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一函遍覆」,昨天我們學習到前面第二段。第一段講的是淨土法門的正修,如何往生淨土,印光大師一開端就為我們直示淨宗法要,修信願行三資糧求生淨土。第二段是教導我們助修,如何做個善男子、善女人。昨天我們談到,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三福的第一福。
【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
這是講到要遵守倫常道德,每個人都要面對五倫關系,在這五倫關系當中要盡到自己的本分,做父親的要像個父親,做母親的要像個母親,負擔起養育和教導兒女的義務;做兒女的也要像個兒女,要盡孝;兄弟朋友都要互相的恭敬、愛護;夫婦之間要懂得和順。主僕之間,一個大家族裡面,特別是過去,乃至民國時代,都有大家族,雇了不少僕人,主僕之間要『主仁、僕忠』,做主人的對僕人要仁慈,做僕人對主人要忠誠。這種關系可以引申為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每個單位、每個團體都有領導、執事,做領導的、做執事的要有一種仁慈的心,對下屬要關懷照顧,如同照顧自己兒女一樣。對於僕人來講,或者是被領導的人,他們也要做到忠誠,忠誠是一種不違逆的心,正直的,不會有二心,這是忠。忠心跟孝心是一個心,人有孝心,他自然對於領導就會有忠心。能夠這樣『恪盡己分』,盡到自己的本分、盡自己義務,最關鍵的是要自己去做,而不要求別人去做。所以不要計較別人對我有沒有盡到本分、盡到義務,那是別人的事情,我們不要求別人,只要求自己,只看自己有沒有盡到本分,有沒有盡到義務。這樣子:
【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
能在自己的家庭當中、能在社會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到自己的本分,這種人就是善人。這就是印光大師常常提到的「敦倫盡分」,敦倫就是敦睦倫常,盡到在人倫關系中的義務,盡到自己的本分,自然與大眾就能和睦相處,每個人都會尊敬你、都會愛護你。古人講得好,「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你對別人能夠愛敬,自然感得別人對你就愛敬,所以一位真正的善人,他會得到大家的尊重愛戴。只有善人,念佛才能夠求生淨土,才能夠得生。為什麼?印祖下面講的: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
所以做個善人非常重要,《阿彌陀經》裡強調過,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至七日念到一心不亂,感得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接引,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所以做個善男子善女人是最重要的基礎,因為只有善人念佛求生西方,他這個心和願才與佛合。佛的心是純淨純善之心,他真的是可以代眾生受一切苦,給予眾生究竟大樂,這是佛心。佛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修學就是要修養我們這種心,這種心修成了,跟佛心就相應,以這個相應的心念佛,才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佛法是心法,我們很多人修學可能很重視形式,一天拜多少拜佛、持多少佛號、誦幾部經,這個都是有數目的,看起來都是實實在在的。這些修行的功課好不好?好,非常好,但是修學不只是這些功課而已,修學最重要的是修我們這個心。這個心怎麼樣?要心與佛合,這是最重要的,你能不能夠往生淨土,能不能夠成就,看我們有沒有這個心。有這個心的,哪怕是功課沒那麼多,他也能得生淨土;如果這個心出不來,不管念多少功課,乃至一生堅持不懈,到最後都不中斷,但是心不與佛合,就不能往生。所以這是感應道交,你的心真的跟阿彌陀佛心是一樣的心,才能夠感應道交,感得佛慈悲接引。所以印祖下面說到:
【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
