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金剛藏章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 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 目清淨。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 。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
大家先會它的意思,我們不修學這段文,明暸它問的意思就好。
「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現在我把上面這三個問題講明白了,好修學下段文。「若諸眾生本來成佛」 ,沒有無明,佛沒有無明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怎麼還有一切眾生無 明,假使眾生本來是佛的話,怎麼會有一切無明?你用二谛法去會,如果你 從文字相會,你會到驢年也會不到。
「若諸無明。眾生本有。」假如無明是眾生本來有的話。「何因緣故。如來 復說本來成佛。」這不是矛盾嗎?金剛藏問的就是這個問題了。「十方異生 」,簡單說就是十方眾生。「本成佛道」,假使本來成佛的話,「後起無明 」,本來成佛,以後起的無明,這麼說的話,「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如果成佛還起無明,那佛應該還生煩惱,這是三問。我們再把下面看過 :
「唯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 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 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 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以下是修學的文了,這是佛說的。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 。種種取捨。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 回。 無有是處。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 岸移亦復如是。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 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
修學到這裡,下面是另一段意思了。我們看出來,佛還沒直接答問題,先把 道理敘述。我提供大家一點參考意見好不好啊?你不要死於文下,我和你講 的話不要記死文字。我再把它變個樣子,講給大家聽。佛性雖染起無明,無 明無性是佛性,懂意思吧?這一句還是那句話,不過另戴頂帽子就是了。無 性才能隨緣,如果隨染緣的話,起了無明。無明既然隨緣而起,它一定沒有 自性,沒有自性還是佛性。大家想這個道理,佛性成佛時它沒有增,無明沒 成佛時沒有減。如果你增一毫,它多了;減一毫,它少了。
進步的,他一眼就看出來,金剛藏菩薩問的,代眾生問的,都不對。我也提 醒大家一條路,金剛藏落入有法。
明師:金剛藏菩薩落於有法,他認為有無明有佛,他不曉得眾生未成佛時本是佛。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皆是輪回。」眾生認為一切 世界有始有終,有生有滅,有前有後……,都是因為凡夫執著,所以這都是 輪回。
「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如果眾生沒有出生死輪回, 就是以凡夫的心眼而去揣測佛菩薩的心眼,這種圓覺性即同流轉,就是常法 身常六道。圓覺性就是佛性,就是無性,你認為有佛性,這佛性就不是佛性 了,所以即同流轉。如果你以這種心想要免六道輪回,無有是處,辦不到的 。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本來水是不動的,可是你眼睛動,你看的水就動。 「又如定眼。猶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月是不動的,可是 我們虛妄看到月在動。乃至我們坐在船上,看到兩岸的樹木在往後退,其實 是我們自己在動。佛性是湛然不動的,可是我們眾生虛妄取著,落入六道輪 回。六道輪回沒有啊!是我們虛妄執著,佛才說怎麼脫離六道輪回,其實六 道輪回不可得。「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 垢心。」佛性尚不可得,何況是輪回生死。成佛尚不可得,何況是眾生。「 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曾未清淨就是未曾清淨,這是倒裝句,就 是說你心裡的塵垢還沒完全去除的話,觀佛的圓覺性,會落入兩邊。
師父:我提供大家一點參考。金剛藏所問的,他和一個法相對,如果你通達那一法 ,你就知道他問的不對了。那一個法呢?佛不是說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你了解不了解?了解了就知道他問錯了。
第二個,「又如定眼。猶回轉火。」這是個譬喻,這個沒有多大關系,我告 訴大家。譬如我手上拿一炷香,不停地轉,你看好象有一個圓圈,其實是一 個火點。我這麼一轉,你定眼看好象是一個火圓圈,其實它就是一個火點, 大家懂不懂道理?這就是回轉火的意思。其余大家都可盡量發揮!
聞師:「若諸眾生本來成佛」,眾生就是眾因緣所生,眾因緣生,隨緣而無性。可 是眾生不懂這道理,落入遍計執,在緣起法裡落入有法,就是所謂的無明。 所以有一句話說如來藏就是法身,法身在纏叫如來藏。
下面的問題,「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如來是約果地來講。眾生都 是無性的,無性就是法身。隨緣不失性,隨緣不失性就無無明,無無明就無 無明盡,怎麼可說「何故復有一切無明」?所以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
「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假如真正體會到俗谛,俗谛就要會到中 道才圓融。因為俗谛是緣起法,緣起法是無性法,緣起法如果無性的話,就 不落入有,有而非有;無性就是緣起,也不會落入無,不捨生死,亦不取涅 盤。所以下面有說種種取捨皆是輪回。
如果修如幻三昧的話,從緣起如幻會到中道,如一般我們講生滅,生滅生滅 剎那剎那不住,沒有實體可得。因為無明一定有所住、有所取、有所著,既 然沒有法可得,無明建立在那裡?這是我想到緣起法它從如幻來會入真谛中 道。
師父:慧聞既然講出來了,我和大家講。心經有一句話,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和金 剛藏菩薩所問的問題一樣。無明盡是佛,無明是眾生。我提醒你們,我發現 你們有打瞌睡的,我告訴你,有兩種法你得到以後不打瞌睡,一種是法喜食 ,法喜食得法身,沒有瞌睡。一種是禅悅食,禅悅食得定身,沒有瞌睡。失 去這兩種食,就落入業報身,打瞌睡。想辦法得法喜,不得法喜的話,得禅 悅。禅悅難得,法喜易得。
悅師:「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這一段我們知道是落於實在 有法,有一切世界,有始終生滅,有聚有散。事實上,這都是緣起幻化,不 實在的。「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回。」這是說以迷惑心 執著實在有法,以這迷惑心辨圓覺是不可得的。所以下面就講「彼圓覺性即 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如果要免輪回,根本不可得。
下面就講三個譬喻,為什麼不可得的原因,好比動目能搖湛水,水是不動的 ,眼睛動才看見水在動。第二個,「又如定眼。猶回轉火。」這個師父講過 了。第三個,「雲駛月運舟行岸移」,是雲在動,可是我們看起來是月在動 ;船在走,我們認為岸在往後退,是我們本身迷惑心錯誤的知見。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這迷惑心還沒息滅的話,舉 個例子講,你認為虛空有花,空中花本來就幻化不可得,你還要問花的生處 在那裡,更不可得。緣起本來就是無性不可得的,剛剛講的那些生滅就是緣 起邊講的,那些本來是如幻不可得。比方生死與涅槃,涅槃都不可得了,怎 麼還有生死可得?涅槃生死都是你的迷惑心虛妄見,才認為有生死有涅槃。
「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所以迷惑心、虛妄 心,沒有清淨的話,你要觀圓覺性是觀不到的。「是故汝等便生三惑」,三 惑就是……
師父:那個下面才修學。大家注意到一點,它裡面有重點。「種種取捨」,這以上 所講的,「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 。」這是種種取捨,取捨於什麼?取捨於相,落入有法。第二個再會,「譬 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這是什麼? 唯心所造。一心生萬法嘛!這不是那個意思嗎?大家仔細看,仔細探討。誰 還發表意見?
觀師:這邊金剛藏代眾生問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問題是不對的,可是從這個 問題我們也可以看出菩薩的慈悲,我們眾生真的會有這樣的問題,而且還會 在這個問題上去探求這是什麼意思。佛很慈悲開示,這段講到「善男子。一 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 是輪回。」這些都是輪回我們為什麼會輪回?就是取著。因為師父開示時說 到,一切都是我執,因為我執的關系,所以我們才會在各種法界裡面。
剛才師父提到法喜,法喜真的很重要,大家學什麼東西廢寢忘食,就是因為 法喜。最近我在檢討,就是常常會要求別人說:「你這麼做不曉得有多好! 」譬如念佛很好,就會和別人講:「師父說,你念佛要念得清楚,聽得清楚 ,這樣一定會很好。」可是想一想,為什麼自己還會打瞌睡、昏沉,因為自 己並沒有念得清楚,聽得清楚。所以師父說常要檢討,最近檢討起來,其實 外面的境界都不是最重要的,那都沒有關系,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心性,怎麼 去面對事情。
所以有修行的人遇到任何境界來的時候,他會從他的心上去下功夫,他不會 有煩惱。我們凡夫不是,我們會一直在求境界要怎麼除去,所以講起來很感 激三寶的加被,師父能帶領我們學戒、學淨土法門。相信依照念佛法門這樣 修學下去的話,我們就能會到清淨心,一定會在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就不再六道輪回,受業力牽纏,身心不自在。
師父:我提醒大家,直到現在大家還沒完全上路。你仔細看,金剛藏問的三個問題 是不是都落於有法,怎麼落於有法呢?取著於相,種種取捨皆是相啊!由於 金剛藏取著佛相、眾生相、無明相,落於有法。一切法是不是本來無相啊? 如果無相,他取著於相,是什麼法?(答:遍計執。)金剛藏落入遍計執, 不過這不是金剛藏菩薩,他是代眾生問的。你們摸清經文的脈絡了吧?
你們幾個打瞌睡的,我和你們講一講,如果聽了法入心,起法喜,法身現, 不會有瞌睡。如果你真需要睡了,舒舒服服睡去,禅宗就這麼教人,睡醒了 給我參,那才入法。如果你得禅定,沒有睡眠了,如果你睡眠暗相現前,六 道輪回,好聽的是六道,不好聽的是三塗。你要想辦法破它,需要睡,就把 它睡足。睡足了起來,正式入法,求法喜食、禅悅食。所以你們很多人夜晚 不睡覺,到了聽經的時候打瞌睡,那不是自己和自己搗蛋嗎?遲早要落入三 塗。
你想一想,你回去睡覺的期間,是不是一切黑暗啊?你自己想一想黑暗的境 界,那裡最黑暗呢?你就會知道了。所以大家要想睡,伸腳睡去,睡醒以後 好好給我參!這才是正修行路。不能說,睡覺時也打瞌睡,不睡覺。不睡覺 的時候也打瞌睡,那就錯了,一天二六時昏昏沉沉過了一輩子,最後臘月三 十那天到來了,小鬼一叫跟著走了。
要知道,你法身沒睡眠,禅悅沒睡眠,你真正要是入初禅的話,它就沒有睡 眠了。凡夫身難免要睡眠,阿羅漢都有睡眠,他無夢眠,他靜坐就可以辦到 了。你們很多人胡塗蛋啊!我打坐,不睡覺,打了坐睡覺,那你根本一點用 都沒有。大家查注疏!
睡覺時真睡覺,寫經時真寫經,念佛時真念佛,這樣才是真修行啊!你念佛 也睡覺,寫經也睡覺,睡覺不睡覺,那你不是自己搗蛋?到了阿羅漢也需要 睡眠,他靜坐,不是真的睡覺,叫無夢眠。阿羅漢入甚深禅定,就和睡眠一 樣,不需要睡眠,入甚深禅定可以起觀照。你們也是打坐,不睡覺,入甚深 禅定,可是作夢──盲修瞎練!盲修瞎練的人應該趕緊覺醒,改過來。生命 有限啊!到最後那天,你再想改,來不及了。
(問:阿羅漢有臥具嗎?)當然有臥具,他打坐可以入定嘛!怎麼知道阿羅 漢有臥具呢?佛都有臥具,怎麼阿羅漢沒有臥具呢?佛說:「阿難啊!我身 體累得很,你把僧伽梨鋪在地上,我要休息。」是不是?
不要認為不睡覺可以成佛,那是騙人的。地獄眾生不睡覺,千生萬劫沒有一 時一刻休息,一日一夜萬死萬生,他那有時間睡覺呢?他也不吃飯,沒有聽 過地獄眾生打瞌睡的,也沒聽說地獄眾生餓死的,業報嘛!所以你們不吃飯 、不睡覺,那修地獄。
(問:「彼物先住。尚不可得。」我不懂意思。)他上面有講「善男子。諸 旋未息。」你心還沒有停止,唯心所造嘛!所以「彼物先住。尚不可得。」 因為它這段文講唯心所造。你心不停止,那個東西叫它住,這都得不到嘛! 你看「譬如動目」,唯心所造,動目──起心動念了,「能搖湛水」,湛水 是物,心要是一動,物先住不可得。「又如定眼」,定眼是唯心所造,「猶 回轉火」,彼物。「雲駛月運」,彼物由於你心造的嘛!雲駛,好象月亮在 走路一樣。「舟行岸移」,本來是船走,你心造認為岸邊往後退,唯心所造 。一切法唯心所造,起心動念,你要想那個法不動都得不到!何況淨圓覺心 呢?
(問:彼物呢?)彼物就是一切境界,本來沒有的,一切諸法無相。一切諸 法是不是緣生無相啊?你認為有法,你唯心造的。唯心造,這個法怎麼能夠 不有呢?不取於相。你心不取相,它就沒有了。你心還取相,要叫物沒有, 它辦不到啊!懂這意思吧?
(問:先住也就是不空?)死於文下!你這樣會怎麼能會入呢?死於文下的 人就是這樣,先住後住,你不會!一切法緣起是不是?緣起有相沒有相?性 空,那你就會到了。心造的話,成了遍計執。你根本已經會到了。(問:那 消文呢?)得其義,文可忘矣!你消文干什麼?
