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太上感應篇淺釋:例舉嗔貪所引劇惡(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七、苛虐其下,恐嚇於他。

苛虐其下,是指上級對下級要求苛刻、稍有不如意就進行責罰與虐待。苛,是指內心苛刻、愛挑毛病、很容易被激怒;虐,則是指由內心的“苛”而導致的言語上的辱罵與行為上的毆打、治罰。

心如何付出就如何得到,苛虐下級實際上就等同於苛虐自己。當苛虐下級的果報來臨時,自己就會遭遇被苛虐之事。因此,一個智者一定要以寬厚為根本,善待他人。例如,佛陀在經典裡面就曾諄諄教誨:“一切世人,視其奴僕,當有五事:一者,先宜知其饑渴寒暑,然後驅使;二者,有病當為醫治;三者,不得妄用鞭撻,當問虛實,然後責治,可恕者恕,不可恕者訓治之;四者,若有纖小私財,不得奪之;五者,給與物件,當令平等,勿得偏曲。”

宋朝楊萬裡的夫人,平時虔誠念佛並且吃素。年紀已經七十多歲了,在冬月裡每天堅持很早起床,到廚房親自燒一鍋粥,分給家中奴婢,讓他們吃了之後再干活。兒子楊東山說:“天那麼寒冷,您何必這麼早起讓自己受苦呢?”楊夫人說:“奴婢、僕人也是人,清晨寒冷,要使他們胸中有熱氣,才可讓他們做事。”

漢朝的劉寬,對待下人非常寬厚,即使很匆忙或要事當前,也不會言語加速、臉色難看,而是依然語言平和、臉色安詳。夫人想試試他寬厚的程度,看看他到底能安忍到什麼程度,於是有一次等到他上朝前,朝服都穿好後,讓婢子端著一碗羹湯,故意打翻,弄髒他的朝服。劉寬仍慢條斯理地問:“羹湯有沒有燙著你的手?”臉上沒有半點生氣的神色。

胡泰的母親,性情殘酷,每次鞭打家中婢女,狠毒異常。她死後十年,父親又娶了後妻。一天胡泰出門在外,家中要宰殺一只雞,這只雞忽然說起人話:“不要殺我,等泰兒回來後再說。”過了一會,胡泰回來了,雞繞著胡泰的座位,喃喃自語地說:“因為虐待婢女,托生為雞。”同時說了很多家中的事情。胡泰哭泣著將此事告訴父親,於是家中就決定養著這只雞,這樣過了幾年。但是,這只雞因內心嫉妒經常飛來啄後妻。一天胡泰出門不在家,後妻就將這只雞捉來殺了。

洪州司馬王簡易,得逆氣攻心病而死,死後又復蘇,對妻子說:“我曾經驅使家中的小僕人,因管束毆打太嚴,導致他死亡。剛才我到了陰間,被小僕人在閻王面前控訴,無法化解。我的這個逆氣攻心病,就是他作怪才有的。”他的妻說:“小僕人怎敢這樣放肆?” 王簡易回答說:“陽間有貴賤,在陰間大家都是平等的。”不久王簡易就死了。

恐嚇於他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在他人遇到急難時,不但不去安慰,反而故意將事情說得很嚴重,讓他人生起恐懼憂愁之心;二是為了謀利或者報復,故意虛張聲勢說假話,讓他人因害怕而被迫就范,從而使自己的私欲得到實現。

在菩薩的布施度中,有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施。其中的無畏施就是在眾生遇到厄難恐懼之時,挺身而出,遣除眾生內心的恐懼。菩薩因為常施眾生無畏,因而內心安詳,具足勇敢與力量。例如,觀世音菩薩因地就常於眾生怖畏急難之時,布施無畏,而得證圓通,在他成道之後,南閻浮提眾生,都稱觀音菩薩為“施無畏者”。相反,恐嚇於他者內心常常會生起恐懼不安,來世會投生為老鼠、麋鹿之類的膽小動物。

