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凡夫,通過憶念觀音名號可否獲得身心清淨呢?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論經中介紹的脫苦離難、所求皆得,單是我人專注一心於觀音名號當中,便有無上之福德。佛法戒定慧三學之中,戒能生定,而唯有定方能生慧,安住於觀音菩薩名號之念,不作其他雜念妄想,自然也可獲得無漏智慧。
由此,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諸多功德是如此的宏大博廣,而《普門品》當中,則為我們這些生活在五欲的世間、繁復的社會當中的凡夫,開示了三種明顯而直接的利益: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這是講觀世音菩薩善於救濟沉淪、救拔苦難,使我們增加福德,行事無礙,財法增上;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只要我們專心稱誦觀音名號,就可以獲得利益,使我們暫離煩惱,進而身心清淨,智慧明了;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觀世音菩薩通過清淨方便的法門啟發眾生,興起慈悲之心,引導我們放下我執,與人為善,化一切為祥和。
正是通過以上增福、開智、興慈這三個功德的展現,使得觀世音菩薩對娑婆世界眾生有著無限的感召力,更讓我們可以通過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以及其相關經典,可以找到改善自己的身心的方法,使我們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當中去,並且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入世精神,去創造更多正面的社會價值,同時完善自我人格修養。
在《普門品》的最後,持地菩薩對《普門品》作出了總結,經中稱持地菩薩能負荷眾生,如同大地能持萬物。這樣一位塵銷智圓的菩薩以他的一句話總結該經要義:“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可見,單只是聽聞《普門品》,便可獲得殊勝的功德。而在末尾,參與此法華之會的八萬四千眾生以行動告訴我們通過《普門品》可以獲得身心清淨的自在之力的唯一方法,這一方法不僅使觀世音菩薩的成就了無上菩提大道,更是一切諸佛的成就之道,唯有十一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至於如何發起這種菩提心呢,看似遙不可及,但我們不妨借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中所列舉的四大因緣:信受佛陀之語,感念父母之恩,奉行大乘之法,發起度眾之心。
正如《印光大師文鈔續編》中,那一段對觀世音菩薩神妙化現的贊歎:端坐普陀常入禅,眾生有叩遍垂憐,欲知感應玄妙義,請看一月印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