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段法語,仍然是法然上人所開示的。 法然上人《答鎌倉之禅尼書》: 念佛雖有種種義,稱念六字,一切皆含;唯憑佛願,口稱名號,手持念珠也;心常系念,則是無上決定往生業也。念佛之行,本來不論行住坐臥、時處諸緣,亦不嫌身口之不淨,故名樂行往生也。 法然上人這段法語,是回答鎌倉這個地方一個參禅的尼師。法然上人因為很有學問,很有智慧,所以當年住世,有來自各宗各派的行者,向法然上人請問淨土教法,法然上人一一回答,使很多人破疑生信,一向專修念佛法門。 念佛雖然有種種的義理,但是稱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一切的道理就通通包含。把這一句佛號的道理展開,就是世尊的一代時教,三藏十二部的經典道理,把它濃縮成一句話,就是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所以,不識貨的人有人這樣說:“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往生極樂世界不夠。”很多一生專念佛的人,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了,還有人講這麼沒智慧的話。這句佛號有諸善萬行的一切功德,使法藏菩薩成為南無阿彌陀佛,怎麼會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功德不夠呢?所以法然上人說,“念佛雖然有種種的義理,稱念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一切皆含”,三藏十二部六字全收,所以這句佛號的道理,非常的深奧。 “唯憑佛願,口稱名號,手持念珠也”,在此法然上人教導我們,“唯憑佛願”,心裡頭就是仰憑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是在六字洪名,所以要怎樣仰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是念佛。要怎樣仰靠藥物的藥效?就是服藥。要怎樣仰靠開水的力量?就是將開水喝下就能止渴。一樣的道理,仗佛的願力就是念佛。“手持念珠”能夠隨時提醒自己。念珠不管是二十七粒,或者是五十四粒,或是一百零八粒,手裡經常拿著念珠,一看到念珠,就是提醒自己要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這就是白居易所說的。白居易晚年,自從他被貶到江洲當刺使之後,他就慢慢放下為官的心,尤其到了最後的兩年,白居易是很認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我去查了很多的資料才知道,原來白居易是這麼有心的一位佛教徒,他就是跟當時洛陽的香山寺的出家眾常有來往,所以他字號香山居士。白居易他在行住坐臥,時常念佛。 所以,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借著佛像,借著念珠提醒自己,行住坐臥念佛,時處諸緣念佛。所以在下面法然就說一句話: “心常系念”,這一句話就是力行,內心裡面經常安住在阿彌陀佛的名號。中峰國師的《三時系念法事全集》,第一時、第二時、第三時,系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可是你如果參加三時系念的法會,你會發覺,在三時系念的法會,三時裡面佛號念的並不多,一些唱贊或是白文,就占了很多的時間。行住坐臥、時處諸緣,心真正安住在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樣就是心常系念。將你的心系在彌陀的名號上,“系”就是綁的意思,譬如說我們戴帽子,帽子有兩條帶子,我們怕帽子被風吹走了,把帽帶系在下巴,系緊一點,這樣帽子就不會被吹掉。鞋子穿好了,把鞋帶系緊,不然你一走路或是一跑步,可能鞋子就會脫落,所以一定要系好。那心要系在哪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如此。這樣就是“無上決定往生之業”。 行住坐臥 時處諸緣 樂行往生 “念佛之行,本來不論行住坐臥、時處諸緣,亦不嫌身口之不淨,故名樂行往生”,所以行住坐臥可以念佛,時處諸緣可以念佛,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念佛,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什麼因緣之下,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隨時都有可能往生時,任何一個地方也有可能是捨報往生的地方,所以好好一心念佛。 “樂行往生”這四字,用的實在真好,和《觀經》韋提希夫人說“樂生阿彌陀佛所”一樣的意思。所以往生極樂世界,內心是歡喜的還是痛苦的?歡喜的。將來臨終,要往生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現前,內心是歡喜的,一生的修行就要圓成道業,當然心情是歡喜的。法然上人實在說的真好,法語很白話,但是細細體會法語的真義,每一句的法語都能增上我們念佛的信心與興趣,這樣的聞法,對你念佛解脫就有所幫助。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選自《決定往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