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
我到各處弘揚佛法,發現佛弟子修的法門太多,聽的經論也太多,所以修學功夫不得力。佛菩薩教導我們要「一門深入」,歷代的祖師大德以及我追隨的章嘉大師與李炳南老居士,教導學人修學的方法,也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世尊一生從事講經說法,目的就是要大家透徹了解道理,信心堅定了,願心懇切了,修學功夫才能得力,而這些道理以《華嚴經》講得徹底。《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後,在菩提樹下定中所講的,是佛最早講的一部經。我們在經上看到,與會的大眾都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每個人都細說自己修學的法門。尤其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格外的明顯。善財童子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都說自己只修一個法門,只弘一個法門,其他的法門我不知道,你去請教別人。事實上,他們哪有不知道的!一門通,一切門都通;佛法通了,世法也通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都通達。通達之後,還示現專修一門,專弘一門,這是在教導初學,特別為初學人示現的。
何以會通達?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明心見性就圓滿通達了。佛法教學的宗旨,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無不以此為目標。我們要想明心見性,只有「一門深入」才能得到。譬如一個講堂雖有許多門可以進入,但是要進入也只能從一個門,不可能同時從兩個門進來。佛說無量無邊法門,是為了幫助無量無邊眾生,不是教一個人要學很多法門。佛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又說「殊途同歸」,都是指這件事。所以,一個人一生修學一個法門,決定能成就。
【遇緣】
凡夫在這一生中能否成就?善導大師講得好,「總在遇緣不同」。第一、遇到好老師,就是善知識,這是最重要的;第二、遇到好的同參道友;第三、好的修學環境,環境比道場范圍大,包括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社會環境。若這三種緣都具足,這一生決定成就。
佛法不講「因生」,講「緣生」。這個道理,細讀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後才恍然大悟,講「緣生」確有道理。「因」是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一切眾生個個具足十法界的種子。我們在十法界裡,將來到哪一界,決定在「緣」。每個眾生都有佛的種子,所以只要遇到佛緣就能成佛。佛緣決不是世俗人觀念中的佛緣,那種緣一般人認為是迷信。唯有遇到真正的法緣,才能幫助我們成就。
過去,我弘揚佛法喜歡到各地走走,與一切眾生廣結法緣。李炳南老居士曾反復叮咛、教導我,教化眾生一定要住在一個地方,到各地與一切眾生廣結法緣,對自己有好處,但是對大眾沒有好處。只有長住在一個地方,長年講經,大眾才有開悟的希望。所以,他老人家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講經三十八年,台中同修能得受用,有那麼多人念佛往生,因緣就在此地。我記住他的話,但是緣不成熟。
後來,黃念祖老居士也曾囑咐我,不要再到處講經,要好好培養人才,這是大事,不然佛法後繼無人;其次,要寫書流傳給後世。我早有這個心願,也是緣不具足。
之後,承蒙「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李木源居士,發心辦佛學院、辦彌陀村、啟建念佛堂,要我長住在新加坡幫助他們,這個緣才成熟。
【辦佛學院】
新加坡的緣成熟,得來不易。以前我們辦「培訓班」,培養弘法人才,成績也不錯。將來我們要創辦佛學院,是真正的佛教大學,預定修學時間七年,只研究一部經,一門深入。譬如,選學《阿彌陀經》,預科一年,要學會《阿彌陀經》的淺講;正科班三年,研究蕅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參考數據有圓瑛法師的《阿彌陀經講義》,寶靜法師的《阿彌陀經要解親聞記》;研究班三年,研究蓮池大師的《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每位同學自選一部經,七年專攻一部,其他的科目可以聽,不必下功夫。研究的方法是為這部經做科判、批注、易解、講記,並要上台講演,落實生活的指導方法,這部經才算真正達到圓滿。講記就是論文,講演的錄相帶就是成績。七年畢業後,你是這部經的專家,專修專弘。
若對佛法不夠深入,這個理念很難建立,修學也必然是事倍功半,很難收到效果。明白這個道理,一門深入,這一生決定有成就。對佛法來說,續佛慧命,弘法利生;對自己來講,決定可以往生不退成佛。
【啟建念佛堂】
啟建念佛堂也是多年的一個想法,一直沒有機緣去做,現在機緣成熟,所以嘗試著去做。開辦初期,星期一到星期五,早晨六點起香至晚上六點,每天十二個小時念佛;星期六從早晨六點起香,至星期天晚上六點,三十六個小時。所以,每星期總共九十六個小時念佛。現在是二十四小時念佛,全年不中斷。除念佛外,每晚聽經兩小時,聽完後接著念佛。念佛人數從四百多人,增加到七、八百人,星期六、日或法會,更多達三、四千人,目前仍陸續增加中。念佛堂一開辦就能如此興旺,真正是得三寶加持,護法龍天護持。
新加坡的同修能專修專弘,一門深入,所以深得佛法殊勝的利益。我們也要抓住這一生寶貴的時間,認真努力去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