生命危險的時候,想辦法幫助他脫離。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們遇到、看到、聽到了,都要發心幫助他,幫助他們離苦得樂,幫助他們保全生命,這是大慈大悲。第二「不偷盜,止前盜他財物之惡行,當行布施之善」。偷盜列在重戒的第二條,這個罪不輕。凡是喜歡偷盜的人,常常行偷盜的這樁事,不好,果報生生世世貧窮,願不願意?現在得一點好處,生生世世貧困,我們要不要?我們不要,那就守住不偷盜。不偷盜的范圍很廣,首先在此地舉一個例子,止前盜他財物之惡行,舉一個例子,偷盜別人的財物,這是惡行。「當行布施之善」,這裡面的施是指財布施,不但不能偷盜,看到別人有急需的時候,需要財物,我們有,應當幫助他。

  26. 第四,「不妄言」,就是不妄語,「止前虛言诳他之惡行」。欺騙人,不說實話,這口業。前面殺盜YIN是身業,是身的惡行。口的惡行有四,頭一個是不妄言,不可以妄語,「止前虛言诳他之惡行,當行實語之善」,說實話。修行要著重德行,道德,要有智慧。言語,在大庭廣眾之下,什麼樣的言論可以說,什麼樣言論不能說,不可以不知道,不能把話說錯了,錯了也是口業。要懂得通權達變,在應用上千變萬化,自己處理得非常恰當,這就對了。第五個,「不绮語」。绮語是花言巧語,不懷好意,欺騙別人,叫別人上當,叫別人吃虧,這個事情不能做,這很不道德。第六「不惡口」。惡口,「止前惡言加人之惡行,行軟語之善」。說的話粗魯,說的話難聽,語氣態度都不善,這叫惡口。許多人有惡口的習氣,也就是平時養成習慣,對於言語不知道檢點,這個要改過來,言語要柔和。

  27. 第七「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讓兩邊不和,這個罪過很重。如果挑撥是非是用在佛法裡頭,出家人跟出家人、在家人跟在家人、出家人跟在家人,有人挑撥是非,破壞信仰,這個罪重,斷人法身慧命。特別是念佛,叫人改信別的修行方法,這個罪重。為什麼?念佛這個法門是易行道,他一生能成就,你引導他改學別的法門,他那個法門在他一生當中不能成就,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你把他這次了生死出三界的緣打斷了,這是大妄語,大的兩舌,果報在無間地獄,不能不知道。樁事情在現在社會裡頭常常遇到,兩個道場有門戶之見,彼此對立,為什麼?為拉信徒。甲批評乙、乙批評甲,讓初學佛的人聽了生煩惱,「你們都不是好東西,算了,這佛不能學」,讓他對學佛信心斷掉了。這個罪怎麼補?補不過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謹慎。

  28. 第八「不貪,止前引取無厭之惡行」。引是牽引,是誘惑,取是想占有,貪而無厭,這是惡行。對財、對色、對名,名聞利養,這在現在這個社會都是很普遍的現象,看到了,遇到了,一定要曉得這是惡行。這個惡行,這三途,貪心是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癡是畜生。我們不想墮三惡道,就要把貪瞋癡拔掉。第九個「不瞋,止前忿怒之惡行,當行慈忍之善」。這樁事情,咱不說一般的,我們自己常常犯這個毛病,忿怒,發脾氣,給人臉色看。好不好?不好,造極重的罪業。要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佛門弟子要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希望一生沒有冤親債主。那就學什麼?學忍辱波羅蜜,對待任何人要知道謙虛恭敬,要恆順眾生,要隨喜功德,這就對了。所以當行慈悲忍辱之善。

  29. 最後一個,「不癡」,癡是邪見,我們一般講愚癡,沒有智慧,這是「止前撥正因果,僻信邪心之惡行」。最重要的,愚癡就是不相信因果報應。因果報應真有,不是假的,偏見、邪見都是錯誤的。離開邪惡就是正。我們要正信,歸心正道,特別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正道是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生智慧之善心」,人真正肯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大善,善中之善,沒有任何善心善行能夠相比的。我們看最近的,海賢老和尚一生,信願持名,九十二年,給我們做出最佳的榜樣,往生的時候自在往生。