你看看印光大師講得非常清楚,所以我們如果真的要是沒注意到,以為就是光把佛號持多少句,讀經讀多少部,以為就靠這些功課能夠往生,到臨命終的時候業障現前往生不了,那就不能怪祖師,祖師已經說明白了。所以這裡講『雖常念佛』,常念佛常到什麼程度?像蕅益大師講的,哪怕是念得風吹不動、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一般,這念佛念得夠常了,怎麼樣?如果『心不依道』,心不依道,用我們通俗一點的話來講就是你放不下,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種種煩惱,身外的、身內的這些煩惱放不下,心不依道那是信願不足,不能往生。
印光大師也講,『或』,或是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也就是不能夠恪守倫常道德,沒有盡好我們的本分、我們的義務。當父母的沒有做個好父母,當兒女的沒有做個好兒女,有兄弟姐妹也不能夠友愛,對夫妻之間的關系也處理不好,不能夠寬容忍讓,對朋友也不能夠講信用,甚至在社會上也不講究公德,這個人不能稱為善人。『則心與佛背』,他的心跟佛是背離的,佛是純善之心,而我不能夠這麼做,連個善人都做不到,怎麼能夠往生?所以心就不能跟佛感應道交。『便難往生』,往生很難。所以這個重要,千萬不要忽略這點,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在這個世間,既然你真的願意往生,那這個世界就要懂得忍耐。以大慈悲心、仁愛之心對待身邊所有的人,關懷他們、照顧他們、尊重他們,自己謙卑恭敬,於人無爭、於事無求。知道過幾天就要往生極樂世界,還爭個什麼,還求個什麼,還有什麼放不下?所以要把自己整個的煩惱習氣放下,對身邊的人盡好自己的義務,要和睦相處,無論別人如何對我,我都以一種仁愛忠恕之心待人。
如果心行不善,就不能往生,這是因為『自心發生障礙』,佛也就沒有辦法把他的慈悲加到我們身上,我們自己障礙自己。佛光普照,每個眾生都能平等的得到佛光,但是我們如果自己撐把傘,擋住這個佛光,不讓佛光照到我們身上,那佛有什麼辦法?自生障礙,跟佛那邊沒有關系,佛照樣還是平等的垂慈接引每個眾生。可是我們如果自己心行不善,心與佛背,就不能夠感得佛的慈悲。所以真是一切法是心想生,佛來接引也是在我們心想當中來接引,接引我們到心想當中的極樂世界。如果我們心想不是純淨純善,就感應不了佛來接引,所以要認真行善。怎麼做?要從《弟子規》做起,再到《感應篇》,《感應篇》幫我們修心,是個最好的寶典。用《弟子規》來修身,用《感應篇》修心,自自然然十善業就很容易做到,這就成為善男子善女人。底下一段又說:
【又須勸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兒女。鄉黨親友。同皆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
這是印祖提醒我們,不僅要敦睦倫常,恪守道德,而且在因緣具足的時候,要勸導自己的家人一起念佛求生淨土。這要自己善巧方便,勸親人念佛,勸朋友鄉黨念佛,只要是有緣的。什麼是有緣的?他肯聽你的,我們就必須要對他開示這種念佛法門,勸導他也同生淨土,就是勸大家念阿彌陀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
【每日若念一萬佛。即念五千觀音。多少照此加減。】
印光大師講得非常具體,說如果你每天能夠念一萬聲佛號,可以加持五千聲觀世音菩薩,按照這樣的比例加減。我們現在此地做百七三時系念法會,每天晚上法會結束以後,都在念佛堂念一千聲觀世音菩薩,這種做法也是響應印祖的號召,念觀世音菩薩是幫助這個世間消災免難。下面說到:
【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屬。並與親友。不蒙此益乎。】
最大的利益就是念佛、念觀世音菩薩,因為前面我們有說到,念佛是直接把我們的染念轉成淨念,所以可以幫助我們把娑婆世界轉成極樂世界,這個利益之大是不可思議。我們的父母兄弟、朋友親人,他們都是對我有恩德的人,怎麼能夠忍心讓他們白白錯過往生的機緣,怎麼能夠我學佛以後,不把這麼好的佛法介紹給他們?真正有慈悲心的,肯定先把佛法介紹給家裡人,自己得到利益,也要把這個利益跟家人共享,而且跟每位有緣的人共享。下面說到:
【況且現在是一個大患難世道。災禍之來。無法可設。若能常念佛及觀音。決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
印祖所說的好像就是說今天,況且現在正是個『大患難世道』。大患難世道是什麼?世間災難很多,特別是今年,地震、風災,各種天災人禍特別頻繁,這是人心作惡招感的果報。災禍真的來了就無法可設了,這是我們業力招感,災害來了那是業報現前,定業難逃。眾生很苦,造作了罪業還在裡面迷著,等到業報現前的時候,他恐懼也沒有用。印祖這裡勸導我們要念佛和觀世音菩薩聖號,要常念佛、常念觀世音菩薩。不僅自己念,也要勸導一切有緣眾生念,自己能夠蒙佛慈悲加持,逢凶化吉、消災免難,也令眾生消災免難,這是一種大慈悲心。所以要化解災難,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念佛,這個道理很深很深,《華嚴》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道理。災難既然是人心所感,為什麼我們人心不念佛?念佛就能夠把災難化解,只要把作惡的心,殺盜YIN妄、貪瞋癡慢這種心,轉變成念佛的心,災難就能化解。下面又講到:
【即無災難。亦得業消智朗。障盡福隆。】
如果一個人福報大,不受這個災難,他也能夠通過念佛、念觀世音菩薩,得到『業消智朗』,業障消除,智慧開朗。業障消除的表現,身體好,比以前好,吃的不用那麼多,但是體力卻比以前更好,精神也好,這都是業障消除的表現。智慧開朗的表現是什麼?看問題、想問題都特別的清楚、特別的准確,他不會做些無用功,他心地清淨,這是智慧開的表現。讀經念佛很容易契入,過去讀經可能讀不懂,現在一讀就懂,甚至過去聽經都聽不懂,現在一聽就明了,這就是業消智朗的表現。『障盡福隆』,業障消盡了,福報現前。這個福報現前,真的你會覺得天天都是那麼快樂、那麼幸福,自己所求的很簡單,生活很節儉,但是需要什麼它就自然成就,真的所謂心想事成,這就是障盡福隆的表現。下面說到:
【況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滿所願。】
勸人念佛及念觀世音菩薩,不僅能夠幫助人現世業消智朗、障盡福隆,幫助消除業障,開啟智慧,增長福報;而且勸導大家念佛求生西方,可以幫助他即生成佛,一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作佛去,那是圓證三不退,必定一生成佛,這是凡夫作佛最快速的方法。所以這個功德最大,為什麼?你能夠成就一個人作佛,你想想,他作了佛以後能夠廣度多少眾生!無量無邊的功德。功德是誰幫他造成的、幫他成就的?是你,你勸他念佛,你勸他求生淨土,這是你成就他的,所以『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回向自己往生極樂世界,『必滿所願』。所以大慈菩薩說,你這生能夠勸兩個人往生極樂世界,比自己往生功德還大;如果你能夠勸上一百人、一千人往生,你就是大菩薩;如果你能夠勸上萬人往生極樂世界,那你就是阿彌陀佛再來。所以你以此功德回向極樂世界,必滿所願,為什麼?你心與佛合,你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一樣,阿彌陀佛的願就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淨土,你也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淨土,你跟阿彌陀佛是同心同願、同解同行,怎麼會不往生?這一段是印祖勸導我們要敦倫盡分,而且有機緣的情況下,勸勉親人學佛求生淨土,這是助修。底下一段繼續說到:
【凡誦經持咒。禮拜忏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
