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楞伽經白話解卷四 一切佛語心品第四 第七章 三世諸佛如恆沙之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第七章 三世諸佛如恆沙之一 本章有十節 一 因何說三世諸佛如恆河沙 二 真實如來不可為譬而強為之譬 三 如來對一切惱亂如恆沙寂然無念 四 如來法身如恆沙不壞 五 如來光明如恆沙無有限量 六 如來正覺如恆沙無生無滅 七 如來智慧如恆沙不增不減 八 恆沙隨水流如來說法隨涅槃流 九 識自心現量虛妄妄想則滅 十 識習氣剎那無漏習氣非剎那 第一節 因何說三世諸佛如恆河沙① 經文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說句,過去諸佛,如恆河沙,未來、現在,亦復如是。 [注] ① 三世諸佛如恆河沙 從經文內容可知這是用恆河沙的性質譬喻佛性,佛性即是如來之性。如來一詞有多種義:一、對事物的正確認識。二、如實地觀察事物的態度和方法。三、能如實知事物本來面目的人,即如來佛,文中所說如來,這幾種義兼而有之。 白話解 大慧菩薩請佛開示:世尊!世尊說過“過去的佛如恆河沙,未來的佛、現在的佛也是這樣,如恆河沙”。 經文 雲何世尊為如說而受?為更有余義?惟願如來,哀憫解說。 白話解 世尊這麼說,是說三世的佛有恆河沙那麼多,抑或是另有譬喻?請如來為我們解說明白。 經文 佛告大慧曰:莫如說受。三世諸佛量,非如恆河沙。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不要從字句的表面去理解,三世諸佛的數量並不是有恆河沙那麼多。 經文 所以者何?過世間望,非譬所譬。以凡愚計常,外道妄想,長養惡見, 生死無窮。 白話解 為什麼呢?佛的數量和品格都很難用世俗事物作譬喻。愚癡凡夫執著世俗常見,外道生出諸多邪見惡見,不離妄想,貪生厭死,生滅輪轉不已。 經文 欲令厭離生死趣輪, 精勤勝進故,為彼說言,諸佛易見,非如優昙缽華①難得見故,息方便求。 [注]: ① 優昙缽花 優昙缽是梵文音譯。因為我們民間流傳的是鐵樹開花難逢難遇,考慮不會以詞害意,我就以鐵樹開花套上去了。 白話解 為誘導他們離生死苦海,精勤奮進,便對他們說諸佛易見,並非像鐵樹開花那樣難逢難遇,無須再留戀前段修習的方便法門。 經文 有時復觀諸受化者,作是說言,佛難值遇,如優昙缽華。優昙缽華,無已見今見當見。 白話解 有時為鼓勵受教化之人,對他們說,鐵樹開花,難逢難遇,逢佛出世,機遇難得,不可錯過。 經文 如來者,世間悉見。不以建立自建故,說言如來出世,如優昙缽華。 白話解 其實,世間都能見如來。只是世間有些人無法自通,要靠以聲聞佛說法、靠佛加持才能見如來。所以說如來出世,像鐵樹開花那樣難逢難遇。 第二節 真實如來 不可為譬而強為之譬 經文 大慧,自建立自通者,過世間望,彼諸凡愚所不能信。 白話解 自己建立自通之法,不是從世間言說可得;愚癡凡夫不敢相信自己能建立自通之法。 經文 自覺聖智境界,無以為譬。 真實如來,過心意意識,所見之相,不可為譬。 白話解 自覺聖智境界,不管使用什麼事物作譬喻,都說不清楚。 真實如來,離心意意識,在如來地所見到的影像,不可能用尋常事物作譬喻。 經文 大慧,然我說譬佛如恆河沙,無有過咎。 白話解 為說諸佛如來的品格,我用恆河沙作譬喻,雖然不很妥貼,但是通過這個譬喻也許能較好地認識如來的自性相。 第三節 如來對一切惱亂 如恆沙寂然無念 經文 大慧,譬如恆沙,一切魚鱉,輸收魔羅。師子象馬,人獸踐踏。沙不念言,彼惱亂我而生妄想,自性清淨,無諸垢污。 白話解 譬如恆河沙受魚鱉龍蛇干擾,被獅子象馬踐踏,沙不會說;“討厭,他們惱亂我。”恆河沙不起煩惱,不生妄想,自性清淨,無垢無污。 經文 如來應供等正覺,自覺聖智恆河,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一切外道,諸人獸等,一切惱亂,如來不念而生妄想。 白話解 如來應供等正覺,自覺聖智像恆河,大力神通自在。容恆河沙數。一切外道及人獸等擾亂,如來都不動心念,不會生妄想。 經文 如來寂然,無有念想。如來本願以三昧樂安眾生故,無有惱亂。猶如恆沙,等無有異,又斷貪恚故。 白話解 如來寂然,無思無慮。如來本願以三昧力安樂眾生,斷貪恚癡,無有惱亂。所以如來猶如恆沙,等無有異。 第四節 如來法身 如恆沙不壞 經文 譬如恆沙,是地自性。劫盡燒時,燒一切地。而彼地大,不捨自性,與火大俱生故。 白話解 譬如恆河沙,沙性堅礙,屬於地自性。劫盡受大火燒時,地大種與火大種同時生,其自性不壞。 