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法之所以稱為密法,因為它是佛陀的秘密法教,是佛菩薩眷屬內修內證的醍醐法門。既然是秘密,便有不可公開的因由,否則何必叫做密法?而網絡流傳各種真言、手印,沒有接受過灌頂甚至沒有正式皈依的所謂學佛之人也熱衷於流傳、公布。這些現象是嚴重違反三昧耶戒的,而違越三昧耶會被“金剛碎頂”,多數人遲早會如同練氣功而不得名師指點走火入魔而精神錯亂或者神經失常。也許佛子認為末資危言聳聽,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密法修學的禁忌在諸多密典中有非常詳細論述。流傳、公布的佛子或許發心是好的良善的,但是因為根本違反了三昧耶戒,故而不僅未種福田反徹地獄之途。跟隨如此種種不該公開而被違禁公開的法門修學,有幾個能有體證?密法的灌頂皈依是必經之途,灌頂的意義就是將自身完全放置在佛菩薩的精神信息能量場中,斯謂佛力“加持”也!
密法非常講究清淨傳承,所謂清淨,嚴格指符合祖制、遵守三昧耶戒、擇器傳法。這裡的擇器傳法非常重要,“器”必須是發大勇猛心、有大度量,而且克服了我們“小人”劣根性和心態的清淨之人。如果因為販賣風水術、追求私欲名利,就屬傳器非人違反三昧耶戒。如果傳承有瑕疵,在以後的修證實踐中必然產生許多嚴重後果。沒有清淨傳承,好比大廈之根機不堅實,傾覆只是遲速問題。密法博大精深,佛法的智慧海如果是我等眾生之智能可以測量,那麼我們都已經覺悟了,既然覺悟了還修行什麼?而借用“密法”招牌招搖撞騙釋真圓
密法之所以稱為密法,因為它是佛陀的秘密法教,是佛菩薩眷屬內修內證的醍醐法門。既然是秘密,便有不可公開的因由,否則何必叫做密法?而網絡流傳各種真言、手印,沒有接受過灌頂甚至沒有正式皈依的所謂學佛之人也熱衷於流傳、公布。這些現象是嚴重違反三昧耶戒的,而違越三昧耶會被“金剛碎頂”,多數人遲早會如同練氣功而不得名師指點走火入魔而精神錯亂或者神經失常。也許佛子認為末資危言聳聽,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密法修學的禁忌在諸多密典中有非常詳細論述。流傳、公布的佛子或許發心是好的良善的,但是因為根本違反了三昧耶戒,故而不僅未種福田反徹地獄之途。跟隨如此種種不該公開而被違禁公開的法門修學,有幾個能有體證?密法的灌頂皈依是必經之途,灌頂的意義就是將自身完全放置在佛菩薩的精神信息能量場中,斯謂佛力“加持”也!
密法非常講究清淨傳承,所謂清淨,嚴格指符合祖制、遵守三昧耶戒、擇器傳法。這裡的擇器傳法非常重要,“器”必須是發大勇猛心、有大度量,而且克服了我們“小人”劣根性和心態的清淨之人。如果因為販賣風水術、追求私欲名利,就屬傳器非人違反三昧耶戒。如果傳承有瑕疵,在以後的修證實踐中必然產生許多嚴重後果。沒有清淨傳承,好比大廈之根機不堅實,傾覆只是遲速問題。密法博大精深,佛法的智慧海如果是我等眾生之智能可以測量,那麼我們都已經覺悟了,既然覺悟了還修行什麼?而借用“密法”招牌招搖撞騙之輩更如過江之鲫。有情不是無因的取款機,眾生不是可以隨便被愚弄的。無知無罪,但不懂裝懂就罪莫大焉!
“相由心生”這句話可以有很多解釋,僅僅從字面可以理解為“相貌隨心”,內心慈悲,相貌中正,內心奸詐,相貌必然欠缺中正。虛言者,眼神飄忽;驕奢者,面有橫肉;貪婪者,面帶饑腸;奸饞者;面有媚相;詐欺者,言辭遑遑;無知者,舉動輕狂;情迷者,眼泛淚光;失意者,面現頹唐;中庸者,言語和祥;慈善者,令人溫煦;德高者,平易近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佛法的如理修行的確可以改變我們的相貌和命運,這也應該算是俗世成就吧。比如面貌平庸者,愛情未必如意,設若經過人工美化,或許就因此有所改觀。大約是這麼個道理。故見其人,可鑒其心。
當佛教令人尴尬地逐漸商業化職業化的過程中,學佛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時尚,“我學佛”成了一種前衛的“標識”,時尚的東西多數屬於膚淺的。然而社會現實卻越來越是膚淺的東西越受歡迎,或許是現代人疲勞於緊張激烈的生活節奏而不得不為之吧。我們只好無原則地隨喜,雖然不贊歎。當淺薄成為主流,深沉就被看成負擔。
正本清源的力量來自於智慧,智慧蘊含於佛法,佛法必須身體力行,六度萬行就是踏踏實實做人。
之輩更如過江之鲫。有情不是無因的取款機,眾生不是可以隨便被愚弄的。無知無罪,但不懂裝懂就罪莫大焉!
“相由心生”這句話可以有很多解釋,僅僅從字面可以理解為“相貌隨心”,內心慈悲,相貌中正,內心奸詐,相貌必然欠缺中正。虛言者,眼神飄忽;驕奢者,面有橫肉;貪婪者,面帶饑腸;奸饞者;面有媚相;詐欺者,言辭遑遑;無知者,舉動輕狂;情迷者,眼泛淚光;失意者,面現頹唐;中庸者,言語和祥;慈善者,令人溫煦;德高者,平易近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佛法的如理修行的確可以改變我們的相貌和命運,這也應該算是俗世成就吧。比如面貌平庸者,愛情未必如意,設若經過人工美化,或許就因此有所改觀。大約是這麼個道理。故見其人,可鑒其心。
當佛教令人尴尬地逐漸商業化職業化的過程中,學佛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時尚,“我學佛”成了一種前衛的“標識”,時尚的東西多數屬於膚淺的。然而社會現實卻越來越是膚淺的東西越受歡迎,或許是現代人疲勞於緊張激烈的生活節奏而不得不為之吧。我們只好無原則地隨喜,雖然不贊歎。當淺薄成為主流,深沉就被看成負擔。
正本清源的力量來自於智慧,智慧蘊含於佛法,佛法必須身體力行,六度萬行就是踏踏實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