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親友書,講解(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達真堪布宣講於2016年6月16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親友書》是龍樹菩薩的著作,也可以說是龍樹菩薩的智慧精華,能學習這部論典,是宿世修來的福報,大家應該珍惜。這裡的每一個教言都非常珍貴,今天講安忍的違品——嗔恨心。

  如是無等忍苦行,汝莫令嗔有機乘,

  斷嗔獲得不退果,此乃佛陀親口說。

  一切修持當中,修安忍的功德是最大、最殊勝的。安忍的違品是嗔恨,嗔恨心很難對治。在前面講過,在所有的煩惱當中,嗔恨是爆發性的,一旦生起來很難控制,對相續的損害也非常大,非常不容易對治。有一定的對治力,有一定的修行,才能對治。

  我們怎樣對治嗔恨心呢?此處講:“不要讓嗔恨心有機可乘。”我們以何種竅訣和方法不讓嗔恨心有機可乘呢?所謂的怨敵來謾罵、毆打,甚至傷害時,我們應該有一定的正見。

  正見指輪回正見,首先要深信輪回。這樣,我們自然就能把怨敵當作是自己的父母,若是對輪回沒有正見,想把怨敵當作自己的父母是非常難的。也許嘴上能說一說,心裡能想一下,但是不可能從骨子裡把他們當做自己的父母。

  佛在經中講:我們在六道輪回的過程當中,每一個眾生都不是一次,而是無數次的、不計其數的做過我們的父母。佛經中有好多種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所有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怨敵也是我們的父母,對我們都有恩德。對此道理深信不疑,只是今生今世他們沒有認出我們,而且他們也在受煩惱的控制,才傷害我們的。他們為什麼要傷害我們呢?因為在輪回中迷失了,不知道對方是親人,才會生起這種惡念和煩惱;他們無法控制情緒,才傷害我們。

  反過來我們應該慈悲怨敵,因為他們也是愚癡顛倒的!《入行論》裡講,他們也是不自由的。第一,知道怨敵是自己的父母,我們把對方當作自己的父母,這樣我們不但不會生起嗔恨心,反而還會生起慈悲之心。

  如果你是個利他者,是個為父母著想的人,你不但不會生起嗔恨心,反而還會生起慈悲之心:都是我的親人,都對我有恩,他為什麼傷害我?為什麼這樣無情?因為沒有宿命通,不知道自己的前世,受煩惱的控制是不自由的,這樣我們就不會生起嗔恨心。如果在內心深處沒有這樣的知見,不生嗔恨是很難的。

  有時候我們也知道嗔恨心的過患,當有人謾罵我們,毆打我們,甚至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也發心忍,因為嗔恨心的過患太大了,不應該生起嗔恨心。但因為我們沒有明白,不是發自內心的忍,所以才壓伏或控制,也許能控制,但這樣不是成就者。

  有時也能控制住情緒,但不是發自內心的;有時也能將嗔恨心壓伏下去,但不是究竟的,所以首先要深信輪回。修任何法都是如此,修安忍也是這樣。若沒有深信輪回,修安忍是非常困難的,不能達到圓滿。

  第二種,前面講的是顯宗裡的方法,還有密宗裡的方法。我們也可以隨順他,把對方當作佛。因為密宗裡講,一切眾生皆是佛。這樣講是因為一切有情都離不開清淨的自性,從本性的角度來講都是佛。從顯現上講,任何一個人都是從自性、佛性中顯現出來的,所謂的色身佛也是這樣的。

  佛有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有很多種。有些授記裡講五種化身佛,有一種化身佛叫種種化身佛。無論是清淨的顯現,還是不清淨的顯現,從顯現的角度,從本性的角度來講都是佛。這樣,當有人來謾罵或毆打我們,傷害我們的時候,如果心裡能有這樣的概念或覺悟,就好対治了。

  既然一切是佛的化現,謾罵我、毆打我或傷害我,是對我的一種加持,對我的一種攝受。當我們遇到坎坷和磨難的時候,正是得到了佛的攝受,得到了佛的加持。這樣我們自然就歡喜,自然就高興了,這時的安忍才是發自內心的。

  可以去控制或壓伏,但是不究竟,這不是真正的安忍。安忍的“安”字含義很深,可以說有很多層面的解釋,這些解釋也是根據不同根基的眾生,不同境界的眾生設名的。最究竟的安忍,就是心如如不動——心裡不生雜念,不起波瀾,不起絲毫漣漪叫安忍。

