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功德大小不隨形象關鍵在於內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善惡均由心決定

  隨著我們心的善惡,一切黑業、白業以及業力的強弱,也會有相應的變化。

  有些人表面上供僧、修路、造經堂,似乎功德特別特別大,但如果沒有善念、只有惡心,這些也只是一種形象而已。所以,功德的大小不隨形象,關鍵在於內心。

  《德育古鑒》中有個人叫衛仲達,有一次他的魂被引到陰間。冥官令手下把他在陽間所做的善惡檔案呈上來。他發現自己作惡的檔案堆滿整個法庭,而行善的記錄,卻只有筷子那麼小的一卷。

  冥官吩咐拿秤來稱,沒想到那一大堆惡事的檔案,反而比行善的記錄輕。冥官說:“你可以走了。”

  衛仲達問:“我年紀還不到40歲,怎會有這麼多的罪惡呢?”

  冥官回答:“只要一念不正,陰間就有記錄,不必等到行為犯法。”

  衛仲達又問:“那小卷行善的檔案,寫的是什麼內容?”

  冥官說:“朝廷想大興土木,建造三山石橋,叫很多老百姓去做苦工。你上書建議朝廷不要這麼做,這一卷就是你奏章的底稿。朝廷雖沒接納你的建議,可你這一念善心是為了萬民,所以力量非常大。”

  這些民間故事,在善惡因果方面有很甚深的意義。在我們藏地,也有許多這樣的民間故事、民間習俗,勸導人們要如法取捨因果。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了知,善心的力量非常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若一直處於善心的狀態,修行肯定會成功。否則,即使天天閉關、念咒語、作功德,但惡心充滿的話,形象上再怎麼了不起,也沒有特別大的功德。

  現在有不少人,平時看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心很惡,特別不善良,哪怕殺個人也一點都不在乎,包括有些修行人也是如此,這樣的話,你修大乘佛法真是白修了。阿底峽尊者曾說:“修行的驗相,關鍵看煩惱是否減少。”如果煩惱減少了,說明修行有進步;假如你煩惱沒有減少,反而惡心越來越增盛,修行又會好到哪裡去呢?

  所以,修行的好壞主要在於心。若懷有一顆善心,縱然身體做的事、口中說的話不太如法,但因為心百分之百善妙的緣故,這些也會成為善法,就像前面所講的把鞋墊放在泥像上的公案一樣。

  《心地觀經》也說:“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沈淪。”整個三界輪回中,一切皆以心為主宰。假如你有清淨心、信心、悲心,就有解脫的機會;若是沒有,只耽著於表面行善,究竟還是會深陷輪回,無法得到超脫的聖果。

  其實,不要說修行人,就算是世間人心不善,也會大大折損自己的福報。從前,福建有一個姓李的,他赴京應試,路過衢州。有個店主夢見土地神對他說:“明天有個李秀才來,他有望高中,你要好好接待他。”第二天早晨,李生果然來了。店主殷勤款待,送給他干糧,並提供車馬。李生問其原因,主人把所做的夢告訴了他。他聽了非常高興,晚上暗自琢磨:“一旦我考中當了大官,妻子相貌太丑陋,不配當官夫人,該換一個才對。”

  李生走後,店主又夢見土地神說:“那個人居心不良,功名還沒成就,就想拋棄妻子,現在他已失去考中的希望了。”李生再來時,店主對他非常冷淡,甚至不留他住宿。李生又問是什麼原因,店主原原本本地講給他聽。李生又驚又愧,灰溜溜地走了,一輩子都未得到功名。可見,一念善惡對自己的命運影響很大。

  在世間上,心地善良的人,不但自己問心無愧,別人也會交口稱贊。而心腸歹毒之人,即使有各方面的能力,做過一些貢獻,人們也像見到毒蛇一樣,對他沒有信任感,不敢經常接觸,以免被他坑害、出賣。

  所以,心地善良,應該是每個人的追求目標。然而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人一味追求的,只是金錢、洋房、名牌,對真正有利的善心,卻嗤之以鼻。其實,你若能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就算沒有那些身外之物,生生世世也非常快樂。相反,假如你心存惡意,那無論做了多少善事,也統統成了惡法。

  因此,大家不管在城市裡也好、寂靜山中也好,坐車也好、乘飛機也好,早上起來也好、晚上睡覺也好,唯一要修心地善良。對偶爾冒出來的貪嗔癡分別念,要想方設法盡量忏悔。

  宗喀巴大師說過:“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一切依賴於自心,故應精勤修善心。”心若善良,出世間的五道十地會順利得到;心若不善,不但得不到這些,反而可能墮入三惡趣。所以,解脫與沉淪完全依賴於自心,我們一定要精進修持善心。

  現在有些人心非常惡,盡管暫時享受種種快樂,但這也只是前世善業的余報,消盡後就沒有了。一旦他閉了眼,今生所造的惡業定會成熟,無欺感受痛苦的果報。所以,只有心地善良,才是一切快樂、一切功德的根本。

  《了凡四訓》中曾記載:呂洞賓當年跟漢鐘離學點鐵成金術時,漢鐘離告訴他:“點鐵為金可以濟世,幫助很多貧困的人。”

  呂洞賓問:“此金以後會不會變為鐵?”

  漢鐘離回答:“五百年後,鐵才會恢復原形。”

  呂洞賓說:“如此,則害了五百年後的人,我不願意這樣做。”

  漢鐘離贊歎:“修仙本要積累三千功德,你這樣的存心,三千功德已圓滿了。”

  這雖是道教的說法,但佛教中也有類似的公案,如大悲商主、星宿婆羅門的故事,盡管表面上看來是惡行,但以一顆純淨的善心,短時間內就能圓滿無盡資糧。

  所以,佛陀在《本事經》中雲:“由意有清淨,故有說有行,樂隨此而生,如影隨形轉。”有了清淨的心,身體和語言就會變得清淨,所做的一切會感得樂果,這種快樂就像影子跟隨身體一樣,無論到哪裡都會跟著你。反過來說,心若不善,身體和語言也會變成不善,這樣不但得不到快樂,反而會成為痛苦之因。這一點,大家要反反復復思維,經常觀察自己做得如何。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如何在每一天的修行生活中升起無常感?
下一篇:頂果欽哲仁波切:上師是實現所有願望的寶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