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念本願名號故決定往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十段文仍然是法然上人在《念佛法語》所開示的法語。這段法語就是在說明乘阿彌陀佛本願的相狀。乘阿彌陀佛本願,對我們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報土是必要的,當然我們要了解,我們存什麼心才是乘本願,如果我們存心立念不對,也就是我們的想法錯誤了,觀念偏差,那有可能想要乘阿彌陀佛的本願,你並沒有真正乘到阿彌陀佛的本願,猶如你想要坐上船上,可是你並沒有打船票,想是在心中想而已,沒有付諸行動打船票走上船上,那麼你就不能度過大海。所以心中的想法正確,付諸的行動自然就無差。第三十段文:

  「次,乘本願之二相者:

  一者造罪時之乘:其故者,如是造罪,必墮地獄,然稱念本願名號故,決定往生。如此想時,則是乘也。

  二者起道心時之乘:其故者,不以此道心往生,此等道心,無始以來雖發,至今未離生死。故不論道心之有無,不言造罪之輕重,唯依本願名號,念念相續之力,得遂往生。如此想時,則是乘他力本願也。」

  這段法語分作兩部分,一部分是就造罪之時乘本願來論,另一段是就起道心時乘本願來論,所以是不是有乘本願,事實上就是心中的想法是不是正確。佛法是心法,所以你的想法對不對,正不正確,這攸關你對阿彌陀佛是信或是疑,同樣念佛,因為心中的信與疑不同,往生西方的果土就不同,這樣因果才說的通。如果信心念佛也往生報土,疑心念佛也往生報土,這樣道理就說不通,既不符合因果,也跟《觀經》的第十四觀上輩觀、第十五觀中輩觀、第十六觀下輩觀的經文不相應。所以,所念之佛一樣,但是能念之心不同,當然同樣念佛到極樂世界,就有果土的不同,或者品位的不同,這樣道理才說的通。同樣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有的人念佛沒有往生。那為什麼念佛沒能往生極樂世界?有行,但是沒有信或沒有願。往生三法缺其一或缺其二,都不能相應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信、願、行往生三法,是一體不二,就是一而三、三而一,也就是說信包括願與行,說願包括信與行,說行包括信與願,所以你有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願生心,那當然在你這願生心當下,是具足信與行,你的心想要往生極樂世界,你當然就會念佛,而且你會認真念佛,也不必人家鞭策鼓勵你。諸位菩薩!請問你吃三餐,需要人家鼓勵你嗎?吃飯休息不必人家的鞭策。這是為一生的身命而已,都不必人家的鞭策了,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是為慧命的解脫,何必要人家的鞭策。但是,太多人,如果沒有人鞭策鼓勵,他就不想要念佛,眾生的煩惱很重就是如此。

  所以,念佛人一定要好好的聽聞阿彌陀佛的本願道理。識字人好好的把淨土三經一論,乃至於許許多多祖師大德的著作好好的研讀。淨土三經一論以外,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你一定要好好讀,法然上人的《選擇本願念佛集》,你一定要好好的讀,昙鸾大師的《往生論注》,你一定要好好的讀,道綽禅師的《安樂集》,你一定要好好的讀,至少印光大師的《文鈔》,你一定要好好的讀,這樣你對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才會越來越深入了解,當然你的信心才會慢慢的建立,你的許多想法觀念知見不正確,才會經過這一些經論法語,把你錯誤的觀念糾正過來,這不就是在修行嗎?

  修行就是修改身、口、意三業。意,就是你的內心想法。如果你的想法不對,把它改過來,這就是修行。我們念佛人,有太多錯誤的知見觀念,自己也不自知。就是要經過佛經祖論正確的法語,來修正自己不正確的想法。有人說:“我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但是我不要相信阿彌陀佛的本願。”說這種話,實在有夠矛盾,也有夠奇怪。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就因地來說,阿彌陀佛的名號是就果地來說,在因地叫做本願,在果地叫做名號,這是同一件事情,因為果號是因願所成就的。猶如在因位叫做米,在果位叫做飯,飯是米煮成的,我要吃飯,但是我不相信飯是米煮成的,這不是矛盾嗎?所以我們太多的想法,甚至許多盲點,就是因為對佛經,對祖師大德所開示的法語,了解的太少,所以以為自己的想法正確。殊不知,每天念佛,每天擔心,每天顧慮,就是自己的想法不對了,還不知道要糾正過來。

  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沒有乘阿彌陀佛的本願,自己的想法,一定要非常的正確。如果不正確,看見法然上人開示的法語,把正確的觀念放在心中,把不正確的觀念放下拋棄,那這樣法然上人的法語契入你的心中,那你念佛的觀念正確了,乘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你就能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報土。