修師:就是說不要照著文講,用白話講,船不停止的話,要叫它岸不倒退……
師父:你心不動啊!那是你心造的。
修師:它現在只是直接講事物上的……
師父:這不是事物上的,他是遍計執不捨離。你再會,湛水動搖了沒有?那是你心 造的。心要是不造,湛水動搖不動搖?如果你心造,要想湛水不動搖,辦不 到吧?「又如定眼」,本來是旋轉那火圈,它僅僅火點,你心造,「啊!那 是火圈嘛!」你心要是不除去,它總是火圈。「雲駛月運」,雲在走,看到 月亮往後退,是你心造的吧?你造,它那個心現有,叫月亮不往後退,辦得 到辦不到?「彼物先住。尚不可得。」「舟行岸移」也是一樣,本來那個船 離開海邊,海岸沒動啊!船往前走,你心造海岸往後退。你這個心要是不除 去,要海岸不往後退,辦不到。所以「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一切唯心造 ,心生則法生。如果你必須要求說什麼是先住後住,那你死於文下嘛!你會 到這個意思,文字都是廢話。
所以我再三和大家講,大家不會這個意思。你看看「動目能搖湛水」、「定 眼猶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是不是經文有這個字?看見了沒有 ?那是紙,你看見什麼?你要是會到這個意思,那文根本是廢話。所以古德 講,會到意思以後,三藏十二部皆是閒文。你要是總是在文字上用功夫,你 鑽紙嘛!
(問:千百億化身呢?)緣起無性啊!眾生以遍計執看它有千百億,你還在 遍計執內嘛!好比天上就只有一個月亮,地上有水,處處有水處處月,眾生 以遍計執心看它有很多月亮。學佛法就是叫你離這遍計執嘛!你是認為千百 億化身定有了,落入有法。要是有人知道千百億化身是無性的,那你得法身 了嘛!得了法身,還問千百億化身干什麼?你照我這麼說,千百億化身無性 ,是不是?無性是不是千百億化身?你不打轉身。無性要是在千百億化身以 外另有無性的話,那是斷滅法;在無性以外另有千百億化身,那是定性法─ ─二邊,都墮入常斷二邊,怎麼是中道呢?你照我的說法可好,一說說錯了 。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一○三下?四)「此意責問者不應以生滅心 妄辯圓覺之體也」,他先說大意。「……若以妄見而辯圓覺。則此覺性亦同 生死法矣。……」大家都看出來了,對不對?妄見是什麼?遍計執。或者有 人問,依他起不是也是妄見嗎?依他起是如實知道它是虛妄法,它是圓成實 嘛!不知道它是虛妄法,就變成遍計執了。「故雲即同流轉。若以妄見。而 免生死。無有是處。……」不錯!是這個道理,講得沒有錯。
「諸旋。乃水波火輪雲駛舟行。彼物。指湛水定眼月岸。謂旋若未息。而彼 諸物。必難先住也。」大家探討,我的意見是說心造一切法,因為什麼心造 一切法?它是根據圓成實、依他起建立起來的。金剛藏落入有法(他代眾生 問的),取相。取相是什麼?他把依他起法,變成遍計執,取相。遍計執就 是取相,取相就落入有法。這個取相落入有法是從那來的?唯心所造,對不 對?心要是不造的話,它怎麼會有相?心要是不造的話,它是圓成實。心不 明白,認為依他起實有相,落入遍計執。心要是明白,知道依他起虛妄,不 落遍計執,就是圓成實。我們看經文就可看出來。
「動目能搖湛水」,動目是唯心啊!你目不動,它湛水不搖啊!定眼是唯心 造。「猶回轉火」,回轉火是物,雲駛月運是物,由於你心造的。本來雲在 走,誤認月在走,唯心造的。「舟行岸移」,我看它是講唯心造萬物,心生 則法生。心生,法本來沒有,不可得,圓成實。心生則法生,他把依他起變 成遍計執,由於遍計執取相,由於取相,落入有法。落於有法,他問佛,既 然有佛有無明,到底是先有佛?還是先有無明?如果先有佛後有無明,佛也 應該後生無明,這是他的三問。「三惑」不是講三惑,就是三問的三惑,大 家可以參考,並不一定是我說得對,大家用你的智慧。
「……而彼物必難先住。何況以生死妄見。而辨淨妙常住之覺性。」那四個 譬喻,大家去參考,或者不依照他的意思,不依照我的意思,依照你自己的 意思,各人見地不同,佛法就是這個樣,才有進步。
洵師:這裡是講,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師父:就是那個意思。「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沒有物嘛!心外無法嘛! 你不相信,我們看各宗就知道,華嚴講萬法唯心,唯識講萬法唯識,都是心 造的。禅宗講,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心動是心造的,這個文也是那個 意思,大家可以參考,並不一定是我說得對。
悅師:沒有風,沒有幡,一切不可得。你不要唯心造,那裡有動不動?
師父:對!如果你心要是動的話,那風動、幡動,叫它不動,怎麼可得呢?你如果 能從六祖那句話:「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會的話,可了生死。我 們今天到此地!
大家學佛啊!先開見地,後修功德,叫功勳。只有見地,不了生死。實在說 起來,只有見地,不了生死。見地方面,逐漸大開圓解,不了生死,一定假 修行功勳,所以大家老實念佛,念一句是一句。
大家留神!抓住它要點,後面就貫通了。如果要點抓錯的話,後面就疙疙瘩 瘩。
大開圓解沒有用,何況你不解佛法呢!那了生死沒有出處!就是念阿彌陀佛 ,求阿彌陀佛加被。所以就老老實實念佛,時時刻刻記住,阿彌陀佛不接引 我,沒有辦法。
■第二十次修學
師父:亦空亦色屬於俗谛中,非空非色屬於真谛中,唯有一乘佛教知,三乘法不知 。什麼是三乘法?聲聞、緣覺、菩薩乘,所謂這個菩薩是小菩薩,地前菩薩 ,不知。地上的菩薩,我們稱為一乘。所以說,天台的空假中,它演的是一 乘法。天台宗有三止三觀,空觀、假觀、中觀,它不論空觀、假觀,單論中 觀。它論中觀,不得不提到方便空觀、假觀就是了。所以天台是一乘教,因 為它是根據法華經,天台宗以前叫法華宗。所以它說,一空一切空,一假一 切假,一中一切中。
如果你善根夠,希望大家精進修學佛法。我再提醒大家,不要相信那些名相 ,不要相信什麼現代學術,那是假的。你如果到相當程度以後,自然一門深 入。現在我才知道,八大宗是這麼形成的,不是說毫無根據的就成為八大宗 ,他到了相當程度,一定一門深入。希望大家也能有所收獲。
你如果信得過,你就按部就班跟著走,一定一門深入。八大宗已經給我們走 出一條道路,可能我們再走其它道路,走不出來的。因為八大宗已經盡相當 的心血了,不要再另求蹊徑。
我知道大家在經法方面,僅僅知道一點皮毛就是了,所以不放不捨地提醒你 們兩種法:持戒、念佛,你如果善根不夠,智慧不夠,志氣不夠,也可得到 利益。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 。」這不是一條路嗎?我們晚上修學華嚴,是不是一個說法?它講「生滅有 無」,其實都是一個說法。「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 種種取捨。」你們想一想,和華嚴義海百門簡直是一個門路嘛!「皆是輪回 。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譬如動 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善男子。 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 而不旋復。」上次修學到此地。
我們今天從「是故汝等便生三惑」,這個三惑,大家知道是那三惑?這個三 惑不是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不是那三惑。就是金剛藏所問的:「於諸 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第一「世尊 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第二「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 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第三「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 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這是三惑,就是這三種惑。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見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說言。此 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 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 妙覺圓照離於花翳。」
我們先修學到這裡。如果下文還有解釋,我們再繼續看它的解釋。其實你要 是得到這段文的意思,就可了解這和你晚上修學華嚴義海,它是一個樣子。 我們不可以說,法藏大師根據圓覺經,不可以這麼說,他根據佛法,佛法各 個經都是講這一個道理。事實上,我們發現法藏大師發揮華嚴一宗,似乎沒 有依據圓覺經,可是他所說的和圓覺經是一個道理。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知,我們學佛法就叫智慧,沒有邊涯。我們生命 有邊涯,這是「以有涯及無涯,殆矣!」這個很危險。有一個辦法,我們智 慧不夠,我們生命有限,相信佛語,不可妄起我念,浪費你的生命。你的生 命能有幾何?呼吸之間,一氣不來,就成隔世。
大家看這段經文,可以發揮!「生也有涯,知也無涯。」其實我是說我自己 ,法海無邊,我生命有限啊!希望大家能夠深入,可是有沒有這種人?很令 人感歎啊!中國台賢二宗,天台、賢首(華嚴宗)二宗,一個後繼有人,一 個後繼無人,大有差別了。賢首宗(華嚴宗)不輸於天台宗,可是後人不爭 氣,慧苑比丘一出,完全判法藏五教,結果華嚴宗斷絕了。給他續上的有四 祖澄觀、五祖宗密,那是勉強續的,其實華嚴宗從法藏以後就沒有了。我們 細看,清涼國師他的思想,不是完全一樣的,一條路是一條路,有點差別。 天台宗不同了,後人輩起,那一代都有天台宗的傑出人才,相續不斷,直到 現在還不斷。
我寫華嚴五教止觀說過了,其實我們算起來,從法藏生的那一天算起,到清 涼國師生的那一天,這段時間差一百年。可以說華嚴宗從法藏以後就斷了, 清涼國師是華嚴宗四祖,那是後人尊他為四祖。所以天台宗大不相同的,智 者三大部,不是智者寫的,智者說的,他弟子寫的。三大部就是──法華玄 義、法華文句(我們現在講法華經就根據法華文句)、摩诃止觀,都不是智 者寫的。誰發揮發揮!
乘師:金剛藏菩薩提出的三惑,主要令末世眾生不取於相。「譬如患翳妄見空花」 ,它先用譬喻,主要是說法本來是不可得,空本無花,非彼滅故。因為我們 圓覺妙性本來具足的,所以後來它講「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患翳 是病,病是遍計執,我們眾生落入遍計執,在依他起法就不能會歸圓成實, 就生妄見,就是二種見。
「妄見空花」,因為落入遍計執,所以虛妄心起,妄見空花。空本無花,妄 見空花就起生死見,落入二種見。起二種見,在前面我們有講到「善男子。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有起有滅,始終增減有無……都是二種見 。有這二種見,「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回。」這樣就是 有輪回。意思是說我們取著生滅見、二種見,要免輪回,無有是處。
以下講怎麼取著二種見。「患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 翳。」我們這個病只是如幻的、虛妄的,由於我們虛妄取著。所以「翳花二 法非相待故」,病和空花它是如幻的、虛妄的,它不是二法,不是相待的。 「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因為虛空本來是平等 不動的,是清淨的,如果有起有滅,這就是生死,就落入二法。你如果落入 二法,就不能出生死輪回。「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空本來就無花,非起滅 故,有起有滅,就是生死。以妄見落入遍計執,才有起有滅,所以「生死涅 盤」不可得,同於起滅。
師父:大家注意它的要點,你把要點搞通了,就方便多了。「翳花二法非相待故」 ,為什麼?誰繼續講?二法不相待嘛!我提醒大家,唯識宗得此法,它立四 分: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大家看唯識不知道,所以我和大家介 紹。相分就是空花,外無有其法嘛!翳就是見分,自己能見的,虛妄的。外 面所有的一切法也是虛妄的,所以見分、相分皆是假的,為什麼?因為見分 、相分生於自證分,皆是自證分。自證分變成相分、見分,再往細的分析, 自證分來於證自證分。你只要了解自證分、見分、相分,就很能夠深入了。
它這四分裡頭,比較難懂的是證自證分。證自證分是什麼東西?我舉個例子 就知道。好比這是一面鏡子,照出來有染的,有清淨的,染的、清淨的都是 它變現的,能見的那個見也是它變現的,它是什麼?叫自證分,就是第八識 ,第八識體。這第八識體有染淨和合嘛!證自證分呢?就是鏡子背面的體, 沒有這鏡子體,那這鏡子怎麼能照呢?好比這例子一樣。想一想,為什麼翳 花非相待呢?誰講?
為什麼非相待呢?想不透!我再提醒大家,你自己去理會。如果有這個法, 也有這個法,它相待了。誘導大家,依他起法,這個法依他而起,如果沒有 這個法,就沒那個法。這個法也是依他起,沒有這個法,也就沒有那個法。 你想一想,如果有這個法了,也有那個法了,那講不通了。既然有這個法, 何必依他而起呢?有這個法,何必依他而起呢?非相待嘛!誰要講?
悅師:「幻翳若除」,就是眼病已經好了的話,「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 切諸翳。」「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如果說實在有的,才有相待,它本來是 虛妄法,虛妄法怎麼會有東西相待?它不是實在有的,譬喻患翳妄見空花。 患翳,就是眼睛有病,所以認為有實在的空花。「翳花二法非相待故」,虛 妄的東西,你怎麼能再說「虛空何時更起空花」?所以它說這個法本來是無 生的,都是虛妄的。本來就虛妄,怎麼可以說它有生有滅?
