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控制妄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佛時如何控制妄念

  ——摘自大安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記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是在勢至菩薩最後一個總結性的回答,叫結答圓通。大勢至菩薩禀告,現在釋迦牟尼佛問我證得圓通的方便;這個“圓通”,圓是什麼?圓就是一般我們講圓融、圓滿、圓足,它是包涵著一切不可思議的功德,總攝一切義理;不是呆板地拘泥在一個地方。在東方文化都很講“圓”:圓融、圓妙;我們自性的這種實相的功德就是“圓”。這個“通”是通達,沒有一個地方遍不過去的;這個“通”也可以出生一切,沒有一個間隔。那麼“圓通”就是我們自性——佛性的表達;圓融,通達一切,契入到自性圓通。

  大勢至菩薩說“我無選擇”,“我無選擇”,前面有二十三位大阿羅漢和菩薩介紹他們契入圓通的方法,他們都是有選擇的,或者阿那律陀選擇這個眼根、憍陳如選擇聲塵、香嚴童子選擇香塵、這個持地菩薩選擇地大、彌勒菩薩選擇識大;他都在六根、六識、六塵、七大選擇相應的一種契入。那麼大勢至菩薩他這個法門叫什麼?叫根大圓通,又叫見大圓通。構成宇宙萬有的七大要素叫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這個“見大”是什麼?見大,就是我們本來的妙明真心,由於一念無明妄動轉為真妄和合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面有見分,有相分;這個見大或者叫根大就是阿賴耶識的見分。

  那麼這個見分叫,就叫“一精明”;一精明呢,就是這種“見”,由這個“見分”,他才會覺知外面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理狀態,我們的山河大地:就是“覺明”有個對待。那麼見大叫一精明,號稱“第二月”;所以我們的六根——托起六根要在六塵產生作用,都是這個見大就是一精明產生作用。現在“都攝六根”,就是使這個一精明的這個見分,不再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往六塵跑;因為六根接觸六塵,中間產生六識,這就是十八界,裡面都貫穿著這個見分的;現在這個六根不緣六塵,不產六識,把這個一精明攝在這句名號上。就在外不選擇六根之相,裡面不選擇六根之性,完全統攝在這個佛號上。於是六根都攝在這個佛號上了:眼不取外面的色塵,看著佛像;這個耳根不緣外面的聲塵,來聽自己念佛的聲音;這個意不緣外面的法塵,專門憶念這個佛的功德、唯依一精明,使這個六根不在六塵產生作用。這是很深邃的一種修行方法,所以這個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念佛的方法。

  我們講念佛的理論和方法就是四句話:念佛的理論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佛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怎麼攝?我們常常念佛為什麼會妄想紛飛,心攝受不住?這就是“都攝六根”的方法,你還沒有掌握。再進一步分析,你這個六根用得不好就叫“六賊”;“六賊”就是把我們本有的功德法財全都劫捨一空。因為我們的佛性的力量都在六根托六塵之間全都分散了,所以這個六根源於一精明,分為六和合。這個六根是我們感知外部世界的六個窗口——所謂見聞覺知;見聞覺知的功能作用就是這個見分——一精明。我們的心迷在外面五欲六塵的時候,這個六根就成了賊。但是我們成佛修道也離不開這六根,要收攝六根,把原來分開、分散的這種功能作用全都收攝過來,收攝在這句名號上;這樣這種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我們就不會在那裡面去虛妄顛倒奔波了。十八界就是凡夫的境界,現在從凡夫的境界要超脫出來,所謂出世間法一定要在最根本的這個一精明上下手,使這個一精明的功能作用,再也不跑到外面去,不使這個六根在外面產生作用;面是要“反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要旋轉過來。

