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夏壩仁波切:業果的四大規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接下來我們說第三個,“業果”。這就是“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所說內容的真正主題內容,就是“業果”。那麼“業果”分成為幾何呢?“總業果”和“別業果”兩個部分。其中“總業果”來說,又把它分成為兩個:一個是“思維總業果”;二個是“別別思維業果”,兩個部分。

  首先思維“總業果”的問題上,大致上有四個部分。業果總體上有四個內容:第一個是“業決定”;第二個是“業增長”;第三個是“不作不受”;第四個是“已作不失壞”。這就是業果的總體的內容。什麼意思呢?作惡絕無可能招來絲毫的快樂,只能會帶來痛苦。你認為“我通過作惡而獲得快樂”的一切想法,和“看到人家作惡,所以得到了什麼什麼樣的快樂”這些都是顛倒的和誤解的,是不正確的認知。作惡只能得到苦果,絕無可能得安樂果。行善絕無可能導致任何一個痛苦的果,只有安樂的果。你看到“人善被人欺”之類的,看到了很多事情,那是因為你對因果不了解,你根本就沒有看清楚,所以給了你一種錯誤的理解,所以說這完全是錯的。因此,善只能引發快樂,惡只能引發痛苦,這樣的決定、絕對不變的這樣的道理,這叫做“業決定”。關於“業決定”的問題上,佛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在《法句經》裡面說:“如鳥在虛空,其影隨俱行,作妙行惡行,隨彼眾生轉。如諸少路糧,入路苦惱行,如是無善業,有情往惡趣,如多有路糧,入路安樂行,如是作善業,有情往善趣。”

  這就是佛在《法句經》裡面所說的。他說,首先,就像虛空中飛的一只飛鳥,在陽光普照之下,虛空中飛一只飛鳥的時候,虛空中的飛鳥飛到哪兒,跟隨它直接折射到地面上就會有鳥的影子。鳥的影子,不管鳥到哪裡,就會跟緊它,它就不會落下的。比如說,鳥到了山的那邊,影子在山的這邊,沒有這個道理。鳥到哪裡,這個影子就跟著到哪裡。同樣,不管你作善也好、行惡也好,就和天上飛的鳥和地上的影子分不開、或者就跟著到哪裡一樣,善的果和惡的果與這個人是分不開的,它從來就是跟隨的。也就是說,無論是你行善還是作惡,你的這個行善的果報或者作惡的果報,始終能夠跟著你,是不會落下、也不會離開你。打個比方說,有兩只鳥飛的話,另一只鳥可以往東飛,另一只鳥可以往西飛。但是唯有一個東西,鳥和它的影子之間,那就不會存在這個東西。同樣,善和惡的業力一旦造了之後,其結果和這個人之間,從來就不會分離,你造的善和惡的業力就會跟著你。這就是第一個偈頌的意思。

  正因為如此,你沒有行善積德,你這輩子沒有做善事、前世也沒有作善事的人,好比是口糧比較少的行路人,一路上比較辛苦,很饑渴一樣,你沒有更多地行善積德而缺乏善因的人,不管出生在哪裡,你的處境都不會很好。哪怕你聰慧過人,辦法很多,最終的結果往往不是你想達到的結果,是相反的。就像身上帶著充足的糧食的人,不管到哪裡去,他就會開開心心地吃飽飯,然後行路,很快樂一樣,你行善積德、積累善法多的人,不管出生在哪裡,他的處境都會比較好,都會比較開心、快樂。所以勸行善積德。相反,惡業也是這樣。這就是“業決定”。就是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豆而生瓜是沒有的,種瓜而得豆的結果也是沒有的。你種下了什麼樣的種子,苦的就是苦的,甜的就是甜的,你這個果是苦的還是甜的,取決於你的這個因。你種下了辣椒的種子,結果生出來的是比如大米等其他的糧食,那是沒有的事,是不可能的。同樣,因為你行善而得苦果,或者作惡而得安樂果,都是沒有的。這叫“業決定”。

  第二、“業增長”。什麼叫“業增長”呢?就是做極小的事,最後引發的結果往往是非常大的。因為以這個為起點,他不斷地造,因此時間拖得越久,他的果報就越嚴重越大。打個比方說,最初人與人之間產生那麼一點點的口頭的爭執,最後這個矛盾越來越激化、越來越激化,就變成了你死我活,要麼他把我給殺了,要麼我把他給殺了之類的。凡是任何一個惡的因或者善的因,不要看著它小、你就小視它,它可以變得無限地大的果報。打個比方說,一個火柴點出來的火有多大?手指頭那麼大。你要是不小心的話,整個幾萬平方公裡的森林,都會被就手指頭那麼大的火給燃燒了。善和惡的果,它會增長地很大。所以,佛經當中《法句經》中它就這麼說過:“莫思作輕惡,不隨自後來,如落諸水滴,能充滿大器。如是集少惡,愚夫當極滿。[ 宗喀巴大師造《菩提道次第廣論》,法尊法師譯。]”是說你千萬不要小看“我做了一點點壞事而已”,就小視它,它所帶來的後果,會是非常嚴重的。

 

上一篇:常福法師:請問師父您是怎麼念阿彌陀佛的
下一篇:華智仁波切:有個叫月稱的孩子,我們都做過他爸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