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常有疑問,學佛時只要精進的念咒、念經就可以呢?還是說不但要念,而且還要知道經咒的含義和傳承呢?數量重要還是質量重要呢?
其實修行人有兩種,一種是智慧較高的,另一種是對三寶非常虔誠,但缺乏智慧的。無論是哪一種修行人,如果對經文或咒語的含義通達,對本尊、上師的傳承背景都了解的話當然好。但對於忙於瑣事的在家居士們而言,其中的道理不了解也沒有很大的問題,因為這些經文、心咒、祈禱文都是佛菩薩的金剛真言,誰虔誠祈禱,誰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只要具備虔誠就足夠了。
佛法的真正加持主要源自於對它的信心,而並不是人人都要具備佛法的知識才能獲得成就。對佛法的信心是上等的,那麼得到的加持就是上等的;信心是下等的,得到的加持就是下等;如果沒有信心,想要獲得加持是不可能的,所以說虔誠心極其重要。
如果對佛法沒有具足虔誠心,僅僅停留在佛法理論知識、研究的層面上,那得到加持或感應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而且這類人很可能成為“法油子”。
為什麼說修行中對佛法知識的學習是相對次要的呢?因為我們凡夫本來就是迷惑、錯亂、顛倒的,不管怎麼思考還是無法超越迷惑的思想范疇。所以光靠邏輯推理,研究思考佛法而不重視實修,最後仍然是無法獲得證悟的。但如果特別虔誠地讀誦經文、修持心咒的話,僅依靠佛菩薩的加持,成就者們的證悟境界是離我們越來越近的,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因此以虔誠心實修佛法是相當重要的。
但是在實修佛法時,如果僅僅追求持咒的數量這是不夠的,還一定要在虔誠心的基礎上,調整心態、保持正念、專注於持咒,這樣才會進一步改善內在的素質和淨化心靈。譬如:念觀音菩薩心咒的時候,就起到念得越多嗔恨越少,念得越久慈悲越大的作用。如果能達到這樣的成效,那我們就真的做到了佛經中所說的:“證一分功德,斷一分煩惱”的境界了。
騰訊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