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覺慧普弘:智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何為智慧,清淨心就是,平等心即是,不起心不動念即是,不被境界轉就是,如如不動就是。智慧是覺悟,覺悟在念頭上。從念頭上就可以看出是否覺性、是否有真智慧。

  凡夫有智慧,凡夫的智慧與菩薩佛的無二無別,一模一樣,因凡夫有諸多煩惱根之故,不得彰顯,諸多煩惱根深心所著,結魔成網,綁縛其慧,障蔽其慧。所以凡夫的智慧不在其表,也就表現出沒有智慧,做任何事都沒有智慧。做任何事都有果報,凡夫不知有果。只管按己所需而作。當事後之時、或事後幾年,幾十年。乃至前世、前幾生幾世所作之果報到來之時,方感恐慌,內心無助,不知如何是好。當遇智者之時,受之指點迷津。方知果報不可思議。以致畏之。凡夫不知因,不畏因,只知果,所以畏果。

  所以凡夫覺悟要從事上覺,從事上開智慧,也就是因事而覺,因事覺性。從事上明白事之前因,沒有了這個前因就沒有了現在的某某事。沒有了現在的果報。事的前因是想,有所想,就有了所做,因果關系就建立了。若沒有了這個想,就沒有了這個因,沒有這個因也就沒有了後來的果報,所以也就知道了這個想給自己帶來的果報很大。從不知因而畏果,到明白有了想法就會按想法去做,就有果報,這一過程,就叫因事覺性,每件事都得到覺悟到產生做事的想法就是事事覺性。當然這距離覺悟到自性還有很高的一段距離。此時的境界與菩薩接近,近似菩薩的底線。再向上提升就是菩薩了。當然,達到萬緣放下的時候,真正圓滿的智慧自然顯現,其智慧與佛的智慧無二無別。

  菩薩有智慧,菩薩的智慧與佛的無二無別,一模一樣,因菩薩都有微細的念頭在,所以障礙了真實智慧的顯現,理通達而事不夠通達。凡夫明白了禍起與因,結禍為果。覺悟到因,覺悟到想,也就是覺悟到念頭上。最後達到壞念頭,壞想法絕不敢起,只起好想法好念頭。執著修善修福。這就是凡夫的高境界。菩薩的起點就是念頭,高境界凡夫再繼續向上修行就是菩薩。惡念不起了,只起善念、善願、善行。以為很對了,很好了,很圓滿了。殊不知,善念一起,善事必成,每件善事裡面會有好多細微的事,細微的變化,甚至,每件善事做完了,因這件善事會衍生出無量事來,每件事都會有完美和不完美兩個方面,或多個方面。也就是說不是絕對完美,也就不是很圓滿,比如說,國家給貧困戶每人一百元。有人會說,國家太好了,有人會說給的太少了。也就是說只要有事就不會很圓滿,有事不如無事。惡事不如善事,善事不如無事。無事多好啊,清清淨淨。

  因為菩薩知道有善惡念頭都不清淨,都不圓滿,一切事都是有念頭產生的,念頭是諸事之因。所以菩薩畏因,菩薩畏懼的是念頭,菩薩知道,啥樣的念頭就有了啥樣的果報。這些都明白了也就是看破了,菩薩放下的快,當下看破,當下放下。心越來越清淨,念頭越來越少,時刻看住念頭,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因菩薩們具足了一定的清淨心,也就證得了一定的第次,菩薩果位。證得菩薩果位之後,念頭的畏懼性更強,因為此時菩薩有一定的神通道力,菩薩能夠親證每個念頭周遍法界。凡夫修行後知道每個念頭周遍法界,但不能證到。菩薩能,菩薩生起一個念頭到地獄,地獄就現前,念頭在人間,人間萬象歷歷在目。這些不是菩薩所畏懼的,菩薩知道有念頭就不是真智慧,智慧就沒有達到圓滿。在智慧沒有達到圓滿的同時,產生念頭就非常可怕。也就是說,智慧不夠圓滿判斷力一樣不是很圓滿。人間及地獄苦菩薩知道,他們不會退轉至人間或地獄,但菩薩會向上起念頭,菩薩的念頭若在諸天中的某一層天,其天界就會現前,菩薩的念頭若在他方無量億佛國土中的每一個佛國土上,這個佛國土就會現前,諸天界及一切他方一切佛國土,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完美。菩薩若起某念就極易落入某天界或某佛國土中,以為最好,修到位了。就是極樂世界了。所以菩薩必須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得到絕對清淨心,圓滿智慧,這樣的事就不會發生了,不會發生的原因就是不起他念。菩薩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了,為啥還會入他國境界?這是因為菩薩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但斷不了起念的因,起念的因就是一念不覺,這個一念不覺之一念,不是粗念,是極細微的念頭,念起之時根本無法察覺,所以叫一念不覺,當覺察到之時,往往都已變成了百千念、上億念,當念頭成型之時,就麻煩了。所以菩薩要在念頭還未成型之前把念頭斷掉,不覺之念初起即斷,雖然做不到把一念不覺之源斷掉,但可以把一念不覺生起之念斷掉。也就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為啥菩薩還會有一念不覺?這個一念不覺就是多生多劫以來的習氣,多生多劫以至今生,時時刻刻都在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多生多劫養成的習慣,就是習氣,這個習氣很難改變,很難斷掉,這個習氣就是菩薩的煩惱,因為這個習氣難以撲捉,沒有原因,所以叫做無始無明,無始無明之煩惱,找不到開始,找不到原因。所以難以去掉。去掉習氣需要很長時間,菩薩們去掉習氣的速度快慢不一樣,去掉習氣的多與少不一樣,也就形成了菩薩的第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四十一個,而是四十一個等級,也叫第次,習氣重的位次就低,習氣輕的位次就高。當菩薩把所有習氣都去掉了,所有的智慧也就都顯現了,菩薩的智慧和佛的智慧完全一樣了。

