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生: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報告的題目是:「時時作臨終想——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四)」。

  一、念佛秘訣。生死心不切,大家都很著急,不少人在問:怎樣才能生死心切?如何對治生死心不切?我們曾經在歷代祖師大德的著作裡面去尋找,尋找念佛的秘訣,最後發現六個字:時時作臨終想。歷代祖師傳給我們念佛的秘訣,就這六個字:時時作臨終想。濃縮起來就一個字:死。對於「死」這個話題大家不要忌諱,有人談死色變,我們往往該忌的東西不忌,不該忌的東西去忌。古人說:現在即須畏懼死亡,臨終時則無所畏懼;我等相反,現在無所畏,臨終時唯以手抓胸,手忙腳亂。大家都羨慕海賢老和尚念佛的功夫,他念佛的功夫怎麼成就的?每一時、每一刻都當成今生最後一刻,拼命念佛。生死心不切,從哪裡下手?從痛念無常下手,時時作臨終想。

  宋朝草庵禅師寫了一篇《念佛訣》,簡單扼要,不到三百字。這篇開示很短,但可以說是歷代祖師開示念佛秘訣的經典代表作,對指導我們念佛非常寶貴。草庵禅師在《淨土聖賢錄》榜上有名,往生極樂世界。《念佛訣》: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難念;西方極樂世界誰不願生,而罕得生者,蓋念佛之人未得訣耳。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乎?死之一字在念頭上,境緣自然冷淡,情愛亦自輕微。名利勢豪,向此處俱用不得;見聞知解,到此時也行不得。四大各離,將何所靠;孤魂無主,安得自由。此時不見彌陀,恐逢羅剎;不生淨土,恐入驢胎。莫視此事為緩!明日之事,今日不知。莫將此事為輕,錯過今生,沉淪永劫。是一切事無如生死大事,則事事皆不切之事。於一切時總作臨命終時,即時時皆念佛之時。如是念佛,斯為切心。如是切心,方生淨土。須下死功夫,才成淨業。常念死時節,方肯切心。此乃成佛之階梯,是誠念佛之妙訣也。

  二、且不死心。且不死心就是認為自己暫且不會死的心,這是我們普遍的心態。大家雖然都意識到自己終究難免一死,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死,生命是很短暫的念頭和想法大家都有,但是卻在每一個日子裡,天真的認為死神不會在今天降臨,就這樣直至命歸黃泉的那一刻,都執持著自己萬壽無疆的念頭。我們不是認為自己不會死,而是總認為:還早、還早,還沒有輪到我死,我今天不會死,今年也應該不會死。這是我們內在、隱形的心理狀態。所以,念佛修行的大事一拖再拖,今天等明天,今年等明年,總認為還有時間、還有時間,而往往在這個等的過程,無常突然到來。死亡從來不會跟我們提前預約,回想一下親朋好友,不少人都在認為我還不會死的心態中死去,身邊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位老人生病臥床,那天要求她兒子炖一碗燕窩給她吃,吃完之後,她跟兒子說:我還不會死,我不會那麼快死。然後她兒子就去上班了,結果在去上班的路上,就接到電話說母親已經斷氣。

  生生世世,我們多是久住惡道,假使少部分時間偶爾來一下善道,也多是投生在不能修行的地方,縱然難得有一次得到能夠修行的人身,但是沒有如理修持正法,原因就是這個且不死心。總是想著我還不會死,因此修行不精進,這種狀態害了我們一生又一生。有一位藏傳佛教公認的大成就者,一位康巴的修行人特地前來拜訪,請求傳法。成就者什麼也沒傳,經過再三請求,成就者拉著他的手誠懇的說:「我也會死,你也會死;我也會死,你也會死;我也會死,你也會死!」這樣重復三遍,並告訴修行人:「上師的訣竅沒有別的,我也發誓沒有比這更殊勝的訣竅了。」康巴人聽完後,依此教言精進修持,終獲成就。人家說,某人得了癌症,快要死了。其實每個人都要死,我們沒有一個不死的,只不過是遲早而已。古人告訴我們:晨不念死,則晝空過;晚不念死,則夜空過。以念死來策勵我們趕緊念佛,時時作臨終想。