  30. 十惡的果報是三惡道,十善的果報是三善道,沒有超越六道輪回,所以叫世善。這種人世間有,可是我們細心去觀察,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從早到晚所接觸的,有沒有細心深入去觀察,是善多還是惡多?從我們家庭周邊的人來看,鄰裡鄉黨,一層一層往外放大,我這一個地區,我這一個城市,我居住在這個城市范圍內外。這樣細心觀察,你就知道這個地方清不清淨,這個地方有沒有福報,這個地方有沒有災難,就看出來了。如果是修善的人多、造惡的人少,這地方好,這個地方社會安定,這個地方和睦,眾生有福,福地。為什麼是福地?善人多,縱然有災難,很輕,不嚴重,都能度過。如果這個地方惡人多、善人少,這就不是福地,這個地方會有重災難,不能不知道。我們要從這些地方觀察,這是因果感應,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報,絲毫不爽。

  31. 天親菩薩給我們立了一個簡單的課程,現在夏蓮居老居士,就把天親菩薩的五念法寫成一個簡單課誦本,叫《淨修捷要》,也叫五念法門,寫得非常好!對修行人來講太方便了,大概只要半個小時你的課就做完了,而且這個課程雖然很短,功德無比殊勝。黃念祖老居士有《報恩談》,就是「五念」的批注,《淨修捷要》的批注,講得太好了!你真正多念幾遍,你對於西方淨土不能不相信,甚至於不能不想去,決定想往生極樂世界。是接引大眾同生極樂無比殊勝的小冊子,希望同修們這個本子不能不看。同學們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把念老的講述寫成文字,我看過,也編成有聲書,非常便利。這個有聲書我聽了七十多遍,愈聽愈歡喜。希望同學們抽出一點時間多看看、多聽聽,我相信你會得法喜。念老的《淨修捷要報恩談》,真正沒時間做早晚課,工作太繁忙,沒有時間來學習這個大經,就學習那一本,很好。《報恩談》真正你看進去了,生歡喜心,功德跟念《無量壽經》沒有兩樣。你一定會發心求生淨土,放下娑婆世界,這就對了。

  32. 這一類的「指事物繁多之人」。「平素」,就是平時,空閒的時間很少,像一般人「大修齋戒」他沒辦法做到,「更難於一心清淨」,這就是他做不到。「如是之人」,這樣的人怎麼辦?我們要想求往生,怎麼辦?這裡教導我們。「當努力行善」,盡心盡力行善,善,前面講的十善,要以這十善做標准。「並應忙裡偷閒,善擇時機,遇緣即修,不使空過,亦定得往生」。末後這一句結論好,定得往生,也能定得往生。什麼時候修行?得空就念佛,遇緣就修,只要這個工作不需要用思考的都能修。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他一生耕種,農夫,雖然出家了,每天還是下田耕種、耕作。耕作不需要用思考,所以不妨礙他念佛,拿著鋤頭,拿著工具,一鋤頭一聲佛號,聲聲不缺,這就是緣,機會。所以他念佛不間斷,無論工作不工作,佛號不間斷。有人的時候默念,不出聲音,不干擾別人,不妨礙別人,沒有人的時候就出聲念,有人的時候默念。不使空過,佛號一句接著一句,除了睡覺中斷之外,醒過來接上了,沒有空過。

  33. 經裡面說:「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這是佛在《無量壽經》裡頭勸勉我們,「濁世惡苦品」。五濁惡世,真不容易!我在年輕的時候看到這樣的經文,我總是以為佛說話太過分了一點,是有濁惡,還不像佛說的這麼嚴重。但是今天我們所處的社會,念念這一句經文,相不相應?一點都沒錯,好像是我們這個社會,釋迦牟尼佛親眼看見的,稱之為五濁惡世。能在這個世間,端心正意,不作惡業,難,很難,就是前面十句所說的,殺生、偷盜、邪YIN、妄語、兩舌、绮語、惡口、貪、瞋、癡,能不起心不動念嗎?惡緣現前,你能夠守得穩,不動心,能做得到嗎?太難了!所以佛在這裡贊歎,「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真不容易,這是大德。這幾句話對誰說的?對學佛的人說的,對念佛求生淨土的人說的。佛確實慈悲到極處。

