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決定往生語錄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16-03-10下面是智者大師引用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所開示的法語,來說明念佛仰靠他力的道理。《十住婆沙論》,是《十住毗婆沙論》的簡稱。這段開示法語,龍樹菩薩說的真好,很值得我們體會奉行。

  “是故《十住婆沙論》雲:於此世界修道有二種,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

  龍樹菩薩將世尊的一代時教,分為難行道與易行道。《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說出這樣的道理,使我們念佛人,對念佛增上諸多信心。對我們凡夫而言,自然的心理,兩條路,一條是難行道,一條是易行道,我相信沒有人會選擇難行道;就算有人選擇難行道,我相信也是很少數的人。修學佛法和為人處事,和打拼事業,有很多世出世法的道理,是共通的。我相信你如果從事三百六十五行的任何一行,你一定會考慮,你所要從事的行業,你比較容易會成就,而且是你能力能夠擔任的,而且是你比較容易成功發達的,所以你才最後會去從事;我相信你不會選擇一項你很困難成就的,很困難成功發達的,而且是你能力無法擔任的。修行也是一樣,在八萬四千法門,你有將八萬四千法門的每一個法門道理都了解,才選擇要修哪一個法門嗎?一般的人根本就沒有那麼多時間心血,也沒有這份心。所以,會根據祖師的判教,然後在祖師的判教之中,去選擇自己所要修的法門。判教的重要性,就在這裡顯露出來。

  龍樹菩薩將佛法判為難行道與易行道,一分為二,給初學佛法的人在入門修行,在難行道與易行道其中選擇之一修持,我相信龍樹菩薩如此分判的用心,當然想要鼓勵下劣的凡夫,修學易行道。對根性很猛利的眾生而言,無論難行道、易行道,要成就道業都不困難,但是對下劣的凡夫而言,要以難行道修學,解脫生死,就不容易,所以才會稱為難行。首先說難行:

  外道相善 亂菩薩法

  “難行者,在於五濁惡世,於無佛時,求阿鞞跋致,甚難可得。”在五濁惡世,無佛住世教化眾生的時代,要求阿鞞跋致是很難得到。阿鞞跋致就是三不退轉的菩薩,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在《彌陀要解》,蕅益大師更說一個畢竟不退。不管是說三不退或說四不退,以通途的教法,若是以圓教要修持到真正的阿鞞跋致念不退,至少要修到八地菩薩。修到八地菩薩,連退道心的心念都不會有任何在心中起現行。八地菩薩叫做不動地,不動地就是菩薩上求下化的心念如如不動,心心從自性流露出來的心念,對上求佛道、對下化眾生,不會有任何一絲一毫的念頭退失,這是非常不簡單。七地菩薩對上求下化的心念,還會起這樣的念頭:“我只要內心安住在空性的喜樂之中就可以了,對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必如此的積極。”這就是七地沉空之難。七地的菩薩尚有沉空之難,我們凡夫眾生心念會退道心,實在很正常。我們沒有證悟阿鞞跋致,行會退、位會退、念也會退,所以末法時代的共修,藉大眾的力量鞭策,讓自己比較不會退道心,實在很有必要。請看下面:

  “此難無數塵沙,說不可盡”,在五濁惡世無佛教導的時代,求阿鞞跋致非常的困難。這種的困難也有災難,所以這個“難”字,除了有困難的意思也有災難,什麼災難?生死的災難,生死的災難是最大的。下面就說出五種困難成就阿鞞跋致:

  “略陳有五: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無賴惡人,破他勝德;三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四者聲聞自利,障於大慈;五者唯有自力,無他力持。”

  第一種就是“外道相善,亂菩薩法”。在末法時代修學佛法,有很多外道的修行,外相看起來是非常的良善,但是因為知見錯誤,所以外道修學,是很難成就道業,了辦生死。沒有通宗通教的人,往往有外道的思想,因此在菩薩道的修學,知見凌亂甚至走錯了路。

