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跟人情緒對立起來,對雙方沒有好處,對團體更沒有好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你說,“要我忠,那領導怎麼不仁呢?”其實我們修行,轉識成智,這個標准我們一定要時時冷靜。修行是轉情識,轉情感、情緒為理智,為智慧。今天我們說,為什麼不他先做?這個念頭是理智還是情緒呢?對啊,修行就是修這一顆心啊,“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其實我們體會到,人的一念,會跟整個環境相交感,不管是人事環境還是物質環境。當我們先去要求別人的時候,可能就跟人情緒對立起來,那他,對方也會以同樣的情緒對回來,對雙方沒有好處,對團體更沒有好處。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那是他親身的體驗。他在學校看一個同學很不順眼,氣得不行,表面還要裝得很有修養。他就把要罵那個同學的話,統統寫在紙上,覺得這樣痛快一點,寫寫寫,寫了一張紙。結果當天,他剛好走過那個同學的位置,結果往他桌子一看,那個同學那一天也看他特別不高興,也寫了一段罵他的話。結果一看說,哎喲,跟他罵的差不多。這是感應。

  所以蘇東坡先生說的那個故事很有味道,“心中有佛,見人是佛;心中有糞,見人是糞”。我們心中有忿怒,跟所有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的交感就是忿怒,就是不好。所以佛門是把道理講得透了,叫“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起了貪瞋癡慢,就感來這些不好的境界。所以真正相信佛陀講的道理,那很多境界,我們提起來的就是理智了,不隨順習氣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上一篇:蔡禮旭:防微杜漸,思想觀念不對了,趕緊要調整
下一篇:奶奶三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