  三、死期不定。《集法句經》雲:「上午所見多人之中,便有下午不見而亡者;下午所見多人之中,便有次日上午不見者。」生命非常脆弱,就像泡泡,隨時可能破掉。我們看小孩子吹的泡泡,它就算平平穩穩在空中飛,說不定什麼時候碰到障礙物就破掉了。而我們的現狀,古人舉了一個比喻:譬如從險峻的高峰墜地,在下墮空中的過程,我們還快快樂樂,若無其事,不知道趕緊念佛,隨時啪的一聲墜地,終將粉身碎骨。我們自從受生之後,就像待宰的羔羊被牽往屠宰場一樣,剎那剎那的被牽引到死亡面前。與上個月相比,這個月更接近死亡;與昨天相比,今天更接近死亡;與白天相比,夜晚更接近死亡;與上一剎那相比,這一剎那更接近死亡。死亡並非像你憶想的那樣緩慢而充滿規律,它所出現的方式、因緣及時間永遠是無法確定的。由於死期的不定,你又怎能保證明年、明天或下一時刻自己不是在惡道中輾轉呻吟?所以死亡不會等待誰浪費了大量時間,還能輕松充分的做好迎接它的准備後,姗姗來遲。故當你看到死亡的迅猛與怖畏後,要放下對世間的追逐與執著,努力修行以圖改變命運!

  現在車禍的發生率極高,我能保證自己出門不遇上車禍嗎?無法保證。幾年前有位父親去接放學的兒子,兒子剛出校門,見到父親就高興的跑過去。這時突然來了一輛卡車把孩子撞飛,當場死亡。父親被突如其來的慘禍驚呆了,哭著朝孩子跑過去,剛好一輛轎車從他後面開來,把他當場壓死。孩子的母親聽到丈夫和兒子雙雙斃命街頭,無法接受,在絕望中服毒自殺。家裡的祖母一天中失去了兒子、兒媳、孫子,心髒病發,也在搶救無效中死去。再想想,我能保證在哪種威儀中不死?走著會死,站著會死,坐著會死,睡著會死,口裡吃東西時會死,大笑時會死。有人走著,突然倒在地上,就再沒有站起來;有人在月台上站著,被擠到鐵軌上壓死;有人吃東西一口堵在喉嚨裡噎死;還有個清朝官員私吞赈災銀兩,前一刻還睡著,突然坐起來,口吐鮮血而死。往昔我們造了那麼多業,怎麼能保證下一刻決定不死?黃檗禅師說:我且問爾,忽然臨命終時,爾將何抵敵生死?須是閒時辦得下,忙時得用,多少省力。休待臨渴掘井,做手腳不辦,前路茫茫,胡鑽亂撞。苦哉苦哉!在面對死亡時,我有什麼把握?按照多數人目前的情況來看,死後不墮三惡趣的把握都沒有!但是,只要一心靠定阿彌陀佛,就可以在臨終往生淨土,徹底脫離輪回苦海。所以,早一天念佛,在死時就能多一分把握。

  四、今日必死。死無定期,即在今日以後,百年以前,死亡已定,而在此中間時段,死亡何日來臨亦無固定日期,即今日死或不死,皆無法決定。譬如,有一猛利無比的大敵人,從今日起至某日間,知其決定會來殺害我,然而不知何日到來,必須日日對彼謹慎防備。我們對死亡的態度也應當如此,日日謹慎防備。所以古人教我們,把一向今日不死的心態,轉變為今日必死的心態,每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在生命的最後一天我們應該干什麼?當然是連命都不要的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哪裡還會去忙毫不相關的世間俗事?果真發起今日必死的心,日日如是,念佛功夫自然得力,像海賢老和尚一樣。《竹窗隨筆》中有一則公案:一位僧人常年患肺結核,卻未生起必死之念。若對其提及死亡,便會不悅。時蓮池大師命人轉告,望其速速籌備後事,一心正念。彼卻言:「男子生病,最忌生日前死去,待生日後再做考慮。」當月十七號為其生日,豈料十六號便猝然而逝。此僧死前數日,仍執著今日不死,故未籌備後世之事,下場極為可悲。

  五、痛念無常。古人教我們,無常不但要念,而且要痛念。你思惟無常,思惟到有一種痛感,這種痛感策勵我們去念佛。無常隨時會來,來了我不念佛、不往生,我到哪裡去?一旦真的能夠痛念無常,我們的念佛沒有問題,個個功夫得力。我們深有體會,沒有無常心而繞佛,只不過是讓腳白白的疼痛而已。念佛念不下去,提起無常,無常是一種源源不斷的原動力,推動我們拼命念佛,一刻都不敢放松。我們念佛懈怠、懶散,晃晃悠悠,原因是沒有如救頭燃的緊迫感,總以為時間還很多很多。

