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然上人《登山狀》中問說:「如何之彌陀乎」?
也就是怎麼樣的一位阿彌陀佛呢?這一尊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佛呢?我們來看看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位佛。
阿彌陀佛是為眾生發願的佛。《大經》說:「具足五劫,思維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所以阿彌陀佛是為眾生五劫發願的佛。
阿彌陀佛是為眾生永劫修行的佛。《大經》說:「以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阿彌陀佛也是為眾生開法藏的佛。《大經》說:「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阿彌陀佛為十方眾生完成脫離三界六道輪回、往生極樂淨土成佛的功德,並使其能夠廣度十方眾生。所以說:「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阿彌陀佛也是一位荷負群生的佛。《大經》說:「以不請之法,施諸藜庶,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阿彌陀佛也是令諸眾生,功德成就的佛。《大經》說:「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所以阿彌陀佛成佛的本身,就是使我們眾生成就了往生成佛的功德。
阿彌陀佛是念佛必生的佛。第十八願說:「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彌陀既已成正覺,眾生稱念必得生。
阿彌陀佛也是攝取不捨的佛。《觀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眾生不論善惡賢愚,只要念佛,阿彌陀佛光明一定照耀他、保護他、等待他、接引他。
所以,阿彌陀佛是臨終來迎佛。《阿彌陀經》說:「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凡是專一不二,執持名號的人,不管其罪福多少、功行高低,臨終佛與聖眾,自然來迎,往生彌陀報土。
阿彌陀佛是諸佛之王的佛。《無量壽經》說:「阿彌陀佛是諸佛中之王也。」
阿彌陀佛也是光中之尊的佛。《無量壽經》說:「光明中之極尊也。」又說:「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礙光佛,是主動平等無條件救度十方眾生的佛,是跟念佛眾生機法一體的佛。阿彌陀佛是這樣的佛。
所謂主動、平等、無條件,也就是祂所發的「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第十八願,是使眾生只要專稱彌陀佛名,不管他是上輩、中輩、下輩,都平等往生。阿彌陀佛就是這樣的佛。
我們是怎樣的人呢?
法然上人在《登山狀》中又問說:「如何之我等乎?」
那我們又是怎樣的人呢?當然是惡人。第十八願最後有一條但書,二句八字,就是「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顯示我們這樣的眾生,阿彌陀佛所救度的對象,內心其實存在著五逆謗法的種子,逢緣遇境,就有可能造出五逆謗法的罪業。因此阿彌陀佛預先饬誡我們:不可五逆,不可謗法。
《大經》也說,我們眾生三業行為,都是惡非善,所謂:「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必須以法鏡照照看,才能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
《地藏經》很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我們是怎樣的眾生?是怎樣一個人?以這幾句為法鏡,可說非常透徹清楚了。
其實我們靜下心來反觀自照,就會自覺是三毒熾盛、五欲濃厚的眾生。對我們喜歡的人事物,我們可說日夜貪得無厭;對我們不喜歡的人事物,可說瞋恨不息。我們其實都自私自利,凡事先己後人,凡事比較計較,不敢犧牲。我們都有一種劣根性,喜歡聽是非,喜歡傳播是非,心存幸災樂禍。我們缺乏仁義禮智,沒有慈悲喜捨,不知柔和忍辱。我們凡事意氣用事,貢高我慢;凡事都認為我對他錯,我沒有得罪人,我沒有做錯事,可是他卻這樣無理的對待我。缺乏悲心愛心,不能寬容體諒。
彌陀無限的慈悲愛心,徹底包容體諒我們,毫不計較、毫無條件的救度我們。若能體會彌陀對我們無限的愛心、徹底的包容,我們瞋恚剛強的心,就會被感化而柔軟、而慚愧,對任何人就會付出愛心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