  我們修安忍很難,在生活和工作中,會遇到各種挑戰,處處都是挑戰。我們能戰勝第一個挑戰,但是很難戰勝第二個挑戰。剛出門對境就來了,這就是對我們的挑戰。然後我們的心就動了,就怨恨了,或不舒服、不愉快了,還是沒有安忍。雖然沒有表現出來,沒有以牙還牙,但是心動了——心裡不舒服、不愉快了,說明心已經動了。

  有些人不但心動了,還表現出來了,如果這時去控制、去壓伏,是非常難的。如果我們能把對方當作父母,當作佛菩薩,自然就不會生嗔恨了,內心也不會動搖了。在這裡講的是,不要讓嗔恨心有機可乘。

  現在我們可以反觀內心,看看自己有沒有對輪回生起信心,是不是對輪回深信不疑。若是對輪回生起信心,對輪回深信不疑,修安忍就不難了,對治嗔恨心也不難了。

  密宗裡講,一切顯現都是佛,是佛的攝受、加持。對這個道理有沒有生起定解?若是對這個道理生起了定解,對治嗔恨心就容易了,修安忍也沒有難度了。如果真能轉念,這是幫我們消業,讓我們發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我們有一句法語說:“發現錯誤叫證悟,改正錯誤叫成就;發現了所有的錯誤叫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叫圓滿。”這些怨敵能讓我們發現錯誤,改正錯誤,難道不是佛的加持?難道這不是佛給我們的竅訣嗎?事實也是這樣。

  如果修安忍,不生嗔恨心,可斷除損毀,獲得不退果位。佛親口說:“眾比丘,斷除嗔恨,汝將獲得不退果。”若能斷除嗔恨心,修持安忍,定能成就,永不退轉。我們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去做非常難。因為我們對這些真理、真相生起定解是非常難的,當我們真正生起定解或明白了之後就不難了。下面的偈頌也跟嗔恨心有關。

  我為此人相責罵,毆打擊敗奪吾財,

  耿耿於懷起沖突,斷除懷恨即安眠。

  嗔恨心是怎麼生起來的?人和人的秉性是不同的,有的特別愛生氣,沒有什麼理由就生氣;大部分人在心裡思維一些事情時,生起了嗔恨心。為什麼要想這些事呢?就是自尋煩惱,自找痛苦,凡夫就是這樣愚癡顛倒。

  我遭受他人惡語謾罵。有的人心裡有這種想法:連某某人都開始罵我了(這裡有輕視他人的態度),我成什麼了?暗中毆打,有人打我或准備要打我,采取種種手段,令我一次又一次地一敗塗地。

  我們在生活工作中,會有很多對境,甚至小時候在學校裡也會有很多竟爭對手,如果沒有戰勝對方失敗了,就會生嗔恨心。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是自己的福報不夠,是自己不夠精進。若是具足精進、具足福報,一定能戰勝對方。

  有些人還自我感覺良好,說什麼:“憑學位、憑能力、憑本事……我跟他都是一樣的,為什麼他升遷了,我沒升遷?”你要認命,你的命和他的命是不一樣的。但人都不認命,總覺得自己好,自己跟他人一樣。他比你高一等,勝一籌,說明你們兩人不一樣。

  我可能緣分不夠、福報不夠,或是努力不夠,精進不夠,應該忏悔……這叫忏悔。比如在學校學習,有的孩子成績好,有的孩子很出色,這是他自己的福報,應該隨喜才對,不應該嫉妒。

  參加工作了,在工作崗位上也是,人家升職了,拿到獎金了,這都是人家的福報、本事。應該想,是自己沒有這個福報,沒有這個本事,應該忏悔才對。但有些人不是這樣,總是說對方的過患等。說這些沒有用,這都是自己認為的而已。你說了他就能下來嗎?你說了他的獎金就能還回來嗎?不會的,但人就是這樣。

  在生活中也是這樣,有些人家庭條件好,過著安寧的生活。但是有的人災難不斷、坎坷不斷,這是自己的命不好,應該忏悔才對。我往昔造了什麼業,今天為什麼有這種遭遇?人家的緣分多好啊,人家的福報多好啊,人家前世肯定修了很多的善事!應該這樣隨喜、贊歎對方才對。但我們沒有這樣做。

  雖然在同一個修行道場裡都出家了,但是都不一樣。有的人學修特別精進,可能是前世學過,今生一點就會。有的人更加嫉妒,總說他人的過患,這樣做一點用處也沒有。說的再多,再怎樣說也沒有用,他一樣會功德增上,一樣會聲名遠揚。這是你無法控制的,應該隨喜贊歎才對。