「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花本來是不實的,你怎麼能說 它有生有滅?生死涅槃就好比有生有滅一樣,生滅的法都不是實在有的,你 認為有實在的法,就會認為有生死有涅槃,也就是認為有空花生、有空花滅 。
講這一段的原因主要是回答三惑。金剛藏菩薩問「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 復有一切無明。」眾生本來就虛妄的,你認為眾生實在有,而且認為有一個 實在的成佛,又認為後來怎麼又起無明。眾生本來就如空花一樣,不是實在 有的,你怎麼認為有個眾生,有生有滅,或者說他起無明?
第二個問題。「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無 明是虛妄的。「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 惱。」這好比後面這一段文說「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 空花。何以故。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無明本來虛妄的,怎麼可以認為有個 無明起,還認為如來什麼時候又起無明,所以這裡是回答前面的問題。
修師:「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見空花。」患翳講起來就是眾生落入遍計執的執著心 ,因為你落入遍計執,就妄見空花,虛妄見色空有礙,執著相。「患翳若除 。不可說言。此翳已滅。」因為你執著心去除的話,就會歸圓成實性,所以 「不可說言。此翳已滅。」因為本來無性的。「何時更起一切諸翳。翳花二 法非相待故。」因為執著心和色相都是緣起無性的,都是相待生滅的。「亦 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色相當下即空,都是緣起 無性的。「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無性當中本來沒有一切色相,不是生滅的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生死涅槃也是緣起無性。「妙覺圓照離於花翳」 ,我們的圓覺妙心遍照一切,「離於花翳」,因為它遍一切處,不可得。
師父:大家逐漸逐漸進入正題了。「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就是直接解答三惑,前 面三惑好象都是相待。什麼相待呢?簡單說眾生、佛相待,他以眾生待佛, 以佛待眾生。他說無明、涅槃,無明就是眾生,涅槃就是佛,生死是眾生, 涅槃是佛,大家仔細看文就可了解了。這就是「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原來 我們誦心經「色即空,空即色。」都是空花。如果眼睛沒有毛病,不見空也 不見色。不見空,空不礙色;不見色,色不礙空。所以說,要是有所見,按 唯識宗講,有見的話是什麼?成了遍計執。要是於一切法,色就是空,空就 是色,不生見不立見,就是依他起啊!這是唯識宗的本意。
再看性空宗,龍樹菩薩的中論,他破見不破法。中論二十七品完全破你遍計 執見,沒破依他起法。大家要知道了,這就是佛在圓覺經上答復金剛藏三惑 。眾生、佛都是空花,非相待,你如果起見,是你病目,妄見空花。既然病 目是虛妄,是沒有的,空花是虛妄,沒有的,它當然是不相待。如果知道不 相待,就是圓成實了。不相待而待,就是依他起。怎麼不相待而待?他不明 明說有佛有眾生嗎?有翳有空花嗎?不相待是無作法,就是無作戒體,你們 學戒的就知道。談到律宗,無相待而相待,就是有作戒體。你用此法,可以 會通八宗。所以大家只要知道它的深義,它這個文怎麼說,你不隨它轉,皆 可知道。你要是不知道深義,隨它文轉了。不知道深義隨文轉,禅宗有一句 話──你叫老和尚舌頭騙了。誰講?
聞師:「譬如幻翳妄見空花」,幻翳就是病目,也就是無明或者顛倒,這是講眾生 於緣起法不曉得依他而有,認為是自性實有,起遍計執。「妄見空花」,空 花是指眾生的執著,或者說煩惱、五陰……都是空花。眾生的迷惑心,就像 生病的眼睛一樣,沒辦法見到諸法如實相,所以起妄執。
「幻翳若除」,眾生的病好了,怎麼叫病好?下面講出原因。「翳花二法非 相待故」,這個境是眾生唯心所造的,空中花是眾生心執著境,然後染這個 境,才有相分。相分是依見分而立,是相待的,相待的法就是虛妄,虛妄法 則不可說相待不相待。好比楞嚴經講,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一交 蘆。這是講同一體性,就能會到一心所出。
那麼一心所出為什麼出來染淨的差別?以隨緣故。所以,如果破遍計執,了 佛所說的,就不會起法執,而認為「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有這 些問題,這樣叫「幻翳若除」,那叫無明無性,會歸圓成實性。
「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事實上無明本空,本 不可得,這是答他問的。「何時復生一切煩惱」,其實,見分、相分都是自 證分,就像空花滅於空。滅於空,就是銷歸圓成實。
「何以故。空本無花。」既然無花,「非起滅故」,在一真法界裡是沒有眾 生的遍計執的,遍計無性即歸圓成。「生死涅槃同於起滅」,生死是眾生, 涅槃是佛,事實上沒有眾生和佛相待。相待本空,為什麼?因為同一緣起的 緣故。「妙覺圓照離於花翳」,你有這種智慧的話,就會到圓覺本是不動的 。
師父:我們大家不要小瞧這段文。這是八宗極談,極深之談,我們看各宗高下也從 這裡看,因為這裡失之毫厘,差之千裡。其余它所說的八宗之教,那都是枝 末之談,這是極談。從這裡發揮出去,這裡絕對正確的話,所發揮的沒有錯 。如果有一點點偏差,發揮出去也必有偏差了。天台宗的三止三觀,那不是 它的極談,華嚴宗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是它的 極談,都是從這裡發揮出去的。所以這個地方大家如果能深深掌握住,深得 法義。誰還有意見?
甫師:這段文是為金剛藏解釋那三惑,那三惑就是他的迷惑心,迷惑心執著實在有 ,執著無明實有、眾生實有、佛實有,因為不會無性的道理。「譬如幻翳妄 見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這翳可滅, 從這裡可以知道它不是實有,那不實的東西怎麼可以說有生有滅?所以幻翳 不實在。空花是依幻翳而生的,幻翳不實在,空花也是不實在。假如不實在 ,怎麼可以說何時再見到空花呢?它是因緣起,本來是空,所以說「非相待 故」。
「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因為虛空本來沒有花 ,虛空非起滅,這裡是說要會到無性。「生死涅槃同於起滅」,也因為無性 的緣故,生死涅槃就同於起滅,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妙覺圓照離 於花翳」,放下執著見的話,就是淨圓覺心能夠圓照,就知道花翳都是虛妄 的。
師父:剛才聞到廚房菜香了,今天又加菜,我們就查注疏了。
我把文的脈絡和大家講,它這個文不要看它很多話,找出要點。你看,「善 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 種取捨。皆是輪回。」下面不管它中間的文了,「是故汝等便生三惑」。它 的文意接起來,中間解釋的那段,不管它了,意思就是一切世界,你看見有 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 回,這個就生三惑了。怎麼能破三惑呢?三惑都是如幻的,知幻即離,離幻 即覺,這都如翳眼見空花一樣。所以「翳花二法」不是相待的,都不是實有 的,都是你遍計執所生。
直接看它後文,生死涅槃也和空花起滅一樣,妙覺圓照離於花翳,離於花翳 ,就沒有三惑了啊!金剛藏他就是不能離於花翳,所以他起三惑。這是說出 來,你要是知道妙覺圓照離於花翳,就沒有這三惑了。這意思,大家回去再 慢慢熟悉,現在查注疏。
你深深會入此法以後,不但世間一切法形同糟粕,連三藏十二部都是閒文。 不要奢望,老實持戒念佛,永明大師講,若能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呢?
在此地有無量法喜,你如果能得到,得無量福。我問大家,出家一場所為何 事?難道你是為了名聞利養嗎?四體安閒嗎?不是吧!再說一句話,你生為 人身,所為何事?難道說你就為飲食男女,榮華富貴嗎?唉呀!這是真正的 原因啊!大家不知道,實在可惜。
智慧無量,我們的生命有量,以有限的生命求無量的智慧,實在很危險,所 以唯有念阿彌陀佛,到阿彌陀佛那兒去,得無量壽,還愁這個法得不到嗎? 所以我深深感歎到莊子那句話「生也有涯」,生命有邊涯,「知也無涯」, 智慧沒有邊涯。「以有涯及無涯,殆矣!」很危險。所以奉勸大家,老老實 實持戒念佛。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彼國人民也和他一樣,壽命無量。以 無量壽命求此法,怎麼得不到呢?
菜很好吃,可是你沒想到,吃到肚子裡,馬上消化掉了。這個法你要得到的 話,直到成佛,始終飽滿。如果有法喜,叫你打瞌睡,不會打瞌睡;如果沒 有法喜,根本不入心,一定打瞌睡。
(卍續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上?二三一下?七)「不知華因翳有妄執從空而 生。豈覺迷真故著。橫執真能生妄。既了翳差都不見華。因除迷心故清淨矣 。又執早晚更迷。猶說何時更翳。故雲不可請問翳差之者。……」解釋得對 ,不知空花本來沒有,因為你見分執著生病,妄見而有,所以破你的見,不 破依他起法。怎麼不破依他起法?空花沒有,依他而起的,沒有的怎麼可破 呢?「執從空而生」,其實花沒有生。「豈覺迷真故著」,它這個文是這麼 寫嗎?它這個字可能有點差錯,這句我們不要管它,因為藏經有很多差錯的 地方。「橫執真能生妄」,真不能生妄,好比空不生花一樣,空花是妄有, 真有的話,不稱為妄,它稱為真實。「既了翳差」,這個差一般寫「瘥」, 病痊愈了,既然知道眼病痊愈,「都不見華」,沒有眼病,見沒有病了,就 不見花了。 要是捨棄你的見, 不見有不見無,不見生不見滅。「因除迷心 故清淨矣」,除去迷心,見病要是痊愈的話,就是除去你的迷心。「又執早 晚更迷」,又執著:痊愈了,什麼時候再迷?「猶說何時更翳」,何時我的 眼睛再有眼病?「故雲不可」,這是不對的。「故雲不可」,是重復佛所說 的話。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花翳。」「迷見生死似華起」,因為心 迷生見,自見有惑。似有花起,這個花好象有,它不是真實的。如果破幻, 破沒有的,破虛妄的,那你就是虛妄。「悟得涅槃似華滅」,要是開悟涅槃 ,涅槃是佛道,相似有的、假有的空花就滅了。「言圓覺離華離翳。則雙拂 生死無明。」花是外境,翳是內識,所以唯識宗說,內識者依他起,不是定 有,若執定有也是法執。
「虛空非蹔有無」,虛空要是有的話,拿虛空給我看。不可說無,那兒不是 虛空呢!「覺性何關迷悟」,「覺性」,八大宗都是從這兒出來,我們掌握 這一點,就知道八大宗有高有低了。「眾生既知華起。約誰更難無明。」是 「更離」吧?這個字好象有錯。「無明生死既空。何責本來成佛。空華終不 再起。果位何得還迷。」這是答復上面三惑。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一○四下?二)「此以空華一喻。總答所問 。以決三疑也。」「三疑」就是三問,就是三惑。「幻翳喻無明妄見。空華 喻生死涅槃。」生死涅槃皆如空華。「虛空喻妙覺真心」,虛空不染,虛空 為什麼喻妙覺?你看劫末大火燒,不燒虛空;大水淹,不淹虛空;大風吹, 不吹虛空;原子彈爆炸,沒炸虛空。所以虛空喻妙覺真心。「此通顯生死涅 盤皆即狂勞顛倒華相」,這個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妙圓心中。本無此事 。……」虛空中一切沒有,一切沒有,一切就是虛空,虛空就是一切,大家 要知道這個道理。虛空就是一切是什麼?依他起。一切就是虛空,是什麼? 圓成實。
金剛藏「展轉三疑。皆從妄見分別而有。特未悟妙圓真心耳。故先總責輪回 顛倒之見。」一切取捨皆是輪回嘛!「而以幻翳空華之喻。以總答之也。若 悟空本無華。何疑眾生本來成佛。」空本無花,眾生和佛都是如空花嘛!那 有佛?無佛無眾生,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若了華從翳生」,這空花 ──相分,從你的見分迷惑生的。「又何疑成佛後起煩惱」,答得很徹底, 是不是?這是直接答金剛藏三問。「此如來善巧開示。了此一喻。則三疑頓 釋矣。」很好!大家仔細看看人家的見地,這段文回答的三問,直接答三問 ,回去好好看他的文。我們今天到此地!
大家注意到它的要點,「翳花二法非相待故」,把它徹底搞清楚,抓住它要 點。
■第二十一次修學
師父:大家要知道,我們修學經法是上探佛旨,大家千萬不要妄起我念,否則就把 佛法學錯了。如果一起我念絕對錯,絕對不是。所以大家知道,第一個條件 要培養自己謙虛之心,千萬不可「我認為怎麼樣」,那絕對錯,那是第七末 那識的我見、我愛、我癡、我慢。
有幾點大家要注意到的,對過去的老祖師要尊敬。過去老祖師的智慧是我們 不敢想象的,我們要印證,差不多印證出來的沒有錯,有深有淺的,沒有錯 。提到老祖師一定要恭敬,現在的人貢高我慢心太重。
我們舉個例子來講,智者大師那個智慧我們不能比,我們想都想不到的。現 在的人,我看有很多人寫文章,直呼其名。智者大師叫智顗,不稱大師,甚 言而之,不稱智顗法師,「智顗」怎麼樣怎麼樣,這要不得的。這還好一點 ,不過有的文章,我也看到過,稱「釋迦牟尼」的少,都稱「釋迦牟尼佛」 。可是我也看到過,有人直呼「釋迦牟尼」,這個怎麼要得呢?