  34. 《重重誨勉品》裡面說:「若曹作善,雲何第一?」若曹是你們大家,你們大家要想行善,什麼是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這就是大善,端心正念這就是第一作善。我們先端正心意,然後端正身,包括耳目口鼻,六根,六根是先端正意根,然後再端正眼耳鼻舌身。這個地方講的,「是故遇空閒時,首應端正身心」。空閒的時候會胡思亂想,會受境界干擾,眼被色干擾,耳為音聲干擾,鼻為香干擾,舌被味干擾,身、意沒有一樣不受干擾,干擾就不得其正,我們講偏了、邪了。「絕欲者,在此期間絕斷男女間之愛欲。去憂,放下世間憂慮」,這是念老在此地教導我們。絕欲,在被外面境界干擾的時候,要能夠覺悟,要能夠把這個干擾放下,用『絕欲去憂』,愛欲放下,憂慮放下。

  35. 去憂,就是放下世間憂慮,我們常說的萬緣放下。為什麼?這個世間法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甚至於對佛法也放下,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為什麼要放下?教你學一樣就好,別學太多。法法平等,無有高下,既然一切法是平等的,沒有高下,我們要把高下放下,取一門就行。無比殊勝的一門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為什麼?人人做得到,人人都能成就,它就是最殊勝的法門。這個法門傳給你了,你修很困難,你做不到,你這一生離不開輪回,不能成就,定慧都不能成就,那就是不契機,這個法門不適合你修。那我們能學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不夠資格,就這一門,這一門就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來度我的,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自然就圓滿了,就成佛了。

  36. 十善業道裡頭所說的,「嫉妒,妒忌他人之盛事」。別人好事,自己心量小不能包容,就會嫉妒別人的好事,無論是在德行、地位、財富,比我好的都受不了,都要想盡方法去障礙他,去打擊他。「又害賢曰嫉」。賢是樣樣都比自己好的,這是心量小,小心眼,容不下人。下面是,「貪餮」,這個是講好吃,對於飲食非常考究,都是欲望,這個是食的欲望。「悭惜」,《大乘義章》裡面說,「吝惜財法稱悭」,有財不能幫助別人;有法不願意傳授給別人,這叫吝法。這個都是屬於惡業。世間人不知道,佛知道。

  37. 章嘉大師告訴我,教我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我們每個月收入很微薄,沒有能力用財布施。老師告訴我,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這個世間富貴人家,他那個富貴從哪來的?過去生中修的有因,這一世他應當得到。法布施是因,聰明智慧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報。所以,修這三種布施得三種果報,一點都不假。我跟老師說財不行,沒有這個能力。老師告訴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還行。老師告訴我,常存布施的心,遇到緣,隨分隨力都是圓滿的布施。我們這才明了,佛家講得很有道理,你身上只有兩塊錢,你把兩塊錢都拿出來了,這是圓滿布施,不論你多少,你圓滿了。圓滿得福報最大,就是福報也圓滿。教我學這三種布施。不可以吝財,吝財得貧窮的果報;吝法得愚癡的果報,法布施;無畏布施,果報健康長壽。如果說不願意修無畏布施,這人一定身體不好,體力差,多病。因果報應是這麼來的,我們就明白了。

  38. 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在哪裡修?要在實際生活對人待物,在這些地方修。如果沒有實際這個活動,幫助你真正去落實,很難,不但讀的經典得不到受用,對經典的理解也會產生錯誤。所以這個經典一定要行,《論語》上說「學而時習之」,習就是干,學了之後要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待人接物,學了管用,就產生法喜,「不亦說乎」,佛法說常生歡喜心。這個地方我們講到「悭惜」,這是學習三種布施,利益別人,自己才會得真實利益。

  39. 戰爭是災難,不知道死多少人,這個是人類最大的罪惡。以後我們學佛完全明白了,戰爭有沒有好處?雙方戰死的人在哪裡?都在地獄。為什麼?瞋恚墮地獄。戰爭瞋恚的對象就是敵人,對方想盡方法要把他殺掉,你殺他,他殺你。發動戰爭的人、指揮戰爭的人、參與戰爭的人統統都是造了無間地獄的罪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途一墮五千劫,他什麼時候離開地獄?不是論年算,論劫數算。多少個劫數?五千劫。這事能干嗎?不能干。佛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參加戰爭也有不少學過佛的人、讀過佛經的人,為什麼還去干?懷疑,佛說的這個話真的嗎?真有這麼嚴重嗎?不信。等到相信的時候,太遲了,來不及了。死了以後,你被小鬼抓去帶走了,這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小鬼抓你到哪裡去?把你送到地獄去。尤其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所以我們知道,真的有不少人,不少的眾生,無量劫來都在地獄受罪,沒法子出來,沒有緣分出來。他們天天念著家親眷屬能替他超度,超度雖然不能出來,可以減輕他的痛苦。幾個親朋好友肯替他做?真難。特別是在這個年代,這個年代信仰幾乎崩潰了,幾個人信佛?幾個人相信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所以,佛經上把懷疑比喻作毒刺。