  舉兩個無常的例子:一,這是我很多年前在雜志看到的一則真人真事,但印象還很深刻。二戰期間,有一對夫婦逃難,跑了一天很累,來到河邊,兩人想洗洗臉、喝口水再繼續跑。兩人在岸邊同時趴下身體捧起河水來洗臉,抬起來的時候,丈夫的頭瞬間不見了。因為當時炮火連天,子彈飛行的速度非常快,當丈夫抬起頭的一瞬間,正好一個彈片飛過去,把他的頭削掉。妻子當場發瘋。這就是無常,沒有料到的。

  二,《明宮史》裡記載:明朝天啟六年五月初六,北京西南王恭廠一帶,發生了一起破壞慘重的災難。這天早上,天色皎潔,忽然空中響聲如吼,從東北方逐漸傳到京城的西南角。隨之灰氣湧起,屋宇動蕩。忽然空中一聲巨響,好像天崩塌下來一樣,四周頓時一片漆黑,像亂絲、像五色、像靈芝形狀的煙氣沖天而起,很久才散去。東自順成門大街,北至刑部大街,長約三、四裡,周圍十三裡,上萬間房屋和兩萬多人都變成粉碎狀,瓦礫、人頭、手臂、大腿、鼻子、耳朵等紛紛從空中落下。一瞬間大街上的碎屍堆積如山,散發出濃烈的血腥味和焦臭味。不但人員傷亡慘重,包括驢馬雞犬都同時斃命。在紫禁城裡施工的兩千多名工匠,從高高的腳手架上被巨大的響聲震落,絕大多數工人被摔成肉餅。成片的樹木被連根拔起,飛落到遠處。石驸馬大街有一尊五千斤重的大石獅子莫名其妙的飛出順成門外。象來街的皇家象苑房全部倒塌,成群的大象受驚而出,四處狂奔。有個坐著八抬大轎的女人正好趕上這場劫難,轎子被砸壞放在大街中央,裡面的女人和八名轎夫全都不見了。有個人正跟六個人講話,突然他的頭顱不翼而飛,身體撲倒在地,旁邊的六個人卻安然無恙。

  我們總是覺得,無常是別人的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錯了,無常發生在他身上,也同樣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們常常給別人助念,有沒有想過,不定哪一天,會是別人給我助念;我們常常給別人寫牌位,有沒有想過,不定哪一天,就輪到別人給我寫牌位,我變成已故的某某人。佛經說,火燒頭燃,尚可暫置,無常盛火,應速除滅。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中有一則故事:說有一個老人死後見到閻王,責怪閻王不早告知其死訊。閻王回答說:我早告知過了,你的眼睛視力漸漸模糊,這是一次告知。你的耳朵漸漸聽不清了,這是二次告知。你的口齒漸漸損壞,這是三次告知。你全身一天天的衰弱……告知你很多次了。這是針對老年人說的。一個少年也責怪閻王:我眼睛明辨、耳朵靈敏、口齒利索、身體強健,閻王為什麼不早告知我呢?閻王回答說:也有告知你的,你自己沒有察覺罷了。東邊鄰居有四、五十歲就死亡的人吧?西邊鄰居有三、二十歲就死亡的人吧?還有不到十歲,以及幼童嬰兒而夭折的吧?這不是告知嗎?良馬看見鞭影就前行;一定等到錐刺入皮膚的,那是懶怠的劣馬了。後悔感歎就來不及了!海賢老和尚往生前一天下午,還和弟子們一起在菜地裡干活,與平時沒有兩樣,沒有人會想到他要走了。這是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深刻的無常課,示現無常,我們看懂了嗎?