  “次,乘本願之二相”,二相就是就造罪與起道心來論,先說造罪乘本願的道理。

  “一者造罪時之乘:其故者,如是造罪,必墮地獄,然稱念本願名號故,決定往生。如此想時,則是乘也。”如是造罪就是在說《觀經》下品下生的行者,在平生造五逆罪、造十惡罪。心中要如何思惟才是乘阿彌陀佛的本願呢?造罪的時候就這樣思惟:“我雖然造逆惡之罪,因為因果定律,所以我必墮地獄受苦受難,可是我稱念阿彌陀佛的本願名號,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使我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這樣就是信阿彌陀佛的正確想法,也就是乘阿彌陀佛的本願。如果你的想法不是這樣,你的想法錯誤,是這樣想:“我造五逆罪、十惡罪,我一定會墮地獄受苦受難,縱然我念南無阿彌陀佛,但是我的逆惡之罪很重,怎麼可能往生極樂世界?我可能會墮地獄受苦受難。”你這樣想就是沒有乘阿彌陀佛的本願,也就是對阿彌陀佛的名號信心不夠。

  有的人念佛,在心中打妄想,所以他就會這樣想:“我念佛會打妄想,不可能會往生。”其實這樣在疑機,就是在疑法,這樣就是在跟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我的煩惱很重,我在念您的佛號還會打妄想,您沒有能力救我。”你等於就是在懷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跟你說:“放心,我有能力救度你。”

  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三心的第三回向發願心,說一個二河白道喻,說阿彌陀佛對懷疑的人的招喚之心,阿彌陀佛這樣說:

  「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這是阿彌陀佛對在二河白道行走的這位行人所說的話。在我們凡夫的心中,很容易這樣想:我在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可是我會起貪欲心——貪心如水;我會起瞋怒心——瞋憎如火,所以水河代表貪欲心,火河代表瞋怒心。這位走在二河白道的行者,二河就是水河與火河,白道就是四五寸許,很狹窄的一條光明道,也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之道。我們的煩惱確實很重,我們的貪瞋煩惱很深很重,猶如水火二河,我們的念佛心很薄弱,猶如四五寸許的白道。所以從東岸循著白道,一步一步向前邁進西岸,會擔心被水河的水澆濕,會擔心被火河的河燒到,也就是很多念佛人念佛,擔心自己的煩惱起現行,恐怕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然知道眾生的疑惑心、擔憂心、顧慮心,所以阿彌陀佛向有擔心疑慮的人這樣說:

  “你一心正念直來。”專念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一心。如果念南無阿彌陀佛,又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又持大悲咒,又誦《楞嚴經》,這樣不是叫做一心,這樣叫做二心、三心。一心就是一心一意念南無阿彌陀佛,心向一個地方,心緣於一,這是制心一處。在《佛遺教經》所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凡夫的心緣在一處,一定比緣在多處更容易成就。因為我們的心很紛亂,所以我們的心就安住在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二六時中專念,這樣比較容易成就。

  你一心正念直來,“正念”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子孫、念金錢、念名利、念五欲叫做邪念,念南無阿彌陀佛叫做正念。“直來”,阿彌陀佛在招換我們是說直來。直來就是說,不要再往天道去了,不要再往人道去了,不要再往阿修羅道去了,不要再往餓鬼道去了,不要再往畜生道去了,不要再往地獄道去了。如果你要往生極樂世界,心裡理這樣想:沒有關系,我這輩子念佛如果往生,當然很好,如果沒有往生也無妨,下輩子再往生極樂世界也沒有關系,那這樣有叫做直來嗎?沒有,這樣叫做歪來。阿彌陀佛叫你從因地到果地直來,我們就要直去,所以我們要和阿彌陀佛直來直去。

  我們凡夫眾生,心都是歪七扭八,自己的想法一大堆,所以對阿彌陀佛的信任不夠。“我念佛打妄想不會往生”,這樣你就是在跟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您要救我的能力很薄弱,您沒有那麼了不起,我念佛會打妄想您救不了我。”你豈不就是在跟阿彌陀佛說這樣的話。阿彌陀佛聽到你心中懷疑的心聲,所以阿彌陀佛就跟你說:“你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我有能力護佑你,我有能力保護你,這種話一定是對懷疑的人所說的。如果對有信心的人,阿彌陀佛有必要說這樣的話嗎?沒有必要。

  “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這句話說的才是妙,你不必擔心水河的水會澆濕你,也不必擔心火河的火會將你燒到。意思就是說,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循著這條白道向前直來,我有能力保護你,不讓你被水澆到、被火燒到,就是你一心念佛,我有能力救度你,你的貪瞋煩惱不會障礙我救你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是對有疑心的人在說這樣的話。那阿彌陀佛的呼喚,你要相信嗎?相信,那你會擔心念佛起煩惱嗎?不會了。

  所以,造罪的時候必墮地獄,你如果想:因為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可以使我這樣造罪的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不必擔心,我只要好好念佛就可以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就是乘阿彌陀佛的本願,這樣就是對阿彌陀佛有信心,這樣就是正確的想法。所以法然上人如此的教導我們,要使我們這樣的凡夫眾生對阿彌陀佛有信心,真正乘佛願力往生西方。

