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利人濟物為保福之本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財富之來,不覺地而來;財富之去,也不覺得而去。雖然是用盡了計謀,也實在是白費心機呀!這個道理、其中的因果相當得復雜,也不容易了解。倘若誰能透徹的了解,他必定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了。

  一切的善事,重點在於發心;而金額的多少,還在其次。若是發心真切而力量不及,雖然錢少而功德卻是極大;若是缺乏真實的慈愍心,錢雖多而功德卻是很小。子女的智慧愚蠢賢良或是不肖,教育的影響也實在是有限的!兒女體格的強弱、壽命的短長,就是醫藥衛生,也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啊!必須要自己多培養慈悲心,常以利人濟物為做人處世的目標。如此則子孫可享幸福,可保十分的圓滿。希望讀者能理解並接受這項理論與觀念,為子女多培福啊!

  子孫的學問事業,也全是受到祖先父母積德修福的影響;若祖上是刻薄成家,則子孫學業即使是僥幸有成,終究也不會發達長遠的。希望自己的子孫發達,這是人人同此心理,然而結果卻是多數適得其反。為什麼呢?因為這都是不明白“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啊!

  想要知道培養慈悲心的方法,則首先要明了因果報應的道理,而《德育古鑒》和《了凡四訓》這兩本書必須常置在案頭,經常地翻閱,可保善心,而免淡忘。

 

上一篇:淨空法師:人生在這個世間,為什麼會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下一篇:不知者,真的無罪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