  他能當法師,我怎麼不能當法師?他能得到眾人的恭敬、愛戴,能得到上師的攝受,我怎麼得不到呢?因為每個人的緣分和福報不同,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是自己沒有這麼大的福報。若是你能這樣思維,能保持這種正念,盡管失敗了,而且敗的很慘,但是你也不會生起嗔恨心。因為你明理,也可以說你有境界。遇到對境能淡定,能保持穩定,有不一樣的心態,這叫境界,這是真正的本事。那種瘋瘋顛顛的狀態不叫境界。

  若是真有功德和福德,誰也沒有辦法壓伏你,誰也沒有辦法把你怎麼樣;若是沒有功德和福報,把你扶起來也沒有用。看看歷史也應該了知,若是有功德和福報,即使再多的人誹謗,甚至想要他的命,也無濟於事,他照樣能戰勝一切違緣障礙。

  比如六祖慧能,表面上看都不識字,哪有資格接衣缽?很多人不理解,誹謗他,甚至追殺他,但最後他還是勝利了,成就了,那些人不服也不行,不想讓他成功也沒有辦法。如果自己有功德和福德,在哪裡都一樣,在什麼樣的環境和情況下,都會戰勝違緣障礙。若是功德和福報不夠圓滿應該忏悔,這才是理智的、正確的做法。

  有人奪你的財富,比如暗中偷,明中搶,或本來這個獎勵是你應拿到的,但是通過關系,最終你沒拿到,被他人拿走了。積財守財失財都是痛苦的,該是自己的財富永遠是自己的,不該是自己的財富永遠不是自己的。

  有些人拼命攢錢,攢了一輩子,還沒開始花突然就離開了這個世界,所有的錢都變成了遺產,都成別人的了。

  我們經常講“緣來緣去,緣聚緣散”。應該來的就會來,應該走的就會走的,沒有必要執著這些緣法。因為我們不明白這些事實真相,不懂真理才會這樣的。有人傷害我、打我、罵我、欺騙我……難過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這叫自尋煩惱。整天這樣胡思亂想,叫非理做意。是誰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是你自己,而不是怨敵。怨敵吃的很香,睡的很穩。有的人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難受的氣都喘不上來。歷史上就有人是因生氣而死的。

  佛經中有這樣的記載:相續中生起一剎那的嗔恨,即會毀壞在數劫中積累的善根和福德。因為嗔恨心對人相續的損害特別大,這些善根和福德積累在相續中,嗔恨心——違品(增益)也貯存在相續中。嗔恨心出現時,相續會變得不清淨;受到損害時,在數劫當中,經過千辛萬苦積累的善根和福德,立刻受到了毀壞,像被火燒過的種子一樣。如青稞的種子被火燒死了,不會再起到種子的作用了。同理,如果相續中生起了煩惱,尤其是生起了嗔恨心,我們積累的這些善根和福德,就會受到傷害,像被火燒死的種子一樣,再也起不到作用了。

  福德和善根,可以讓我們得到安樂,也可以成為我們解脫的助緣,但是它失去了作用,這樣就不能成為解脫的助緣,也不能給我們帶來安樂。這樣一講,一分析,才會明白,才知道生起嗔恨心有多大的過患!生起嗔恨心,數劫當中積累的善根、福德,一下子就會受到損壞,一下子就消失了,它們起不到作用,起不到作用跟不存在一樣。

  被火燒死的種子,起不到種子的作用,和沒有種子一樣。我們生起了嗔恨心,心情一下子就不愉快了,心裡非常惱怒,難受,就沒有安樂了。我們都有親身感受,嗔恨心特別重的人,可能連坐都坐不住,走來走去的,更不要說做別的了。當斷除嗔恨,讓內心遠離苦惱,無有痛苦,從而變得無憂無慮、心安理得。如果真正能把心裡的負擔、嗔恨放下了,就輕松了,自在了,自然就無憂無慮了,自然就心安理得了。若是心裡有嗔恨,甚至有報復的想法,永遠都不會心安理得。這是講嗔恨心的過患,也可以說跟安忍,跟嗔恨心有關的。