這是印祖苦口婆心勸導我們,因為凡夫總有個貪戀的心。如果沒有貪念,說老實話,你也就不會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古德說得好,「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所以要放下,要捨離這個娑婆世界,要把愛戀之心斷掉,一心一意就求生淨土,對於世間任何的名聞利養果報、任何的福報都不貪求,慈善功德都要回向自己往生西方,我就求這樁事情。回向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特別是剛學佛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回向,用最簡單的話來講,你是為這個而做這事的。譬如說我誦經、持咒、念佛,修種種善事,為什麼?我就為求生西方,這就叫回向。我為這個目的干的,除這個目的以外,沒有其他目的,我就想往生。印祖說『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我不要求來生的人天福報,哪怕是你給我個天王來做,我也不去做。我知道,做那個福報總有消完的時候,福報消完了那就還得墮落,還要輪回。無量劫了,搞到現在還沒覺悟嗎?真的該覺悟了。所以不求來生福報,更不求現世福報,現世我這生活再苦也能夠忍受,我知道再苦也沒幾天,一年三百六十天,就算你活一百歲也就三萬六千天,能熬得過去。這無量劫都熬過來了,熬到現在,再熬幾天難道熬不過去?我們一心只求往生,所以對福報一點貪戀的心都沒有。印祖說:
【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
這個話說得很重,也是事實。只要有一絲毫貪慕世間福報的心,譬如看到別人很有福報,心裡生了羨慕,自己過個修道院的這種生活,這麼苦,天天用清規戒律要求自己,吃的只是吃兩棵青菜,穿的粗布衲衣,人家都是大魚大肉,穿的是绫羅綢緞,心裡就有點不平。『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為什麼?還是對世間放不下,換句話說,往生的願不切,說得再不客氣一點,根本沒想去往生。真想去往生的肯定放得下,所以這個很重要。下面印祖說:
【以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大。再一來生。難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中。若欲再復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
你看,這真的叫一失足成千古恨。這生遇到淨土法門太不容易了,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淨土難遇今已遇,這麼難的事情都給我們碰上了,現在居然還要求來生福報,那完了!又錯過了今生大好機會,這一生的修行轉成來生的福報。要知道,只要『生死未了』,你還沒有出三界,還有生死輪回,六道輪回當中的福報,這個福愈大,業就愈大。你看大富大貴的人造業也就多,光是殺生,他可能一頓飯所殺的生夠我們一年的,他這種糟蹋福報,糟蹋得比一般人要多得不知多少倍。所以福享盡了,到臨終時業報現前,再一來生就難免墮到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所以我們對於世間不要有絲毫求福的心。
你看安世高大師,這是漢朝的,他是安息國人,安息國是現在的伊朗。他從安息國來到中國,幫助中國人翻譯經典,這是早期翻譯經典翻譯得最多的一位大師。安世高有神通,他看到他有個同學,這個同學過去生中跟安世高一起修學,也是明經好施,對於佛法也很懂,很有修行,樂善好施,持戒精嚴。但是有一天人家供養他一缽飯,他心裡就生了不高興的念頭,這飯怎麼這麼難吃,我這麼好的修行,怎麼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起了這麼一念心。這心是什麼心?還是貪圖人天福報的心。結果他來生就轉成蛇道,變成一條大蟒蛇。這大蟒蛇因為福報大,它有神通,變成龍王(龍王就是畜生道),它在宮亭湖做龍王,因為福報大,方圓一千裡的人都在祭拜它、祭祀它,享受人間的血腥供養。它墮了蛇道,由於業力的緣故,瞋恨心特別重,這個瞋恨心也是因為他最初那一念瞋恨心感來的,他自己接受別人的供養之後,一念瞋恨,一念不平,覺得別人怎麼對我這個樣子,所以這一生就感應到蛇道,瞋恨心就很重。所以只要有人沒有拜祭它,過宮亭湖的時候,它就在湖裡面興風作浪,把船給打翻,把人淹死,造了不少業。後來安世高知道這個同學這生當龍王,造這麼多業,雖然現在福報大,但是以後必定墮落地獄。所以來救它,給它說法,結果這個龍王也就忏悔。忏悔以後,由於安世高道行很高,給它超度,幫它超生到忉利天,免於墮地獄。