  六、走出誤區。很多很多的同修說,太忙沒時間念佛,等老了、退休了再念。這是無常心沒有生起來,這種想法非常危險。天如禅師《淨土或問》中詳細解答這個問題,問曰: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此彌陀願力,誠乎不可思議矣!然則我於生前且做世間事業,直待臨終,然後念佛,可乎?答曰:苦哉苦哉,何等愚謬之言也!砒霜鸩酒,毒中之毒。今汝此言,毒於砒霜鸩酒者也。非特誤賺自己,又且誤賺天下曰僧曰俗善男信女,皆此言也。向所謂逆惡凡夫臨終念佛者,乃是宿有善根福德因緣,方遇知識,方得念佛。此等僥幸,萬萬人中無一個半個。汝將謂人人臨終有此僥幸哉?豈不見《群疑論》雲,世間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故無勸念之理;二者業苦纏身,不遑念佛;三者或偏風失語,不能稱佛;四者狂亂失心,注想難成;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誠;六者遭遇豺狼,無復善友;七者臨終惡友壞彼信心;八者飽食過度,昏迷致死;九者軍陣斗戰,奄忽而亡;十者忽墜高巖,傷壞性命。如此等十種之事,皆是尋常耳聞眼見,不論僧俗男女,人皆有之。或宿業所招,現業所感,忽爾現前,不容回避。爾又不是神通聖人,有宿命通,能知臨終有業無業。又不是有他心、天眼,能知臨終好死惡死。如上十種惡緣,忽然遭著一種,便休了也;便做手腳不得了也;便有知識、活佛圍繞,救爾不得了也;便須隨業受報,向三途八難中受苦受罪,到那時要聞佛名不得了也。直饒爾無此惡緣,只是好病而死,亦未免風刀解體、四大分離,如生龜脫筒、螃蟹落湯,痛苦逼迫,怕怖慞惶,念佛不得了也。更饒爾無病而死,又或世緣未了,世念未休,貪生怖死,擾亂胸懷;若是俗人,又兼家私未明,後事未辦,妻啼子哭,百種憂煎,念佛不得了也。更饒爾未死以前,只有些少病痛在身,忍疼忍苦,叫喚呻吟,問藥求醫,祈禱忏悔,雜念紛飛,念佛不得了也。更饒爾未病以前,只是年紀老大,衰相現前,困頓龍鐘,愁歎憂惱,只向個衰老身上左安右排,念佛不得了也。更饒爾未老以前,正是少壯之日,正好念佛之時,稍或狂心未歇,俗務相關,東攀西緣,胡思亂想,業識茫茫,念佛不得了也。更饒爾清閒自在,有志修行,稍於世相之中,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斷,忽有些子境界現前,一個主人隨他顛倒,念佛不得了也。爾看他老病之時,少壯清閒之日,稍有一事掛心,早是念佛不得,況待臨終時哉?何況爾更道,且做世間事業,爾真癡人,說此癡話,敢保爾錯用身心了也!且世間事業,如夢如幻,如影如響,哪一件有實效?哪一件替得生死?縱饒廣造伽藍,多增常住,攀求名位,交結官豪,爾將謂多做好事,殊不知犯了如來不體道本、廣造伽藍等戒。豈不見道,有為之功,多諸過咎,天堂未就,地獄先成,生死未明,皆成苦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時,方知平生所作,盡是枷上添枷,鎖上添鎖,镬湯下增柴炭,劍樹上助刀槍。袈裟下失卻人身,萬劫難復。鐵漢聞之,也須淚落!祖師如此苦口勸人,曾許爾且做事業,待臨終方念佛乎?又不見死心禅師道:世間之人財寶如山,妻妾滿前,日夜歡樂。他豈不要長生在世?爭奈前程有限,暗裡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滯。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據諸人眼裡親見,耳裡親聞,前街後巷,親情眷屬、朋友兄弟、強壯後生,死卻多少?世人多雲:待老來方念佛。好教爾知黃泉路上無老少,能有幾人待得老到,少年夭死者多矣!死心如此苦口勸人,曾許爾且做事業,待臨終方念佛乎?當思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眨眼便過。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擻身心,撥棄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臨命終時好死惡死,我之盤纏預辦了也,我之前程穩穩當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思之思之!

  問曰:上文所雲抖擻身心,撥棄世事。今世網中人,間有境緣順便、身意安閒者,則可依此而行。其有世事不容撥棄者,又當何以教之?答曰:世網中人,若是痛念無常,用心真切者,不問苦樂逆順、靜鬧閒忙,一任公私干辦、迎賓待客,萬緣交擾,八面應酬,與他念佛兩不相妨。不見古人道:朝也阿彌陀,暮也阿彌陀,假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又雲: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其有世緣稍重,力量稍輕者,亦須忙裡偷閒,鬧中取靜。每日或念三萬聲、一萬聲、三千聲、一千聲,定為日課,不容一日放過。又有冗忙之極,頃刻無間者,每日晨朝,必須十念。積久功成,亦不虛棄。念佛之外,或念經、禮佛,或忏悔、發願,種種結緣,種種作福,隨力布施,修諸善功以助之。凡一毫之善,皆須回向西方。如此用功,非唯決定往生,亦且增高品位矣。

