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圓覺居士
人究竟有沒有生死輪回?
你完全可以通過自身體驗到它究竟存在還是不存在,而不用去聽別人說它有還是沒有。為了幫你順利地得到正解,有必要先梳理幾個概念和法則。
第一,什麼是“我”?這個問題看上去很滑稽,其實很有味道。假如你說:我就是我,那等於你什麼也沒有說。如果你拍拍自己的胸脯說:這就是我。那麼這個答案一定是大多數人的答案了。其實呢,人們都把自己的身體當作我,而沒有真正地考慮一下自己精神方面的東西,比如見、聞、覺、知等。這些精神方面的東西通常我們把它們總稱作“心”,那麼這些算不算我?是這個身體是我?還是精神是我?還是精神加身體(身心)才算作我呢?只要你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是不難發現答案的。真正的“我”是“心”,而身體是“我的”。何以見得?因為人們要做什麼事情總是要先想了才去做嗎,比如你要去什麼地方,總是先想好了才會去那個地方。所謂“身未動心已遠”。絕不會身子先到了而後才考慮到這裡來。正所謂:心有所感,身有所應。先感後應。心是身體的主宰,身是心的客棧。
第二,我下面提到的“靈魂”,指的是“精神”、“心靈”,或者叫做“心”,主要涵蓋“見、聞、覺、知”等內容。下面要提到的“見性”既是說這裡的“見”,屬於精神范疇。
第三,如果你現在能夠看到東西,那麼說明你有“能見的能力”或者說有“能見的性能”,以下我們就稱之為:“見性”或者叫做“見”。
第四,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A、人們通常把“睜眼見”稱為“看見”,把“閉眼見”叫做“看不見”。比如你要問某個人:閉上眼你能看到什麼?他一定說我什麼也看不到,閉著眼睛如何能看到東西?其實,這是個不真實的回答。真實的情況是:人們通常是睜眼見明,閉眼見暗。人們在閉眼的時候明明看到了黑暗而說什麼也看不到。閉眼的時候人們實際上看到了黑暗。明與暗都是看的對象。所以睜眼閉眼都在見,都有可見之對象,只是見的對象不同而已。人們把看到“明”叫做“看見了”,把看到“暗”叫做 “看不見”,實在是有失偏頗。正確的觀念是,有了見性才能看到,沒有見性才會看不見。有了見性,人們既可見明,也可見暗。若無見性,那麼明暗均不應見到。所謂“看不見”的正確含義應該是既看不到明也看不到暗,那才真算是什麼也看不見了,也就是說沒有了見性。實際上那種情況是不存在的,因為你不是在見明就是在見暗。一刻也不能不見的。
B、能“見”不是眼的功能,眼不能見,能見的是“見性”。為何說眼不能見?比如把盲人與有眼的人都關在暗室裡,那麼有眼的人與盲人看到的有什麼區別?顯然是沒有區別的。若說眼能見的話,那麼,暗室中的有眼人應該看清楚暗室中的東西,而事實上有眼的人與盲人看到的沒有什麼兩樣。再如,剛死的人眼是完好無損的,若眼能見,死人應該可以看東西,若說死人能看到東西,那還能叫做死人嗎?所以能讓我們看東西的是“見性” 而不是眼。眼只起顯色的作用,就像電腦上面的攝像頭,只起貓來照貓,狗來照狗的作用。真正讓攝像頭工作並且辨別所攝內容的是攝像頭的驅動,CPU,內存以及電等因素。光有個攝像頭什麼也干不了。眼睛也是這個道理。
C、盲人能見。說盲人能見是因為盲人可以看到黑暗,有看到的對象。只是他們只能看到黑暗而看不到光明而已。因此盲人也有“見性”,盲人若無“見性”不應該見到黑暗。盲人好比黑白電視機,只能見到黑白灰色,而有眼的人好比彩電,既可以看黑白灰色,也可以看到彩色。有眼人和無眼人都能看,因為他們都有見性,只是見的范圍不同而已。正如黑白電視機和彩電都可以播放電視節目一樣,因為有電視信號在。只是黑白電視機少了一部分功能而已啊。電視信號還是一樣的,正如人的見性。
D、“見性”是什麼樣子的?它又在什麼地方呢? 其實見性是個抽象的東西,沒有形象,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可以清楚的覺察到它的存在,因為你可以用它來看東西。既然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那就不能說它在何處。我們只能說它“無在無不在”,即:它無形無相,所以說它無在。但是它遍一切處,充滿了宇宙空間,到處都有它的存在,所以我們又說它無所不在。見性就如同電視信號,看不見摸不著,而它又實際存在,充滿了空間。我們的身體好比電視機,只要在有信號的地方就可以收看電視節目。我們之所以能夠在任何地方看東西,是因為到處都有我們的見性。假如某處真的沒有我們的見性,那在那個地方是肯定沒法看到什麼的,正如沒有電視信號的電視機一般。
