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有同修在比較法門高低,比較學法的各種殊勝差別,若不知道自己的問題與願望所在,或許拜閱完《大正藏》,自己的煩惱還是會在。
有一部電視劇裡有這麼一個情節:主人公參加醫師考試,題目是:寫出你知道的毒藥。當所有考生在忙忙碌碌地寫個不停的時候,考官發現了一字未動的主人公,問:“你為什麼不寫?你不知道哪些是毒藥嗎?”主人公回答:“先生,世界上的藥,如果用對了,是毒藥也能治病;如果用錯了,好藥也是毒藥。在我不知道病人是什麼狀況之前,我寫不出毒藥的名稱。”
後來考官宣布全場只有主人公答對,只錄取其一人。
其實修行又何嘗不是如此?世尊慈悲廣開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的是眾生的各種各樣的煩惱,我們卻經常饑不擇食或者貪多喜大不停變換,而常常忘了最應該解決的首先是自己的問題。
佛法就像一個大醫館,你看遍所有的醫學理論而沒有“服用”解決自己問題的“藥”,光記住一些名相究竟沒有太多意義。更容易引起的問題就是:拿著藥方到處找病人了。既有“煩惱障”,又陷入了“所知障”,二障不斷緾縛,煩惱熾然,更有甚者一不小心就成了所謂的“佛油子”。
一位同修講過一個體驗,他說他曾閱讀不少佛經,每每感覺自以為懂,自以為理解佛在說什麼,直到在《中阿含經》看到一段經文後,自責不已。
“…如諸佛法先說端正法,聞者歡悅。謂說施、說戒、說生天法,毀呰欲為災患…世尊為彼說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歡喜心、具足心、柔軟心、堪耐心、勝上心、一向心、無疑心、無蓋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謂如諸佛說正法要…”
經文大意是說佛先說一些令眾生歡喜的法門,看到聽法眾能理解接受,各種心態具足的情況下再說真正的解脫自在法門。
“為了讓眾生得度,世尊應機說法,因材施教,用心良苦。而凡夫如我,身心不端正聞法,就如醫學上講的虛不受補,怎堪做法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看其法未知其心。慚愧無比”同修感悟道。
筆者也曾有過一次難忘的經歷。記得當時向一位長者借閱一本《楞嚴經》時被批評了一頓,原因是單手拿經書。長者說:“年輕人,你懂百度,你去百度一下這本經是怎麼傳到你手上的。你這樣沒有恭敬心,你是得不到佛法智慧的。”當時筆者年輕氣盛、大言不慚回應說:“《金剛經》不說是法尚應捨嗎?”長者訓言:“你尚未得,有何可捨?貢高我慢,法要如入進入你心?”
現在回想起來,同樣是深感愧疚。
其實,未學佛法、未自得證之前,我們難免貪、嗔、癡具足,抱著這樣一顆虛妄之心去修行,如果沒有自知之明,不先自我覺察確實是很容易引起問題的。一方面曲解佛意,得少為足,方向偏了自己都不知道;另一方面是自病未治容易心外求法,貪多喜大,一旦起了貢高我慢的心裡,就是在自毀修行了。真正的法喜充滿應該建立在自我煩惱解決的基礎上實現身心自在,歡悅、不悔、無礙、法忍;如果只是增長知見的“喜悅”,在意識思維中的“有得”,則不一定是如法正見,也經常就是“來來去去”了。
當然,能夠懂得去修行本身就是機緣福報。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也很難像六祖大師如《壇經》所記的那樣聽到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恍然大悟,前期也難免迷惑摸索、人雲亦雲、一知半解。佛法雖宏大難全知,但自己的狀態可知可見。每每修行學習前,問問自己的心,有沒有歡喜心、具足心、柔軟心、堪耐心、勝上心、一向心、無疑心、無蓋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若無,怪己不怪佛。若有,則能自察自覺、自知自驗。如法前行,就必然會來到佛所說的境界;而真行真證便會知道世尊是真實語,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者,誠不欺吾也。
也只有這樣做,或許你才會真正的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