  七、抓緊念佛。《入胎經》說:人壽一百歲之中,有一半時間是被睡眠睡掉,最初十年幼稚無知(沒有修行的意樂),最後二十年衰老無力(沒有修行的精力),中間二十年又因愁歎苦憂和瞋恚等煩惱耗去許多時間,從身體所產生的種種疾病,又耗去了一部分光陰。七除八扣,真正能修行的時間少之又少。古人說:假如一個人的壽命是六十年,這六十年中,除去飲食、睡眠、疾病,其余能修行的時間尚且不到五年。就說這五年,我們都用在念佛嗎?聲聲佛號都是真信切願嗎?明代一元大師曾作詩雲:「西方急急早修持,生死無常不可期,窗外日光彈指過,為人能有幾多時。」時時作臨終想。

  東抄抄,西摘摘,拼拼湊湊成這篇報告,不過這篇報告正是在廣釋印光大師的一個字:「死」字,這個字含義無窮。報告過程恐有錯誤,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望眾慈悲,布施歡喜。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師:自了法師這篇報告,是提醒我們對於求生淨土要早做准備。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我們看到媒體的報導,電視的播放、還有網路,我是不接觸,但是能夠體會得到。昨天晚上我看了一片光碟,是香港一次講座裡面錄下來的,節目做得非常好,宣揚傳統文化。當中插了一些新聞報告,我看到之後很有感觸,這些新聞報告實際上是提醒我們,社會的動亂會造成嚴重的災難。心地稍微清淨的人都能看得很清楚,確實跟古大德所說的,「人命在呼吸之間」。我們有沒有這個高度的警覺心?很少人有。

  我每天念佛、拜佛、繞佛,每個念頭都是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我自己相信,我總有一天會見到阿彌陀佛,他帶我到極樂世界。為什麼?我天天念他。我對於現前這個世界,多災多難,度過了八十多年,沒有絲毫眷戀。為什麼還有些事情我要做?那是隨緣,「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是有助於正法久住,有助於接引大眾,特別是淨宗法門,我遇到了,我會做;我沒有遇到,我不會去找。我所找的,就是求阿彌陀佛早一天來接引我,其他的都沒有放在心上。所以同學們對於我,也別想著我會能住多久。這個事情很多人問我,我說我不知道,我沒有神通,阿彌陀佛知道。不定什麼時候,阿彌陀佛就帶我走了,我毫無留戀、毫無牽掛,這真的。為什麼?這幾十年在大乘經論裡面,完全明白了,這個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假相,根本不存在。

  彌勒菩薩說得最清楚,所有的現象都是在高頻率振動之下產生的幻相。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不離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動相,一念不覺就是阿賴耶。自性裡頭有沒有一念不覺?沒有,一念不覺是假的,不是真的。可是迷失了自性之後,他把這個東西當作真的。如果真正知道那是假的,我們的心就定了。定是什麼意思?身心世界徹底放下了,這就定了。不但世間法放下,佛法也放下了,《金剛經》大家念得多,《金剛經》上就有,「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世間法,法就是佛法。為什麼?佛法是因緣生,佛法是假的,佛法是從迷失自性而建立的,幫助眾生回頭是岸,眾生只要真的一回頭,就沒有佛法了。如果再念著佛法,又迷了,被佛法迷了,那就錯誤了。自性清淨心中一法不立,沒有一法,這才叫清淨。

  但是自性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微妙境界,它雖然一法不立,它又能現一切法。怎麼現的?感應,眾生有感,自性是自然有應。為什麼會有感應?因為真妄是一體,真心跟妄心是一個心。真心不動,妄心動,所以一念不覺就是妄心動了,這個現象在佛法裡叫它做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就是一念不覺,通常我們在學習課堂裡面,常常說的起心動念就是的。但是起心動念這句話很不好懂,真正懂得的人真的是不多,因為這個起心動念是極其微細,依彌勒菩薩的說法,高頻率所產生的現象。這個現象有精神現象、有物質現象,頻率多高?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我們今天看的電視,數碼電視,最先進的電視,一秒鐘是一百次,頻率生滅是一百次。我們實際這個現象裡面是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你怎麼會知道?它就在現前,包括我們身體,一切現象都是在這個頻率所產生的,根本它就不存在。

  《金剛經》上說三心不可得,那心就是念頭,前念過去了,不可得;現念,說現在,現在過去了,不可得;未來的還沒來。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這說真話,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修行修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佛的方便,黃葉止啼而已,不是認真的,但是把眾生欲望的目的都滿足了,不是究竟法。究竟法,必須要放下。般若講得簡單、講得徹底、講得圓滿,一切都是誘導我們回歸自性的。真正回歸自性了,佛教導我們的目的達到了。自性什麼樣子?《般若經》上所說的,不可得,如果有所得,那就錯誤了。為什麼無所得?一切法、一切現象是自性變的,你真的回歸自性,你知道整個宇宙是你自性變的。