經文 其余愚夫作地燒想,而地不燒,以火因故。 如是,大慧,如來法身,如恆沙不壞。 白話解 愚夫見火在燃燒,以為地在燃燒,其實地大自性不壞。 如來法身如同恆河沙一樣,火燒不壞。 第五節 如來光明 如恆沙無有限量 經文 大慧,譬如恆沙,無有限量。 如來光明,亦復如是,無有限量。為成熟眾生故,普照一切諸佛大眾。 白話解 恆河沙究竟有多少?無有限量。 如來普度眾生,發出的光明亦如同恆河沙一樣,普照一切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及一切有情眾生,光明無有限量。 第六節 如來正覺 如恆沙無生無滅 經文 大慧,譬如恆沙,別求異沙,永不可得。 如是,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無生死,生滅有因緣斷故。 白話解 譬如恆河沙,堅如金剛,非其他地方的沙所能比擬。 如來應供等正覺,斷三有因緣,離生死海,無生無滅,性如金剛,堅不可摧。 第七節 如來智慧 如恆沙不增不減 經文 大慧,譬如恆沙,增減不可得知。 白話解 譬如恆河沙,不覺其增減;其量無限,從別的地方運一車沙添到恆河沙中去,不見它增多;運一車恆河沙到別的地方去,也不見它減少。 經文 如是,大慧,如來智慧成熟眾生,不增不減,非身法故。身法者有壞。如來法身非是身法,如壓恆沙,油不可得。 白話解 如來智慧法身,也如同恆河沙一樣,普渡眾生,用之不竭,不增不減。如來法身,不是識身,更不是色身,識身與色身會壞,如來法身不壞。不管怎樣壓搾,恆河沙不會被搾出油來,沙還是沙,不增不減。 經文 如是一切極苦眾生逼迫如來,乃至眾生,未得涅槃,不捨法界,自三昧願樂,以大悲故。 白話解 如來法身也一樣, 受一切眾生苦惱逼迫,如來以大慈大悲之心,當眾生未得涅槃時,如來不捨世間法界,自願不捨三昧樂,而如來法身不會因此增多或減少。 第八節 恆沙隨水流 如來說法隨涅槃流 經文 大慧,譬如恆沙,隨水而流,非無水也。 如是,大慧,如來所說一切諸法,隨涅槃流。是故說言如恆河沙。 白話解 譬如恆河沙,隨著流水而流。不是沒有水。 如來所說一切法,隨著涅槃而流,所以說如來所說的法如同恆河沙。 經文 如來不隨諸去流轉,去是壞義故。 大慧,生死本際不可知。 白話解 恆河沙在流動,流動不是“去”,去是散壞的意思。如來不散壞。 生滅本際,最初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是怎麼樣發生的,誰也說不清。 經文 不知故,雲何說去?大慧,去者斷義,而愚夫不知。 白話解 還不知這個本際,怎能說是“去”呢?愚癡凡夫不知這個道理,認為有什麼來了,來了又去了。說去屬於斷見。 第九節識自心現量虛妄 妄想則滅 經文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眾生生死本際不可知者,雲何解脫可知? 白話解 大慧插話問佛:世尊!心中眾生的生滅本際不可知,又怎能知道如何解脫?。 經文 佛告大慧:無始虛偽過惡妄想習氣因。 滅自心現,知外義,妄想身轉,解脫不滅。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長期積聚的虛偽的、錯誤的妄想習氣,是生滅的根源。 滅除這生滅的根源,正確理解自己心中所現影像的虛妄性,妄識身轉聖智身,便得解脫。 經文 是故無邊,非都無所有。為彼妄想,作無邊等異名。 觀察內外,離於妄想。無異眾生,智及爾焰。一切諸法,悉皆寂靜。 不識自心現妄想,故妄想生,若識,則滅。 白話解 說眾生心量無邊,不能認為心量都無所有,了知無邊心量都是妄想,即得解脫。 觀察內外一切法相,離妄想,離世間智及現前境界,則一切法都歸寂靜。 若不識自心現量虛妄,妄想則生。若識其虛妄,妄想則滅。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察諸導師,猶如恆河沙。 不壞亦不去,亦復不究竟。 是則為平等。觀察諸如來, 猶如恆沙等,悉離一切過。 隨流而性常,是則佛正覺。 白話解 世尊把這意義再宣示一遍,說偈言: 觀察三世大導師,強作譬喻如恆沙, 如來不壞亦不去。善惡正邪不究竟, 萬法平等如恆沙。觀察如來一切法, 法性清淨如恆沙。悉離一切諸過患, 隨流常住性不遷,佛之正覺如恆沙。
|
|
|
|
|
|
上一篇:楞伽經白話解卷四 一切佛語心品第四 第七章 三世諸佛如恆沙之二
下一篇:楞伽經白話解卷四 一切佛語心品第四 第六章 細說五法三自性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