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佛教的十九種日常修持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佛教的修持應不離生活,生活亦不離修持,所謂:“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類別除了行、立、坐、臥之外,並有止、觀等,內容則不勝枚舉,例如早晚課誦、禅七淨七、般舟三昧、閉關禁語、朝山參訪等。

  今總括僧信二眾的修持項目,簡述數條如下:

  一、四念處:

  透過專注的觀察身體、感受、心念、心念的對象等變化,就能對自己的行為、情緒、思想和意志有高度的自覺,進一步覺察到我們的一切執著、一切貪嗔和無明。所以,四念處的修法從“緣六根、六境而生六識”開始,不排斥一切見聞覺知,於“可念六境不起樂著,不可念六境憎惡”;不是厭離人生、厭離社會,或逃避感情世界,更不是出離社會而跑到深山林內隱遁的方式。四念處是鬧中取靜,以社會為道場,感情世界為關房的隨緣任運修行法.

  二、般舟三昧:

  是一種“佛立”、“常行”的修持法,在為期三個月的修行中,不坐不睡,只可立可行,累時靠在繩子上假寐。

  三、閉關:

  在佛門中修行,快則十年,慢則二十年以後,方具閉關資格。因為閉關除需要人護關外,更應注意本身的修持基礎具備與否,以及對經教義理的了解深入等。如果一開始學佛就要閉關,何功何德要人來護關。尤其閉關前半年要有大德開導、教化;如果沒有正念、發心,也不可以閉關,要會用功才可以閉關,所以佛門有雲:“不破參不住山,不開悟不閉關。”閉關不可以當兒戲。

  四、持午:

  即過午不食。修行中,少食有助精進用功,因此有因緣的話,可以在修行過程的某一個階段體會一下,但不可標榜過午不食。尤其在佛門中,自己修持,也要尊重別人不同的修行方法,所謂方便有多門,各有各的修行法門,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彼此應該互相尊重。

  五、參學:

  又稱參訪,就是到其它叢林道場參訪學習,每一處一住三至五年,再換一個地方,也是三、五年,又再換一個地方,如此經過一、二十年後稱為老參。如果不經過參學,規矩不懂,也沒有威儀,就被稱為新參,甚至常常被譏為冒失鬼。

  六、化冬:

  在大陸叢林裡,每到秋天,寺院僧眾便開始拜訪信徒,把平安符送到信徒家中,信徒回以一碗米,稱為化冬。如此,一年的道糧便無須憂慮了。化冬比起每年舉辦一次以吃為主的供僧,意義更為深遠。

  七、普說:

  學僧單獨向師父請法稱獨參。若於丈室或法堂為大眾說法,則稱為普說。

  八、小參:

  個別請求和尚慈悲開示教誨。

  九、普參:

  類似今日的座談會。

  十、經行:

  飯後散步,可以在佛堂繞佛,或在齋堂,甚至庭院或林間小徑皆可,速度由慢漸快,或自行調整均可。

  十一、跑香:

  禅堂行香,目的在運動筋骨,調和身心。

  十二、行腳:

  雲水僧求法心切,四處參訪問道,因古時交通不便,多以步行到達目的地。

  十三、苦行:

  從事勞動性的工作,如打掃廁所、看管山林、夜巡、行堂、典座等。 十四、密行:個人的修持法門,不對外人宣說張揚。

  十五、共修:

  大眾一起修行,如參加打七或定期念佛等。

  十六、禁語:

  一般信徒在家中可行一時、一日、一區的禁語,體驗一下寧靜、美妙的無聲世界。

  十七、朝山:

  三步一拜或朝禮寺院,都可稱為朝山。

  十八、打七:

  可分禅七、佛七,有克期取證的目的。如果時間不許可,也可做一日或三日的參禅、念佛。

  十九、止靜:

  禅七或佛七時全體默然靜坐,不許出聲擾眾,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入。其實每個人可以在一天當中有五分鐘止靜的時間,以做滌塵淨慮、自我省思的功夫。

  此外,早上起床,可在佛前上香供水,或誦念《般若心經》一卷,或誦讀〈祈願文〉一篇;晚上可以拜佛、誦經、打坐,可依家庭環境、時間而定,修行不在時間長短,而在持之有恆。平日生活中,隨喜持誦佛號,如觀音聖號,或持大明神咒;吃飯時,稱念“佛光四句偈”,或“三稱念”,或“五觀想”,乃至小小布施、隨口贊歎、與人為善、做事認真等,都是修行。

  佛教認為休息也是精進,精進勇猛也要平衡、適度。修行其實就是自然、平衡、適當的生活。

  佛教還有五種精進修行法:

  即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

  一、——人乘道的修行法為,以三歸(皈依身外三寶佛法僧

  歸依內三寶佛·覺——覺而不迷、理智處事,·法·正——正而不偏、正行求真,僧·淨——淨而不染、修心不邪);五戒為主(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可以不失人身,得到吉祥福樂康壽。

  二、——天乘道的修行法為,即修十善道業的不殺生而慈悲護生

  不偷盜而清廉;不邪YIN而貞潔自愛;不妄語而講實話;不惡口而全講良言;不绮語而滿口善文;不貪心而熱心布施;不瞋怒而祥和慈悲;不癡迷而無所執著;不邪見而正見斷惑。再結合人乘道的三皈五戒,如此修行可生天界。

  三、聲聞乘、緣覺乘的修行法合稱就是小乘佛法。

  —— 小乘佛法的修行入門為,先發願出離心【感切欲界六道輪回之苦,發志求超脫出輪回之願】。接著修禅定觀識四谛【乃苦集二谛染緣因果及滅道二谛淨緣因果】。進入道谛後用三法印滅卻無明。然後在定中修觀修慧【先修習五停心觀、接著進入修四念住觀、直至入正定觀之七賢位的修行】。

  苦谛——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

  集谛——由自心所起見惑貪愛瞋癡等相集而成的煩惱;

  滅谛——息滅煩惱即入涅槃,不生不滅,寂靜自在;

  道谛——修三學、八正道而實現神通及解脫輪回業力的牽引。

  四、——菩薩乘、佛乘的修行法合稱就是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的修行方法為,先發願具足菩提心【願普渡眾生皆趨於最究竟圓滿的大覺之域~~佛境】。接著修三學、三十七道品、四攝六度。信、受、行、證,直至修成佛果。

  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慧度。

 

上一篇:智渡法師:找回我們共同的信仰
下一篇:陳大惠:做善業得善財有善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