所以大家知道,要尊重我們古代的老祖師,他們深得佛旨,深得佛的意思, 不可輕慢。
我們修學經法就是上探佛旨;嚴持戒律,上求佛行;念佛求往生,求佛功德 。大家要知道啊!出去講經,提到古德要尊敬。譬如印光法師,你不稱印光 大師,不稱印光老和尚,最低限度稱印光法師,不可直呼其名,印光怎麼樣 怎麼樣。谛閒大師或谛閒法師,不可谛閒怎麼樣怎麼樣,這個要不得,這個 貢高我慢心要不得。我們比人家差得遠了,最低限度時間上比人家差好幾十 年,好幾百年,好幾千年。現在看經文。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 性。善男子。如銷金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經無窮時。金性不壞。 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我們暫時先修學到這裡,如果文意還連貫的話,再往下修學。
大家注意到。「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這個「暫」字好象有點解釋吧 ?「暫」字和什麼意思相對啊?大家想一想,就可慢慢了解了。什麼東西不 暫呢?
乘師:這同樣在解答三惑。法本平等,於平等法中起自他想,在一真法界中落入有 法,所以產生二見,二見就是前面所說的:前後、有無、始終、生滅……, 由於二見產生二法,所以起三惑,這是生死無明的根本。換句話說,如果我 們知道這個法是緣起無性的,「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二法是沒有相待,相 待就是有起止,有眾生、佛、生、滅,所以佛和眾生本來就是一真法界。如 果會入依他起無性,會歸圓成實,妙覺圓照不出於花和翳,「空本無花非起 滅故」,我們能夠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這裡講,「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以虛空來譬喻,虛空無 礙,虛空不可得,我們的圓覺妙性也是清淨無礙的。有無是二邊見,所以「 如來圓覺隨順」就像虛空一樣,因為圓覺無性,無性能隨緣生萬法,所以虛 空也是無性,是一真法界,本來是無礙的。
以下舉金譬喻。金裡沒有金,你怎麼磨也沒有辦法取出來。好比說,我 們自性清淨心本來具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是我們眾生的無明把自性蓋 住。「金非銷有。既已成金。」這個金不是你去取才有,它本來就具足的。 「不重為。經無窮時。金性不壞。」金性本來不壞,就是說圓覺妙性本來 不即不離,當下清淨,當下即是,所以有佛無佛性相本來常住,一念之迷就 是眾生。所以說,迷時分明有六道,覺後空空無大千。「不應說言本非成就 」,如來的圓覺妙性本來具足,以虛空為譬喻,我們的圓覺妙性本來就具足 的。
師父:慧乘提出「有佛無佛性相常住」,這個非是暫有,非是暫無,如果暫有暫無 ,是不是常住啊?這和「常住真心」有什麼關系?如果不是常住的話,它是 什麼法?你想一想。誰講?暫有暫無,這個法性不生不滅,你們也說過,不 是有為。如果暫有暫無,是不是有為?常住真心是不是離有為離無為?離有 為離無為,是不是不生不滅?
大家再注意到,「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本性是什麼性?誰講?
聞師:前面有一句話「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翳花是依他 ,依他無性非相待,本畢竟空,亦如空花虛妄不實,所以它後面講「況復如 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這在前面就說「空本無花非起滅故」,這 兩句話是表一切法義。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性湛寂的,在不生不滅的法裡 ,在非相待的法裡怎麼有暫有暫無呢?如果暫有暫無就違於不生不滅,違於 如來清淨法性。
「況復如來圓覺隨順」,圓覺隨順,圓覺是畢竟空義,畢竟空不歸斷滅,而 常現森羅萬象。可是我們要會到緣起無性,緣起本來是一真法界,不生不滅 。「而為虛空平等本性」,就是圓成實性。「如銷金。金非銷有。」金是 表示不生不滅。這種不生不滅並不是待修待治才有不生不滅,它只是顯現而 已。「如銷金。金非銷有。」表示煩惱,金不是因為我們修行它才成就 的,它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眾生迷的緣故,認為虛空中有花。佛性本不生 不滅,可是我們不認識。「既已成金」,在一真法界裡會到本無生滅,本無 生死本無涅槃,就「不重為。經無窮時。金性不壞。」就是圓成實性。
「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就是前面所講的,眾生本來成佛,為什麼後來又 被無明覆蔽?「如來圓覺亦復如是」,眾生以煩惱落入生死,煩惱本是虛妄 的,可是我們認為煩惱實有,這是眾生的執著。那一天我們真正能銷歸自性 ,不生不滅的性開顯的時候,本非成就,所以「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師父:講吧!
修師:「而為虛空平等本性」,虛空是譬喻我們的常住妙心,因為虛空它不是生滅 法,是永恆常住的,我們的清淨心隨一切緣成一切法。「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雖然落入生死六道它不減,成四聖它不增,我們的清淨心就是這樣不生 不滅,不變。「如銷金金非銷有」,這是譬喻,告訴我們真本具妄本空, 所以不重為,是常住不變的。「經無窮時。金性不壞。」因為是本具,所 以不管無量劫以來或無量劫以後,都是不生不滅的,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所以「不應說言。本非成就。」
師父:大家腦筋活一活。「虛空平等本性」,本性是不改,因為什麼原因本性不改 ?如果改了的話,不稱為本性。前面說清淨、遍滿、平等、不動……它不是 都講過了?你再想一想,清淨改不改?遍滿改不改?不動改不改?這是什麼 東西?無性,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無性就清淨,無性就平等,無 性就遍滿,無性就不改。再演繹起來很多,無性一定不生不滅,無性非有為 非無為,慢慢就會到了。
銷金礦這個例子,我提醒大家,我再舉另外一個例子,你可以把它拿來對照 ,容易了解銷金礦。譬如我們還拿虛空講,陰天了,虛空裡遍滿烏雲,虛空 看不見了。烏雲散去,還是虛空,烏雲來的時候虛空改不改?我們應不應該 說,烏雲散去以後,虛空生出來了,烏雲來了,虛空沒有了。如果烏雲散去 ,虛空生出來,是暫有。如果烏雲來了,虛空沒有了,是暫無,對不對?佛 用銷金礦的例子講,意思是一樣。
實在講,這和那個虛空不因烏雲散去才有,不是一個道理嗎?因為什麼大家 不容易會入呢?你落入有法,認為有金有礦。
「經無窮時。金性不壞。」這樣才能貫通。經無窮時,虛空不壞。金性大家 可不要會成黃金,黃金是相,經上和你講是金性啊!就是平等本性。誰講?
大家須要用心!要進步啊!不要開始不敢講,修學完了一部圓覺經還是不敢 講,那沒進步嘛!你非留級不可。
悅師:這段講不生不滅,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 能顯現。它之所以顯現是告訴我們說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舉虛空來比喻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如果說暫有暫無是有為法,有 為法必定有生住異滅,不是不生不滅的體性。「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 平等本性」,何況常住真心呢?「如銷金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 」好比我們煉金一樣,佛性非造作非修治而得的,它本自具足,只是在你 開顯不開顯而已。「既已成金不重為」,既已經成佛,怎麼還變成眾生呢 ?好比金子一樣,是表示煩惱,金性是比喻佛性。
師父:大家都講出來了,你要會到修行,常住真心是你的佛性。修行不叫你學習東 西,放下!怎麼放下呢?剛才你們不是都講過,如來智慧德相,眾生皆具有 ,被什麼障住?把那個東西放下,它不就現了嗎?好比銷金礦一樣,不是金 子生出來,把那個礦去掉就是了,把你們煩惱、妄想去掉,是不是就是金子 ?所以我再三告訴你們,培養個人道德,就是這個樣子。諸惡不作,就是眾 善奉行,那有把你變成聖人呢?變成佛來呢?你沒有一切妄想、煩惱,就是 佛啊!好比銷金礦一樣,把金子銷出來。最後一個人,誰講?
聞師:這裡提到翳花二法非相待法,我們生死凡夫生活在相待法中,這種相待法如 果用我們比較熟悉的話講,就是我執、法執。煩惱的性本是虛妄的,可是我 們凡夫執著,我們起煩惱的時候,如果不因為煩惱再起煩惱,本來就沒有事 情。這個煩惱不能再讓我們生煩惱,煩惱是虛妄的,可是我們不曉得,執著 它,才有這種相待法,有我執、法執。我執是煩惱執,境界起的時候都是相 待法,好比講五陰法,這本來沒有過錯,名相也沒有過錯,因為我們講話、 生活都不能離開五陰這個法。在名相上我們就執著,是眾生的病,也就是遍 計所執,認為色是我,受是我,想是我,行是我,識是我,最容易犯的毛病 就是妄想。
「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如果真正能體會到這一點,也許能得到好處。「圓 覺隨順」,無自性本來隨順,可是眾生的執著太深太重,才落入煩惱執。那 一天我們覺醒過來,原來都是假的,原來沒有染淨,我們認為它是染淨。圓 覺它能隨順,逆境的時候,有這種感覺,哦!原來是圓覺在隨順。我們在這 裡如實體會,就能體會到虛空平等本性,本來不離開我們這個隨緣的法。
師父:我和大家講「隨順」兩個字,我用科判的辦法和大家講。這個「隨」字有信 忍的意思,圓覺是無上菩提,「隨」字有初二三地信忍的意思,「順」字有 四五六地柔順忍的意思。這不過是以我們的知見用科判就是了,是否佛的意 思真的如此,不敢講,這是我們猜佛意旨。現在看注疏吧!
我講是這麼講,你要用你的慧眼去會,千萬不可取著於相。取著「隨就是信 忍,順就是柔順忍」,那就錯了,不可取著於相。如果取著於相,叫文字匠 ,那把科判就變成八股了,你要用你的智慧會,那就貫通了。沙彌、沙彌尼 戒不是講過了嗎?師父和人家談法的時候,不可摭取名相,是不是有這句? 查到注疏的上來寫!
真本具,性不改;妄本空,妄想是虛妄、如幻的,你們都講出來了。查注疏 你們就知道了,將來你們寫書的時候可以參考,一種是句解容易找到,一種 是隨文解,容易找到。如果找玄義,那麻煩了,找不到的。找注解、句解這 個容易找到,千萬不要找玄義,玄義天上地下講了沒有邊啊!