  當知心如於水面,土石之上繪圖畫,

  其中具惑如初者,諸求勝法如末者。

  生起嗔恨或煩惱的時候,人的心態大概有三種:第一種如同在水面上畫圖;第二種如同在泥土上畫圖;第三種如同在石板上畫圖。這三種心態有不穩定、穩定、極穩定的差別。

  我們的一些正念,如出離心——對世間的利益,對世間八法生起了厭離之心;菩提心——真正發心,有這樣的想法:我要拋棄自己,我要利益眾生等善念、正念,要極穩定,極穩固,如同在石板上畫圖一樣。石板上畫的圖,雖經風吹雨打,哪怕過一百年,甚至過一千年,都不會消失。我們生起出離心了:要學佛,要修行;我們生起出離心了:要出家,要荷擔如來家業,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違緣障礙,這些決心也不能動搖。

  有些人可能是一時沖動,說要一心學佛,一心修行,但是過了一段時間,遇到了一些違緣障礙,就退失了道心,想學佛修行的念頭、決心,越來越弱,越來越不穩定了。還有些人說,我要剃度出家,我要荷擔如來家業……攔都攔不住。說的比唱的好聽,過了一段時間,遇到了一些違緣障礙就跑了,連人影就見不到了。可能法衣沒地方放,就把它扔到垃圾堆裡了,連這點恭敬心都沒有了。這是在水上畫圖,一會兒就消失了。

  以前講過,不能輕易立誓,不能輕易決定。《入行論》裡講,這些都是非常嚴肅、重要的,一定要深思熟慮,之後再做決定,再發誓。做決定、發誓了以後,縱遇命難也不能捨棄;遇到再大的違緣障礙,也不能改變。

  我舉這些例子是為了說明,我們相續中生起的正念、善念,要像在石板上繪圖一樣極其穩固。遇到再大的違緣障礙,不要捨棄自己的誓言,也不要動搖著自己的決定,不能退轉!

  《入行論》裡講,一個凡夫的相續中生起如黑夜裡閃電般的一剎那的純善念、純正念,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也是宿世修來的福報。我們應該用生命來保護它,讓它發芽結果。當我們的相續中生起惡念,或不好的想法或念頭時,要盡快清除。以貪嗔癡三毒引發的一切分別念都叫惡念,這是不能穩固的。在凡夫的相續中不生惡念,沒有雜念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及時對治,如同在水上畫圖,空中飛鳥一樣不留痕跡。

  生氣和生氣不一樣,有的人生氣是從內心裡出來的,有的人生氣是從喉嚨裡出來的,只是說說、示現一下而已,不是真正從心裡出來的。那些大成就者或佛菩薩,有時候也生氣,有時候也謾罵,但都如水上畫圖,空中鳥跡。

  此處講了三種心態,我們應該選擇哪種心態?龍樹菩薩對樂行王說,你應該選擇第三種心態,當你的相續中生起善念、正念的時候,要極其穩固,如同在石頭上繪畫一樣。

  當我們相續中,生起惡念、雜念的時候,要如同在水面上畫畫一樣,瞬間就消失了。如果留下了痕跡,對我們相續的損害非常大。如果是從喉嚨裡出來的,身心不會受到傷害;如果是從心裡出來的,身心都會受到傷害,同時也會染污相續。所以說最好不要從心裡生氣。雖然一般凡夫做不到,但也不要留痕跡,否則對自己有傷害。

  當生起正念、善念的時候,要像在石頭上畫圖一樣;當生起惡念、雜念的時候,要像在水上畫圖一樣。我們要選擇這兩種心態,這也是兩種不同的心態。下面講嗔恨之源——粗語。

  佛說語言有三種,稱心真實顛倒說,

  猶如蜂蜜鮮花糞,唯一當棄最末者。

  偉大的佛陀親口教誡說,語言分三種:

  第一種,稱心如意之語,就是要講經說法。但是講經說法要有能力,第一要有慈悲心,第二要有智慧,第三要有善巧方便。

  第一,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不能講經說法,即使講經說法了也是有目的的,這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慈悲之心是真心希望眾生離苦得樂,最好有大乘的發心,大乘的慈悲:要拔除眾生痛苦,要給予眾生安樂。有這樣的發心是純正的,自私自利這些雜念自然就會消除。

  第二,有智慧。如果不精通佛理,沒有究竟智慧,很難講經說法。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家業,我們在給釋迦牟尼佛打工,講經說法是荷擔他的家業。講的時候必須要正確無誤,精通佛理,精通意義,不能隨心所欲。