  那麼旋轉過來,在六根當中最難攝的:一個是耳根,一個是意根;大家都會感覺到念佛念佛就會胡思亂想,口裡念著佛想其它的,就說明這個意根跑了。念念念,念得昏沉,念得含糊,自己聽不清楚了,這就是耳根沒有攝住;所以六根當中我們分析,最難辦的是耳根和意根。好,知道這個難辦,那就是在這兩個上把它對治好。攝耳根也就是要把這個佛號念清楚,聽清楚,自念自聽,念茲在茲,念清楚聽清楚,這是必要前提:你聽清楚才有質量,不能含糊;你自己的佛號都聽不清楚,這是不可以的。所以也不能去趕數量,你趕數量就:“阿彌……”你都不知在念什麼;一定要歷歷分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在聽清楚的前提之下,速度可以加快;你不能為了趕速度,念得很含糊,攝耳根。

  然後意根:當你全身貫注地在聽這個佛號的時候,意根也容易攝住;或者你帶有深切的宗教情懷的時候,意要也不容易跑。但往往也不容易,它還會跑,那怎麼辦呢?那就要用一種方法,印光大師給我們推薦了一種方法,就叫十念記數法。你給這個意根派個任務:“南無阿彌陀佛”,意地當中就記數;一,南無阿彌陀佛、二,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同時你默記數字,從一記到十。記到十呢,再倒回來從一記到十,從一記到十……你就會發現你的意根不容易跑;如果意根一跑,這個數字就記不下去,就會中斷,一中斷你知道意跑了,意根跑了,你就把它攝回來;再從一開始數。印祖不斷地在《文鈔》說:我念佛原來也是覺得妄念波翻浪卷,自從用了這個方法之後,覺得心慢慢地穩定下來了,他自己得到利益就把這個方法介紹出來。

  那介紹出來,我們自己試一試還真的覺得管用。年前我也參加過一次閉關,在關房裡面也嘗試著在經行的過程當中,用這個方法,就用“三三四”,當時你邁左腳的時候就念三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用你的左耳聽這三句佛號;當你邁右腳的時候你用右耳聽: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當你再邁左腳的時候,再念四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正好這個速度呢——也就是慢慢走,左耳右耳伴隨著你左腳右腳去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也很輕松,也比較攝心。大家可以試一試“三三四”,左右耳來聽,當你那個左耳聽,你就避開右耳,你所有的注意力就傾注在左耳,聽得很清楚;右耳就這樣同理,可以試一試,這都是我們找到的一些把六根攝住的方法。

  ……

  古人的典籍不斷要講這個心性的專一的問題,儒家的這個十六字口訣,號稱儒家的“道統”;是虞舜把天子位禅讓給大禹,這是《尚書·大禹谟》裡面的,講一些治理天下的管理方法。最後所傳授的就是這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我們看到這個十六個字,發現虞舜是了不起的人哪!他在心性的造詣方面不可等閒視之。虞舜體會到“人心惟微”,我們人的心很危險哪!充滿著貪欲呀,嫉妒哇,斗爭啦,吝啬呀,我們人有很多劣根性了。

  “道心惟微”,我們也有道心哪,但是它非常的微弱,非常的微細呀!一個君子、賢人、聖人就要把這個很微弱的道心發揚光大,把危險的人心把它降伏住啊。要做到這一點怎麼去做?就是“惟精惟一”,這個心的念頭要精純,“一”就是制心一處,要在一點上,要精一。那麼做到精一,我們內心健康的力量,聖明的力量——所謂 “是德”,就會現前,就會得到那個中庸之道。你有中庸之道,通過惟精惟一的方法能夠“允執厥中”,你就能得到無為的這種智慧、這種德能,於是你就可以“垂衣裳而天下治”,無為而治。因為你作為天子,整個的版圖就是你心生的表達,你的心能夠做到惟精惟一了,天下就太平了;如果一個天子心不能做到惟精惟一,天下就會波動。所以作皇帝的、作天子的,首先要修心養性,其它管理性的事情都可以讓官員去做,但是心性這個東西,你一定要到達一種允執厥中的高度。最後虞舜是傳達這麼一個心法,實際上這是領導哲學的最高境界,就是這個樣子。

  那麼這個“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在我們的淨土法門當中就體現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做惟精惟一的功夫。你看這個儒家的道統心法,跟我們佛家竟然有這麼驚人的一致啊。

 

上一篇:中國人五千年來傳統教育的總綱
下一篇:從《佛說業報差別經》看孝順父母的重要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