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昨天師父說無益之苦當遠離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十念能往生,直接念阿彌陀佛,所有萬法全部總攝了。請師父開示,十念往生,天天念阿彌陀佛還用不用持戒了?
答:第一個問題是無益之苦當遠離。什麼是無益之苦?我們必須分清什麼是有益之苦,必須弄明白。無益之苦,比如說,吃狗糞、睡鐵床,佛在世的時候有些外道啊,燒火燃身、睡灰床——鋪上灰,在那裡連滾帶爬的,像狗一樣吃一些狗食,這樣的都屬於無益之苦。
因為它不是正道,他是想象為是,按照畜生的習慣來要求自己,他以為吃了這麼些苦就必能生天,這是一種錯誤。他不是在心地下功夫,而是在身體上下功夫,所以說呢,他這種在身體上下功夫也是折磨自己,以這種方式為了自己能夠有解脫的那一天,這是想象為是。所以這樣的無益之苦,確實要遠離,它屬於外道。
當行有益之苦——什麼是有益之苦?對我們修行有所幫助,而且是一個必要的過程,這個我們不能遠離。比如說,釋迦牟尼佛因為六年的苦行,日食一麻一麥,通過六年的修行,把自己的貪欲根子拔掉了。比如我們愛吃蘋果,你要天天吃,就是沒完沒了地貪它;如果你很長時間不吃它,最後呢,對這個蘋果就沒有這種感情了。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釋迦牟尼佛因為自己從皇宮出來,有很多的貪欲根子,經過一麻一麥,不斷地苦行、不斷地努力,最後達到把欲望的根子拔掉了。沒有六年的熏習時間,你想拔掉欲望的根子是不可能的。我們成天挑好的,要這兒吃、要那兒吃,又想把欲望的根子拔掉,可能嗎?這不可能。
所以說這個六年的苦行啊,有的人認為釋迦牟尼佛是行無益之苦,這種說法我不贊成。釋迦牟尼佛六年的苦行能不能證道?宣化上人講,完全可以證道,理應能證道。為什麼沒有在那裡證?就是怕世間人因為怕苦而不修行佛法,所以他沒有在那個山洞裡證道,後來到尼連禅河菩提樹下證道,給人們開示了一個新的方便。
因為沒有苦行,他不能成佛道的。宣化上人講:我翻遍了大藏經,沒有一個祖師是不經過苦修而成道的。所以說,佛的戒律也規定了,修行首先要苦修,這是戒律,這是行菩薩道的戒律。這並不是我們想怎麼做,這是佛規定的,首先要苦修。
所以現在人啊,末法眾生,貪生怕死、怕冷怕累,還要貪圖便宜、貪圖名利,找出多種的理由來抵制自己的那點兒善根,然後放逸自己,來滿足自己欲望的要求。找出種種理由,什麼“無益之苦當遠離”呀,它並不是佛說的那個意思,無非是想逃避苦這個問題。
逃避這個問題是錯誤的。我們用笨理想一想,你說在世間,就做豆腐吧,還得起三更爬半夜呢。你就賣服裝,早上還得趕市場,還得天不亮、冒著寒風,弄兩個大包用自行車載著上市場,是不是?你做小生意,就掙點兒小小的本錢,你都要付出這麼多的辛苦,何況你想了脫生死?你想不努力、不勞而獲呀?可能嗎?不可能的事情,是一種愚蠢的想法。
所以說,在儒教都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種說法,何況佛法是出世間法,非是世間法所能比擬的。那無上大法,不光是吃苦,還要捨身捨命,不斷地捨骨、捨肉、捨血、捨皮,才能換來佛法。都得這樣不斷地布施、忍辱,才能成就佛道呢。
所以說,小小的苦我們都不想吃,就想現成的,又是什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看你那個就是個妄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也得付出辛苦和努力,這是個必然的過程。所以說吃苦去修行,這是應該做的。
當我們心裡有了修行的時候,認可這個苦修的時候,他心裡並不苦,苦是因為他不認可的關系。他認為這是苦,所以他怎麼修都是難受的。你就是讓他躺著,他也難受。如果要是認可了這個苦以後,心態轉變了,你就讓他成天干活,他心裡也非常愉快。心態不同了,定力也就不同,外面環境的改變也就不同了,得的結果也不同。
所以說,我們修行一定要去想一想:我們是否在苦修?如果不是苦修,應該抓緊苦修。因為我們現在之所以墮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怕苦。因此我們找了很多的方便,實際上你找的那個方便並非是真方便,只不過是一種借口,最後誤事的,都是你這種借口誤事。
所以說無益之苦我們應該遠離,但有益之苦,我們應該努力地去承受,應該沒事兒找苦修。所謂的苦,就是讓我們的心變得直。
(中略)
問:還有就是念阿彌陀佛十念往生,說一句阿彌陀佛就總攝萬法,所以還用不用持戒?
