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段文,仍然是法然上人所開示的法語。這段法語仍然是在說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觀經》所說的三心之一,法然上人在《全集》裡面,說到《觀經》三心的第二深心,說的非常的多,因為這是我們對阿彌陀佛本願名號一定要建立的,所以深信之心說的很多,是顯示深心對我們念佛人而言,確實非常的重要。
法然上人《答秀實書》:
二者深心,即是深信之心也,深信何事乎?具諸煩惱、造多惡業、無余善根之凡夫,仰信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稱念阿彌陀佛光明名號,若百年、若四五十年、若一二十年,乃至一二年,始自欲往生之時,直至臨終不退轉;若七日一日、十聲一聲,或多或少,稱名念佛之人,決定往生,乃至一念無有疑心,名為深心也。
然而,多有願往生之人,雖稱念本願名號,因懼於內心妄念常起,外相亦少余善,而自覺卑下,以為往生不定,此已懷疑佛之本願矣!
是故善導和尚遙顧未來行者之留有此疑,為除此疑,而勸決定心故,詳細解釋“具足煩惱、造諸惡業、善根薄少、未能開悟之凡夫,乃至一聲稱念,必得往生”之理。
縱有多佛,遍滿空中,輝光吐舌,一一說言:“造罪凡夫之念佛往生,虛妄之事,不可信也。”亦不因此起一念驚疑之心。何以故?阿彌陀佛未成佛之昔,誓言:“若我成佛,稱我名號,乃至十聲一聲,若不生者,我不成佛。”其願不虛,今已成佛,應知,稱其名號之人,必得往生。
這段法語,法然上人首先解釋“深心”兩字的意思,然後說出不少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雖然每天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但是心中害怕妄念障礙往生,最後再引用善導大師機法兩種深信的意思,勸勉念佛人,縱然有很多諸佛如來遍滿虛空,考驗你念佛人,向你說,“造罪的凡夫,念佛往生這件事,是虛妄的,不可相信”,也不可因為如此就起驚懼懷疑的心,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乃至十念絕對的救度。
在這段法語,法然上人說到“決定往生”,以及“必得往生”,短短幾行的文字,將決定往生重復說兩遍,就是要讓念佛人,對阿彌陀佛的本願名號,生起真實的信心。當然在佛要救度眾生這方面,一定是沒有問題,問題絕對在眾生這方面。所以如果你心中對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有了決定往生的把握,相信往生三法信、願、行你一定會做好,也就是信願經常鼓勵諸位菩薩修學淨土法門,要做好深信、切願、力行。將這六字做好了,那麼往生極樂世界,你不必問別人,在你的心中一定是非常的笃定,往生極樂世界是絕對的。
“二者深心,即是深信之心也”,這句話,事實上法然上人是引用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的解釋。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對《觀經》三心的解釋,解釋最多的也就是第二深心。在疏文善導大師用“就人立信、就行立信”這兩方面來解釋深心。就人立信善導大師又說七信四難,光是就人立信疏文就說了很多。其次就行立信,善導大師說五種正行。這五種正行,就是我們念佛人要實踐起行的內容:第一讀誦正行,第二觀察正行,第三禮拜正行,第四稱名正行,第五贊歎供養正行。所以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影響後來的法然上人實在非常的大。這段法語,法然上人回答秀實這個人一封書信。這封書信當然不只是這段法語而已。
深心就是深信之心,那麼深信的內容是什麼?當然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對深信何事清楚明白了,那當然信就決定真實。“深信何事乎?”下面就會說出深信何事:
“具足煩惱,造眾多惡業,無余善根之凡夫”,這樣的凡夫就是諸位你我,就是在娑婆世界輪回六道的凡夫眾生。自己反觀自省,你我是不是“具諸煩惱、造多惡業、無余善根之凡夫”?如果是,那麼機法兩種深信的第一信機你就做到了。信機做到,信法就能做到,因為機法是一體不二的。
這樣的煩惱凡夫,“仰信阿彌陀佛大悲願力”,這句話是說信,“稱念阿彌陀佛光明名號”,這句話是說行。所以法然上人與善導大師,只要說到念佛教法,一定是信行並舉,說信一定說行,說行一定說信,而且有一個原則,說信在前面,說行在後面,這段法語也不例外,“仰信阿彌陀佛大悲願力”在前面,“稱念阿彌陀佛光明名號”在後面。第十八願的因願文也是如此,說信在前面,說行在後面。第十八願因願文大家都很熟悉,法藏菩薩誓言: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至心信樂”,說信,在前面,“乃至十念”,說行,在後面。所以就因願文的文字前後,法藏菩薩的誓言,確實也是先說信再說行。善導大師在說機法兩種深信,疏文只要說到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也是一樣先說信再說行。從《觀經四帖疏》的第二深心釋,“就人立信”說七信,信說前面,後面說“就行立信”說五正行,也是信說在前面、行說在後面,法然上人也是如此。所以修學念佛法門,我們對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每天虔誠的稱念,你要了解,自己的心中是不是將信做好了?如果沒有,你應該好好從淨土經論,對阿彌陀佛更深入的了解,內心才會建立真實不變的信心。然後信心的流露就是行——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你流露在口業對阿彌陀佛本願名號的深信。所以信與行一體不二,信願經常在譬喻,信猶如是手心行猶如是手背,手心與手背同樣都是在手上,同一只手,一體兩面,所以缺一不可,離開手心無手背可言,離開手背無手心可言。離開信無行可言,離開行無信可言。
所以“仰信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為什麼要“仰信阿彌陀佛大悲願力”?因為四十八願度眾生,四十八願是能度之法,眾生是被度之機。我們在寺院道場念佛共修,一開始一定先唱贊佛偈,然後再念佛。贊佛偈八句話,第七句話就是“四十八願度眾生”,既然四十八願度眾生,我們是被四十八願教法所度的眾生,我們當然要對四十八願的教法有所了解,這樣我們要被四十八願的教法,度化前往極樂世界,內心才會有安心踏實的感受。有的人雖然至誠念佛好幾年了,但是從來沒有讀過《無量壽經》,怎麼可能會了解四十八願的道理?因為四十八願的因願文記載在《無量壽經》的上卷,所以學習淨土法門,與任何八萬四千法門,都一定是要解行並進、行解相應。
“仰信阿彌陀佛大悲願力”,就果地來說,因願產生了救度眾生的力量,就是在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因願成就果號。米煮熟叫做飯,在因位叫做米,在果位叫做飯,指同樣一種東西。說本願、說名號也是如此,是指阿彌陀佛,在因位到果位的差別,所指的是同一件事,猶如在因位叫做米,在果位叫做飯。有人說“我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但是我不要相信本願”,這就猶如我要吃飯,但是我不相信飯是米煮成的。這就是修學阿彌陀佛的淨土教法,在解門對阿彌陀佛的淨土經論還不是相當的了解,甚至阿彌陀佛的淨土三經不曾讀過,那念佛怎麼可能會對阿彌陀佛產生一生不變的信心?念佛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念三年五年之後就不要念了。
因為仰信阿彌陀佛大悲願力一定要做到,然後如何去實踐仰信阿彌陀佛大悲願力?就是下面所說的這句話:
“稱念阿彌陀佛光明名號”,說到“稱”一定是顯示在口業,說到“念”也許顯示在口業,也許顯示在意業。說“念佛”可以口念也可以意念,如果說“稱名”,那就只限定在口業稱念,所以說“稱”與“念”兩字,那麼當然就包括口業的念佛與意業的念佛。
“阿彌陀佛光明名號”,在這裡法然上人這句話說的真好。光明是用,名號實體 體用一如,有體必然有用。那麼稱念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法體,就會起光明普攝妙用。所以,當我們念佛的時候,雖然我們凡夫肉眼看不見阿彌陀佛光明,對我們念佛人的照耀。有的人有很特殊的能力,有陰陽眼,能看見我們念佛人念佛的時候被佛光照耀,甚至我們念佛人的心光也會產生,有陰陽眼的人就能夠看出。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對你的威神光明普攝。也許你會說:“我又沒有看見阿彌陀佛的光明普攝。”源信大師說的很好:
煩惱障眼雖不見,大悲無倦常照我。
雖然我們的煩惱障眼,看不見佛的真身妙相,也看不見佛的光明普攝,但是阿彌陀佛的不斷光明,對我們念佛人的時刻照耀,這是真實的。如果阿彌陀佛的光明普攝,我們凡夫的肉眼能夠看見,大概也不需要有法師講經說法;如果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是我們凡夫障眼可以目睹親見,大概也不必法師說法了,大家一定會很認真念佛的。下午有某一個電台的主持人,到講堂參訪信願。這位電台主持人,她的父親在不久之前過世了,邀請我們本願山彌陀助念團的蓮友助念,念到她的父親臉色粉紅安詳,身心柔軟,她問我說:“請問師父!我爸爸這樣,有往生極樂世界嗎?”我說,我沒有去助念我不知道,我沒有看見亡者本人,也沒有辦法判斷,不過印光大師在《文鈔》說了很多往生的憑證,其中有一篇文,叫做念佛往生與不往生之證據,其中印光大師說到往生的憑證,說的很多,就是一個人在臨命終,能夠預知時至、說偈勵眾,或者合掌念佛,正念分明,端坐往生,那這些都可以判斷,這個臨終者捨報之後,往生極樂世界。或者從亡者平生的修持,除了念佛以外,符合《觀經》所說的三福。也可以在亡者捨報之後,他身心柔軟,頭頂余溫,臉色安詳,甚至天樂鳴空,或者滿室異香,都可以證明這位亡者往生極樂世界。這方面,在《文鈔》印光大師說了很多。而且在《印光大師文鈔》裡面,印光大師也說了很多念佛往生的公案。印光大師在說念佛往生的公案,有一個模式,開頭一定先說淨土法門的大要,或者說每一位凡夫眾生都有佛性的道理,然後再介紹亡者生平事跡,修行點滴,結論會將亡者的種種瑞相一一說出來,然後再下結論的話說,以上靈感瑞相數端,就可以證明這個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
下面是說,稱念阿彌陀佛光明名號的時間,從多至少:
“若百年”這就是多,人生百年,雖然說百年,但是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夠活到一百歲。“若四五十年、若一二十年,乃至一二年,始自欲往生之時”,這是對開始發心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
“直至臨終不退轉”,這句話最重要,這句話你一生無論如何都要做到,這句話你如果做不到,你不要跟我說你要念佛修行,這時候就可以收起來了,不必再修了。這句話你非做到不可,念佛,從念第一句佛號開始,一直到將來臨終不退轉,就是印光大師經常在《文鈔》所說的兩句話,
老實念佛,莫換題目。
念佛老實非常的重要,昨天念佛,今天也念佛,明天也念佛;上個禮拜念佛,這個禮拜念佛,下個禮拜還是念佛;去年念佛,今年念佛,明年還是念佛,從平生念到臨終,一句佛號永不改變,一念到底,就是念到臨命終,阿彌陀佛現前,往生極樂世界為止。有人聽到信願這樣說,問我一個問題:請問師父!那去到極樂世界還要再念嗎?這個問題換我來問你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還要再念嗎?要!念到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再繼續念,念到什麼時候?念到成就妙音如來!