  第二種是“無賴惡人,破他勝德”。在五濁惡世沒有佛陀住世教導的時代,縱然有心學佛的人,也許因為遇到惡知識,受到障礙而失去斷惡修善的心。諸位菩薩!我們若看周遭的人,我們就知道,確實,會鼓勵我們好好修行的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害我們在六道裡面輪回受苦,無論是親人或外人,諸位菩薩!想想有道理嗎?實在很有道理。你可以好好反省思惟,在你周遭的親友之間,助你解脫的人比較多,還是害你墮落的人比較多?一般的人,都是第二種的比較多,害我們墮落的人比較多,要助我們解脫的人比較少。所以,要親近善知識,才會使我們道業進步,要遠離惡知識,才不會被他人破害修行。

  第三種是“顛倒善果,能壞梵行”。“顛倒善果”所指的就是修人天善法,也就是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所說的,“三界人天,若因若果,無非顛倒”。有的人修人天善法,以為就是解脫,這種想法與做法,就是顛倒因果。修人天善法只能感召人天善報,“梵行”泛指六度萬行,狹指清淨修行。如果沒有修六度萬行,當然就難以成就菩薩。修行當然要看你修什麼因,感什麼果。修三皈、五戒是感召得到生人果報,修三皈、五戒、十善是感召生天果報,修四聖谛是感召羅漢果報,修十二因緣是感召辟支佛果報,修六度萬行是感召菩薩乃至成佛果報,修念佛之因是得到往生之果。修什麼因得什麼果,當然一定要明白。

  第四種是“聲聞自利,障於大慈”。修學佛法尤其是大乘教法,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所作所為都是以利他為先。聲聞有定性聲聞,有不定性聲聞。定性聲聞就是一般所稱的小乘,不定性聲聞就是大乘,雖然是聲聞身但是是大乘心,譬如《阿彌陀經》所列出來的十六個大阿羅漢,外相是比丘相,內心是菩薩心,外現聲聞相,內密菩薩心或者說內密菩薩行,是菩薩非是一般的阿羅漢。

  第五是“唯有自力,無他力持”。若是只有自力的修行,沒有他力的護持,在五濁惡世無佛教導的時代,要成就阿鞞跋致是非常的困難。下面就說譬喻的話:“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過數裡,極大辛苦,謂自力也。”自力就像一個跛腳的人步行,一日只不過能行走數裡而已,而且是非常的辛苦。下面就說易行道:

  佛力攝持 決定往生

  “易行道者,謂信佛語,教念佛三昧,願生淨土,乘彌陀佛願力攝持,決定往生不疑也。”

  這段話你一定要牢記在心,晚上回去將智者大師所開示的易行道這段話,因為很短,寫在你家的牆壁,每天看幾遍,牢記在心,知不知道?

  “信佛語”是說信,“教念佛三昧”是說行,“願生淨土”是說願,具足往生三法信、願、行。智者大師若說決定往生,一定說信、願、行往生三法,和印光大師所說的一樣,和善導大師所說的一樣,祖師說的道理都是符合的。

  “乘彌陀佛願力攝持”,具足三法就是乘阿彌陀佛的願力攝持。

  “決定往生不疑也”你只要做好往生三法,乘阿彌陀佛的願力攝持,一定往生,不用懷疑。

  諸位菩薩!你有想要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嗎?有,那你一定要將這段話“信佛語,念佛三昧,願生淨土”做到,也就是你要做到“深信、切願、力行”,這樣你決定會往生極樂世界。

  “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須臾即至千裡,謂他力也。”難行道像一個跛腳的人步行,易行道像一個人坐船,坐船和走路一比,當然不可同日而語。靠著船的力量,一下子就到了千裡之遠。

  “譬如劣夫,從轉輪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轉輪王力也。”轉輪王有四種金、銀、銅、鐵。“轉輪王”就是轉輪聖王的簡稱。轉輪聖王有七寶,其中一寶就是輪寶。輪寶就是轉輪聖王的交通工具,轉輪聖王的輪寶飛行的速度很快,比保時捷開兩百時速還要快,所以一日一夜這麼短的時間,坐上轉輪聖王的輪寶,就能夠周行四天下。四天下就是四大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這就是靠輪寶的力量,不是自己走路的力量,所以叫做他力。

  這段他力的法語,信願也向諸位報告的非常詳細,你如果了解了,依教奉行,好好的做好往生三法,一心念佛,那你絕對能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四、《淨土十疑論》第八疑

  第六段文是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所開示的第八疑。這個問答,道理非常的重要,所以在昙鸾大師所著作的《往生論注》,在《安樂集》道綽禅師所開示的,都同樣設有關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在問與答,對淨土的行者而言非常的重要,因為這是淨業的行者,在修念佛法門通常會遇到的問題。首先信願將這個問答讀一遍,讓諸位來對照一下。

  問: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作一切罪業,無惡不造,雲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過三界結業之事,雲何可通?

