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經咒頌念

 

阿毗達磨俱捨釋論 第七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毗達磨俱捨釋論 第七卷

  婆薮盤豆造

  陳天竺三藏真谛譯

  釋論中分別世間品之二

  復次偈曰。如引次第長。相續由惑業。更入於余世。釋曰。一切陰相續牽引不平等。能感壽命業有差別故。此相續隨能引勢。如此次第得增長。何者次第。如偈言

  初名柯羅邏次生頞浮陀

  從此生俾屍俾屍生伽那

  伽那生捨佉及發毛爪等

  並有色諸根次第生身分

  此五位皆在胎內。謂柯羅邏。頞浮陀。俾屍。伽诃那。波羅捨佉。此胎中刺。由時節次第增長至成熟位。於母腹中業報所生。猛風吹之。風轉胎刺安置令向母身門。此胎如強糞聚過量難忍。次從此處墮。是時二苦不可為譬。復次或時母飲食威儀執作過差。或由宿業過失。於胎內死。是時有諸女人善識方便。及諸醫師解養嬰兒。方溫以酥油。及睒摩梨滑汁用以塗手。手著小利刃。於胎內譬如糞坑。最劇臭闇不淨之器。是無量千蟲類住處。穢汁常流。恆須對治。不淨及血垢膩洟液。濕爛臭滑之所染污。鄙惡叵見。穿漏薄皮以覆其上。宿業所作。身大創孔手內其中。分分斷割牽出於外。此胎中子。由宿後報業引入余道。趣向難知。復次若生無難。是時或母乳子。或余女人能瞻視之。此兒體似新瘡。觸如刀仗及烈灰汁。愛此兒身及以洗拭。次唅以清酥。飲以母乳。漸次饴以細粗飲食令稍習之。此子由次第增長。由諸根成熟諸惑更起。諸業更生及更增長。由此惑業捨命之後。由中有相續如前。更入余世。偈曰。故有輪無初。釋曰。由此道理。生以惑業為因。惑業以生為因。生復以惑業為因。如是應知。生死輪無初。何以故。若分別執有初。此初應成無因。若初實無因。所余一切悉自然生。皆應無因。現見此事。於芽等中有種子等。功能。由處時定故。火等諸因。於熟等果亦爾。是故無生無因。說常住為因。於前已破。是故生死必定無初。是生死終。由因盡可然。由生屬因故。譬如芽屬種子。由種子壞故芽滅。是陰相續所說。三生為位。偈曰。如此緣生法。十二分三節。釋曰。此中十二分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三節者。一前際二後際三中際。謂過去未來現世。雲何於三節安立十二分。偈曰。前後際二二。於中八。釋曰。無明行在前際。生老死在後際。所余八在中際。此八分一切眾生於此生為具有不。答非。若爾何眾生具八。偈曰。具生。釋曰。若眾生觸一切位。說名具生。非於中陰死。非托色無色界生。何以故。於大因緣經中。但約欲界眾生說經言。阿難。若識不托母胎赤白。為得變異成柯羅邏不。不得世尊。廣說如經。有時說緣生有二種。有屬前際攝緣生。有屬後際攝緣生。於中七分說名前際。謂從無明乃至受。所余五分說名後際。合前後際因果為二分故。何法名無明等。偈曰。宿惑位無明。釋曰。於宿世中一切惑位。於今名無明。與無明共行故。由無明力所余得起故。譬如於說王行中說導從行亦名王行。偈曰。及宿業名行。釋曰。位言次第流。於宿世中福等業位。於今名行。若今有是彼果報。偈曰。托生陰名識。釋曰。於母胎中初托生剎那。所有五陰名識。偈曰。此後稱名色。先於六入生。釋曰。從托生心。後乃至六入未生。此位稱名色。應說先於四入生。雲何言六。六者如此量立入故。是時四生。六圓滿故。偈曰。此先三和合。釋曰。若六入已生。此位說名六入。乃至根塵識三和合未起。偈曰。觸先樂苦捨。能分別因智。釋曰。由三和合名觸。此人乃至未能了別三受因異。此位名觸。若已能了別三受因。偈曰。受先YIN欲愛。釋曰。受位者。了別三受因為體乃至未起YIN欲愛。偈曰。求YIN樂具愛。釋曰。於欲塵及情色愛欲生起位名愛。乃至未能尋求五塵。偈曰。四取謂生具。為得故遍尋釋曰。若於此位中著心尋覓五塵。為得故於一切處馳求。此位名取。如此馳求。偈曰。當來有果報。能造業名有。釋曰。此人因求得欲塵心馳求。能生長感未來有報業。此位名有。由此業從今生更退。於未來世正托生位。偈曰。更接有名生。釋曰。此位名更接。何以故。於今生是識分。於未來名生。從此後偈曰。老死乃至受。釋曰。除生從此後乃至受。此位名老死。是四分謂名色六入觸受。於未來名老死。分判十二分如此。此緣生余處說有四種。一約剎那說。二約多時說。三約相應說。四約位說。雲何約剎那說。於一剎那中具有十二分。譬如有人由隨貪愛染污斷眾生壽命。此人一剎那具有十二分。是中癡惑名無明。作殺意名行。了別塵類名識。與識俱起四陰名色。約名色清淨根名六入。六入相對和合名觸。領觸名受。是貪名愛。所余與愛相應上心惑名取。彼所生身口二業名有。