你們沒有膽量不行啊!有膽量臨命終時,破生死關,斬關落鎖,那才過得去 。你們平常養成猶豫心,又想寫又不想寫,又想講又不敢講,臨命終時不容 你猶豫啊!記住啊!臨命終時,下大決心,所以古德講,三千大千世界遍滿 大火,我也要沖過去,到西方去,定得往生。不怕一切苦,沖過去,斬關落 鎖,破生死關,那一剎那不容許你絲毫猶豫心。
我們猜佛意旨,連聖人都如此。除去倒駕慈航大菩薩他如實知,他現量界, 其余比量界都是猜佛意旨。須菩提活了一輩子,佛說金剛經,他才深解義趣 ,涕淚悲泣。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一○五上?一)「此特示妙圓常住真心」, 這是表示妙覺常住真心,常住真心就是圓覺,就是圓成實,就是中道第一義 ,就是畢竟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屬生死涅槃。以重釋佛起煩 惱之疑也。」解釋佛再起無明那個疑惑。常住真心,下文才修學,不是生死 ,也不是煩惱,也不是菩提,也不是涅槃。
「意謂。虛空尚不隨於幻華起滅。何況妙覺明心。而為虛空本性。又豈隨於 生死涅槃起滅耶。」這意思懂吧?「妙覺明心」就是常住真心。「苟悟覺性 平等常住不動」,他始終講平等常住,清淨、遍滿、平等、常住、不動、無 性……都是一個道理。「諸佛證此。豈復生迷。故以銷金之喻。以結示之。 若了此喻。則眾生雖本是佛。現在無明。不妨修而後成。」眾生雖然本來成 佛,好比銷金礦一樣,除你的煩惱才能成佛,你不除煩惱,自然不能成佛。
「如金雖本有。現在中。終以銷而後見。所謂佛本是」佛本是,本來就是 佛。「而勤修。惑元無而須斷。」斷煩惱,沒叫你求取學問,不是的,那不 是學佛道。「若知金性不壞。又何疑佛更生迷。」這是回答金剛藏的疑問。 「此喻約而義妙」,簡約、簡短而非常的美妙。「故剛藏之疑。不俟一一而 冰釋矣。」所以金剛藏三個疑惑,不必一個一個解釋,都可講得通。
(卍續一六?圓覺經集注卷上?三四上?一七)「虛空世法尚不同華起滅。 況如來隨順圓覺。湛然真常是虛空之體性耶。覺為空性者。佛頂雲空生大覺 中。」佛頂是首楞嚴經。覺性包含虛空,非是暫有非是暫無嘛!「又雲寂照 含虛空。復言平等者。然圓覺雖是虛空之性而冥合不分。周遍法界無分無限 無別能依所依。」能依所依都是一法。「故雲平等」,能依所依變個樣子就 是正報、依報。
「此意者空在覺中」,空生大覺中,「空尚常寂況覺為空性豈增減耶」。對 !大家印證你們的見地。其實你們也是猜佛意旨,你們見地有些地方比我寫 的那本圓覺經已經深了,所以摭取文字相,不得其義。弟子問他師父:「為 什麼團團轉?」他師父講:「皆因繩不斷。」他說:「師父!你怎麼看見了 ?」他說:「不是,我沒看見,你從事上問,我從理上答。」就是這個道理 嘛!不入其理,難得難得,入理以後還是不出理,還是不行,還是不得。
不相信,你們仔細評一評,現在我領導你們修學圓覺經,有些程度比我寫的 圓覺經要深。這個沒有限制的,這個隨緣起的嘛!法隨緣起。
■第二十二次修學
師父:魔千方百計破壞出家人,可是有兩種法,魔破不了:一種法是福,一種法是 慧,福和慧魔破不了。魔縱然把三藏十二部燒掉,燒不了福慧。我今天和大 家講,修福有方法,修慧也有方法。龍樹菩薩說,修眾生忍,得無量福。對 於眾生修忍,眾生罵我、毀謗我、稱贊我、供養我,不為所動,這個得無量 福。修法忍得無量慧,法忍就是眾生以毀謗法加於我,也不為所動;打罵我 之法,也不為所動;眾生以YIN欲法加於我,也不為所動。所以得無量慧。
法華經上有說過,如果起大悲心、柔和忍辱心,得無量福。大悲心、柔和忍 辱心,就是對眾生所發的眾生忍,如果會入法空理,法空理就是般若理,得 無量慧。大家注意到修福修慧,因為你們沒辦法對付魔障。福慧二法,追隨 於你直至成佛,有福慧追隨你,不下地獄。下地獄的眾生是福慧斷盡,叫一 闡提。有福慧追隨你,縱然你落畜生道,也不會受大苦,不會受刀頭之苦。 大家看,有很多畜生有福,比人還享受。有很多畜生有慧追隨它,雖落畜生 道,卻很聰明。所以狗能識字的,那是慧追隨它。落入餓鬼道,福追隨你, 變有財鬼。有智慧者,在鬼道裡是高級的鬼王。大家注意到,福慧兩項不可 放棄。
話講回來,我們修學經法是培養大家的慧命,你如果得到這個慧命直至成佛 ,只有增沒有減,生生世世不相分離。如果你求到慧命以後,落入那一道都 有用,依此慧皆可出離,有福有慧絕對不下地獄。所以我們修學經法,大家 要重視,救你的慧命啊!我為了培養大家的慧命才修學經法,如果你能得到 一點小小的滋養,直至成佛,不減。因為什麼?此法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只有圓現,現一分是一分。圓覺經講,好比金煉金一樣,一旦成金不再為 。
所以大家確實認識,我們修學經法,清淨莊嚴。要想把大家從魔的手裡救出 來,所以我們要珍重!珍重!聽到這個經法要如饑如渴,因為它是我的慧命 ,不可掉以輕慢心。要不然,大家自失大利。在此地,有的人得度是靠福慧 ,有的人不得度,無福無慧。得度的根本在慧,不是助緣,大家都僅僅知道 修福,不知道修慧,譬如供齋等等,都是修福,不知道修慧。佛說過,修福 不修慧,大象掛璎珞,落入畜生道有福,掛璎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 ,證成阿羅漢,因為沒有福,出去托,空而回,沒有飯吃。所以得度的 真因在慧,助緣在福,好比車子兩個輪子一樣,少一個輪子不能進行;好比 鳥的翅膀一樣,少一個翅膀不能飛。希望大家珍重珍重!我講這幾句話勉勵 大家,以後要珍重啊!這是救你慧命的啊!能否往生,這是大關鍵,得真智 慧,誰都得度,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我今天為什麼和大家講?大家都是瞎摸索。我當初也是瞎摸索,蒙佛菩薩加 被,很感謝佛菩薩叫我摸索一條門路。我把這條門路提出來和大家再三講, 大家不肯相信,很可憐!
經上說,實相為正法,實相以外,一切法都是邪法。這個說法很大膽,就是 小乘法都是邪法。因為什麼?小乘人聲聞緣覺不會實相。會實相者,見佛性 。佛在大般涅槃經講,聲聞乘人不見佛性,以不見佛性故,得聲聞乘道;緣 覺乘人不見佛性,以不見佛性故,得緣覺乘道。菩薩見佛性不了了,不很清 楚,所以得十住地,十住地就是十地,十地位。佛見佛性了了,得無上菩提 。
我領導大家修學,和大家講二谛、三谛、一谛、四谛、無谛,可能有很多人 不踏實的,不相信。除此以外,別無佛法。實相叫一谛,一實谛。佛教也有 一句話,實相一法印。實相無相就是無谛,實相無不相,就是一谛。從這裡 有分了,實相無相,是說一切法無相;如果雙約兩邊講,實相無相是一切法 無相,就是真谛,也名之為第一義谛。你如果知道一切法無相,當然就應該 知道無相是一切法。無相是一切法,是隨順世間,世俗邊說,叫世俗谛。這 就出了二谛了,一個是真谛、一個是俗谛,又名第一義谛、世俗谛。
有人對二谛法不太容易了解,他懷疑二谛為什麼第一義谛就是世俗谛?為什 麼世俗谛就是第一義谛呢?所以再出三谛,三谛是俗谛、真谛、中谛。佛講 過這個法,在仁王般若講,天台發揮得最圓滿,叫空假中。那麼什麼叫中谛 呢?那個「中」就是無性,真谛無性不礙俗谛,俗谛無性不礙真谛,所以中 谛才把二谛融通起來。二谛融通三昧印是在無性。
從二谛又出四谛,二谛不是一個第一義谛,一個世俗谛嗎?世俗谛是事相, 第一義谛是理性。世俗谛裡有苦有集,叫你斷集離苦,就出來了,出來以後 就入第一義谛,第一義谛怎麼入呢?有修道有證滅。這我們講那麼多,都在 教理方面,我們修淨土法門要不放棄念佛,這叫解行並重。除此以外,一切 法皆是邪法,不是佛說。既然出於實相,實相根本無相,無相就是一切智, 得這個法叫一切智,也叫總相智。實相無不相叫別相智,也叫差別智。
大家相信也在你,不相信也在你。這麼修,修於無分別智,實相無相,得其 正。再修差別智,實相無不相,遍知一切法──正遍知,那究竟處了。我們 學佛,求就求這個。到了正遍知的時候,具有兩種德:在斷的方面叫究竟涅 盤,在智的方面叫無上菩提,究竟涅槃、無上菩提稱為佛。所以說,除實相 以外,其它一切法皆是邪法,不得究竟涅槃、無上菩提。
我很希望你們能夠自己站起來,究竟我不能始終陪著大家。我看你們都撿垃 圾啊!把正法修成邪法。當初你們就上當了,多看點書,不知道求正法。
佛在經上說,若人知一切法無分別、不可得、無相,如此教人是名正教,名 善知識。若人於一切法有分別、有所得,此是非法,作種種分別,這是邪教 ,名惡知識。我們講過的這部佛藏經講得很清楚,大家都是馬耳東風,聽過 就算了。甚而言之,佛苦口诃責說,末法時期,破戒惡比丘,以邪法教人, 把我無量劫得的無上菩提,不講一字。都出於佛藏經。
希望大家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久久修習,日久必成,沒有取巧之處,沒有 快捷方式可尋。所以我們知道圓覺是從智邊說實相。現在大家於二谛理──這麼 久的時間總提二谛,大家聽得可都煩了,你假如用心的話,應該得到點眉目 了。如果你還茫茫然得不到一點眉目,佛說可憐愍眾生!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從智邊說。「本無菩提及與涅槃」,這和 我剛才講的那段話有關系,大家要用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回及 非輪回。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 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師父:下面是譬喻,我們可以把譬喻修學完,不過譬喻不需要發揮。
「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 。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我們今天修學到這裡,現在大家開始看經文。佛親口說,懂實相法者,魔不 能奈何他,因為什麼原因呢?一切諸魔不測實相,對實相法不能測度,不知 道。唯有聖者才知道。你們當中有很多人不知道求佛無上法,反而去求神求 鬼,實在可憐愍!
修佛道有兩條路,福慧雙修。不可只修福不修慧,也不可以只修慧不修福。 只修慧不修福,沒有資糧;只修福不修慧,不脫六道,還在六道之中,有那 個福報就是了,你投生狗也吃牛肉去。所以大家注意到,福慧雙修。誰講?
乘師:「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這邊是講到沒有成佛與不成佛,「本無菩 提及與涅槃」。後面是譬喻說,真谛不可說,世俗谛是以譬喻說,不可說而 說。以世俗谛是方便譬喻說,最主要會歸一實谛,法華經說開權顯實,最主 要是會到一佛乘。「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來沒有菩提及涅槃,因為菩提 不可得,一切法本來都是清淨的。如果認為有菩提及涅槃,就是落入有法。 所以「亦無成佛及不成佛」,法講到究竟處本來有無皆不可得,未成佛時本 是佛,已成佛後還是佛,有佛無佛,性相常住。
同樣的,同是一真法界,因為我們起憎愛二心,落入十八界,所以虛妄受輪 回。雖然虛妄受輪回,生死也不可得,都是虛妄執著,都是遍計執。如果我 們一念回歸於清淨心,就是圓成實,就是圓覺妙心。所以說「無妄輪回及非 輪回」。
師父:他是用二谛會入一實谛,誰還講?
聞師:師父剛才提示「如來妙圓覺心」是約智邊說。「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 。」提到一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這裡提到心和 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講到眾生。甚至可以這樣講,這裡提到心佛眾 生三無差別,也就是講到諸法實相義。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這是講到一真法界、實相,或者中道義。 因為中道義是無相義,不可用言語表達,或是用你的心思惟,用心思惟不是 有法就是無法。有法無法都不能會歸中道義,也不能會歸實相義,所以師父 剛才提示到,這個法不是天魔、諸天所能測度的,也不是一切魔所能壞的, 因為魔是有所得、有所住。
「本無菩提及與涅槃」,菩提和涅槃同是緣起法,緣起法就是實相,就是無 性,無性就是無相,所以這裡應該講真谛中道。換句話講,二而非二,二就 是一個是真谛,一個是俗谛,因為俗谛本身是緣起法、無相法,這無相法本 來是中道義。所以無相法雖然是如幻,不是有不是無;真谛是畢竟空,畢竟 空也是非有非無。所以二而不二,俗谛、真谛會歸中道。
「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這裡提到法界,我們知道法界 同於無界,所以也是等同諸法實相義。「如來妙圓覺心」應該是約真谛來講 ,菩提涅槃、成佛不成佛,約俗谛來講,因為真谛本身就會歸中道,所以二 而不二,因為同一無性的緣故。雖然同一無性,不礙真俗宛然。事實上,圓 覺妙心本身就是無性法,無性法它可以成就一切法,所以說無性能成就一切 法,無性就遍一切法。無性能成就一切法,則一切法不能離開它,所以說二 而不二。
下面是講錯誤的,也就是沒有辦法會歸實相法。「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 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我們知道聲聞不會佛性,會到一切法是空的,並 沒有打轉身──偏空,身心語言皆悉斷滅,因為他不會無性義的緣故。「終 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沒有會到如來圓覺妙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 測度如來圓覺境界」,思惟就是取相分別,沒有辦法測度的,因為中道義即 有即無,非有非無。事實上,它不礙有不礙無,不礙也有也無,不礙非有非 無。這不是我們思惟心可以測度的,因為二谛是融通的,不能有一點分別, 或者用定性法去想。
前面圓覺心就簡別出,一種是不能圓如來的圓覺妙心,一種是有思惟心的, 就是我們一般凡夫的通病,雖然懂了,可是我們不能離開思惟,所以說這是 魔,有所得心就是魔網,沒有辦法脫離魔網。以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是不可能的。下面用譬喻來講,「如取螢火燒須彌山」,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總講一句,我們眾生以生滅心、輪回心,輪回心是輾轉旋復,生輪回見, 生有所得見、生滅見、有見、無見……就是一切邪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 」,大寂滅海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真谛、俗谛總會歸中道義、實相義。寂 滅海,它是用譬喻講。
「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必須要 離一切思惟,乃至分別心,才能假名說會入如來妙圓覺心。
師父:「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自己不能親證涅槃,他絕對不能證到真正 涅槃。真正涅槃是什麼?無相、無為,就是後面說的「如來大寂滅海」,聲 聞乘人證不到的。
悅師:我可以不可以講一點點隨喜?「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 妙圓覺心」,師父講若約智邊講叫圓覺,若依法上講就是實相、法界。我們 知道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所以在實相無相中,本無菩提及與涅槃;實相 無不相,不可以講有成佛與不成佛,所以這邊說「亦無成佛及不成佛」,既 然沒有成佛及不成佛,當然也沒有輪回及非輪回,就好比心經講,無無明, 那有無明盡呢?因為實相無不相的緣故。
師父剛才說,小乘聲聞人不會法性,身心語言皆歸斷滅,所以不能親證如來 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所以法華經講,菩薩問佛 ,諸聲聞乃至所有阿羅漢等,他們所有的智慧皆不能測度佛智,我們凡夫更 沒有希望成佛。佛回答說,就是因為聲聞乘以思惟和測度,所以才離實相法 愈來愈玄遠。經文我沒背起來,大概意思是這樣。經義本來就很清楚,因為 他的過錯在於測度和思惟,無性法是無相,它不是以思議心可以測度得到的 。無性法無相,可是它又是一切相,所以以思議心終不能測度佛智。
師父:我提醒大家。「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 所現涅槃。」這是講小聖,小乘聖人。後面講「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 圓覺境界」,這是講凡夫。連小乘聖人都辦不到,何況是凡夫?