所以我們曉得,有一念求人天福報的心,感得來生又回到輪回裡面,這就是輪回心造的輪回業。而輪回當中,必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多,三善道的時間少。即使是我們從三惡道裡出來,輪回多生多劫以後再次得到人身,想要再遇到淨土法門,這個當生成就的佛法,那叫難如登天。登天有多難,它比登天更難!這講的都是事實。所以: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根糖吃。豈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來生人天福報。與此無異。】
這是印祖直指人心的話。世尊之所以出興於世,為了什麼?就是為了把淨土法門告訴我們,讓我們這一生能夠念佛求生西方,即生了脫生死。所以善導大師講得好,「世尊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佛來這個世間所謂的大事因緣是什麼?就是來告訴我們淨土法門,求生西方淨土,這一生就可以了脫輪回。所以,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大法,認真的修行,但是沒有發願求生淨土,還想著要換得『來生人天福報』,這就違背了佛的意願,『違背佛教』,就在佛門裡面成為一個不肖子孫。這是我們說孝,要懂得孝養父母之心、孝養父母之志,父母的心志我們能夠去達成,才叫盡孝。佛的心志對我們是什麼?就是希望我們往生淨土、圓成佛道,我們就要順著佛的意思,依教奉行。不可以還求來生福報,那是虛幻的、不真實的。如果還要有求福報的心,就是『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這是比喻淨土法門,『換取一根糖吃』,糖就比喻你要求的福報。這是心量狹小、眼光短淺,把這麼殊勝的法門,用來求點來生福報,就好比用無價寶珠換根糖,嘗點甜頭之後就沒了,那是太可惜太可惜了!這是比喻『愚人念佛』,愚是愚蠢,糊塗人,糊塗人念佛他不求生西方,他念佛是求人天福報。他聽說念佛福報最大,他就念佛,他不是為了求生西方的,這種人就是愚人,就好比拿無價寶珠換根糖吃一樣。下面一段我們來看:
【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禅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縱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誰。以求開悟而已。】
這是印祖針對有一類的修學人他們的問題,他們可能會常常問到禅宗參究一路的事情。中國禅宗可以說是興旺一時,特別是在唐朝的時代。因為佛在《大集經》裡面告訴我們,正法時期是以戒律成就,像法時期以禅定成就,末法時期以淨土成就。正法一千年,只要持戒就能成就;像法又是一千年,正好是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來之後,在唐朝是像法的開始,以禅定成就。所以我們中國修禅開悟見性的人很多,這個成就比印度還要多,確實是輝煌一時。但像法一千年過去了,現在進入末法時代,末法眾生根機又不如前。你靠你持戒,不行,不夠;靠修定,修禅定也不夠,不能夠幫你即生了脫生死;那就要加念佛,要用念佛方法,念佛可以說是戒定慧圓修。蕅益大師講得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所以戒定慧都是用念佛來修成的,這是我們末法時代眾生的根機。換句話說,你如果在這個時代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的,那你也就是真正的佛陀弟子,因為你是佛在《大集經》裡面所教化的對象。
念佛的人最關鍵的要專修,印祖說的『不可涉於禅家參究一路』,就是你不要去搞那個修禅了。這個參究,參話頭,即使是參「念佛是誰」,他這種念佛的方法也不是屬於淨土念佛的方法。為什麼?這下面講,『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這禅家修學以自力成就,不注重他力,就是不注重佛的願力,他只注重自力。過去的人根機好,靠自力能成就;現在人根機不行,自力也不能成就,所以要求願往生,要注重信願求生,信願求生是感得佛力加持,自力與佛力是二力法門。所以光用參究,參話頭,是不注重信願求生淨土,縱然是念佛,也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誰。這禅宗也有種念佛方法,他是念「誰在念佛」,參這個話頭,他是求什麼?求開悟。但是求生西方的淨土法門不一樣:
【若生西方。無有不開悟者。若開悟而惑業淨盡。則可了生死。】
這是講到,我們別看只是念一句阿彌陀佛,那麼簡單,可是念阿彌陀佛真正信願求生淨土就能得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肯定開悟。古德說得好,「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見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放光加持,把你的業障都消盡了,你肯定開悟。在現在的這個世間,我們不求開悟,我們只求往生,因為往生之後必定開悟,所以這跟禅家參究方法就不一樣。若是到了極樂世界,你開悟了,則『惑業淨盡』,你的煩惱習氣都消盡了,自然了生死。這個生死,不僅包括分段生死,也包括變易生死。所謂分段生死,這是我們凡夫具足的,這一生完了就又死了,死了之後又投生,分段生死。證得阿羅漢果以後,分段生死沒有,可是他還有變易生死。變易生死是什麼?他的妄想分別還沒有斷,所以修行,逐步的迷滅悟增,這種境界的遷移就是變易生死,所以他也有苦。把變易生死也斷盡,就成佛了,成佛了兩種生死都沒有,這是了生死,是兩種生死都了,也就是圓成佛道。所以往生西方太殊勝了,可以說是其他法門不能相比的。
下面印祖又說,這都是印祖的話。這個話如果我自己本人說,大家肯定不服,印光大師老人家說的,這真是通宗通教、大徹大悟,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人,說出這個話,大家就服了。不是說他修淨土法門就偏贊淨土,不是,是看到我們眾生確實就這麼個根器,不修淨土法門,要成就,真的是難如登天一樣。我們繼續看印祖下面說:
【若惑業未盡。則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無有信願。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兩皆無靠。欲出輪回。其可得乎。】
這是說到修淨土法門是靠二力,二力成就,自力和佛力感應道交。靠自力了生死的,那是要到惑業淨盡,你要自己真的開悟,所有的煩惱都斷了,最起碼的得斷見思煩惱,這是執著;執著斷盡了才能夠了分段生死,才能夠出六道輪回,證得阿羅漢果;把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都斷了,才能夠把變易生死了了,這才能夠圓成佛道。所以靠自力了生死難,為什麼?見思煩惱都斷不了。見思煩惱第一個見煩惱,八十八品的見惑,後頭還有八十一品的思惑,這個可不容易斷。見惑裡面分成五大類,第一類身見,第二邊見,第三見取見,第四戒取見,第五是邪見。身見有沒有放下?第一個身見,是執著我這個身,把身體當作自己,這是身見,錯誤的見解。你想想,我們這身體能不能放下?如果別人需要我去幫忙,我再苦再累都能幫忙,我能夠犧牲自己幫助別人,完全把我的身放下,不管多苦多累我都無所謂,因為身體不是自己。至少有這個境界,身見慢慢才能斷。這個不容易,凡夫哪個不執著身是我?執著只是有的深有的淺而已,真正完全放下身見的,這種人就已經不是凡人。所以靠自力了生死很難,那我們要靠佛力。佛力怎麼樣靠得上?要靠信願。真信,信佛,信有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接引我們,也信我們自己有往生之分,信得過;願是願意去,願離娑婆,願生淨土,信願具足才能感得佛力加持。如果沒有信願,或者信願不夠,就不能夠仗佛力了生死,所以我們要在信願上面加強。
