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學佛是永遠幸福的秘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觀珩

  轉眼,加入三級修學已有月余,從剛進班時的一腔熱情和一知半解,到現在經過四個章節法義的學習,自己究竟有沒有收獲,有沒有認識上的改變呢?可能最好還是從最初的兩個問題——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要皈依來回答吧。

  關於為什麼要學佛的問題,我想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1.學佛讓我正視生活的苦惱

  2.學佛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

  3.學佛讓我學會了感受幸福的智慧

  以前遇到求而不得、得而復失的情況,常常會帶點阿Q精神地自我安慰:“知足常樂”。其實說的時候心裡是酸酸的、無奈的,因為心底還是覺得擁有更好。現在,我明白真正的知足常樂,不是求而不得的自我安慰,而是因為有正確的觀念和良好的心態,所以能夠伸手可及而不取。之所以不取,是因為知道自己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終將成為生活和人生包袱的東西。

  以前也跟風“斷捨離”,處理掉擠滿生活和家庭空間的各種東西,一開始覺得一切井然有序,心裡很輕松,但很快又招架不住各種“買買買”的呼聲。於是各種新的東西又填塞滿了空間,身心重新回到了那種疲憊的狀態。

  當心情很煩躁的時候,我也嘗試過用各種方法來尋求內心的平靜。比如學書法、國畫,彈古筝,但是除了提高一點自己的藝術修養,對解決人生的困惑似乎一點幫助也沒有。

  在《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篇章中,法義告訴我們中國哲學、文學、藝術和民俗道德中,都能找到佛教的思想,並且它們密不可分。可是如果在這些領域裡尋求解脫之道,並不會有效。因為究竟的人生智慧,還需要在佛法中尋求,解決人生問題還需要從根本上去改變心行。要在因上努力,才能通往幸福人生。否則,觀念和心態不改變,即便去到天堂,想必煩惱還是如影隨形。

  在《人生五大問題》中又學習了“什麼是我”。正如法義所言,自己歷來就是把這個軀體執著為“我”,把所有的思想,包括觀念、情緒,執著為“我”。於是,別人在地鐵裡擠到“我”,“我”會不高興;有人說“我”的想法是錯的,我會去爭辯;別人說“我”壞話,“我”會生氣難過。就是在這種日復一日不斷強化“我”的重要性的過程中,無意中就和身邊的人對立了起來,很容易產生矛盾和紛爭。

  當然,不可能學佛一日就真的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會有情緒,現在照樣還是有。只不過以前情緒是來得快、去得慢,對方話沒說完,自己已經開始暴怒,甚至宣言老死不相往來。現在情緒是來得慢、去得快,一旦發現自己有情緒,就開始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很快就能釋懷。時間久了,有些原本一定會引發情緒的事,慢慢就會平和地去看待了。

  幸福一直是苦苦追求的東西,可究竟什麼是幸福呢?為人母以後,更多地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希望在祝福孩子永遠幸福的同時,能夠告訴他如何才能幸福。雖然自己曾非常困惑,因為父母希望我幸福,我又常常看到他們自己好像並不那麼幸福。那他們告訴我的那些幸福要素究竟對不對呢?

  以前對我來說,幸福就像是高高建立起來的樓閣,支撐著幸福感覺的是愛情、事業、家庭、親情、經濟、社會認可等等。總以為支柱越多,幸福就會越穩定。可讓我困惑的是,這些支柱本身一直在變化。愛與不愛,一念之間;有錢沒錢,跌漲之間;親人在否,呼吸之間……

  一切變化既捉摸不透,又不能掌控,所以就像《人生五大問題》裡說的:幸福只是一種不穩定的感覺。如果想要一種穩定的幸福感,唯有將其支柱改變為正確的觀念和良好的心態。所謂正確的觀念,就是如何正確去看待愛情、事業、家庭、親情等;所謂良好的心態,就是如何去面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孩子掌握了這兩點幸福秘訣以後,我覺得再也無需擔心什麼。

  佛法的智慧,給我帶來了正見和平和,讓我更接近穩定的幸福感。所以,當然要學佛,要通過改變觀念,到改變心態,最終改善生命品質。

  關於要不要皈依的問題,我從來沒有糾結過。當我第一次在寺院裡聽到遠遠傳來的佛樂,當下心生歡喜和清淨,那種感覺我從沒有在別處找到過。所以,在我對佛法還一知半解時,就已經皈依了。但是以前學佛只停留在自己看書,了解法義,偶爾運用於解決生活煩惱上。似乎不皈依都不妨礙學佛,按照佛法去做就好。皈依只是一種形式或者說是儀式。

  《當代宗教信仰問題的思考》中說到,信仰不是可有可無的生活點綴。當面對人生大事時,面對社會普遍認同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信仰就會是黑暗前路裡的明燈,會是內心無處不在的警察,保護著自己所有的善念。

  當我們討論活著為什麼的時候,我深刻地體會到,如果人真的只有這一世,那活著就是不斷地靠近死亡,這是沒有終極意義的。因為過程中再多的繁華榮耀,離世時和自己都沒有任何關系。我不會因為有家財萬貫、高冕頭銜而死得更開心,反而可能更不甘心。那麼我為那麼多和自己沒有關系的事耗盡全力,又是為什麼呢?

  活著,就是要去了解生命的真相,從無盡的輪回裡獲得解脫。如果解脫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那我又要依靠什麼不讓自己迷失,不讓自己在遇到違緣時退卻,不讓自己在強大的業力和串習中沉淪呢?一定是需要一股強大的信心來支撐的,所以皈依便是深信,因為深信而能更好地前行。三寶,指的是佛法僧三寶。如果不信佛,就好比不信成功故事裡的主角有一天會是自己,那自然不會向他學習,精進努力。如果不信法,就好比我信自己也會取得他那樣的成功,但是我不按他的成功方法去做、去思考,而是按自己以往的串習。那往往是現在如何,將來依舊如何。如果不信僧,就好比我們說自己可以自學,不需要別人指導、教授。可是就算讀到了博士,尚還需要導師,何況我在浩如煙海的佛法中只是個無明的嬰兒,又要如何只靠自己修成博士後呢?

  所以,學佛一定是要皈依的。堅定自己的信念,有依靠、有方法、有指導,才能到達彼岸。

 

上一篇:嘎瑪仁波切:為什麼佛陀會示現涅槃?
下一篇:信願法師:法藏菩薩何故發“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誓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