  答:眾生無始以來,善惡業種,多少強弱,並不得知,但能臨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業強,始得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若惡業多者,善知識尚不可逢,何可論十念成就?又汝以無始以來惡業為重,臨終十念為輕者,今以道理三種較量,輕重不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雲何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緣,三者在決定。

  因為在答的部分有四段文,所以我們一段一段來探討,這樣比較容易了解智者大師所開示的法語真義。先來看問的意思。

  眾生在無始劫已來,所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一般說到“業”大多數指罪業。事實上業有三種,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業就是非關善惡。業是造作的意思。造作善事當然就是善業,善業完成帶來福報。惡業就是造作惡事,造作惡事當然會招感苦報。所以我們念佛的行者,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是造作淨業,造作淨業會招來往生極樂世界的果報。所以同樣造業,要造淨業或者造善業,千萬不要造惡業。

  “眾生在無始劫以來,造作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作一切罪業,無惡不造,雲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不少的淨業行者,在念佛修行的過程,往往會如此的疑惑。既然眾生無始劫以來造無量業,今生盡形壽沒有得遇善知識,又再造作一切罪業,無惡不作,臨命終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成就道業,這個道理很難令人相信。

  “出過三界結業之事,雲何可通?”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結業”就是煩惱業,“結”是煩惱的別稱。既然無始劫以來,造作無量的罪業,今生又沒有得遇善知識,又造一切惡業,無惡不作,那臨終才念十聲阿彌陀佛的聖號,就能往生極樂世界,成就道業,超出三界,這樣道理怎麼說得通?問的意思就是如此。

  “答:眾生無始以來,善惡業種,多少強弱,並不得知。”一開始,智者大師先用推測的道理說明,你我眾生無始劫以來,八識田中所種下的善種子、惡種子是多或是少、是強或是弱,並不得知。因為我們沒有神通,不知道我們的善種子有多少,不知道我們的惡業有多重,諸位你知道嗎?你我都不知道。既然不知道,就來看現在的果報,推想過去的情況,也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現在所受的如果是苦報,那麼你在過去生所造作的,必定是惡因,惡因才會招來苦報;如果你現在所受的是樂報,那麼過去生你一定造作善業,因為善業會招來福報,所以從現在可以測知過去。同樣的道理,從現在造作的因,也可以了知未來的結果,“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個人在無始劫以來,所造作的善或是惡的業種,是多或是少、是強或是弱並不能了知,“但能臨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業強,始得遇善知識,十念成就”,這是智者大師從過去到現在、前因後果推測,一個臨終者,在平生沒有念南無阿彌陀佛,臨終才得遇阿彌陀佛的聖號,念十聲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這是宿善業強,所以才能夠在臨終遇到善知識,十念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往生極樂世界,了辦生死,成就道業。

  就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這樣推測,我們可以進一步思惟:如果一個人平生造作逆惡之罪,臨終快要死了,剩下能夠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的時間生命而已,那這樣的人臨終,得遇阿彌陀佛的教法,是宿世善根很強;諸位你我不是在臨終,是在平生,我們不只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我們有可能念百聲、千聲,萬聲、億聲,有的蓮友大德可能念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平生又聽經聞法,又做早晚二課,我們和臨終才念十聲阿彌陀佛聖號的行者,做一個比較,我們的善根,是不是比臨終才念十聲阿彌陀佛聖號的行者,更是宿善業強,對不對?當然!所以既然臨終才遇法,念十聲阿彌陀佛的聖號,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是宿善業強,那我們現在佛號念千念萬,不但聽經聞法,守戒用功,做早晚二課,斷惡修善,做人天善法等等的修持,那我們的善根,應該是比臨終才遇到阿彌陀佛聖號,才念十聲的人,善根強過很多,這樣道理才說的通。臨終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因為宿善業強,所以遇到善知識,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我們和這樣的眾生做比較,我們的宿世善業更強,我們佛號又念千念萬,這樣下品下生的眾生,能夠十念成就,我們平生的眾生佛號念千念萬,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能不能成就道業?能!這樣道理才說的通。所以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這段文,使我們了解這樣的道理,使我們對念佛越來越有信心。