我再提醒大家,大家不要只在邊上轉啊!要入這個法。「妙圓覺心」是不是 緣起?妙圓覺心這個心是不是緣起的?既然妙圓覺心是緣起的,是不是無性 啊?你再往下會,無性當中有沒有菩提?菩提也無性啊!涅槃也無性啊!成 佛也無性啊!不成佛也無性啊!你慢慢會就貫通了。誰還講?
修師:「一切如來妙圓覺心」,可以說是我們眾生本具的清淨心,是我們所說的佛 性,也就是一真法界。因為我們清淨心中,「本無菩提及與涅槃」,菩提就 是能證之智,涅槃就是所證之境,清淨心中本無能證之智及所證之境,因為 本來是一真法界,離能離所,也無成佛及不成佛,本是一心。「無妄輪回及 非輪回」,沒有生死及涅槃。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 涅槃。」聲聞緣覺所證的境界,因為他有能證之智及所證之境,所以他「身 心語言皆悉斷滅」,不能親證清淨心,因為他所證落於偏空,沒有圓滿,所 以不能證到圓滿一心,不能證到離能離所。「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 覺境界」,我們凡夫就是有思惟心、分別心,不能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只有一點點火,燒須彌山燒不起來,因 為我們的智慧太小,不能測度如來的智慧境界。「以輪回心。生輪回見。」 以我們的無明心生顛倒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以生滅心、 生滅見,入如來不生不滅海,是不可能的,終不能至。
「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假如要入不生不滅 的寂滅海,要先斷無明,要離諸患,就是離無始輪回根本。
師父:我提醒大家,聲聞乘人不能至於涅槃,什麼原因呢?涅槃是什麼?不生不滅 ,對不對?聲聞乘人只證不生,他沒證到不滅,所以他不至涅槃。輪回見是 什麼東西?就是大家講的遍計執,顛倒見是什麼東西?就是遍計執。顛倒夢 想就是什麼?遍計執。要講趕緊講,爭取機會啊!
彰師:我來猜猜看。「一切如來妙圓覺心」,圓覺就是不動,不動者叫不生,就是 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它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無所住,無所住能隨緣。在無 所住中,菩薩悲智雙運;在聲聞乘中,只修智,悲心還欠缺。
法本不生,生是三毒所見,貪瞋癡所見,在不生不滅中,佛在畢竟空中建立 一切法,在依他起中會入圓成實。這樣的自在,這樣的融通。
師父:大家講……講吧!
觀師:「一切如來妙圓覺心……」,如來圓覺無菩提及涅槃,無成佛及不成佛,無 妄輪回及非輪回,因為這些都是無所得。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因為聲聞求自度,不會 緣起法,他會到性空,由性空不會緣起,所以不能真正會入緣起法。他的身 心語言皆悉斷滅,因為不會緣起法的緣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 ,沒有辦法會到佛的妙圓覺心。聲聞小聖已經這樣子,「何況能以思惟心測 度如來圓覺境界」,何況我們凡夫以有所得心測度圓覺的境界?因為如來的 境界就是深契緣起法,以性空緣起教化眾生,行慈悲的佛菩薩行。所以如果 有善知識至誠懇切要把這種實相法、緣起法跟大家開示的話,那是善知識的 大慈大悲。聲聞乘人沒有這種慈悲心,所以凡夫如果以有所得心的話,不能 夠測度如來的境界,如來的境界是慈悲的境界。
「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我們以有所得心測度如來的智慧,這無 有是處。「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我們都 是以這種有所得心、輪回心,生輪回見,起凡夫的知見,我們要入於如來大 寂滅海,這是無法辦到的。如來的大寂滅海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 聞到大乘法,會涕淚悲泣,大概是這種原因。
師父:大家看一看,「如來大寂滅海」和「如來妙圓覺心」有關系沒有?如果如來 妙圓覺心是大寂滅海,既然大寂滅了,大寂滅裡有成佛有不成佛嗎?有輪回 有不輪回嗎?你這不是貫通了嗎?
經師:「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一真法界中,本來就 沒有一法可得,怎麼還有菩提、涅槃、成佛、不成佛、輪回、不輪回呢?這 都是在虛妄法當中取相分別。那應該怎麼說呢?如禅宗所說的,分別一切法 ,不作分別想。就像大圓鏡智一樣,境現的時候,不執著於相。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以下是舉例。二乘人及凡夫都不能有一點 執著,如果有一點執著就不能入如來妙圓覺心。所以「身心語言皆悉斷滅」 ,這些身心語言,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皆是虛妄法,不可得。所以不 可能會到如來圓覺境界。當然更不能以我們凡夫及二乘人的智慧來測度如來 圓覺境界。
「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終不能至。」我們要以妄見去測度一 真法界,是不能得到。「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我們要想了解如來的妙圓覺心,就要從本心做起,先斷煩惱,才知道一 切的妄見,妄本空真本具,這樣我們有一天就能會到如來的妙圓覺心。
師父:大家……講吧!
覺師:「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無妄輪回及非輪回。」這段是在講一切 法緣起無性,因為一切如來妙圓覺心能了達菩提、涅槃、佛、眾生、輪回、 非輪回,都是無性的。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緣境界。……親證所現涅槃。」這段是講聲聞他於緣 起偏空,不能了達緣起無性。「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凡 夫於緣起執有,他以有所得心要測度如來圓覺境界,這樣是沒辦法的。
「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至。」這是說於緣起法偏空或執有,以輪 回心、輪回見、有所得心,你要會入無性,那是不可能的。
師父:慧覺講出來了。聲聞所緣境界,是偏空;有思惟心,是執有。大家看看是不 是那個意思?大家要切實用心!如果這個智慧種入你的第八識不沒,這個智 慧不沒,直至成佛。就是你不往生,輪回六道,到那一道都聰明,這是你的 慧命。你們現在有很多人愚癡,就是前數生以來沒種慧根,沒種慧命。
現在查注疏好不好?不耽誤時間了。還有講的沒有?……你最後一個。
策師:佛的智慧在理上來講,本來沒有菩提、涅槃。但是在事上來講,無菩提而菩 提,無涅槃而涅槃,所以沒有成佛也沒有不成佛,本來就具足一切。
下面講聲聞,聲聞斷滅,偏空。所以不能測度如來大智慧海。眾生以有所得 、遍計執心思惟。思惟是六塵緣影心,以六塵緣影心測度如來的大寂滅海, 測度如來的智慧,終不能至。
所以這種以有所得、偏空,以六塵緣影心這種輪回心,生輪回見,測度如來 的大圓鏡智,終不能成就。
師父:現在大家查注疏吧!
大家沒迷惑的時候都知道,迷惑以後有輕有重。被什麼迷惑呢?被貪、瞋、 癡、慢、疑、身、邊、邪、見、戒。貪瞋癡慢疑總說起來就是一個「YIN」字 ,現在你們YIN欲心還重的人,不開智慧。身、邊、邪、見、戒,總說就是一 個「見」字,這就是見思惑。
很簡單,佛的智德、斷德,從那兒得呢?無上菩提從「眾善奉行」修起,究 竟涅槃從「諸惡不作」做起,修到究竟處,自然「自淨其意」。諸惡不作是 自覺,眾善奉行是覺他,自淨其意是覺行圓滿。誰找到注疏啊?
大家都有抉擇,你為什麼不努力?和閻王老爺爭他一口氣嘛!不受他管。大 家不修慧根,未來生還是愚癡,你如果現在發心修學慧根,未來生你就算輪 回六道,不會愚癡。我知道這個道理講了,聽不懂的人真聽不懂,毫無辦法 。
如果死於名下,只重文字,糟糕了!說那本經不是這麼寫,說某某人不是這 麼說,那糟糕了。不相信,大家看一看,中國孔子,所有的人向他問「仁」 的意思,他一個人一個答復,一個人答復一個樣,它道理是一貫的,絕對不 死於文下。他弟子向他問孝,他一個人一個樣子,答復張三和答復李四絕對 不是一樣的。
(卍續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上?二三二下?六)「妙圓覺性平等常住」,看 他第一句話,下面不會講得太錯了。無性就是清淨,就是平等,就是常住, 就是不可得,就是空,就是無相,就是無分別。一下手,行家一伸手就知有 沒有。「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大家懂即一切法、離一切相的意思吧?我 舉一個例子,「仁義」兩個字懂它意思吧!要是不以「仁義」兩個字寫出來 ,你不懂它意思,是不是?所以「即」文字相,即一切法。可是你把「仁義 」兩個字燒掉,仁義燒不掉,是不是?這叫離一切相。「若有少見即非圓覺 」,見是什麼?見是遍計執,就不是圓覺了。
「善男子。但諸聲聞……」以下「此舉劣況勝也」,舉劣的、低級的、壞的 ,比較那好的,叫舉劣況勝。「無余涅槃。身智俱寂有思惟心終不能至。何 況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初小聖理智對。二凡心真覺對。意雲。小聖尚不能親 到真智之理何況凡心。」他前面講小乘聖人,後面講有思惟心凡夫。你們剛 才不是都發表過了,你發表過的一定還記得,印證印證和你發表的有沒有很 大的差錯,各自印證自己。這個人講得很不錯,誰講的?(答:寂正大師。 )
我剛才講的把「仁義」兩個字燒掉,燒不掉「仁義」,你想一想,你得到這 個智慧的話,你死了以後,你智慧不死啊!跟著你直至成佛,那才叫慧命。 你們有愚癡的是怎麼了?過去沒種這個根,沒下這個種子。如果現在再不下 種子,未來生又不知流浪那裡去?你要是通達這個道理,得大受用!身體是 你,是不是?可是你要知道你不即身體,不離身體。要是身體不是你,我打 你身體,你疼我怎麼不疼?要是你是身體,你身體死掉以後爛掉,你怎麼往 生?懂了這個道理,身體死了,慧命不死,往生西方。是不是一個道理?但 看你會不會?我們就怕不能往生,才念阿彌陀佛求他接引。我們念阿彌陀佛 ,拜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求佛菩薩加被。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一○五上?一三)「此的示圓覺性中本無生 死涅槃之相」,生死涅槃是相,大家注意到這「相」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不可會到沒有生死,沒有涅槃,因為生死無性,無生死相;涅槃無性,無 涅槃相。「以決剛藏之疑也」,以決金剛藏所疑問的。「若悟此性。自無起 滅顛倒之見矣。」悟圓覺經,沒有起滅顛倒之見。
「先斷無始輪回根本」,無始輪回根本就是無明,大家都講過。「此示圓覺 妙性。非心思可及也。且二乘身心已滅。尚不能至自證涅槃。何況眾生。以 生滅心。欲入妙圓不生滅性。決不能矣。」大家印證你個人,你了解到這個 地方沒有?
「故喻如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也」,這沒什麼解釋的。「二乘身心語言皆滅 者」,灰身滅智就是了。「以斷六識分別之心。七識已伏不行故。無覺觀語 言。但所證涅槃。乃第八識全體無明。認為涅槃。以二乘人無明名字不知故 。不能至親證所現涅槃。」憨山大師說出來,二乘人所證的是第八識的無明 。第八識的無明是什麼?大家還不知道,第八識有染分、淨分,無明就是染 分,第八識的染分。二乘人僅僅證到第八識的染分,不得其淨分,不入第九 庵摩羅識。
「意謂。二乘心行已滅。尚不能知自證無明境界。何況以生滅心。欲入如來 妙圓覺心。此必不能也。」一層差一層,二乘都不成,凡夫更不行,眾生更 不行。「故以螢火喻之。乃結示當斷輪回根本。正指無明妄見也。」大家印 證你自己,你沒講的,你自己也要善思惟,思惟這個道理。看到人家的注疏 ,和你思惟道理同不同,那你才有進步啊!如果你只坐在那裡打瞌睡,默然 無物,一字不知,永遠是愚癡凡夫,沒辦法的。你不講話不要緊,你思惟, 我想這個道理應該怎麼樣,人家一寫出來,「哦!不錯,和我想的差不多。 」或「我想錯了,我要改過來。」這樣才有進步啊!如果有發言,講過的, 看看人家寫的和你一樣不一樣,他的見地有對的,有不對的,你可以印證他 ,他也可以印證你。如果人家講得對,看看人家怎麼講的,自己修正自己。 我們今天修學到此地!
