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老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306集 2016年1月25日
【經】捨家棄欲,而作沙門。
要不要出家?出家是為了棄欲、離欲。“沙門”就是出家人。
【解】《毘婆沙論》雲:家是煩惱因緣。夫,出家者,為滅垢累,故宜遠離也。又玄恽師雲:出家,造惡極難,如陸地行船;在家,起過即易,如海中泛舟。
這是什麼時候?方東美先生告訴我,這個話六十五年前說的,我跟他老人家學哲學,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當時我非常訝異,我說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又何況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意味著是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真神,低級宗教什麼都拜,到寺廟裡大大小小的不知道有多少,屬於低級宗教,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還年輕,你不知道,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他學佛,他沒老師,他在家裡學,沒有一天不讀經,最喜歡的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特別把這部經介紹給我,我也很喜歡它。
老師告訴我,二百年前中國城市、農村大大小小的這些寺廟,佛教的寺廟,裡面一些出家人都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你跟他們學佛都有成就;現在沒有了,現在他們不學了。你學佛,到哪裡學?這指示我的門路——要從經典當中下手。
在那個時代佛經沒有人印,書店裡買不到,台灣只有兩個書店,台中的瑞成書局,台南的慶芳書局,只有這兩家印一點佛書。印的什麼東西?都是經忏佛事需要的,種類少,數量也少,那些儀規我們都用不上。所以我們要到寺院去借《藏經》。《藏經》有時候不能離開門的,在裡面抄,利用星期假日去抄經,這是那個時候的情況。
現在更難了,想學佛不容易。我們那個時候學佛還有些好老師,在家,像方東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通家。他們真干,經論裡面所說的,他們能夠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他用上了,真的是法喜充滿。像《論語》上孔子說的“不亦說乎,學而時習之”。可是有不少出家人,就不是真正學道,他們不讀經,以經忏佛事法會為主,把出家當作一種行業。
玄恽法師,古人,不是現代人。現代人出家造惡也很容易,不難。在家、出家造業的多,研究經教有深入的不多,能夠依教奉行、真正修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