第五,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物質,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也沒有不是物質的運動。學過哲學的人都知道這個原理。凡運動的東西都有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即:只要是運動的東西都有生滅現象。反之,不運動的東西就沒有生滅現象,比如虛空,因為虛空靜止不動,所以虛空不壞不爛不滅。舉例子說,你面前的電腦桌,它是物質的,它是運動的(裡面的分子原子不停地運動),它是要老化的,它是要消亡的。但是它所占據的空間是不運動的,是不會毀滅的,是不會隨著電腦桌的消亡而消亡的。
好了,先了解這些吧。下面我就可以講我的故事了。我一開始是根本不相信有生死輪回的。理由有三:其一,我無法回想起前世的任何一件事情,所以我無法確定有沒有前世。其二,來生還沒有到,那是死了以後的事情,我也無法確定它是否存在。其三,盡管網上有好多關於生死輪回的案例,也有很多宗教人士信誓旦旦地說有生死輪回,我甚至多次看過鐘茂森博士的《生死輪回的科學證明》,但是我依然無法相信生死輪回,因為那些都是別人的東西,不是我自身的經驗。不信就是不信,不能強說為信,一點都勉強不得啊。但是後來我通過偶然看到的一段文章,通過對自身經驗的推證,一下子得出了定有來世的結論,即刻相信了生死輪回。信了就是信了,信與不信就是這樣水火不容。事情是這樣的:
偶然在電視上看到有人問一個老和尚:“你們佛教講生死輪回,說人死了以後靈魂不滅。請問,如果靈魂不滅的話,那麼人死了以後靈魂去哪兒了?”老和尚回答說:“這個問題三言兩語說不清楚,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建議你去看《楞嚴經》(這部經的原名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也可叫做《大佛頂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於是我就在百度搜索《楞嚴經》,結果搜到了宣化上人講的《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由於好奇,想知道那個靈魂究竟死後會去哪兒,所以不敢漏掉一段文字,於是就看到了下面這段對話:
波斯匿王問佛:“人們都說,人死了以後就什麼都沒有了,隨著身體的消滅,人的心靈也就不復存在了。而你卻說心靈是不生不滅的。請問,怎麼才能讓我親自驗證一下這個心靈是不生不滅的呢?”
佛問大王:“你覺得你現在的這個身體是永遠不壞呢,還是最終要毀滅呢?”
大王回答:“肯定會毀滅的。”
佛問大王:“你的身體還沒有毀滅,你怎麼知道它要毀滅?”
大王回答:“盡管我的身體還沒有壞滅,但是我發現這個身體在不停的變化(新陳代謝),就像火燒成灰,漸漸消損,損亡不息,所以我知道,這個身體遲早要徹底消亡。”
佛說:“你說的沒錯。大王,看你現在年老體衰,容貌怎麼能和孩提時期相比啊?”
大王說:“是啊。我記得我還是孩子的時候長得細皮嫩肉,皮膚光澤,很是水靈。到了成年,血氣方剛,身強力壯。可是現在已是老年,面容憔悴,精神昏昧,頭發也白了,面皮也皺了,我看這個身體也不久於人世了,怎麼能和青少年時期相提並論啊!”
佛說:“雖說你的容貌有了很大變化,但是也不是突然間就變成這樣的啊。”
大王說:“是啊,這種變化是悄悄地、秘密地、慢慢地遷移的,我的確無法察覺到它,寒來暑往,漸漸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二十歲的時候雖然說是年少,但比起十歲時的容貌顯然已經老了許多;三十歲與二十歲比較,三十歲顯然比二十歲又老了一些;今年我六十二了,覺得五十歲的時候還是很強壯的。我發現身體的這種變化若以十年為一段看似乎很大,但是這種變化其實並不是一百年一百年的變,應該是年年在變,若再仔細想想,其實也不是年年在變,而是月月在變,日日在變,剎那剎那在變,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所以我推想,我的這個身體最終要變滅的。”
佛說:“大王,你看到了這種變化遷流不息,所以悟到了你的身體終將滅亡。你可知道,在你死亡的時候,你的身中可有不滅的東西啊?”
大王說:“我實在是不知道我死了以後還能有什麼不滅的東西。”
佛說:“大王,我現在就讓你來驗證一下那個不生不滅的東西。”
佛問:“大王,你第一次看到恆河水(恆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此時他們就在這條河邊聊天呢)是什麼時間?”