所以念佛的要領就是這句話:每天認真念,千萬不要碎碎念。每天認真念是認真念阿彌陀佛,不要碎碎念是不要碎碎念子孫、名利、財寶、五欲,因為念這些不會解脫增加煩惱,念阿彌陀佛會解脫減少煩惱。同樣是你的心,你的心要安住在哪裡?如果你是一顆石頭(當然你不是石頭,這是假設的話),你要把它安放在大海中,還是要把它安放在船上?安放在船上你就能渡過大海,船的力量可以乘載你這顆石頭的重量。所以不是石頭大顆小顆的問題,是石頭放在什麼地方的問題。意思就是說,你的心安住在這句佛號,就如同安住在船上,你的心安住在五欲、在妄想、在子孫、在金錢、在財寶,就猶如石頭安住在海水之上,一定會沉入,你一定會沉入生死苦海。所以不是你的煩惱多重,業障多深的問題,是你的心念安住在哪裡?你是安住在這句佛號正念,還是安住在五欲妄念?所以當然每天好好的認真念佛,你活一百年就念佛一百年,你活一年就念佛一年,換句話說,你活的越久就念的越多,不管活多久你就是念多久。
佛號就是跟吃飯睡覺每天要做的事情,完全一樣。信願經常向諸位報告,每天要做的三件事,第一念佛,第二睡覺,第三吃飯,所以我們生生世世,對於這一句佛號念的太少,太生疏了,所以我們要將佛號很生疏的,透過每天認真的稱念轉熟了。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我們對於五欲、對於感情、對於名利、對於金錢、對於財寶太熟了,生生世世就追求這一些,當然很熟了,我們慢慢的淡化放下,從熟處轉生,修行就是如此。聽經聞法,念佛共修,都是如此。
“若七日一日、十聲一聲”,這是說少念,前面“若百年、若四五十年”是說多念,那麼這段話就是在說,第十八願因願文的“乃至十念”這句。乃至十念是不定之詞,長在一生短在十聲一聲的念佛,這就是乃至十念的意思。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實在很慈悲,因為用本願名號要救度的對象是十方眾生。十方眾生無量無邊,得遇名號的法緣各人不同,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各人入道因緣不同”,我們每一個人遇到阿彌陀佛的本願名號的因緣也不同,有的人年紀輕輕遇到佛號,可能念佛四五十年;有的人只到了臨終快要捨報了,才遇到善知識為他開示,引導他念佛,可能他念佛沒有幾句就斷氣了;有的人法緣是死了之後五十二天,才遇到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各人與阿彌陀佛,在宿世所結的法緣、善緣、佛緣各有不同。諸位菩薩!你們都很有善根,現在在平生,得遇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把握著殊勝的法緣,這就是惜緣。你珍不珍惜你現在就遇到六字洪名的法緣?你真正珍惜,你會把這句佛號當做鑽石,如果你家有鑽石黃金,你會像報紙看完了隨便亂丟嗎?不會吧!你一定會用珠寶盒把它安放好,一個鎖、兩個鎖、三個鎖,層層把它鎖好,甚至把它寄放到銀行的保險箱裡,你才會覺得安心。那麼這句佛號,比鑽石黃金還要尊貴,還要名貴,你為什麼不懂得珍惜?你要念不念的,不就是在展現出你不懂得珍惜這一句佛號的心態嗎?
你很認真的念,無時不刻的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內心恐怕沒有念這句佛號,猶如鑽石被人家給搶走了。佛號被搶走就沒得念了,所以把這一句名號當做摩尼寶珠、當做鑽石,拳拳服膺的抱住——認真念,內心無形的抱住,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活一天念一天,活一百年念一百年,這樣你就是做第十八願因願文的“乃至十念”的修因。