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楞伽經白話解卷三 一切佛語心品第三 第五章 離言入義識轉智之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五章 離言入義識轉智之二

  第三節 菩薩當善分別智識相

  經文

  復次,大慧,智識相①,今當說。若善分別智識相者,汝及諸菩薩則能通達智識之相,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注]

  ① 智識相 說智說識,是相對的。以聲聞圓覺的眼光看,世間智不是智,而是識;以佛菩薩的眼光看,世間智和出世間智都不是智,而是識。

  白話解

  佛接著說:現在再為你們說智識相。希望你們能分別清楚怎樣是智,怎樣是識。如果你和眾位菩薩通達智識相,便會很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道)。

  經文

  大慧,彼智有三種,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

  雲何世間智?謂一切外道凡夫計著有無。

  白話解

  有三種智:世間智,出世間智,出世間上上智。

  怎樣的智是世間智?一切外道凡夫執著 “有見”和“無見”的智是世間智;

  經文

  雲何出世間智?謂一切聲聞緣覺墮自共相希望計著。

  白話解

  怎樣的智是出世間智?一切聲聞緣覺不離自相共相、不離希望心的智是出世間智;

  經文

  雲何出世間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無所有法,見不生不滅,離有無品。如來地,人法無我,緣自得生。

  白話解

  怎樣是出世間上上智?佛菩薩觀察一切法相,對現前的法相不說有,不說無,化歸無所有。妄想無從生,既然無生,也就無可滅。修入如來地,確立人無我和法無我的觀點、緣自得法、自覺聖智生起的智慧是出世間上上智。

  經文

  大慧,彼生滅者是識,不生不滅者是智。復次墮相、無相及墮有無種種相因是識,超有無相是智。復次長養相是識,非長養相是智。

  白話解

  有生滅的是識,不生不滅的是智;陷入有相無相、有無種種因緣的是識,超越有相無相的才是智;執著長養相的是識,離長養相才是智。

  經文

  復次有三種智,謂知生滅、知自共相、知不生不滅。

  白話解

  另有三種智。從如來說法的角度說,引度愚夫知生滅的真相,從而得離生滅相,這是知生滅智;引度聲聞緣覺知自共相不可得,從而得離自共相,這是知自共相智;引度菩薩離有無品,不生不滅,從而得入如來自覺地,這是知不生不滅智。

  經文

  復次無礙相是智,境界種種礙相是識。

  白話解

  再說,現前任何境界都無礙於自己清淨圓明的心,才算是智,現前境界有礙清淨心,只算是識。

  經文

  復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①是識,無事方便自性相②是智。

  [注]

  ① 三事和合生方便相六根、六塵、藏識變現的現識三種和合生起的有為相。

  ② 無事方便自性相 自性清淨的無為相。

  白話解

  再次,有為法生起的,六根、六塵與藏識種子三事和合生的方便相是識;自性清淨的無為法生起的無事方便自性相是智。

  經文

  復次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①。

  [注]

  ① 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佛智無證無得,涅槃無體無性,無捨無得,所以說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

  白話解

  再次,自認為有所得是識,不起得與不得念頭的不得相是智。

  經文

  自得聖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⑤。

  [注]

  ① 如水中月水中月,不是天上那個實在的月,卻相當真實地反映出天上那個月。聖智境界,如實地反映了常住的法界,所以說聖智境界不出不入,如水中月

  白話解

  自得聖智境界,像水中月一樣,雖然不是天上那個也月,他卻相當真實地反映出天上那個月,不出不入。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采集業為識,不采集為智,

  觀察一切法,通達無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則名為慧,

  縛境界為心,覺想生為智。

  白話解

  世尊把智識相再宣示一遍,說偈言:

  心采集業名為識,不采集業是為智,

  觀察諸法無所有,通達無礙第一義。

  心定能得自在力,則名為慧悉如如。

  有縛境界為心識,覺悟離妄則為智。

  經文

  無所有及勝,慧則從是生,

  心意及與識,遠離思惟想。

  得無思想法,佛子非聲聞,

  寂靜勝進忍,如來清淨智。

  白話解

  無所有地及勝進,便是聖慧生發時。

  遠離思維無妄想,心意意識寂滅已。

  無思無想善觀察,離聲聞法是佛子,

  寂靜勝進無生忍,當得如來清淨智。

  經文

  生於善勝義,所行悉遠離,

  我有三種智,聖開發真實。

  於彼想思惟,悉攝受諸性,

  二乘不相應,智離諸所有。

  計著於自性,從諸聲聞生。

  超度諸心量,如來智清淨。

  白話解

  聖智生於善勝義,諸有為行悉遠離。

  我說修行三種智,聖智開發見真實。

  若於諸處作思維,妄心攝受種種性,

  則是二乘見識相,離諸所有自覺聖。

  莫從聲聞緣起生,展轉計著諸自性,

  佛子超度諸心量,自得如來智清淨。

  第四節 外道九種轉變論

  經文

  復次大慧,外道有九種轉變論,

  白話解

  佛接著說:外道不如實知生滅相,生出九種轉變的議論。

  經文

  外道轉變見生。所謂形處轉變、相轉變、因轉變、成轉變、見轉變、性轉變、緣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變。

  白話解

  他們說的轉變是:物體從體重形態轉變為另一種形態,是形處轉變;五陰的色、受、行、識,從發生、形成、變異、到消滅,這些過程的行相轉變,是相轉變;從因生果,因滅了,變成了果,是因轉變;所生成的果變壞滅,是成轉變;觀察判別一件事物,初時的見解認為是,及後的見解認為非,是見轉變;事物的自性發生了變化,是性轉變;觀察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乃至生緣老死,其中的緣與所緣,前後依次在變化,是緣分明轉變;在事件變化的過程中,前因所做的果,又成為後果的作因,是所作分明轉變;在有為法顯現的影像中,事態不斷地變化,是事轉變。

  經文

  大慧,是名九種轉變見,一切外道,因是起有無生轉變論。

  白話解

  所有外道都是以這九種轉變的見解,建立有生無生的轉變論。

  經文

  雲何形處轉變 ?謂形處異見 ,譬如金變作諸器物 ,則有種種形處顯現,非金性變。一切性變,亦復如是。

  白話解

  他們說的形處轉變是什麼意思?他們說的是形態發生了變化。譬如把金制成種種形狀的金器,明顯見到有不同的形狀。,就說是形處轉變。雖然形狀轉變了,但金的本性並不變。所說的九種轉變見,都是一樣,本性不變。

  經文

  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變妄想,彼非如非異妄想故。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轉變妄想,彼亦無有轉變。若有若無,自心現,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眾生自妄想修習生。大慧,無有法若生若滅,如見幻夢色生。

  白話解

  外道說的別的轉變見,都同這九種轉變見大同小異。他們說的一切轉變見,都像乳酪酒果變熟一樣,本性不變。他們始終是從妄想到妄想,妄想性不變。對自己心中顯現的、似有非有、似無非無的影像,他們只見表象,不見實質。凡愚眾生,不得善知識指引,在妄想支配下修習,不如實知,便生出這些有生無生的轉變論。並不存在什麼法又生又滅,所有生滅現象,,都是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這些影像,如幻如化,如海市蜃樓,如夢中所見的景象。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形處時轉變,四大種諸根,

  中陰漸次生,妄想非明智。

  最勝於緣起,非如彼妄想,

  然世間緣起,如犍闼婆城。

  白話解

  世尊把這意義再宣示一遍,說偈言:

  形處等等轉變論,妄想展轉生不已,

  四大諸根與五陰,生起妄想非明智。

  聖智洞悉緣起性,不作攀緣相續止,

  犍闼婆城本如幻,世間緣起亦如是。

  白雲按

  外道九種轉變論,不是沒有道理。

  不過他們說的都是世間道理,而不是如幻三昧中生滅現象的原因。

  因為他們不明白藏識在如幻三昧中的作用,所以他們結果都走到天神或死後靈魂投胎的謬論裡去。

  外道與二乘人都無法了解藏識活動的原理。這是他們固步自封的結果。

  其實人類的智慧無窮。也就是說,佛智無頂。

 

上一篇:楞伽經白話解卷三 一切佛語心品第三 第六章 菩薩不立不生宗之一
下一篇:楞伽經白話解卷三 一切佛語心品第三 第五章 離言入義識轉智之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