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菩薩,他不應該這樣(貪欲),所以他要“常念知足”。為什麼要知足?因為多欲不知足的人,他直接是障礙智慧的。莊子他有一句話,叫做“嗜欲深者天機淺”,好像是這句話。就是一個人的欲望很高,他的天機,他的智慧的心就會淺。我們看這個世間,你只要觀察一下,往往真正很有智慧的人,他的欲望是比較平淡的,那種欲望很高的人往往就比較愚癡。
那麼現在是根據前面要修少欲,修少欲他有個什麼呢,你在少欲當中你還不能有不平衡。為什麼我占有的資源這麼少啊?你不能這樣,這樣你就沒意思了。你一定要在少欲當中你知足,你快樂,一定要有這樣的一個心理。那你知足,你有知足感,有快樂感,這跟什麼,這跟道有關系。因為你把你人生的目標定位在智慧、道業上,你才能夠安貧守道。
所以在佛教,像摩诃迦葉,他所示現的就是修頭陀,修頭陀行的那個十二種法。他是不能住在屋子裡面的,要樹下宿的,他不能有多余的衣服的,就是但三衣的,而且是糞掃衣,一般佛教講糞掃衣就是人家不要的,拋掉的東西,你拿來洗一洗,然後補一補,又叫納衣。那你也不能接受別人供養,你只能托缽。托到了就吃,托了七家托不到你就得回來,挨餓。十二頭陀行就是叫抖擻啊,就是把所有的物質欲望降低到最低限度,這樣把你全身心都投到你的道業上。還住冢間,住在墳墓中間。
摩诃迦葉到了晚年的時候,佛很憐憫他,說你再不要去修頭陀行了,現在有很多,以後有很多長者都供養了像竹園精捨、祇桓精捨呀,這些精捨都是裝備很好啊,條件設備趕得上皇宮啊,就叫他你就住在精捨裡,但摩诃迦葉不同意。摩诃迦葉他原來的身份可是很高貴,貴族出家,婆羅門種姓,家裡是巨富的,然而他一出家修這個非常非常艱苦的頭陀行。所以他覺得我住在精捨那麼舒適的地方,我看不到一塊白骨,聽不到一點野獸的聲音,我的道心就怕提不起來,還是讓佛陀你慈悲,允許我住在墳墓之間為好。
那麼佛陀最後贊歎,有頭陀行就會有佛法的存在。一個修頭陀行的比丘和更多的比丘修這種苦行,它使僧團就有力量。反之一個修道人,他很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就完蛋了。他要穿得很豪華,他要坐名牌的汽車,等等這些,追求這些,他的道心就會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