  事實上,將道理更進一步的說,如果是有罪業的人,念佛不會往生,那天底下沒有一位凡夫會往生,為什麼?凡夫眾生什麼人沒有罪業?沒有罪業的人怎麼會叫做凡夫呢?就是因為有罪業,所以才會在凡夫地。諸位菩薩!你我什麼人沒有煩惱,你我什麼人沒有妄想,你我什麼人沒有罪業?如果念佛就要念到沒煩惱、沒妄想、沒罪業才會往生,我們就沒有希望了。而且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救度,也沒有限定這麼高的標准。如果有,這攸關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麼重大的事情,阿彌陀佛發願要救度我們,一定會將往生的條件講清楚說明白。可是法藏菩薩有這樣的發願嗎?沒有!法藏菩薩沒有這樣的發願。很多人“雞婆”,將往生的標准訂得很高,讓很多對淨土教法沒有深入的念佛人,內心非常的擔心不安。所以,法然上人的法語,是我們安心之道。

  “二者起道心時之乘:其故者 不以此道心往生,此等道心,無始以來雖發,至今未離生死。故不論道心之有無,不言造罪之輕重,唯依本願名號,念念相續之力,得遂往生。如此想時,則是乘他力本願。”

  “起道心”,這是念佛人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要的。可是道心在聖道門的解釋,和淨土門的解釋,其義不同。對淨土門而言,發菩提心或者是說起道心,就是指要往生極樂世界,也就是信、願、行往生三法的願。念佛目的當然就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要了辦生死,成菩薩廣度眾生,這份心當然就是道心,也就是菩提心。如果以起道心作為往生的條件,那麼“道心”,我們在無始劫以來曾經發過,那為何我們今生此世仍在人道、仍在六道,還未出離生死?而且凡夫的發心是生生滅滅,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用兩句話形容凡夫的道心,這兩句話就是“縱發清心,猶如畫水”。清心就是清淨菩提心,凡夫縱然發清淨的菩提心,猶如在水面畫圖寫字,隨畫隨寫隨消失,也就是露水道心。

  所以,“不論道心之有無,不言造罪之輕重,唯依本願名號”,就是唯有念佛,下面這句話說的最好:

  “念念相續之力”,名號有佛的大願業力,名號有佛要救度念佛人的願力,所以能夠使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所以,念佛人只要做到念念相續,就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持續一生不斷的稱念——不是說分分秒秒,分分秒秒什麼人做得到?意思就是一生不退的念佛,今天念南無阿彌陀佛,明天也念南無阿彌陀佛,今年念南無阿彌陀佛,明年也念南無阿彌陀佛,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將來還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日日是如此,年年是如此,從平生念到臨終,從因地念到果地,從凡夫念到聖人,這樣就是念念相續。如果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三年就不要念了,修三年就收起來了,這樣沒有做到念念相續。所以信願經常在說,念佛是一輩子的事情。

  所以,第二起道心的時候,就想到,不是道心使我往生的,是念佛使我往生的。“念佛”這兩個字,念是機,佛是法。念是能念之心,佛是所念之法。能念之心就是眾生、就是機,所念之法就是阿彌陀佛,眾生與佛機法一體。請問諸位菩薩:能念之心,所念之佛,是能念之心使你往生的,還是所念之佛使你往生的?所念之佛使我往生的。這樣說起來,或許有人還不能徹底明白,用譬喻來說明更能了解體會。如果你認為,是能念之心使我往生的,那將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改南無信願法師,你每天念十萬聲的,南無信願法師,會往生極樂世界嗎?不會,因為信願法師的名字,無有救度你往生極樂世界的力量。如果你說話說的口渴,你要喝開水還是要喝酒?當然是喝開水,開水有止渴的功能,酒沒有,酒會麻醉你的神經,使你茫酥酥。如果頭痛你是要吃藥,還是要吃槟榔?當然要吃藥,吃槟榔不能止頭痛,吃普拿疼止痛劑才能夠止痛。所以萬事萬物各有其用,這句名號有什麼力用?救度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名號有救度念佛人的願力,所以是所念之佛,使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

  再舉一例來做說明,讓你更能明白。你坐飛機的工夫很好使你到達目的地,還是飛機的動力使你到達目的地?飛機的動力。飛機有飛翔的動力功能,讓你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以你只要買機票登上飛機就好了。道理。用這樣譬喻說明,有的人甚至會更進一步問:“如果沒有我坐在飛機上,我也不會到達目的地。”這樣講也不是不對,但是你要就到目的地這一件事情而言,是飛機促成的,不是你自己的力量促成的,你只不過是花錢坐到飛機上而已。

  相同的道理,不是你的念佛工夫很好使你往生極樂世界,你再怎麼念佛都會打妄想,你有什麼念佛工夫可言?我告訴你,一輩子念三、五十年的佛號,照常在臨終念佛打妄想,你要相信嗎?這是事實,如果問一問念佛三十年的人,就得到答案了,不必等到臨終,我們就是這樣的眾生。對自己是怎樣的眾生,一定要徹底的認識,那就是深信機;對阿彌陀佛名號要救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要深入了解,這就是深信法。

  所以起道心乘阿彌陀佛,心中就這樣想,不是道心使我往生的,是念佛使我往生的,所以當然念佛乘他力本願,這樣思惟就是起道心的時候,靠阿彌陀佛的本願。

 

上一篇:信願法師:信心堅固乘佛本願決定往生
下一篇:淨空法師:善人惡人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