大王回答說:“在我三歲的時候。那是我母親帶我去廟裡燒香為我祈求長壽,路過這裡的時候才知道這是恆河水的。”
佛說:“大王,就像你剛才說的那樣,二十歲的時候已經比十歲衰老了,一直到現在六十二歲了,你的身體在每年、每月、每日、每時,一刻不停的念念遷變,無有止息。然而你三歲看到恆河水的樣子與你長到十三歲時看到的恆河水的樣子有什麼不同呢?”
大王說:“十三歲看到恆河水的樣子與三歲時看到的恆河水的樣子好像沒有什麼不同,就連我現在六十二歲看這恆河水的樣子,也沒有看出什麼不同。”
佛說:“你現在慨歎,你的頭發白了,面皮也皺了,說明你的面皮的確是比童年皺了很多。然而,你現在看這恆河水的‘見’性(觀水之見。也即‘見性’)與你三歲時看恆河水的那個‘見’性,有沒有年輕和衰老呢?”
大王說:“沒有。” (此時的大王,第一次體悟到:自己的“能見”,即“見性”,所見到的恆河“水的樣子”,因為從來沒有發生過變化,由此可知,自己的 “見性”是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的(不曾有絲毫的老化)。佛在這裡,用“所見”的東西不變化,反證或反顯“能見”的那個東西,也不變化,從而得出了, “見性”不老,不生不滅的這一偉大事實!---------觀音如來注。)
佛說:“大王,你的面皮雖然皺了,而你的見性什麼時候皺過? 變皺了的東西,因為在不斷的變化中,所以皺了;不皺的東西,因為不在變化中,所以沒皺。變化的東西終究要變滅,不變化的東西,本來沒有生滅,正如你現在的能見之性(見性),本來是不生不滅的,怎麼能說,隨著你的身體的生死而變沒了呢?又怎麼能說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呢?”
波斯匿王聽到這裡,豁然明了,深信:人在了卻了這一生後,定會奔向新的生命(生死輪回,的確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觀音如來注)。於是和與會大眾一起歡喜雀躍,從來沒有這麼高興過!
當我讀到這裡時,突然明白了那句俗話:所謂“人老心不老”!因為見性是“心”的一部分;“見、聞、覺、知”的屬性是相同的,也是不動、不變化、不生不滅的。所以說,心、心靈或者說精神是不生不滅的。不知道你看到這裡,作何感想啊?
也許你會聯想到恆河水,你會覺得恆河水是川流不息的啊,怎麼波斯匿王卻說沒有什麼不同呢?如果你真的想到這裡來了,那你一定學過哲學。因為學過哲學的人都會記得那句名言就是:一個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你會想到那恆河之水是在不停變化的,分分秒秒都在流淌,怎麼說相同呢?請注意,這裡說的是水的“樣子”。波斯匿王說的就是這個水的“樣子”是相同的,而不是說那恆河水是相同的。其實不管這個水是不是變化的,這些都是所見之物,都無所謂。佛真實的用意是讓你了解“能見之性”。不管所見之物變還是不變,而這個“見性”卻是始終不變的,是不生滅的。
也許你會說:我的視力是在不停變化的,我的眼睛近視了、遠視了、昏花了,我原來不戴眼鏡現在必須戴眼鏡了,甚至說我得了白內障了。那我告訴你,那是你的“見明”的能力差了,而你的“見性”並無任何變化。即使你的眼睛最後看不到任何光明的時候,直至變成了盲人,那也只能說你沒有了見明的能力了,而你的能見之性依然不動,因為你可以看到黑暗。見性好比電視信號(能產生電視圖像的性能),而人的身體好比電視機。當某個電視機及其某些元件老化的時候就可能無法正常顯示色彩,甚至只能顯示黑白了,甚至不出圖像了,這只能說明這台電視機不好用了,老化了,快完蛋了。但是不能說,那個電視信號不行了或者說那個電視信號老化了。人如果沒有見性,那就真的不能看到什麼了,既不能看到光明,也不能看到黑暗。就像沒有電視信號,那麼什麼樣的電視機也不會播放節目的。由此可見,無論你的眼睛如何變化,你的見性是不會變化的。
如果現在你還認為人死了以後見性也沒有了的話,那就等於說,當你的身體消失後,身體所占據的空間也沒有了。這不是事實,因為虛空和見性一樣都是不動,不變和不生滅的。認識到了見性不動,不會變化,沒有生滅現象,那就等於說“見性”也可以說“靈魂”在生我之前就存在,死了以後也不會滅亡了。這就帶來了新的問題: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我們就不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