答:十念與往生的問題不是不存在,確實存在。“十念往生”指的是什麼狀態的十念?不是說我們張口念十句阿彌陀佛就往生,不是這個。這十念往生指的什麼呢?就是你最後就剩了十個妄想,需要“十句阿彌陀佛”來消除你這十個妄想。這十個妄想是指在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之內就打十個妄想。你想想,你這一天一夜就打十個妄想,而且呢,這十個妄想就用“十句阿彌陀佛”來解決它。
這個十念,不是你嘴念,是你心裡念出來的十念。這個時候生起的“阿彌陀佛”,才能真正地十念往生,必往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過去祖師大德就說過,如果說是四天不能往生,取老僧舌頭去,就是說我可以割掉舌頭,甘心下地獄。但不是我們現在說大話,那犯大妄語的,說“我嘴念十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了”,那犯妄語的,做不到不行。人家說“一句阿彌陀佛消恆河沙的罪惡”,就指這時候說的。
(編者注:《高峰原妙禅師語錄》:若論此事,如萬丈深潭中投一塊石相似,透頂透底,了無絲毫間隔。誠能如是用功,如是無間,一七日中,若無倒斷,妙上座永墮阿鼻地獄。
參禅若要克日成功,如墮千尺井底相似。從朝至暮,從暮至朝,千思想,萬思想。單單則是個求出之心,究竟決無二念。誠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徹去,西峰今日犯大妄語,永墮拔舌犂耕。按:墮拔舌地獄,被犂而耕。妙上座、西峰都指高峰禅師本人。)
所以說,你這就犯妄語了,那都不允許的。我們應該謹慎,犯妄語下地獄。十念往生,你必須得有深刻的理解,你要不理解,將來對我們修行那是非常障道的。你了解了十念往生的問題,將來我們修行就有了把握。本來這個十念往生是不應該給你們講的,但孟居士今天提出來了,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不得不跟你們說。你們聽到了也不要宣傳這個問題,因為這些東西是修證的問題,不願意給你們解釋這麼多,因為現在還不到火候。
所以說我們現在修行,這個十念哪,不是我們嘴念,嘴念是我們還有妄想,是用妄想對付妄想的問題。而且我們都是粗妄想范疇之內的,人家那是細妄想(指最後就剩十個妄想),是微細妄想,眼看要斷妄想的時候,不是我們這個狀態。
所以說,我們應該了解修行的過程,千萬謹慎。法門是好法門,至於我們怎麼去修行,怎麼樣能得到證果,首先我們不犯妄語,不能自己騙自己,這個很重要。另外,修行首先要持戒,你想了解這種狀態,要想進入這個最後的十念往生的境界,首先是持戒,你不持戒不可能往生。因為什麼呢?你連人身都得不到,還談往生呢?得人身都得持戒,是不是?否則更談不上往生。
所以說,持戒是我們修行的基礎,是佛三無漏學的根本、首位,不可否認的,這個誰也否認不了。區別是否是佛子,首先就看他是否持戒。如果不持戒,別說是成佛,你就做個人都不可能。
魔反對持戒。佛法之所以末,就是因為人不持戒的關系。不持戒就是末法,持戒就是正法。所以說,持戒對我們來講比生命還重要。雖然好像是持戒和修行有一段距離,但是你不知道,持戒和持戒不一樣。有的持戒是為了世間福,我們持戒是為了出世間,它不一樣。世間為求世間福都得想法持戒呢,何況我們為了了脫生死,哪能不持戒呢?這很明顯一點道理,但有的人就在這上反復地想找出它的漏洞,鑽它的空子,那將來吃虧永遠是你。就你這種心,將來就很可怕,很可怕。
現在為什麼魔猖獗?就是因為利用我們不愛持戒,不願受管制,希望有一個放任自流的機會,所以說魔就趁虛而入,就反復地告訴我們:你不要持戒,應該隨便、隨緣。甚至告訴我們:你不持戒,十念就可以往生了。曲解佛的意思,把佛的很好的經典,很深的一個道理,給作為貪圖名利、毀犯正法的一個借口。所以說,我們在這方面應該特別加小心。
末法時期,現在就這種人太多,而且很多居士蒙蔽在這裡,這個是我們應該警惕的一件事情。我們修得如何先放在一邊,首先我們不能謗正法。你不修,雖然是有墮落的因緣,但不至於下地獄。如果你謗佛法,你雖然做了一點善事,可能另外又種下了下地獄的因,這個是可怕的。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正知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