■第二十三次修學
師父:你們不是求無上佛道的,求生活的,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吃著出家人的飯, 手上拿著念珠,裝出一付出家人的樣子,不裝這個樣子,沒有供養。檢討自 己有沒有實德!不是我責備你們,你們想一想,良心過得去嗎?每天早上起 床先摸摸頭,為什麼摸頭啊?人天師表啊!佛親口所說,如果不修道住在道 場中,不如下地獄燒煮其身。因為在地獄中燒煮其身,只有一生。不修道, 住在道場,生生世世被燒煮。不持戒、不學經法,佛說不聽許他受一飲水供 養。這輩人好比析一根頭發,析成千億分,他一分供養都消不了,何況要受 四事供養?這個經常和你們講過啊!我大病不要說,牙疼,飯吃不下,中午 勉強爬起來為什麼呢?為了跟你們講圓覺經,結果你們不到,良心何在?難 道說我講圓覺經是為我好?實在說,我這個樣辛辛苦苦領導你們學經學戒, 不過為了使你們大家都能往生西方。希望大家真誠心發起來,長遠心發起來 ,經上說,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持,長遠心才能使你得道啊!事須漸修, 久習方成。
你想一想,你出家一場,不就是為了學經、學戒嗎?不知道珍惜,離開西蓮 淨苑,沒有其它道場經常講經、講戒的。如果你再不學經、學戒,不學佛法 ,天天為了吃三餐飯,那叫混吃等死啊!這就是佛所說的破戒惡比丘。
不要小瞧這件衣服,我們這件衣服雖然是唐裝,還不是正式袈裟,你穿上這 件衣服,鬼神欽敬,知道你是出家人。這件衣服在身,邪魔不侵,不要說是 袈裟了。如果披上袈裟,龍天恭敬,可是你沒有一點實德的話,龍天說你是 行屍走肉。
修學經法,千萬不要感覺深,看不懂。要起難遭遇想,無上甚深微妙法,百 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這是探討如來真實 之義,佛說若人聞大乘法起驚疑怖畏,此非佛弟子,外道六師為他的老師。 大家不可起驚疑怖畏心,聽到大乘法,要深深求其道理,深深體會它的道理 。
佛又說,聲聞乘人聞佛說畢竟空,如刀割心,根機不行嘛!所以不見佛性, 不得佛道。縱成阿羅漢,不見佛性,得聲聞道;縱成辟支佛,不見佛性,得 緣覺道。
我們修學圓覺經就為了上求佛道,這就是你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行為。如 果你不上求佛道,你怎麼能下化眾生?如果你不上求佛道,能下化眾生,一 切外道皆能下化眾生,一切愚癡凡夫皆能下化眾生。現在看經文: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花 。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花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善男子。 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我們今天修學這段經文。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如果有人利根 看得懂,更應該精進上求無上佛道,如果你知道法、知道律,那才是頂天立 地的比丘、比丘尼。
再特別告誡大家,夜晚千萬不可起YIN欲念,那邪鬼會纏身,什麼原因呢?你 不犯YIN欲念,我們護法韋馱菩薩保護你,他不敢來。如果你YIN欲念動,護法 韋馱、護法善神皆遠離,不保護你,那邪鬼就趁機而入。千萬小心!要是引 到邪鬼上身,悔之已遲啊!夜晚睡覺,不管男眾、女眾要把身體蓋得嚴嚴、 規規矩矩的,護法韋馱、一切護法善神皆在你身邊。我這句話講得實實在在 、踏踏實實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話,自誤前程。
我看見很多了,由這條路墮落下去的,好幾個。大家好好修行,我告訴你, 你如果經法通達,戒律嚴淨,你身上有光啊!一切鬼神看見你,不敢侵犯你 。戒律不懂,經法不明,你和凡夫有什麼兩樣?不過空空穿了一件衣服就是 了。
乘師:「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花 。」這上文有連帶關系,上文講到「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 。」上面又講到二乘偏空,落入斷滅,所以不能親證如來的圓覺妙心。凡夫 以思議心也不能證入如來的圓覺境界。這裡說「有作思惟」就是指凡夫的思 議心,「從有心起」就是第六意識心。
「皆是六塵」,都是六塵緣影心虛妄分別的,六根對六塵,根對塵起攀緣。 譬如我們眼對色,耳聞聲,乃至色聲香味觸法,事實上根塵本來無過,當我 們起貪著的時候,就會產生妄想。這個妄想本來是虛妄的,由於虛妄造罪, 虛妄受輪回,事實上輪回不可得,是虛妄落入遍計執。
如果我們觀察到一切法都是緣起無性,像空花一樣,沒有實在的體性,幻起 幻滅,我們不執著,當下是清淨心就能證入圓覺。「妄想緣氣。非實心體。 已如空花。」緣氣就是虛妄的習氣,事實上是虛妄的,不是真實性的,就像 空花一樣。
「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花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這段文 就是講結論了,前面金剛藏菩薩向佛提出三個問題,都不是正問,主要是為 了我們末世的眾生,末世的眾生不能成就如來圓覺妙心,所以有這些疑惑, 落入遍計執。為什麼落入遍計執?佛的解答,就是上面說的種種取著,有無 前後……念念相續。這邊佛再解答,「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老實,「 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因為上面有這樣的問題,眾生 本來就是佛,為什麼會有無明?所以佛就這樣回答,無明心起,就是落入二 見,生滅、有無……皆是輪回根本。
師父:大家注意到,「有作思惟」,什麼叫有作思惟?它怎麼來的?怎麼個情形? 「從有心起」,什麼是有心?深深地探討佛的本懷。
聞師:「有作思惟」就是分別心,也就是眾生的妄心、生滅心,因為前面有講到用 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用思惟心就是以輪回心,也就是生滅心,才生輪 回見。這樣用分別心遍計執思惟如來圓覺境界,要入不生不滅的大寂滅海終 不能至。
這邊講「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這個六塵,眼見色,是生滅法;耳聽聲, 是生滅法,乃至鼻聞香、舌嘗味、意念法都是生滅法。約無性法講,一個是 相,一個是性,相是虛妄的,性也叫無性,相無性,相不可得,性無性,性 不可得。眼見色,落入生滅;耳聞聲,落入生滅,這叫取相,也是起遍計執 ,也是有作思惟。
「妄想緣氣」,就是指無明,眾生無始劫來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這種無 始劫的輪回根本,「非實心體」。所以說是妄心,不實在,「已如空花」, 事實上,空本無花。「用此思惟」,如果用這種思惟心、生滅心、取相心, 要入如來大圓覺,「辨於佛境」,「猶如空花復結空果」。有句話說,「妄 上加妄」,或者禅宗所謂「頭上安頭」,你的心是虛妄的,再用顛倒心來分 別種種的教法,是錯誤的,所以說「無有是處」。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多諸巧見就是多諸分別,眾生分別,不 是取相落於有,就是取空落於斷滅,就是所謂的二邊。以這種心要成就如來 圓覺,是不可能的。「如是分別。非為正問。」也就是講前面金剛藏的問題 不是正問。
師父:「多諸巧見」,這個「巧」字當「虛偽」講,論語上有一句話:「巧言令色 ,鮮矣仁!」巧言就是虛偽的言語,巧見就是虛偽的知見。大家再想一想, 「有作思惟」,還有一個法,有作對什麼?(答:無作。)欸!這應該了解 ,無作不生不滅,清淨平等無分別;有作呢,有生有滅,不平等,有分別, 取相,所以下文才引出六塵緣影來。「緣氣」那個「氣」當習氣講,由於六 塵養成的習氣。
覺師:「有作思惟」,眾生於緣起執著有,所以後面提到「皆是六塵。妄想緣氣。 」六塵本無實體,所以他說「非實有體。已如空花。」空花沒有,而眾生執 著空中有花。「用此思惟辨於佛境」,如果以執著有的心辨圓覺,好比空花 復結空果。前面提到「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 不成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本來沒有佛和眾生,眾生執著有佛有眾生, 好比空花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這樣來思惟妙圓覺境界,無 有是處。
「善男子。虛妄浮心。」虛妄心、有所得心。「多諸巧見」,有所得見,就 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因為你要成就圓覺方便,就要於緣起會入無性才能成就 。「如是分別。非為正問。」就是指前面金剛藏菩薩問的三個問題。
師父:我再提醒大家,「有心起」是有所得心。我講過一點點,還不深入,大家看 一看,這是一貫下來的。有作思惟是有生有滅,取相有為,作是起、是生, 落入生滅法。這從那兒起呢?從有心起,都從有所得心起,有所得心從那裡 起呢?從六塵起的,有所得於六塵,六塵實在沒有,虛妄的,它是沒有的、 虛妄的緣,以這個緣在你心裡造成習氣。
修師:有作思惟就是分別造作,種種妄想、遍計執取著於相都是從六塵而來。妄想 緣氣就是指我們的識心計度,不是我們實在的清淨心體,所以下面講「非實 心體。已如空花。」好比空花一樣,空本無花。「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用 分別取著心來分辨佛的境界,好比空花復結空果。因為佛的境界是畢竟空, 沒有相,用分別心取著,就好比空中花復結空果,虛妄的,不可得。「善男 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我們這六塵緣影心,多諸巧見,生種種分別、 妄想、我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師父:大家仔細看,我提供你們意見,第一個,有作思惟和攀緣心有什麼關系?第 二個再想,這個心完全是虛妄緣氣,既然虛妄緣氣生的習氣,所以「非實心 體」。它這是一貫的,非有實體,才猶如空花嘛!
悅師:「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有作思惟就是第六意識心,第六意識心 分別攀緣,從有心起。這種心就是有為心、有所得心,就落入遍計執,所以 三問所問的,佛就說非是正問。這種取相心、分別心就是從六塵妄想緣氣而 來。六塵妄想緣氣,這在前文講到「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 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由六塵緣影所謝落的,停 留在內心,假名為心。
下面說,「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可見這是六塵緣影心, 不是真實的心。它說「非實心體」,真正的心體是清淨無分別的。以前師父 佛七開示說:「念佛的不是你,你要找到那能念佛的才是你。」也就是你的 真心並不是六塵緣影,能起的才是你的真心,才是清淨的心體。所以你一起 分別心,一起思議心的話,禅宗有句話,起心動念即乖法體。所見的都是空 花,所以「已如空花」。那用這種思議心、六塵緣影心,也就是生滅心,要 測佛的不生不滅的境界,「猶如空花復結空果」,是不可得的。
「展轉妄想。無有是處。」你這麼以思惟心猜測,反而離佛愈來愈玄遠,就 是上次有講到以思惟心測度如來的境界,好比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 接著說,「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 非為正問。」如是分別非為正問,就是講前面那三問都是種種分別,所問即 非為正問。
師父:慧悅提到念佛的不是你,能念佛的才是你,大家想一想,這個道理很深啊! 念佛的有生有滅,是有作思惟,能念佛的那個不生不滅,你在念佛法門上就 得受用了。怎麼不生不滅?按照有作思惟講,念佛的,滅了以後不能再念佛 ,因為法滅了不能再生,人死了不能再說話,火滅了不能再著。可是它滅了 還能再念佛,一定有個不生不滅的東西,所以那個才是你大德的自性,往生 是它,它往生啊!仔細想一想,不是念佛的那個人往生,能念佛的那個佛性 往生,那個佛性是不生不滅,豎窮三際。既然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豎窮 三際那就是無量壽,橫遍十方是無量光,我們淨土法門圓頓大乘,就在此地 。
策師:「有作思惟」,就是有住心,有住心就是住著六塵,住著在六塵虛妄法,就 與如來妙圓覺心不相應。這些住著都是虛妄的,所以這裡說空中沒有花,一 切不是實在有,是你虛妄見到的。用此思惟,要辨如來妙圓覺心,無有是處 。 「虛妄浮心。多諸巧見。」虛妄浮心就是妄想心,就是有住心,所以多諸巧 見。分別顛倒執著,不能成就如來妙圓覺境界。
師父:有作思惟是有所得心,沒有的,沒有實在的體性,以這個思惟心再思惟佛的 境界,那更糟糕了,我們眾生就迷在此地。男相有沒有?女相有沒有?見法 性身的人──地上菩薩,不分男女相。知道男相虛偽,女相也虛偽,你再從 男相、女相生好看的心,那不更糟糕了?大家平常日用麻煩是不是都從這兒 找來的?千萬種罪惡都從這裡生,認為男相好看,女相好看,其實男相、女 相沒有,空空造下千萬億劫的罪過,何況再思惟佛的境界呢?