  “若惡業多者,善知識尚不可逢,何可論十念成就?”這段話說的一點都沒錯。如果一個人惡業深重,在臨命終連善知識都遇不到,甚至連被人助念的因緣都沒有。所以,在臨終能夠遇到善知識,為他助念開示,當然這是有福報的。所以平常就要認真修福,而且要和一切眾生結善緣,要斷惡修善,不然一個人業障深重,臨終要遇到善知識就困難了,何況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諸位菩薩在平常,好好認真念佛,念到能像王日休居士站著自在往生,念到在三天前,阿彌陀佛就現前為你授記:“佛子某某人,三天後的晚上八點,我來迎接你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你能念佛念到這樣的地步,我相信你臨終,縱然有病苦的折磨也是很少,而且你一定充滿著法喜,准備三天後要往生極樂世界做菩薩,這三天的心情是歡喜的還是痛苦的?歡喜的。歡喜什麼?歡喜要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三天後是要哈哈大笑,很潇灑向這個世間說拜拜,還是要放聲大哭?當然要很歡喜往生極樂世界。

  “又汝以無始以來惡業為重,臨終十念為輕者,今以道理三種較量,輕重不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

  無始劫以來惡業很重,這是你我凡夫共通的毛病。我們原本惡業就很重了,可是不要認為無始劫以來惡業就很重,臨終念十聲阿彌陀佛比較輕,所以怎麼可能一生造惡造罪,臨命終念十聲阿彌陀佛的聖號,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一般人比較難以相信的。會難以相信,就是對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力沒有深入的了解,所以難免會認為,自己的業障很重,阿彌陀佛要救度自己往生極樂世界,沒有那麼容易。

  智者大師用三種道理來較量,輕重不定。不是說一生造惡業很重,臨終念十聲阿彌陀佛的聖號很輕。“輕重不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不是說一輩子所造作的惡業,時間很長,惡業很重,臨終念十聲阿彌陀佛的聖號,時間只不過是幾秒鐘,佛號也只不過是十句而已,要論輕與重,不是在時節久近多少,為什麼原因?下面就以三種道理,來說明這樣的意思。“雲何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緣,三者在決定。”首先來看在心:

  在心:一虛一實 豈得相比

  在心者,造罪之時,從自虛妄顛倒生。念佛者,從善知識,聞說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名號生。一虛一實,豈得相比?譬如萬年闇室,日光暫至,而闇頓滅,豈以久來之闇不肯滅耶?

  在心是第一位,可見最重要。罪業的輕重與念佛輕重的比較,來論輕與重,不是在時節久近多少,在心,因為心的力量很大。一個人雖然平生造作很多惡業,不過在臨終有一份很虔誠的忏悔,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我相信和阿彌陀佛的本願是相應,必定能感召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佛菩薩憐愍我們眾生的罪業,知道我們造業造罪所以會受苦受難,要救度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在這六字洪名願力絕對的救度。眾生如果一念忏悔回頭了,知道過去所造作的惡業不對了,從現在開始斷惡修善,念佛求阿彌陀佛接引極樂世界,縱然這個時候在臨終,所念的佛號沒有幾句,諸位菩薩!你如果是阿彌陀佛,你會接受這種弟子的忏悔嗎?會!你如果是阿彌陀佛,你會接引這樣的弟子往生你的淨土佛國嗎?會!你們實在很慈悲,佛菩薩確實就是這樣慈悲的聖人。