有不少同修,特別是修了多年的人,功夫不得力,常常會懷疑到底自己臨終能不能夠往生?這種懷疑是沒有真信,對佛不夠相信,內心裡還有擔心,佛萬一不來怎麼辦?佛要是食言,說話不算數怎麼辦,那我不是白修了一輩子?把它攤開來講就是這樣。或者是對自己不相信,佛是沒問題,他能接引我,我自己業障重,我可能往生不了。這樣子想還是對佛沒信心,他認為佛力超不過自己的業力,我的業力誰都超不過,連佛也拿我也沒辦法,攤平來說就是這樣,藐視佛。不知道再重的業,只要你真信切願,可以帶業往生,多重的業,阿彌陀佛都可以把你帶走,阿彌陀佛大願船,什麼業都給你拖得走。這個印祖比喻,我們再重的業,過去生中造五逆十惡,殺父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干這些五逆十惡重罪的,這些業夠重了吧?可是跟佛的願力比起來,這個業力好像一片小雪花,飄到阿彌陀佛大願熔爐上面,是大煉鋼爐,千噸之重的大煉鋼爐,燒的火也紅紅的,那片雪花還沒靠近熔爐,早就沒有了,消掉了。真相信佛,只要你真信切願求往生,必定往生,擔心什麼?怕就怕你不肯放下、不願意去,那阿彌陀佛也不能勉強你。所以靠佛力最重要是信願,若無信願,『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要是自力佛力這兩邊都靠不上就麻煩了,欲出輪回怎麼能夠得到?所以印祖告訴我們:
【須知法身菩薩。未成佛前。皆須仗佛威力。何況業力凡夫。侈談自力。不仗佛力。其語雖高超。其行實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淵之別。願同人悉體此義。】
這是印祖苦口婆心勸導我們,要深信佛力不可思議。這個不可思議可不是隨便說的,真的是不可思、不可議,我們凡夫想都想像不到。為什麼?因為想像的范圍太小,佛力無量無邊,沒有辦法想像,更沒有辦法用言說去比喻。就連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是誰?《華嚴經》講的初住以上,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這些菩薩,他們都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都是佛,他們尚要靠佛力。他們是分證佛,沒有成圓滿佛,還有一品無明煩惱習氣沒斷,這個習氣要斷盡還需要仗佛威力。你看看,《地藏菩薩本願經》一翻開,地藏菩薩要起來為眾生說法,都仗佛力,他都要仰賴佛的加持。《華嚴經》裡面都是這樣,現在師父上人講的,講《華嚴》正講到「須彌頂上偈贊品」,都是不同的法身菩薩在講他的心得報告,你看每位菩薩起來講,都講到「承佛威力」,才講法,法身菩薩都要仗佛力。地藏菩薩那是等覺菩薩,他的學生裡面成佛的都無量無邊,現在還示現等覺菩薩,他還給我們做出這個樣子,要仗佛力,承佛威神才能夠說法。你想想地藏菩薩何許人也,我們是什麼人?相差太遠了。『業力凡夫』,還『侈談自力,不仗佛力』』。侈談是奢侈,認為靠自己能行,不需要佛力,比法身大士還高,比地藏菩薩、比等覺菩薩還要高,這叫侈談、妄談,真叫不知天高地厚。他講的『語雖高超』,說靠自力開悟沒問題,不用靠佛力,行了。這個講的話雖然很高超,但是『其行實卑劣』。這是印光大師說的,我們一般人不敢說這些話,沒有那種資格,沒有那種見地,這種話不敢說,印祖說的,對我們也是敲響警鐘了。
所以末法修行真的要靠念佛法門,靠二力法門。否則講得很好聽,說什麼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靠自心就行,不必要靠佛力。實際上你不注重信願就不能往生。所以不能執理廢事,執理廢事的講得雖然高超,實際上「其行實卑劣」。印光大師批評得很不客氣。卑劣,這講得很難聽,卑就是卑鄙,劣就是惡劣,這種行為實在是不好。為什麼?會誤導很多眾生,這叫「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末法時代真的法弱魔強,魔子魔孫說法很多,我們一定要小心。所以為什麼要聽一個老師的?聽其他人講的,聽他語很高超,語言美妙高超,講的理是談玄說妙,傾倒一切,其實你按他的修學不能成就。所以,『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淵之別』,這是要仰仗佛力。佛力跟我們自力比起來,那大小太懸殊,天淵之別,一個是在天,佛力好比天那麼高,我們是在深淵那麼低,而且還不止這種比較。所以『願同人悉體此義』,這是印祖講到,真是嘔心瀝血,直截了當,不講客氣話,希望我們修學的人都能夠體會祖師的這片苦心,認真專修淨土法門,不要再妄想靠其他法門成就。
所以,「一函遍覆」裡面一開始就把念佛法門各種注意的地方為我們說明,雖然是當年印祖答覆大眾的來信,可是對我們現在都是非常的適用,我們一起依教奉行。今天的時間到了,末學就為大家講到此處,謝謝大家。有講得不妥當的、不如法的地方,請各位法師、各位大德同修多多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