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十九位菩薩續說不二法門 維摩默然
原文
現見菩薩曰:盡、不盡為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有為虛偽法,無常故名盡。實相無為法,常住於不盡。以不盡為不盡者,皆二法也。若能悟盡不盡俱無盡相者,則入一空不二法門也。)
普守菩薩曰:我、無我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復起二,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非我出於我耳,見我實性者,我本自無,何況非我也?)
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為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於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明,慧明也。我明,癡冥也。見無明性,即是為明。若見明為明,即是無明,故不可取也。)
喜見菩薩曰:色色空為二。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識,識空為二。識即是空,非識滅空,識性自空,於其中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色即是空,不待色滅然後為空。所以見色異於空者,則二於法相也。)
白話解
現見菩薩說:盡、不盡為二。說究竟盡,說不盡,都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虛空本來就是無盡的。能確立這樣的觀點,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普守菩薩說:我、無我為二。尋求不可得確定的“我”,怎麼能求得“無我”的相?明白了我的實性虛妄,求不可得,便不會再生起我與無我的二相,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電天菩薩說:明、無明為二。無明的實性即是明,當你知道自己不明白某種事物的時候,你是明智的。聖人也不說我對一切都明了,所以明亦不可取。明與無明是不能用數量定出一條准確的分界線的。懂得明與無明是平等無二的,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喜見菩薩說:色、空為二。色即是空,不是色滅了才是空,色的自性本來就是空。受、想、行、識都是一樣。乃至識、空為二。識即是空,不是識滅了才是空,識的自性本來就是空。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如果能通達無礙,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原文
明相菩薩曰:四種異、空種異為二。四種性即是空種性,如前際、後際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諸種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四種,四大也。空種,空大也。此無眾生之所由生。)
妙意菩薩曰:眼、色為二。若知眼性於色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若知意性於法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安住其中,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存於情塵,故三毒以生。若悟六情性,則於六塵不起三毒。此寂滅之道也。)
無盡意菩薩曰:布施、回向一切智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於其中入一相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以六度為妙因,遍向一切智者,二也。若悟因果同性,入於一相,乃應不二。)
深慧菩薩曰: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若空、無相、無作,則無心意識,於一解脫門即是三解脫門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三行雖異,然俱是無緣解脫,故無心意識也。無緣既同,則三解脫無異。)
白話解
明相菩薩說:地水火風四大種性各異,四大種性與空種性異,這兩種異為二。四大種性即是空種性,以前是空,今後是空。前際、後際的中間是中際,這中際亦空。如果能這樣認識各種性者,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妙意菩薩說:眼根、色塵為二。如果懂得眼根的本性,對所見的色塵不貪、不恚、不癡,便稱為眼、色寂滅。同樣,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乃至如果懂得意的本性,對所知的法塵不貪、不恚、不癡,便稱為意、法寂滅。能安住這種境界,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無盡意菩薩說:布施與回向一切智為二。布施本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同樣,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與回向一切智都是二。乃至智慧本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對六度與回向一切智,於其中能入一相的,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深慧菩薩說: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空即是無相,無相即是無作。如果確立了空觀,也就明無相、無作的真實義了,即不會再生心意識了。入其中任一解脫門,即入了三解脫門,這就是入不二法門。
原文
寂根菩薩曰:佛、法、眾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眾,是三寶皆無為相,與虛空等,一切法亦爾,能隨此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無相,真智佛寶也。實相,無為法寶也。修無為道,僧寶也。三寶雖異,皆無為相也。)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見身實相者,不起見身及見滅身,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於其中不驚不懼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諸法生時空生,滅時空滅。身存身亡,亦何以異?而懷驚懼於其中乎?)
上善菩薩曰:身、口、意善1為二。是三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三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三業雖殊,無作一也。諸法之生,本於三業。三業既無,誰作諸法也?)
