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經咒頌念

 

阿毗達磨俱捨釋論 第八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毗達磨俱捨釋論 第八卷

  婆薮盤豆造

  陳天竺三藏真谛譯

  中分別世間品之三

  行有於業俱捨中當說。愛取於惑俱捨中當說。如此緣生。若略說唯三。謂惑業果類。此三義前已顯。偈曰。於中說諸惑。如種子及龍。如根樹及糠。釋曰。此惑與種子等。雲何相似。譬如從種子芽葉等生。如此從惑惑業類生。又如池是龍所鎮住處恆不枯涸。如此惑龍鎮住生池相續不斷。又如樹未被拔根。斫斫更生。如此未拔除惑根諸道滅滅更起。又如樹時時生花生子。如此諸惑數數生惑業類。又如米為糠所裹。於生有功能非單米。如此業為惑至得糠所裹。於生別生有功能非單業。如此諸惑應知如種子等。偈曰。如有糠米業。及如稻並花。釋曰。於前已說惑似糠。今說業如有糠米。又如稻蕉等以果熟位為邊。如此諸業已熟不更生報。又如花於生子中是近因。如此業於生果報中最為近因。偈曰。如熟飲食類。釋曰。如已熟食及飲。一向為受用。不可更轉為生。如此果報類。不能於別生中更牽別果報。若更牽報無得解脫義。如此生相續依因依緣生。不過四有。謂中有生有先時有死有。此四於前已釋。偈曰。於四種有中。生有必染污。釋曰。此中幾有定不定染污。若一向染污。唯是生有。由何惑。偈曰。由自地諸惑。釋曰。若生有在此地。一切同地惑皆為染污。於三界無有一惑由此眾生不結生。阿毗達磨師說。如此此染污由大惑。不由小分惑。由自在故。若此位最昧鈍。隨有惑先數數起惑最近。是時於此位中此惑即起為染污。由先疾利故。接中有為必應知如此染污不。偈曰。余三。釋曰。所余三有。即中有等。各有三種。謂善染污無記。於諸有中幾有於何界相應。偈曰。無色三。釋曰。除中有所余有。何以故。無色界非隔別處。為至彼故起中陰。於欲色界不數故。則知皆具四有。如眾生依因依緣生。此義已廣說。若眾生已生。雲何得住。偈曰。世間以食住。釋曰。有一法世尊自通自知。為他正說。謂一切眾生以食為住。經言如此。此食有幾種。有四種偈曰。段食。釋曰。段食者有粗有細。細者是中有眾生食。以香為食故。及諸天劫初眾生食。以無變穢流故。此食悉入彼身。如油於沙。復次若細眾生彼食亦細。譬如發污蟲等。觸食第二。作意食第三。識食第四。此中段食者。偈曰。於欲界。釋曰。此食於色無色界無。由離欲此於彼生故。偈曰。以三入為體。釋曰。於欲界香味觸入。一切皆名段食。作段吞故。先以口鼻含之。後分分吞故。影光焰輝。此等雲何成食。由從多故。作如此說。此等若非所食能令相續住。亦入細食數。譬如浴塗等。雲何色入非食。若作段食必約於色。偈曰。非色入由此。不利自根脫。釋曰。食是何法。若能利益自根四大。色入者於正食時。不能利益自根及四大。何況能利益余根及四大。非自境界故。有時見色即起樂及喜。此色亦非食。但緣此為境。能生樂受等觸。以此為食非色。復次已得解脫人。謂阿那含阿羅漢。見可愛飲食無利益故。偈曰。觸作意及識。三有流通二。釋曰。觸者從三和合生。作意者是心業。識者是意識。此三若有流必是食。此三通三界有。雲何不立無流為食。由立食以能滋長諸有為義。無流生起能滅盡諸有。毗婆沙師執如此。復次於經中說食義。食有四種。為令已生眾生得住。及為愈相續。又為利益尋求生眾生。無流法不爾。是故非食。已生者於道中已生眾生。此義易解。何者尋求生。偈曰。意生尋求生。乾闼婆中有。對有。釋曰。世尊以此五名。說中陰眾生。何以故。此眾生從意生故。故說意生。不取不淨及血所有諸外為生依故。尋求生者。欲得生未得故。處處尋求生。乾闼婆者。由食香故。以香益身行向於道故。對有者。對向生處起故。如經言。對起有礙害自體。生有礙害世間。由此經言故。對有名中陰。復有別經言。有眾生對有結已盡。非生有結。此經中有四句。復次已生者。謂阿羅漢。尋求生者。謂有愛眾生。復次幾種食令已生眾生。住幾種食能滋益尋求眾生生。毗婆沙師說。一切食皆能為二事。何以故。段食亦於有愛眾生令得後有。佛世尊說。有四食為病根癰刺老死等緣。作意食亦曾見令現生住。先舊師說如此有一父遭饑餓難。以滿囊灰掛置壁上。慰喻二子語雲是麨。二子數思麨囊。得多時安住。後時有人。為開彼知是灰。失先作意即便命終。復次於海中有多人。船敗見大濤聚。思謂是岸。隨往趣彼。至已觸之方知是濤。失先作意即便命終。於別誦中說。海中有大身眾生。