  在此智者大師,用兩相比較的方式,讓我們了解,造罪的心和念佛的心,是一虛一實,所以不得相比。這道理了解了,你對念佛就會越來越安心。

  “造罪之時,從自虛妄顛倒生”,確實智者大師說的沒有錯,凡夫眾生逢遇惡緣造作罪業,當下造罪的心是虛妄心、是愚癡心、是顛倒心,有佛菩薩聖人慈悲心、智慧心造罪造業的嗎?當然沒有。凡夫眾生就是因為沒有智慧,就是因為自性般若還未開顯,所以遇到惡緣,八識田中的惡種子起現行,因會遇緣的時候就產生果報,所以造罪的時候內心是虛妄的,內心是顛倒的,內心是愚癡的,如果有智慧、有慈悲、有道力,怎麼會做凡夫造罪的事情?絕對不會。這就是造罪的心。下面就說念佛的心:

  “念佛者,從善知識,聞說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名號生。”念佛就是聽聞善知識開示阿彌陀佛的名號,有真實的功德,所以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信受而念佛,就是有一份要往生極樂世界的菩提心,才會聽聞淨土教法,才會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這是一定的道理。可是,你也許會這樣懷疑:“信願師父!有的人念佛是要求人天福報,又不是要求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度眾生。”沒有錯,確實有這樣的人。縱然這樣的人不是為了要解脫,往生極樂世界廣度眾生,但是聽聞善知識開示阿彌陀佛名號的真實功德,這是實,造罪的心是虛妄的,這是虛,所以智者大師才會說:

  “一虛一實,豈得相比?譬如萬年闇室,日光暫至,而闇頓滅,豈以久來之闇不肯滅耶?”這個譬喻說的真好。我們無始劫以來,所造作的罪業,猶如萬年的暗室,一間室內暗了一萬年,要讓室內燈火通明,很簡單,只要開關一按下去,電流通過燈絲發熱產生光,光來暗去,而且是同一時間。所以,在此是說日光,窗戶打開讓日光從室外照射室內,黑暗就消滅了。不是說這間室內黑暗一萬年,日光照耀進來要等一萬年,才能光明破除黑暗。意思就是說,雖然無始劫以來,我們造罪很多、惡業很重,可是只要你肯真誠稱念十聲阿彌陀佛的聖號,猶如日光暫至,就將所有生生世世所造作的惡業滅除。所以,最主要是在心,不在時節久近多少。念佛也是一樣,不在念佛數目的多少。有的人一天佛號念三萬聲,但是是在應付的,應付數目。有的人念佛雖然沒有那麼用功,但是每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都很誠懇很至誠的稱念,諸位菩薩!請問你:將來你臨終在念南無阿彌陀佛那個心情,和你現在平時在念南無阿彌陀佛,那個心情相同嗎?不同!我們沒有遇到臨終不知道,不過我們去看有人快要死的,臨終了,如果他是一位念佛人,我相信臨終他意識清楚,還能夠念佛的時候,他會念佛嗎?當然會,除非他不想要往生極樂世界。他不想要往生極樂世界,他就不會念佛了。如果諸位菩薩你要往生極樂世界的決心是百分之一百,這是譬喻的話,諸位菩薩!你往生極樂世界的決心有百分之一百嗎?如果你往生極樂世界的決心百分之一百,臨終你還沒有老人癡呆,念佛的人臨終比較不會老人癡呆,沒念佛的人年紀大來七八十歲,很容易老人癡呆,自己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所以為了避免老來會癡呆,要認真念佛,知不知道?如果你在臨終意識清楚,念南無阿彌陀佛,那個時候就是當下要跟著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樣念佛的心情,和平常念佛的心情相同嗎?不同!絕對不同。如果你不相信我再繼續說下去,你就會肯定我認為不同的道理。

  現在沒有地震我們也是在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慢慢的念而且小聲的念,有的念佛念到還未證悟念佛三昧,先證悟睡眠三昧,就是念佛的時候會打瞌睡,這是平時念佛的情形。可是,突然大地震,就像九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是上下震動左右搖晃,這可是很刺激,有的是嚇到面如土色,那個時候!諸位菩薩,你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嗎?會!那時候你會慢慢的念嗎?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會慢慢的念嗎?不會!那時候你會念的很大聲又很逼切,南無阿彌陀佛救人!念的很大聲,這是人性。所以平時的念佛很容易懈怠、放逸、渙散,這是凡夫的懈怠心。凡夫放逸懈怠的心很強,所以在臨命終,因為生命即將死亡,那時候的念佛心情心態絕對是不一樣的,這是臨終念佛猛利的心情,不同於平生。

  在緣:一真一偽 豈得相比

  在緣者,造罪之時,從虛妄癡闇心,緣虛妄境界顛倒生。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偽,豈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慘,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鼓,即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慘而不肯出也?