  因此我們現在還沒有覺悟,還迷在六道裡頭,六道裡面一切的因果,自己要完全負責任。有沒有天堂?有。天堂從哪來的?自己的業識變現的。有沒有地獄?有,也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上帝有沒有?有,自己業識變的,統統離不開業識。能現能生是自性,惠能大師講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遍法界虛空界,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自性所生所現。自性所生所現,實際上是一真法界,我們叫真,只有這一個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十法界是假的,六道是假的,夢幻泡影。為什麼會有假的?假是通過阿賴耶,阿賴耶會變,自性它能現,能生能現,阿賴耶能變,把它變成十法界,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回,與任何一個人不相干,自己變的。

  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面對著人事物,這是我們境界,起心動念太重要了。要用什麼樣的心來對待?《無量壽經》的經題上告訴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覺悟的心),清淨平等覺,你完全生活在真相裡頭,這個真相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自然現前。你起心動念了,降了一級。住在一真法界裡面,就是實報土法身大士,統統是明心見性,統統是不退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如果起心動念,就降一級了,降一級變成什麼?三乘菩薩。三乘菩薩住哪裡?住十法界裡面菩薩法界、佛法界,住這兩個地方,比我們高。我們為什麼?我們不但有分別而且還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全有在哪裡?在六道輪回。

  六道輪回墮進去容易,出來好難。今天我們遇到佛法了,佛法有無量法門,只有一門能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脫離六道輪回,回歸實報土。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回歸實報土,這法門不可思議。雖然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門門都能通達實報土,無量法門,門門都通達。問題有的路好走,有的路不好走,這一點要知道。淨土法門不靠自己,完全靠阿彌陀佛,所以叫他力法門,完全依靠阿彌陀佛。只要你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絲毫懷疑會障礙你不能往生,要真信、要切願,我的願真實,我不想住這個世界,我也不想住十法界,我一心一意就想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就這一念,除這一念沒有第二念。這能不能往生?決定得生。你在這世間還有別的念頭,還有其他的放不下的,你這一生的往生未必能實現。那要怎樣讓我們這一生能往生?這一份報告提出來了,常常想到人命無常,我能知道我明天還在世間嗎?明年還在世間嗎?所以還常常為明天想、為明年想,還往後十年想、二十年想。這是什麼?這作夢,夢幻泡影。

  不能沒有這個想,這個想是替別人想,不是替自己,這很重要。我這一口氣還沒斷,我替別人想,對他們有好處,絕不是對我自己想。我們現在想,想的就是十年,現在先從道德講堂辦起;希望三年之後,提升到多元文化論壇;再有個三年,我們可以正式辦一個研究院,培養師資。准備什麼?准備辦大學。這是早年張其昀先生在台灣所做的這個例子,我看到了很佩服。他辦這個文化大學,文化大學的前身是學院,我在那個學院教過四年,我到美國去了。他的這個學院的老師,是他早年辦的研究所,研究所拿到博士、碩士學位,之後建文化學院,他們畢業就就業了,到學校教書。現在這個學校,從學院正式成為大學了。我們是看到他這個成就,所以我想到我們要辦研究所,將來研究所畢業的學生,我們建宗教大學。所以有很多人問,宗教大學打算什麼時候啟動?十年以後,我們這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真正做好確實是能夠兌現的。我能不能看得見,我不想這個。

  這個想法你們大家覺得有道理、覺得可行,應該好好努力,這是一樁好事。我們的目的就是佛陀所說的,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為這個。佛法要興旺,傳統文化要振興,需要安定的社會,動亂的社會不容易實現,一定要社會安定。道德講堂跟多元文化論壇,可以幫助這個世界化解沖突,恢復安定和諧,能做到這一點。有這個基礎,這樣的環境,中國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乃至於所有宗教,所有傳統好的文化,都能夠發揚光大,所以這是一樁好事。可是我們自己念念求生淨土,對這個事情不是想我要把它做到,我才不想這些事情,想這個累死人,想這個生煩惱,我不生煩惱。諸位一定要懂得,這篇東西多看,多看幾遍,認真學習,對我們修淨土有很大的利益。

  摘自: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上一篇:海濤法師:往生淨土的基本的四個條件是什麼?
下一篇:忏悔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