下面是一個恐嚇他人得惡報的公案:湖州有個小販,在永嘉這個地方販賣生姜。富人王生,因與他還價導致彼此爭吵,進而彼此相互毆打,導致這個小販倒地昏迷,後經急救,漸漸蘇醒過來。王生很內疚,就贈送這個賣姜小販一匹絹布。這個賣姜小販拿了這匹絹布就想先回老家湖州一趟,經過長江渡口,擺渡的船夫問他在哪裡買的這匹絹,這個賣姜小販將所有經過都告訴了這個船夫。船夫頓生惡念,從這個賣姜小販手裡買下了這匹絹布和賣生姜的籃子。等賣姜小販離去之後,這個船夫就找了一具無主屍體,用船撐著,去到王生家中,對王生說:“今天下午有個湖州賣生姜的小販經過我的渡口,對我說,他被你毆打,快要死了,讓我替他叫他父母妻子來告官,並留下絹布與籃子為證,後來過了不久他就氣絕身亡了。我不敢不來告訴你這件事。”王生全家都很恐懼,哭泣著哀求船夫不要聲張這件事,並賄賂了船夫兩萬錢。這個船夫故意勉強答應,一起埋了那具屍體。王生家中有個僕人對王生早已懷恨,聽到此事後就到縣衙狀告王生打人致死。王生被捕入獄後,恐懼憂愁而死。次年,這個賣姜小販回到永嘉,來到王生家拜訪王生。王生的兒子以為是鬼,嚇得魂不附體。這個賣姜小販告訴王生的兒子,當時他並沒有死,今天特來感謝王生當時贈送絹布的恩德。王生的兒子於是留下賣姜小販,並拖著那個告狀的僕人,一起去見官。官府以誣陷罪捉拿了船夫與僕人,後來船夫與僕人都死在了牢獄之中。

八、本段小結。

《感應篇》的這段文字例舉了貪嗔所引發的一些劇惡。其中“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是由嗔心所引發的惡業,“埋蠱厭人”是殺人之惡業,“用藥殺樹”是毀壞環境的惡業,“恚怒師傅,抵觸父兄”是對師傅及父兄這兩種尊長對境造嗔恚的惡業。“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是由貪心所引發的劇惡,其中“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指出了貪心的心相——不該自己得到的而硬要去強求;“擄掠致富”是盜取財物,“巧詐求遷”則是竊取職位;“賞罰不平”是因貪圖他人恭敬所致,“逸樂過節”則是因貪圖享樂所致,“苛虐其下,恐嚇於他”則是因貪圖他人臣服、欲控制他人而造下的惡業。

《普賢行願品》中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過去所造的一切身口意惡業,都是因為內心的貪嗔癡而有,這些惡業造下之後,就會招感未來的痛苦,因此我們要厲力忏悔。在“貪嗔癡”三者中,“癡”是根本,有了“癡”就會有“貪嗔”,有了“貪嗔”就會造作惡業。所以,要斷除“貪嗔”所導致的惡業,最重要的就是斷除隱藏在心中的“愚癡”。

所謂“愚癡”,實際上就是對因果與空性的未知、謬知或懷疑。因果律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己過去的思想所導致,未來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由現在的思想所導致。知道了這個因果與空性的奧秘,我們就不會對眼前不如意的外境生起嗔心,因為這是自己過去的思想所致,假如要嗔恨,就應該嗔恨自己過去的思想;此外,眼前不如意的外境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沒有任何真實性可言,當內心真正認識到這一點時,就會徹底斷除嗔恚。知道了這個因果與空性的奧秘,也不會對悅意的外境生起貪心,如果心有所求,就自然會通過祈禱、積累資糧等方法去獲得,因為未來的一切都是現在的身口意所決定。

如何去忏悔已經造下的惡業呢?要通過四種力量去忏悔。第一種力量就是皈依力,也即內心深深相信佛菩薩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完全具備淨化自己內心惡業的能力,深深相信心的力量不可思議,罪從心起,一定也能從心而滅。第二種力量就是後悔力,要對往昔自己身口意造下的種種惡業內心生起強烈的後悔心,當後悔心生起的時候,就能對過去的惡業起到抑制的作用。第三種力量就是遮止力,也即發誓從今往後,絕不再造類似惡業。第四種力量就是對治現行力,也即摧毀相續中的惡業種子,使之不能現行。最殊勝的對治現行力就是觀想金剛薩埵佛尊在自己頭頂,自己一邊念百字明心咒,一邊觀想頭頂的金剛薩埵佛尊降下甘露——甘露注滿全身,淨除一切身體之上的惡業,包括各種病障、魔障與業障;甘露注滿喉輪,淨除一切語言上的惡業;甘露注滿心輪,淨除一切意惡業。通過這樣的觀修,就能摧毀阿賴耶識中的惡業種子,使之不現前果報。

摘自《太上感應篇淺釋》(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夏天吃什麼降火效果最好呢?
下一篇:印光大師:天定者勝人,而人定亦能勝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