或者有人認為我們修學圓覺經,和念佛法門沒有關系,那就錯了。不相信我 們看看,六塵妄想,這個六塵有相沒相?第一個先看六塵有體沒有體啊?沒 有實在的體性。有相沒相?沒有相。沒有相有礙沒有礙?沒有。沒有妨礙, 按時間講,豎窮三際,對不對?按照空間講,橫遍十方,是不是?豎窮三際 是無量壽,橫遍十方是無量光,總合起來講叫清淨佛國土。你念佛就要念到 這個地步,念到這個地步叫一心不亂,豎窮三際叫一心,橫遍十方沒有妨礙 叫不亂,從這裡得。
再從淺近的方面講,一心不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怎麼下手修呢?圓 覺經講得很清楚啊!戒除你的妄想緣氣,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修行路子?所以 念佛法門叫圓頓大乘。誰講?
觀師:「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有作思惟,有生有 滅,這思惟是從有所得心起,有所得心就是貪瞋癡心。「皆是六塵妄想緣氣 」,在前面普眼章有講,六塵妄想緣氣是假名,是虛妄的。「非實心體。已 如空花。」這不是真實的心體,因為心體是無性的,無性隨緣,有作思惟, 它是無性隨緣,就像空花一樣。用這樣虛妄心的思惟要來測度如來的境界, 就像空花結空果一樣。空花怎麼會結空果呢?因為花已經是不實的,怎麼會 結空果呢?所以這是展轉妄想,是不對的。
「善男子。虛浮妄心。多諸巧見。……」虛妄心、有所得心,也就是攀緣心 ,多諸巧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所以金剛藏菩薩代替眾生問 的問題非為正問。
剛才師父開示清淨佛國土,這個清淨佛國土,經上也講到心淨則佛土淨,所 以我們要清淨佛國土,就要清淨我們的心。怎麼樣清淨我們的心?就是不要 以有作思惟,妄想緣氣思惟一切法。
師父:現在大家查注疏。
修師:有作思惟就是分別、造作心,從有心起就是有所得心,皆是六塵妄想緣氣, 就是六根攀緣六塵謝落的影子,叫做妄想緣氣。這是告訴我們,我們所想的 都是六根攀緣六塵所留下的影子,然後起妄想的。這不是我們實在的心體, 不是真正的清淨心。
師父:對!我和你講,你既然講到這地方,我可以講了,要不然我若早講的話,障 礙大家。現在大家查注疏。這個緣氣,攀緣六塵的習氣,是什麼呢?獨頭意 識,前五識謝落影子,眼耳鼻舌身五識所謝落的影子,這種緣氣,沒有的。 五塵都沒有,怎麼有眼耳鼻舌身呢?慧修講出來我才講,要不然我講出來, 你會不到,我障你了。
修師:它這個「非實心體」,就是說你不要認賊為子。
師父:獨頭意識不是實在的心體,虛妄起的。「緣氣」兩個字,大家知道,就是獨 頭意識,它只能攀緣過去、未來。
有作思惟,有所得心就是攀緣心,你不想一想,你的攀緣心攀緣於何?攀緣 六塵。攀緣六塵都是有作思惟,生死根本。清淨覺體是什麼?清淨平等無為 不二。
大家不管聽懂聽不懂,你只要善谛聽就行了,千萬不可以心裡默然,一字都 沒有,那袈裟下失掉人身。呆呆地坐一個小時,你如果現前感覺很苦,你一 點功德沒有,一絲功德沒有,你怎麼能往生?怎麼能了生死?如果你呆呆地 坐在那裡,心裡什麼都沒有,甚而打妄想,那你自誤自己。你聽不懂,沒有 關系,不能深入法,沒有關系,谛聽,自有功德。能講的,不管他是講得對 不對,最低限度,你谛聽了。
如果你能以不取相心念阿彌陀佛,真念佛了,不取相是什麼心?沒有分別心 ,平等心,沒有高下心,沒有染淨心,沒有生滅之心,那叫無為心。無為也 沒有,那叫一真法界性。修其它的法門,如果以取相修,皆不得益處,修念 佛法門,如果取阿彌陀佛相,至誠懇切念佛,還有凡聖同居土下品生的希望 ,佛會憐憫你的。凡夫帶業往生就是這個原因,有一般人不知道,什麼原因 帶業往生?他說淨業才能往生。如果說淨業才能往生,那是修禅嘛!修禅不 得淨業的話,不能得道。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一○五下?一六)「此直示妄元」,妄本無 源,千萬不要會到妄的根源,那錯了。妄是沒有實在的,沒有實在的怎麼會 有元?就是緣氣,虛妄的。「诘責當機也」,當機是誰啊?當機是金剛藏, 诃責金剛藏所問的不是正問。「意謂。但凡夫起心動念皆是妄想。非真心也 。以此妄想思惟。辨於佛境。遠之遠矣。故如邀空華。復結空果。」這個字 不是邀請的「邀」,它是轉注的,就是取的意思,就是得的意思。「所以展 轉。但增妄想耳。」沒有實在的。「如是虛妄浮心。豈能成就圓覺方便耶。 故非正問也。」
大家看看憨山大師所解答的,和你想的對不對?一般人不入教理,僅取名相 ,這裡邊沒有名相。他解答得很簡單,因為他是過來人,他知道了。你如果 是程度淺的人,看不懂!不知道他的意思,如果你也深入,你就知道他所講 的意思不錯。
你們不要嫌我叫你聽經、聽戒,你想一想,我不在了,恐怕沒有人再叫你聽 經、聽戒了。機會難得啊!我現在還在,才能督促,總算不錯,有幾個慢慢 地和菜一樣露苗了。唉!你們不想一想,若干年以前你們都懵然無知。
(卍續一六?圓覺經句釋正白卷上之下?三五二下?一三)「有作思惟者。 分別妄識」,分別心,虛妄心,識心。「以根塵和合有非無作性」,根塵和 合是沒有的,法三事和合,佛在阿含經講,三事和合觸,有觸才有受,有受 才有愛,有十二因緣。我先講和合,譬如十二因緣的觸怎麼產生的?前面講 的,識名色六, 入觸,講到觸有三種,可以講是三種,識一種,名色就是根, 六入有兩個東西,塵入根,根入塵,十二入嘛!這裡面講出三個東西來,根 塵識。根塵識和合有觸,有觸才有受,這是十二因緣的來龍去脈。可是這個 不對的,佛說是順眾生邊、世俗言語說,佛的本意不是這樣。這個觸,三事 和合才有,那麼三事沒有和合時沒有觸,對不對?我們再看,這個觸在根裡 有沒有?塵裡有沒有?沒有。識裡頭有沒有?根塵識沒有觸,沒有觸和合起 來變成有觸,不合道理吧!所以佛說這是虛妄法。
「以根塵和合有非無作性」,有作不是無作性,無作性是不生不滅,無相無 為,清淨平等,不動,它不是無作性。「從有心起者。無明妄性本明照生所 一念成立乃有為法。……」無明心是虛妄的,「所」是沒有的,修行人要是 會到這個地步,有句話──是什麼誰知道?它不是虛妄,是真的,修行對了 ,是那一句話?如果在這個地方,你以無住心契無相法,對了!你以有住心 取有相法,錯了!這叫無住心契無相法的根源知道了吧?「所」沒有啊!他 說照「所」成立的,觀音菩薩的法門,妙耳門,是講實相的,入流亡所,沒 有所。有所的話應該有六塵,沒有六塵那有所?
「乃有為法」,這個都是有為法,有為法我問大家有沒有?(答:沒有有為 法。)為什麼原因沒有有為法?有為法生滅的,不停,是不是?剎那剎那生 滅,沒有,生滅法虛妄的嘛!如果有為法有的話,生滅,生也應該是有為, 滅也應該是有為,對不對?如果生是有為的話,也應該生滅。如果生是也生 也滅,沒有,那違背了。生就不是滅,滅就不是生啊!所以有為法是虛妄法 ,沒有實在的。「通指妄心性相。不出塵想緣氣。塵是照生之所。……」虛 妄心,照生的那個所是虛妄的。
「想吸之塵是無明迷有」,這是講緣氣,氣是習氣,華嚴宗講無明為習氣。 這個法唯識宗和華嚴宗講的,有一點點差別,唯識講無明是種子,華嚴宗講 無明是習氣,比種子更深了。如果無明是種子的話,大家都知道,聲聞無學 、緣覺無學、阿羅漢、辟支佛是不是斷種子啊?可是他不破無明啊!如果無 明就是種子的話,阿羅漢和辟支佛應該破無明。華嚴宗說現行是六根起,種 子是識心有,往上還有習氣,習氣是那些人破習氣?地上菩薩,初地破一分 無明證一分法性身。
「循環往復所有妄心」,這個「妄」字不讀「ㄨㄤˋ」,念「ㄨㄤˊ」,作 「沒有」講。「總此二法。故雲皆是。緣氣釋准前。非實心體者。非無生滅 本妙覺心。全是緣氣幻影。無實體性。此句破明諸心幻妄。……」,這好象 又漏了字吧?好象「破無明諸心幻妄」吧?綜合以上講過的,大家認為這個 人講得對不對啊?這個人講得有道理。
「已如空華。此明非實有體之諸妄心已如空華。……」這個沒有甚深的道理 ,大家可以了解。
「思惟全幻」,思惟取相而生,所以都是幻。「佛境全真」,佛的境界是真 實的,為什麼是真實的?不是說有是真實的,一般人認為真實是有,錯了。 如果有是真實的話,你把佛法誤會了,它清淨遍滿,平等不動,真實的嘛! 所以說無量光,真實吧?遍滿嘛!無量壽,不動嘛!真實的,真實有阿彌陀 佛。「用幻求真真不成幻。……」
「猶如空華者。喻用思惟心。……展轉妄想者。空華本妄想生。今求結空果 。……此中喻意。是明用思惟心以辨佛境。乃迷佛境為虛妄果。……」對的 !這個人講得有道理,大家仔細看,和你想到的是不是相同?你想到幾分, 用他印證你。我們很可憐!沒有善知識印證,以前有善知識,會到這個法的 時候,去請問善知識,說這個法對不對?善知識點頭,沒有錯。我們今天到 此地!
你們要是看經,發現有重要的地方,記下來的時候,一定記是某某著作,什 麼人寫的,在第幾章,要把它記清。要不然你看到好句子,一看,過去了, 白費了。
■第二十四次修學
師父:我恐怕大家懈怠下去,所以很勉強支持,我為什麼這個樣呢?我也知道,我 休息會舒服一點,可是我可憐末法時期的佛法,眼看沒落了,正法無人傳。 如果我一口氣不來,恐怕你們再聽到這個法就很難了,所以我不敢偷懶。
大家知道,一定先得義理,佛法為什麼到中國大興大乘?中國古人就說一句 話,得其義理,文可忘。我們看,現在差不多講資料的、引證經文的多,真 正善識谛理的,很少。差不多講歷史,只談歷史,實在這個不是佛法,它是 幫助。我不敢說別人,我可知道中華民國的歷史不正確,那太多了。它怎麼 不正確呢?記好的,不記壞的,不但中華民國的歷史,自古來的歷史都這個 樣。就算有的史官很正確,好壞都公平記載,他的記憶力有限,不相信,事 實就是這個樣,有很多難以正確。歷史都是相對的主觀觀念,我認為對了, 就是歷史了。
所以應該知道,深入谛理。大家,我辛辛苦苦領導各位,你相信也罷,不相 信也罷。不過我告訴你是實在的,你如果懂了谛理以後,你用它來讀經,不 管讀什麼經,你用谛理去讀它,保證貫通。世間法也如此,世間法講學術, 出世間法是佛法,它都是一個路線──有兩部份,一部分是理論,一部分是 應用,大家懂得理論以後,自己試試,試圖應用它。再看經看到這個地方, 不曉得意思,你用谛理把它分析分析,鍛煉自己,訓練自己,你要是不求這 個甚深第一義的話,你把所有經文看遍了,不過死讀書,讀死書,沒有用。
從今以後,大家再看經試一試,像金剛經啦!心經啦!這兩部經我們講過了 ,恐怕又落窠臼了,其它的經文,你可以看。我所說出世間法也是分理論部 份、實用部份,那是根據般若經,六百卷大般若經是理論部份,其余般若經 是實用部份,大家不妨去看一看。其它我們沒修學過的經,你拿出來,找它 的經文,你按照二谛理給它分,二谛是一般都通用的,藏通別圓都通用。
如果我知道這個道理,我不告訴大家,我受惡報,受什麼惡報呢?來生受愚 癡報。佛時代有一位弟子,受愚癡報──周利盤陀伽,就是這個原因。所以 你們大家了解以後,也告訴別人,這才叫無盡燈,那才不辜負佛教導你一番 。我們了解到一點道理,要感謝佛啊!佛不加被,你不會了解的,連大菩薩 都是這個樣,佛不加被,他連問佛的能力都沒有。這章眼看完了,重頌的部 份,我們就不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重宣此義是重頌。
「金剛藏當知 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終始 若以輪回心 思惟即旋復 但至輪回際 不能入佛海 譬如銷金 金非銷故有 雖復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 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 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 同為空花相 思惟猶幻化 何況诘虛妄 若能了此心 然後求圓覺。」
師父:重頌沒有修學的必要,長行都修學過了,我們看彌勒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