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一名不可思議解脫)
姚秦三藏鸠摩羅什譯
序
維摩诘所說經傳譯到中國,始於東漢。
本白話解以後秦天竺僧鳩摩羅什於公元四O六年口譯、僧肇筆錄並集注的十卷本為藍本。此譯本文字流暢易讀,加之僧肇熟習儒道,故經中可見儒道思想融入佛經之痕跡,因而甚為秦漢以降士大夫所鐘愛。
維摩诘是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在家居士,精通大乘法,有不可思議的神通力。
經文像講故事一樣,敘述維摩诘超凡的功德和無礙的辯才,讓人們在聽優美的故事中接受大乘深法。
譯者簡介
僧肇序載:羅什譯經時,一言三復,陶冶精求,務存聖意。其文約義詣,其旨婉而彰。微遠之言,於茲顯然。
鸠摩羅什(梵語 Kumārajīva )(公元 344 ~ 413 年),音譯為鸠摩羅耆婆,又作鸠摩羅什婆,簡稱羅什。其父名鸠摩羅炎,母名耆婆,屬父母名字的合稱,漢語的意思為“童壽”。羅什是東晉時後秦高僧,著名的佛經翻譯家。與真谛(499—569)、玄奘(602~664)、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另說還有義淨(700—711)(又說為不空(743—774))並稱為四大譯經師。
原籍天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幼年出家,初學小乘,後遍習大乘,尤善般若,並精通漢語文,曾游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於是備受矚目和贊歎。
在東晉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興派人迎至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從事譯經,成為我國一大譯經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譯出《摩诃般若》、《妙法蓮華》、《維摩诘》、《阿彌陀》、《金剛》等經和《中》、《百》、《十二門》和《大智度》等論,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由於譯文非常簡潔曉暢,妙義自然诠顯無礙,所以深受眾人的喜愛,而廣為流傳,對於佛教的發展,有很大貢獻。所介紹之中觀宗學說,為後世三論宗之淵源。佛教成實師、天台宗,均由其所譯經論而創立。
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時稱“四聖”。
內容提要
經文共十四品。
一、佛國品講長者子寶積帶領五百長者子,人手一頂寶蓋,來參拜供養釋迦牟尼佛,佛以神通力把五百寶蓋合成一大蓋,在其中示現無比莊嚴的佛國淨土。引出一個結論,不論何方國土,以佛的智慧觀察,都是淨土。正是,世間無煩惱,庸人自擾之。
二、方便品講維摩诘行方便法門,示現自身有病。上至國王,下至百姓,都來探問。維摩诘給所有來問疾的人,隨起根智應機說法,從世間法說到出世間法,從小乘說到大乘。
三、弟子品借釋迦牟尼十大弟子的口講維摩诘的智慧辯才,同時揭露小乘的流弊,闡發大乘的精神。以大乘的觀點講述坐禅、隨緣、不二、離文字相、離生滅、無相、離垢、真出家、方便等法門。
四、菩薩品借彌勒、光嚴、持世、善德等菩薩之口,更進一步表彰維摩诘的功德,同時闡發了菩提、、道場、法樂、法施、的真實義。
五、文殊師利問疾品,以文殊師利與維摩诘兩位大士生動而又奧妙的對話闡發菩薩與眾生同病、如何調伏眾生心、何謂縛、何謂解等菩薩行的根本觀點。
六、不思議品敘述了維摩诘借師子座的神通變化,闡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法的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七、觀眾生品講眾生如幻,一切法如幻。講慈悲喜捨、無住為本的菩薩行。還通過天女散花和捨利弗轉女身的故事說出了YIN怒癡即是解脫,一切法無在無不在、無證無得的大乘觀點。
八、佛道品講菩薩行於非道,就能通達佛道。這正是火宅生紅蓮、世間出佛法的人間佛法。
九、入不二法門品,三十一位菩薩各各就自己體會最深的方面講了不二的觀點,文殊師利總結說:於一切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問答相,就是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要維摩诘說,維摩诘默不作聲,應了無言、無說。不過,針默也是示。看來,不二法門,全靠修行人心領神會了。
十、香積佛品敘述維摩诘派化身到眾香國向香積佛請來了香飯,大眾吃了,毛孔放香。從這段故事引出釋迦牟尼為什麼要說六道、說果報等等苦切之法。原來這娑婆世界的人剛強難化,心像猿猴,必須用剛強的語言、苦切之法以調伏其心,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要有個金剛箍才得入律。
十一、菩薩行品講盡無盡無閡法門,即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的法門。有為是為了無為,在無為觀點的指道下行有為之事。
十二、見阿閦佛品講怎樣得見如來。觀自身實相,便得見如來。如來即是自己修得的清淨法身佛。維摩诘只在心中念想,進入三昧,運用神通力,輕而易舉把妙喜世界搬到了大眾的面前。這提示了一個奧秘,妙喜世界在人的心中。
十三、法供養品通過王子月蓋問藥王如來的故事指出,一切供養以法供養最勝,法供養福德無量。
十四、囑累品講到佛授記彌勒為未來佛時,分析了末世眾生及菩薩對深經的不同態度。最後囑阿難好好受持這經卷,廣為流布,無令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