如此等法起名生。變異名老。滅名死。復說約剎那約相應。如分別道理論說。約位說者。十二分皆有五陰。無間生相續名多時。於四中今說何緣生。偈曰。此今約位說。釋曰。若分分具有五陰。雲何唯說無明等為分不說余。偈曰。由勝說為分。釋曰。若於位中無明為勝。說此位名無明。若於中行勝說名行。乃至老死勝說名老死。是故無失。復雲何於經中說緣生有十二分。於分別道理論說異。彼論雲。何者為緣生。謂一切有為法。於經有別意。故說十二。於阿毗達磨約法相說。復有別說。緣生有六種。謂約位說。約剎那說。約多時說。約相應說。約眾生名說。約眾生非眾生名說。雲何於經中但說眾生名。偈曰。於前後中際。為除他無明。釋曰。是故說三節。此中前際無明者。從此生疑。我於過去為已有為非有。何我已有雲何我已有。後際無明者。從此生疑。我於未來為更有為不有。廣說如前。中際無明者。從此生疑。此何法。此法雲何。今何我當來何我。為除此三種無明。是故約眾生名。三節說為十二緣生。於經中如次第說。謂無明行乃至生老死。雲何得知如此。由經言。比丘若比丘。由如實正智能通達緣及緣生所生法。是比丘不約疑耶。思前際謂我於過去為已有為非有。廣說如前。復有余師說。愛取有為前際後際無明。何以故。此三是未來果因故。此十二緣生。應知有三種自性。一惑二業三類。此中偈曰。三惑。釋曰。三分以惑為性。謂無明愛取。偈曰。二分業。釋曰。二分以業為性。謂行及有。偈曰。七分類為果。釋曰。七分以類為性。謂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惑業依故。此類或說名果。此七分於余處說名果。所余諸分說名因。惑業為性故。何因緣於中際說果因廣。類有五種差別故。離惑為二分故。於後際說果略。離為二分故。於前際說因略。說惑一門故。偈曰。略果及略因。由中可比二。釋曰。由廣說中際。前際後際。廣因廣果。例此可知。是故前後際不復廣說。若復廣說此言無用。若緣生唯十二分。由不說無明因。生死應至有始。不說老死果故。生死應至有邊。若立無明因老死果。應更說別分。若說此二別分。則有無窮之過。若不說別分。又不免前難。不應別立。此中由佛世尊已顯此義故。偈曰。從惑惑業生。從業更果類。從類類惑生。有分理如此。釋曰。從惑惑生者。謂從愛取生。從惑業生者。謂從取有生。從無明行生。從業果類生者。謂從行識生。從有生生。從類類生者。謂從識名色生。乃至從觸受生。從生老死生。從類惑生者。謂從受愛生。由世尊安立有分道理如此。由無明是煩惱性故。惑從類生。惑從惑生。此義自顯。由老死類以受為邊故。從此更生惑。是故於中不可增減如此純大苦聚緣和合生由此言。若不爾。此文有何義相應。有余師說。於余經中說。無明以不正思惟為因。不正思惟以無明為因。於此經中不正思惟。亦是所說由入取攝故。雲何不正思惟入四取攝。若說由相應故。亦應說入愛無明攝。與彼相應故。若在彼攝。此中雲何能證。謂無明以不正思惟為因。若但由位攝能證因果義。愛及無明入取攝故。不應立為別分。如不正思惟。有余師說。於余經說不正思惟為無明因。此不正思惟說在觸時。如經言。依眼根緣色塵。染濁思惟生。能起無明。於受時無明必生。如經言。緣無明觸所生受。故愛得生。由此別經故知。不正思惟於觸時起。能為受時所起無明作因緣。是故無明無無因義。故不須立別分。無無窮之過。此不正思惟。由說復從無明生。染濁思惟從癡生。此經言為證。於余經不無此義。若汝意欲立如此義。此中則應更說。彼文句不應說。若不說雲何知有。由道理知有。何者為道理。若受無無明。不能為愛因緣。譬如於阿羅漢。若觸不顛倒。不能作染污受因。雲何知不正思惟從無明生。由於阿羅漢無無明故。觸不顛倒。若由此道理故。不更說則成太甚過失。若此義由道理可見不須別說。自可得知。不但不正思惟。所余諸分不說亦應可知。則悉不須說故。此執不成救義。前所立難亦不成難。謂度無明老死。不說余故。故生死有初有邊正說非不圓滿。何以故。受化眾生迷惑於有生。雲何從宿世現世起。復從現世來世起。此三世次第相應。如來唯欲說如此多義。此義於前已說。如偈言。於前後中際。為除他無明。佛世尊說。比丘我今為汝等。說緣生及緣生此所生諸法。此二句其義何異。若依阿毗達磨義。此二無別義。何以故。此二是一切有為法故。雲何未來法。未生說名所生。若爾。雲何未來未是所作。說名有為。由能生故。意所引故。說名有為。若爾無流雲何。是彼亦由善故意所引若爾於涅槃約至得。亦應有如此義。此有為是所生種類故。雖復未生。亦說名所生。譬如色未變壞亦說名色。由是變壞種類故。是故無失

 

上一篇:阿毗達磨俱捨釋論 第八卷
下一篇:阿毗達磨俱捨釋論 第六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