  在緣的意思,與前面在心的意思,大同小異。造罪的心是虛妄的,聞佛的名號之心是真實,所以一虛一實當然不能相比,一實能破一虛,所以念佛能破罪業。造罪之時是從虛妄心、愚癡心、黑闇心,緣虛妄的境界顛倒產生。五欲六塵的境界都是虛妄的,殺、盜、YIN、妄的境緣都是虛妄的,所以造罪是從虛妄心產生,緣虛妄境界,所以念佛能夠破掉虛妄的境界。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功德是真實、功德是清淨、功德是無為、功德是無漏、功德是無上,所以念這句佛號為何功德這麼大?因為這句佛號的功德,有法藏菩薩修諸六度萬行,究竟圓滿成就,叫作萬德洪名。萬德就是一切六度萬行的修行功德已經究竟圓滿了,也就是完成四十八願的任何一願,也就是修成六度萬行的任何一行,一切諸善萬行的總功德,在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之上,所以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要救你往生極樂世界,功德夠不夠?夠!了解這句佛號道理的人,絕對會認為功德夠了。對這句佛號沒有相當了解的人,知見沒有很正確,也許就會這樣認為:光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這樣要往生極樂世界,功德真的夠嗎?這樣是對這句佛的了解不深,對阿彌陀佛的信賴不夠。

  你好好去讀《淨土聖賢錄》《往生集》《佛祖統紀》《近代念佛見聞錄》《善女人往生傳》《三寶感應要略錄》《法苑珠林》《華開見佛》,讀剛才我所說的這些書,都是有記載修行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公案。尤其是《淨土聖賢錄》,你好好看,太多平常一心念阿彌陀佛聖號的人,往生極樂世界。你如果認為現代人,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你認為沒有什麼,你認為沒有什麼尊貴修行可言,那麼我不和你說凡夫,我就和你說聖人,你去讀《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向世尊報告他在因地的修行,大勢至菩薩就是最專修的一位了不起大菩薩。“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大勢至菩薩在因地,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證悟無生法忍。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老實專念,而且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就是不再假借念佛以外的其它方便法來資助念佛,證悟念佛三昧,修成道果,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一行——念佛,從因地念到果地,從凡夫念到聖人。諸位菩薩!這樣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要使我們凡夫一心稱念,往生極樂世界,功德夠不夠?有的人認為不夠,你認為不夠,我認為有剩,那我們不一樣的看法,問題在哪裡?很簡單,因為我對淨土的教法很深入的探討,我對阿彌陀佛的了解很多,而你對淨土教法的了解比較不深,你對阿彌陀佛的了解有限,所以你會認為只有念一句佛號,要往生極樂世界功德不夠,我認為念一句佛號,要往生極樂世界功德,不但足夠而且還有剩。所以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願力在成就。所以一個人在平生造作惡業,臨命終得遇善知識,是宿世善根真強,平常念佛修行、聽經聞法、拜佛用功、守戒行善,那善根更是強。所以不是在時節久近多少,是在心、在緣。

  “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名號為何是清淨?為何功德是真實?因為是法藏菩薩以古佛的智慧,稱性發願,稱性起修,全修在性,所以名號的功德是真實、是無上、是無為、是無漏、是清淨,因為本性顯露,才有真實功德可言。猶如禅宗六祖慧能大師在《六祖壇經》說:“功德在法身之中,不在修福。”我們凡夫眾生因為還有貪瞋癡的三毒煩惱,所以我們所修的充其量是福德,很難稱為功德,為什麼?用意識心修行,用分別心修行,用愚癡心修行,用妄想心修行,不是用真實心修行。

  “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智者大師說的真好,念佛的心是緣無上菩提之心所產生的,你為什麼要念佛?就是為了要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為了要成佛。為什麼要成佛?就是為了要廣度眾生,沒有成佛怎會有神通、慈悲、智慧、道力廣度眾生?凡夫縱然有心要廣度眾生,通常是心有余力不足。

 

上一篇:修生之道
下一篇:信願法師:決定往生語錄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