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醫》的作者劉力紅教授研究中醫幾十年,後來看了王鳳儀善人談病,講到五髒和怨恨惱怒煩的關系。劉力紅很真誠的說:這個王鳳儀所發現的,讓他都感到汗顏,慚愧。
《思考中醫》是一本好書,但是是思維出來的。而王鳳儀談到的,化禀性的問題等,則是悟出來的。悟出來,是自性中沒有分別念的流露。王鳳儀善人是怎麼開悟的呢。講到他曾經一心一意去解救一個被冤枉而關進牢房的善人,在路上走著走著,突然黑夜成了白天,眼前一片光明。就這樣子開悟了。王鳳儀的講話,如找好處,認不是等這些都是悟道的境界。
悟出來的東西,猶如有源頭之活水,源源不絕。想出來的,要經過細細思維,是分別念的東西。
南懷瑾講過一個事,有個理發匠,不識字,但是有些神奇,他沒有讀過書,卻能背誦。一次小孩子就拿著紅樓夢裡面的句子給他,他竟然能背出來。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你讀就是給我讀啊。這個理發匠還有些神奇,那時有吸煙片,戒不斷的,就找他理發。他一邊理發,一邊念著,戒掉了戒掉了。那個鴉片鬼呢,就一直眼淚鼻涕一起流。頭發理好了,鴉片瘾也真的戒掉了。
佛陀的名號中,有一個,叫做正遍知。就是天上天下沒有佛不知道的,佛知道三千大千世界外下的雨的滴數。佛是悟道者,他時刻走在道上,所以是正遍知。王鳳儀也是悟道者,悟道了,他走在道上,一切不離開道,那他的智慧自然源源不斷了。
佛法最切忌的,就是思維,思維就是分別,那這個分別就出現了私心。想著那個對我好,那個不好,就由取捨。人有私心,就偏離了道了。王鳳儀講了很多,無非是讓人少私心。沒有私心,自然就入道。
學佛也是一樣的,重在發心,就是重在少私心。人少私心,就走在道上,就容易悟到道上的風景。如果私心重,那已經偏離了大道了,所有的體悟都落入了偏見了。這個偏見,就是《金剛經》講的人我法眾生相了。
要如何開智慧,少私心。少私心,就容易悟道。看王鳳儀講自己的故事,我自稱為佛弟子,我都慚愧。可以說悟道者,少私心,一切都和道感應。佛經說,只有佛才能體悟佛的境界,連菩薩都無法體悟。這就是境界不同的區別。佛是無私者,我們要體會佛,就先從少私心做起。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