  印度的那若巴上師是精通五明,精通佛理的班智達,但是後來智慧空行母告訴他,你精通的是詞句,不是意義,你還要找宿世與你有緣的上師帝洛巴,好好地依止他。只精通詞句叫鹦鹉學舌,不能利益眾生。

  要利益眾生,要講三藏的內容,要起到何種作用?要在眾生的相續中產生戒定慧三學的功德。如果不精通意義,就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不僅要精通詞句,還要精通意義,這樣才算有智慧,才能講經說法。

  第三,有善巧方便。當時偉大的佛陀講經說法的時候是怎麼講的?是以眾生的根基和意樂講的。眾生有不同根基,不同意樂,佛講的法也不同。對有些眾生要講小乘的內容,對有些眾生要講大乘的內容;對有些眾生要講顯宗的法,對有些眾生要講密宗的法。八萬四千法門,對不同根基、不同意樂的眾生,講不同的法門,講不同的方法。

  我們也要這樣應機說法。我們也講了很多方法,都是佛法,都是正確的,都是殊勝的。為什麼要講這麼多內容?因為眾生根基和意樂不同,要有善巧方便。

  講經說法是最殊勝的,要用一輩子的光陰來講經說法。比如我們上師如意寶,還有丘恰堪布,都用自己的一生來講經說法。我們做為佛弟子,做為大乘修行人,應該用自己的生命來傳播佛的智慧,用自己的一生來講經說法。有情無情的眾生都需要佛法,都需要正能量。

  我們應該有這種發心,不要說沒有用的绮語、惡語。自己觀察觀察,有沒有止語?有人不停地說,要麼是绮語、惡語,要麼是妄語、離間語……都是惡,不要這樣!最好講經說法。

  《普賢行願品》裡講:“天龍夜叉鸠槃荼,乃至人與非人等,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所有的音聲都是說法,通過各種語言講經說法。怎樣才能做到?要回歸自性,在空性的見解中講經說法才能做到。不同的眾生能聽到不同的語言——不同種姓的眾生都來聽法,我用不同種姓的語言來說法。我們可以這樣發心,這樣講經說法是最殊勝的,這叫稱心如意。

  第二種,說實語。說悅耳語,說他人愛聽的話。不能總說粗語,說惡語。也許你不經意的一句話,會傷很多人的心,沒有必要這樣做,這是造口業。有一種諺語說,說一句話要看一百個人的臉色。意思是說話要注意,盡量說真話,說悅耳語,說他人愛聽的話,讓他人歡喜,讓他人不受欺惑。

  第三種,說妄語。妄語就是假話,惡語就是難聽的、罵人的話,绮語是說是非。我們經常說是非,都是沒有用、不實際的話。離間語是挑拔離間的話。這些語言如同糞便。聽到並慢慢了解了之後,這個人一說話,身邊的人心裡就生厭惡。這個人要麼說粗語,要麼說惡語,不會說別的。說惡語、粗語的人,也是一種異熟果,要遭受同類的惡語。有些人就愛說绮語,能不能不說绮語,不說是非?你現在說話沒有威力,沒有人聽,就是因為前世說的绮語太多了,這樣你的語言就沒有威力,你說的即使是實話,說的是真理,也沒有人聽。

  無論你說的真理還是佛說的真理都一樣,但是眾生不一樣。有的人愛聽佛說的話,相信佛說的話,但是不愛聽你說的話。雖然是真理也不愛聽,雖然是真理也不相信,因為佛的口業已經清淨了,所以他說的話有威力,都相信。因為你的口業沒有清淨,所以你說的話沒有威力,沒有人相信。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才是正確的。

  有些人認為:“我也這麼說的,但是沒有人聽;我說的也是真話,但是沒有人信。”怨天尤人沒有用,這都是你自己的業障,你往昔造的口業沒有清淨,今生今世還在造口業。現在說绮語來世更不好,所以要斷掉绮語。說真實語、悅耳語的人,如同絢麗的鮮花,都愛看,都愛接觸,都愛相信,招人喜歡。

  不但讓對方生歡喜心,還能讓對方產生正念智慧,這是最好的語言。

  龍樹菩薩教誡樂行王,你應該拋棄下劣的,如同糞便一樣的绮語、惡語、離間語、妄語這些口惡業。今天我們把這種教言當作一面鏡子照自己,自己說的是哪種語言,如果說的是如同糞便般的語言,應該斷除,不能再繼續。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 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從不退意樂之加持 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 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達真堪布:雖有利他心,但為什麼最終都是害己害他?
下一篇:一切疾病來自業障和情緒,佛醫如何對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