福田菩薩曰:福行、罪行、不動行2為二。三行實性即是空,空則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於此三行而不起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福,欲界善行。罪,十惡之流。不動色,無色界行也。)
[注]
1身口意善
這裡指身口意善三業。十善業中的不殺、不盜、不YIN是身善業,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是口善業,不貪、不恚、不癡是意善業。
2不動行 在這裡指於色界、無色界中不起心動念。
白話解
寂根菩薩說:佛、法、眾(僧)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眾,這三寶都是無為相,與虛空一樣。一切法都如此,能照此修行,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心無礙菩薩說: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色身、識身都時刻在生住異滅。為什麼呢?見了身的實相,就不會見哪個是身、見哪個是滅身,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對其中變化相,不驚不懼,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上善菩薩說:身、口、意善為二。這三業都是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這三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這樣隨順無作慧的修行者,,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福田菩薩說:福行、罪行與不動行為二。這三行的實性即是空,空則無福行、無罪行,亦無不動行。心中不起這三行,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原文
華嚴菩薩曰:從我起二為二。見我實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則無有識,無所識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因我故有彼,二名所以生。若見我實相,則彼我之識,無由而起。)
德藏菩薩曰:有所得相為二。若無所得,則無取捨,無取捨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得在於我,相在於彼。我不得相,誰取誰捨?)
月上菩薩曰:闇與明為二。無闇、無明,則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滅受想定,無闇、無明,一切法相亦復如是,於其中平等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二乘入滅盡定,六根盡廢。心想都滅。雖經晝夜,不覺晦明之異,喻菩薩無心於明暗耳。)
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世間無縛,曷為而厭?涅槃無解,曷為而樂?)
白話解
華嚴菩薩說:二法都從“我”起,如果認識了“我”的實相,便不會生起二法。不住於二法,便不會有各種識,無各種識,亦無所識。無所識,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德藏菩薩說:有所得相為二。如果有所得,必起取捨之心。如果無所得,便無取捨之心。無取捨心,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月上菩薩說:暗與明為二。如果無暗、無明,則無有二。為什麼呢?譬如在滅受想的禅定中,就無暗亦無明,一切法相都是這樣。對一切法都持平等觀,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寶印手菩薩說: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如果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為什麼呢?如果有縛,必然有解。如果本來無縛,有什麼要解?無縛、無解,便不會生出樂心或厭心,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原文
珠頂王菩薩曰:正道邪道為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曰:實不實為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實相,慧眼之境,非肉眼所見。慧眼尚不見實,而況非實?雖曰無見而無所不見,此真慧眼之體。)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肇曰:上來諸人所明雖同,而所因各異。且直辯法相,不明無言。今文殊總眾家之說,以開不二之門。直言法相不可言,不措言於法相,斯之為言,言之至也。而方於靜默,猶亦後然。)
白話解
珠頂王菩薩說:正道、邪道為二。如果住於正道,便不會分別什麼是邪、什麼是正。離邪離正,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說:實與不實為二。如實見諸法的人,就知道諸法實相不可得,何況不如實見的人!不如實見的人所見諸法更沒有實相可得。為什麼呢?肉眼所不見的,慧眼能見。而這慧眼,無見、無不見,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各位菩薩各各都說了不二法門,便問文殊師利:什麼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說:依我看,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說出來的都有相。離問答相,就說是入不二法門。
原文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诘: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诘默然無言。
(肇曰:有言於無言,未若無言於無言。所以默然也。上諸菩薩措言於法相,文殊有言於無言,淨名無言於無言。此三明宗雖同,而跡有深淺。所以言後於無言,知後於無知。信矣哉!)
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肇曰:默領者,文殊其人也。為彼持言,所以稱善也。)
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於此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白話解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诘:我們都說過了,應當輪到仁者說了。請你說說,怎樣才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這時,維摩诘默不作聲。
文殊師利贊歎說:善哉,善哉!看維摩诘,一聲不出,完全離了文字語言,這才是真入不二法門。
當維摩诘說這入不二法門品時,在這會眾中的五千菩薩都進入了不二法門的境界,得無生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