第十八願的修因“乃至十念”,你只要有修因就能感果,猶如春天有播種秋天就有收成,如果你行“乃至十念”的念佛,下面有兩句話,“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法藏菩薩的誓言,這誓言產生了力量,因願成就果號,所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心稱念下去,不管長在一生的稱念,或者短在臨終一聲十聲的稱念,都會讓阿彌陀佛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願力絕對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往生的道理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相信這一件事情,深信是深信這件事,那我們相信了,我們知道阿彌陀佛的願力,可以讓我們稱念,絕對救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那當然你不會放棄這一句佛號不稱念。
今天我接到一封信,是苗栗有一位居士寫信來問我,他媽媽在平生到臨終死後的種種,這樣是不是有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沒有留下電話,所以信願還沒有回他的信。在這封信當中,這位居士說到,他媽媽在要捨報之前幾天,阿彌陀佛就現前了,這位居士的媽媽就跟她的子女說:“佛祖已經來了,你去舀一臉盆的水,讓我洗腳洗手洗臉,這樣對佛祖比較有禮貌。”這是要斷氣之前幾天。然後,臨終正念分明,身心柔軟,這一定是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念佛人念佛在平生,為何要對阿彌陀佛的本願名號建立真實的信心不容易?就是因為我們凡夫眾生沒有親眼目睹阿彌陀佛的真身妙相。那麼這一件事情,將來在我們臨終一定是會兌現的。所以《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是因,“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果。“現前”我們不一定能見佛,除非你有本事念到證悟念佛三昧,進入禅定,定中見佛,或者是有感應,在夢中見佛。如果沒有能力在定中見佛,沒有因緣在夢中見佛,將來在臨終,阿彌陀佛一定會依臨終接引願,現前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那個時候我們有禅定的工夫或沒有禅定的工夫,都會以煩惱障眼親眼目睹阿彌陀佛現前來接引,疑惑佛智,疑心念佛,雜行的行者,臨終見阿彌陀佛化佛來迎;明信佛智,信心念佛,專修的行者,臨終見阿彌陀佛報身來迎,就是如此。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見佛是早晚的事情,所以你不必急於現在平生求要見佛,將來臨終阿彌陀佛絕對不違本誓弘願,現前接引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
“或多或少”,不論是百年,或者是十聲一聲的念佛。“稱名念佛之人,決定往生”,法然上人、善導大師、印光大師這些了不起的祖師,只要說到往生這件事,都是用很肯定的話,決定往生、必定往生、必得往生,都是用非常肯定的話來說,不會用疑問詞,讓你猜不透,讓你模稜兩可,不知道能不能往生,不會說應該往生、不會這樣講、大概往生、也許往生,不會這樣講。稱名顯示在口業,念佛顯示在意業,所以在此法然上人回答秀實這位行者這封書信說,“稱名念佛之人決定往生”。
最後這一句話,是我們也要想盡各種辦法做到的,因為你這一句話做到了,《觀經》三心的第二深心,你就圓滿的做到:
“乃至一念無有疑心”,你可以心理這樣反觀自問,我某某人,對念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還有什麼值得我懷疑的?你一一的自我檢視,看看有哪一點你還需要擔心、顧慮、懷疑的,你會害怕臨終沒有人助念嗎?你會害怕臨終家親眷屬來妨礙你嗎?你會害怕臨終成為植物人嗎?你會害怕臨終成為老年癡呆嗎?你會害怕走在高速公路突然走山,瞬間山崩下來壓死嗎?如果這一次發生在北二高的走山坍方,當場因為山崩把你壓死了,你是不是絕對往生極樂世界?你有把握百分之一百往生嗎?如果有,你對阿彌陀佛本願名號救你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做到“乃至一念無有疑心”。如果我們智覺寺,現在發生九二一大地震,芮氏七點三級,我們整棟的智覺寺大樓垮下來了,我們當場通通壓死了,你把握百分之百往生極樂世界嗎?
