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到底要以自利為主,還是利他為主?
如果利益別人的同時,自己也獲得利益,按照佛教的觀點,這是合理的。如果通過各種虛假的手段提升自己,就非常不合理。佛教並非不強調自利,但最好的自利就是利他。
有一部經叫做《優婆塞戒經》,經中講“自利益者不名為實,利益他者乃名自利”。意思是說,每天都想著自己,不一定是自利,想著幫助別人,才是真實的自利。
大乘佛教的思想中,利他非常重要。而我們從小的教育並不是這樣,培養的是多學一些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學習社會上的各種技術,學習人與人之間如何溝通,更重視的是自己的家庭、上班的事情,等等。
很多人從小讀書,十幾年,二十幾年,大多是圍繞自利的教育。如果全球的教育,在生活提升的基礎上,從小培養幫助別人的理念:真誠地幫助苦難者、互不相識的人;幫助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人;幫助人類大群體中生存的所有生命,包括身邊的鳥類、魚類,其它野生動物……有一種利他和慈悲的教育,這個社會將變得更加幸福,人心也不會硬邦邦的。
我很喜歡大乘佛教的教義,尤其是利他思想。它的主要來源,是印度寂天論師的《入菩薩行論》。雖然只是一部論典,一千多個頌詞,但在當今世界,它起到的作用無法衡量,對人類內心的改變是巨大的。
這部論典所說的利他思想和行為,並不是出於宗教的要求,而是通過講道理,讓我們明白應該去幫助別人,是以理服人的殊勝論典。
《入菩薩行論》說:人類的所有痛苦由自利產生,人類的所有快樂由利他產生。
我們也能感覺得到,內心的痛苦、掙扎,包括競爭帶來的壓力,都是因為對自己執著得厲害,繃得很緊,這樣只會越來越痛苦。如果一直想著別人,痛苦和壓力會減少很多。
佛教有一句話叫“自利利他”。
日本也有一種說法是“人情並非為別人”。帶給別人幫助和成全,並不是為了別人,歸根結底也會幫到自己。
中國民間也有類似的說法,比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累善法功德,子孫後代都會獲得快樂和幸福。
從這些理念來看,表面上是幫助別人,實際上會回饋自己。自己會得到財富、名聲、地位等等。
日本佛教界應該為全球增加真善美的能量,因為現在的人,精神非常崩潰,已經遭受到“精神危機”。
這個世界不單有金融危機,還有“精神危機”。“精神危機”很可怕。金融危機來了,可以向全世界求救,會得到國際援助。但“精神危機” 來了,全世界也沒有辦法。即使派一大批醫療隊,他們自己也有很多患心理疾病的人。
要想化解“精神危機”,就要盡量地幫助別人。不管對方是什麼樣的人。
人與人之間要真誠,不但要不害別人,還要時時控制自己的煩惱,培養一顆特別想幫助人的心。如果這樣做,人生會非常有意義,人心會極其調柔。
哪怕沒有條件用金錢幫助別人,只要有一顆善心,你的家庭和周圍,都將變成跟以往不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