  佛的智慧是圓滿的,佛的智慧與凡夫、菩薩佛的無二無別,一模一樣,凡夫根本不了解自己,智慧出不來,菩薩們智慧出來了,但不夠圓滿,因為菩薩還有不易察覺的微細念頭的根,就是一念不覺的不覺。所以不夠圓滿。菩薩再向上提升就是佛,就是圓滿智慧。菩薩通過久而久之的修習,去習氣,習氣越來越少、越來越淡,終歸就沒了習氣,無有習氣。本無習氣。歸為圓點,歸為本我,歸為清淨自性,一念不覺之不覺不存在了,自然沒有了,也就是說一念之源根本就沒有。這才是自性清淨,這才是如如不動、做到了心念俱滅,無生無滅,本就無生,何來有滅。心念俱空,即真空。此真空因用真實智慧修得圓滿的,此真空就是圓滿智慧。這才是圓滿智慧。圓滿智慧就是究竟清淨,就是如如不動。看起來啥都沒有,我空、性空、相空,性相一如,性相俱空。因空無我無性無相,入一切緣不會有染有著。就是隨一切緣,隨緣入緣,與緣中不顯我及我性我相。也就絕不會障礙有緣。不是入緣,而是隨緣而入,隨緣入緣,絕不攀援,想入某緣中,起念頭入某緣中就是攀援。這些絕不會。因無我無性無相,所以不會。無性非無性,性是個文字而已,用以說明而已,若達到了不執著了,自性二字一樣不執著了,性字自然沒有了,智慧的空性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空性,所以,自性無性。並無自性。

  隨緣入緣是因為有緣成熟,有緣即將接近空性,就是接近自性,自然感得,因佛性即空性,空性即空,空即無處不在,處處皆為空性,也就是說佛無處不在,佛光無處不在。接近自性的緣,就是學佛人,就是修行人,,越學越接近自性,越修越接近自性,也就是越來越與佛性相合,就是越來越溶於佛性之中,佛性自然隨緣融之。就是隨緣。佛是隨緣度化,凡夫是想度化誰,這就是佛與凡夫的差別。佛自在隨緣而作,一切皆自在。凡夫強制要求而行。行行皆煩惱。只要凡夫和菩薩都做到究竟明理,就做到了究竟放下,究竟放下了就與佛無二無別了,一切皆一如,一切即本真,一切皆佛性,一切即佛,佛即一切。

  簡單的舉一個例子說明智慧圓滿與否的差別。同樣遇到一個大煩惱之事。

  第一種、知道煩惱之事要來了就開始煩惱了,煩惱之事到來之時,在煩惱事中就更加煩惱。事過幾年幾十年後還在煩惱。

  第二種、知煩惱之事即將來臨當即來了煩惱,煩惱事到來了在煩惱事中更煩惱,煩惱事過後很快就沒了煩惱,經過一段時間後,有人提及還會煩惱。

  第三種、煩惱之事到來時煩惱,煩惱事過去了,就不煩惱了。

  第四種、知煩惱之事即將來臨若不知,與煩惱之事中若無事,事後更無其事。

  也就是清清淨淨,無有其事,絕無煩惱,隨緣而已,隨緣與煩惱事中,清淨如始,於事中而無其事,此煩惱事過去了,一樣無其事,不起於心,不著其事。不被境界轉。始終如一,始終無事。這就是智慧。

  上面提及的一二三種或智慧欠缺或沒智慧。我們做第四種,得真實智慧。用我們的真實修德感得廣大清淨居。自然進入極樂世界。清淨居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圓滿修習功德所感得的。就是阿彌陀佛圓滿智慧所感得的,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德號,就是我們自己的德號,德號就是圓滿功德的名號、名字。我們的功德圓滿了,我們的名字就是阿彌陀佛。最圓滿的功德所居就是極樂世界。就是常寂光淨土。所以我們修行功德圓滿之時,自然會感得廣大清淨居,感得極樂世界。當然必定到極樂世界,必定成佛。成佛就是智慧,真實智慧。阿彌陀佛!

 

上一篇:覺慧普弘:如何做到無念而念
下一篇:覺慧普弘:何為佛義經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