“然而,多有願往生之人,雖稱念本願名號,因懼於內心妄念常起,外相亦少余善,而自覺卑下,以為往生不定,此已懷疑佛之本願矣。”這一種人確實很多,以往信願個人也是這一種人其中之一。多,用“多”這一個字,不是用都是的“都”這一個字,那就是因為,念佛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有很多人,雖然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但是內心害怕妄念會障礙。
有一次我到彰化某一個道場去,一個老居士念佛二三十年了,他問我:“請問信願師父!我們念佛心中打妄想,這樣會往生極樂世界嗎?”現在這個問題換我來問你們:如果你在念佛心中會打妄想,這樣你會往生極樂世界嗎?會!為什麼?阿彌陀佛的無礙光明普攝,不因你心中妄想障礙阿彌陀佛對你的救度,你只要做好往生三法,念佛你想要往生極樂世界,有願有行當然有信,那麼你的心中妄念不會妨礙阿彌陀佛光明普攝,蓮台接引;不會妨礙你業謝娑婆神登極樂,就是如此。所以不必懼怕內心妄念常起。
“是故善導和尚,遙顧未來行者之留有此疑,為除此疑而勸決定心故。在這裡說決定心,就是決定往生之心,也就是深信之心,因為深信之心才會是決定往生。
“詳細解釋‘具足煩惱、造諸惡業、善根薄少、未能開悟之凡夫,乃至一聲稱念,必得往生’之理”,要了解這樣的道理,如果沒有建立機法兩種深信,真的要相信念一句佛號就能往生,還不是那麼容易。如果對阿彌陀佛本願名號還不是相當了解的人,你跟他說,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他絕對直接回答你說:“怎麼可能?”這一種懷疑,很自然的回答,就會這樣講出來。
“縱有多佛遍滿空中,輝光吐舌,一一說言:造罪凡夫之念佛往生,虛妄之事,不可信也。”現在如果虛空中,不要說有很多佛菩薩,十個佛菩薩就好,跟你講:你是一個造罪的凡夫,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要往生極樂世界,這是虛妄之事,並非真實,不可以相信,不可以相信,不可以相信……那麼你會不會受這十個佛菩薩的影響?輝光吐舌就是說法。別說佛菩薩來考驗你,一個比較有名的法師跟你講:“哪有可能那麼簡單,念一句佛號就想往生?”我看很多人就倒了。
以前台北有一位老菩薩,她念佛念了十幾年,本來還念的很高興,就是有人跟她說:“妳光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怎麼可能往生?”她就很擔心了,特地跑來問我:“請問信願師父!有人說,念阿彌陀佛這句佛號,不可能往生,說念阿彌陀佛不夠,還要誦經才夠,還要持咒才夠,還要朝山才夠,還要拜忏才夠,要修六度萬行才夠。”我說:大勢至菩薩在因地,就是專一念佛,到了極樂世界,做大勢至菩薩,無生法忍的菩薩。覺明妙行菩薩在東晉時代,也是念一句佛號,念到往生極樂世界,成為覺明妙行菩薩,這記載在《西方確指》。大勢至菩薩在因地念佛,記載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淨土聖賢錄》《佛祖統紀》《往生集》《善女人往生傳》,記載一生專一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不計其數。有這麼多實例,我們根本不用講理論,事實勝於雄辯,那還需要再說嗎?所以,這句佛號,確實能夠使任何一位眾生稱念,往生到極樂世界。
縱然有這麼多諸佛如來遍滿虛空在考驗,“亦不因此起一念驚疑之心”,這就是任考不倒。我常常講,念佛人要像不倒翁一樣,讓人怎麼打都永遠不倒,要讓任何的考驗都不放棄念佛。“驚”是驚懼,“疑”是懷疑,縱然有很多諸佛如來在考驗你,念佛不會往生,你的內心也不會起驚怕、懷疑之心。“何以故?”為什麼?因為下面就是在說阿彌陀佛的願力。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是真實,因為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事實。
“阿彌陀佛未成佛之昔,誓言:若我成佛,稱我名號,乃至十聲一聲,若不生者,我不成佛。其願不虛,今已成佛,”法藏菩薩已經成佛了,所以因願產生力量叫做願力,所以願力在名號,使稱念的人決定往生。所以,這句名號,有阿彌陀佛要救我們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的力量,那我們為什麼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佛號有佛要救我們的願力。如果念我們自己的名字能往生嗎?我們自己的名字,沒有救度自己的願力,沒有力量。
“稱其名號之人,必得往生。”結論的話再重復講一遍:“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的人,必得往生”。當然這是對阿彌陀佛名號建立真實信心的行者,也就是做好往生三法信、願、行的念佛人。
這段文,法然上人將深心說的很圓滿,大家做早晚功課的時候,讀一兩遍,我相信你對阿彌陀佛名號,要救你往生極樂世界,能做到“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我相信你將來臨終,來接引你的阿彌陀佛,是他受用報身佛,迎接你往生極樂世界真實報土,往生當下,身相、光明、威神、功德、神通、智慧、道力,如諸菩薩具足成就。這樣的利益,是你我凡夫都可以得到的。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選自《決定往生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