  40.   看破是什麼?把事實真相搞明白,這是看破,絕不含糊籠統,要搞清楚事實真相。放下,別放在心上,無論什麼事情,好事、壞事都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全是假的。念了《金剛經》恍然大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宇宙是假的,不是真的。放在心上你就吃虧了,為什麼?你被境界迷了,你看不到真相了。看到真相就放下了,放下就看到真相。放下是什麼?別放在心上。我們今天念佛,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無論好事、壞事,佛法或者世間法,都不放在心上。

  41. 你如果真正能相信這三種布施得三種果報,你不會騙人,你不會做壞人,為什麼?你明白了。財從哪裡來的?財布施來的,他財比我多,他布施比我多,我要拼命布施,我要趕上他,我肯定比他更多。真的,一點都不假。聰明智慧,喜歡給人講經說法,喜歡勸人為善,幫助人斷惡,就生智慧。喜歡救護一切眾生,得健康長壽。全是因果,只要你相信真干,你果報一定不虛。

  42.   我們這一生得人身不容易,太難了!經上講,三途一墮五千劫,你就曉得不能做壞事,不能欺騙人。欺騙人,做壞事,五千劫離不開三途,輪回,三途裡頭輪回,地獄、餓鬼、畜生,苦不可言。好不容易得人身,遇到不好的環境,馬上又迷了,你說多可憐。怎麼保證自己不迷?經書不能丟掉。經書要怎麼學習?要認真學習,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一千遍讀完了,我講給別人聽;兩千遍讀完了,我再講給人聽,講得更深,講得更廣;三千遍念完了,我再講給人聽,講得更透徹,讓人不會懷疑了。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無畏,素食就是第一個,我采取素食,不再跟眾生結惡緣,自己長壽,自己健康,果報是真的,不是假的。

  43. 所以修行,我們這麼多年也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真心是什麼?淨土宗的真心,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為什麼我們要念佛?我們如果不用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要修到完全念頭不生,回歸自性,太難了,做不到,道理就在此地。 「乃至一日夜能不斷絕」,這我們做得到。所以我勸他,如果工作很忙,他要養家活口,他沒有辦法修,怎麼個修法?半年修一次,一年修兩次,一次一晝夜,二十四小時。你在一個小佛堂裡,吃的東西准備好,水准備好,二十四小時不休息,不睡覺,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六個月一次,一年兩次;或者是四季,三個月一次,一年四次。再不然是一年一次,找一天的時間,這樣子修一天,照這個方法。很有效,真正放下,什麼念頭都不想,這一天是真精進,真管用。

  44. 這個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是我們修行的場所。在哪裡修?眼見色,見色不為色所干擾,不為色(色相)所動搖,換句話說,見色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起心動念。這是佛,一般人做不到不起心不動念;菩薩起心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再下一等的,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眼對色塵,這真修;耳對音聲,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究竟圓滿的功夫是不起心動念。三賢菩薩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還有分別,沒有執著。換句話說,六根對六塵境界,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六道凡夫,包括三善道,三善道裡面有二十八層天,都不例外,見色聞聲統統有分別、有執著。如果這個念頭是惡念,不善的念頭,果報在地獄、餓鬼、畜生。地獄、餓鬼、畜生是貪瞋癡,就是不善的根。善根是不貪、不瞋、不癡,這三善根。放下,放下什麼?就放下這個。我們凡夫執著太嚴重,所以佛教我們放下。放不下怎麼辦?放不下先看破。看破的意思,先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經文我們會念,我們知道是假的嗎?不知道。

  法語恭錄自- 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331~335集)

 

上一篇:管好自己的心,就好了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2014淨土大經科注菁華(四十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