從水登岸。於沙上生卵。以沙覆之還入海中。若母於此卵憶念不忘。卵則不壞。母若於中忘失憶念。此卵即壞。經部解不爾。勿由他食他食得成。若釋應如此。於中若卵緣母。憶念不忘。卵則不壞。若忘即壞。有余師說。此憶在觸位中。雲何說食唯四。為不如此耶。一切有流法。必能滋益有。雖然由勝故說。偈曰。為益此。能依所依二。能引生別。有次第說後。二釋。曰所依者。謂有根身。為滋益此身段食為勝。能依者。謂心及心法。為滋益此法觸食為勝。如此二食。於滋益現世已生有中勝余。復立作意食者。於引後有為勝。是所引有。從業所薰修識種子生。如此後二。於引生未生有為勝。是前二食如乳母。能將養已生故。後二食如生母。能生未生故。由勝余故唯立四。為一切所吞分段皆是。食不有分段是所吞而非段食。此有四句第一句者。若吞此分段。諸根壞損害四大。第二句者。謂余三食。第三句者。是所吞分段能滋益諸根增長四大。第四句者。除前三句。如此與觸等如理應各立四句。為有緣觸等得諸根滋益。及四大增長。是諸亦非食不。有謂別地及無流。余句應思。若人食此食。損食者根大。此物亦是食。由執初至故。何以故。段食於二時中作食用。若正食時對治本病。若消時增益身大。毗婆沙師說如此。於何道有幾食。於一切道有一切食。於生亦爾。於地獄雲何有段食。有燃赤鐵段為食。錫赤鐵汁為飲。若能損害物亦是食。則違前四句。亦違分別道理論。彼論雲。何者為段食。若緣此分段滋益諸根。增長四大相續得愈。及識亦爾。廣說如論。由約能增益食說。故無相違。損害食於地獄中亦有食相。何以故。此食有能為暫遮饑渴等病。復次有別處地獄。如人道有段食故。是故段食遍五道中。有此義應然。佛世尊說。若有人施一百離欲欲界外仙人食。若有人施一凡夫人食。此人在剡浮密林中行。於此前施後施。福德百千倍勝。是何凡夫在剡浮密林中行。余師說。住於剡浮。或雲。是有福凡夫。此執不然。由說一故。此中何所以。施一凡夫食福德。多勝施多離欲凡夫。若施多凡夫食。此福德勝施一凡夫。是義可然。有余師說。是近佛地菩薩。余師不說此義。何以故。若施此菩薩福德最多。不可稱數。若施此人所得福德。乃至施百俱胝阿羅漢。亦所不及。毗婆沙師說。有凡夫已得四谛觀決擇分能。此中說名在剡浮密林中行。此名與義不相稱。又不曾於余處但假安立此名。謂經及阿毗達磨藏等中。說剡浮密林中行。必得四谛觀決擇分能。是故此是自所分別。若爾雲何。必約菩薩正在剡浮密林中行。故說此言。何以故。此菩薩於是時與凡夫離欲。欲界二義相應故。於余仙人分別。令異此菩薩。於無邊眾生無量倍勝。而報百者。由隨前所立。此義必應爾。何以故。由除此人於外仙人格量須陀洹故。若不爾。應以剡浮密林中行格量須陀洹說眾生依因依緣生。及眾生得住義已。眾生死墮義亦已說。謂由福盡。不由命盡等。此義今當說。為於何識正起時眾生得死墮及托生。偈曰。斷接善離欲。退及死托生。此事於意識。釋曰。斷善根。更接善根。離欲下界。退失上界死生。如此六法。於意識中成。非於余識。由說生故。托中有義亦是所說。若約受死生雲何。偈曰。於捨受死生。釋曰。捨命及受生。此二心在不苦不樂受中。此受昧鈍故。余受則明了。於明了識中死生不成。於此意識中。偈曰。非一無心二。釋曰。死及生雖復在意識。非一心及無心中。何以故。若人正在定心無死生義。地非同分故。功用所成故。能為利益故。於無心中亦不得死。何以故。若無心人則無橫害。是時依止若欲起變異。是時隨屬依止心。必定起現前。後方捨命非余。若於受生時無心亦不應然。心斷因不有故。若離上心惑。不得受生故。是故於中無心不應道理。死有有三種。於前已說。偈曰。涅槃二無記。釋曰。於威儀心及果報心。若於欲界中。有果報名捨。若無於威儀心般涅槃。雲何但於無記非余心中。此無記。隨順心斷絕。由力弱故。若人正死。於何身。分中意識斷滅。若一時死。身根共意識一時俱滅。若人次第死。此中偈曰。次第死腳臍。於心意識斷。下人天不生。釋曰。若人必往惡道受生。及人道天道。如此等人。次第於腳於臍於心意識斷滅。不更受生是名不生。謂阿羅漢。此人於心意識斷絕。有余部說於頭上。何以故。身根於此等處。與意識俱滅故。若人正死。此身根如熱石上水漸漸縮減。於腳等處次第而滅。復次若眾生如此次第捨命。於中多眾生。為斫末摩苦受所逼方死。雲何斫末摩。偈曰。末摩水等。釋曰。末摩者。於身有別處。如偈言

 

上一篇:阿毗達磨俱捨釋論 第九卷
下一篇:阿毗達磨俱捨釋論 第七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