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超然法師:趣品《圓覺經》之二十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趣品《圓覺經》之二十一 (第十章普覺菩薩所問章) 於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前一章當中,由於淨諸業障菩薩的請問,以及世尊的慈悲解說,咱們大家了解了四相,也明白了愛憎之心的過患。接下來呢,由普覺菩薩替咱大家,繼續向佛請問有關於禅病和善知識的問題。 於是啊,普覺菩薩就在大眾當中,從座位上站起來,五體投地,頂禮佛陀的雙足;再圍繞著佛陀,順時針繞佛三圈,又回到了原處,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說道: 大悲世尊!快說禅病,令諸大眾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所講說的,禅修當中的四相之病,實在是暢快人心,讓在座的大眾們,獲得了不曾有過的法益;大家的心識意念之妄想,都蕩然無存,獲得了極大的安樂與寧靜。” 哎,普覺菩薩在這裡所說的“禅病”,指的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以及愛憎之心;乃至於“認一切我為涅槃”,是最大的禅病啊。 所謂的“心意蕩然,獲大安隱”,其中,“心”是指咱的第六意識思維心;“意”是指咱的第七識意根;“蕩然”就是無所牽掛,空曠自在的意思。而所謂的“安隱”,就是指寧靜的安樂,這個“隱”字,大有學問,其中包含著寧靜、無相等等法義。哎,寧靜的喜悅,無相的安樂,才是本性的妙樂呀。 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雲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 “世尊!末法時代的眾生,離佛越來越遠了,乃至於,一切賢聖大德,都由於各種因緣而隱居修行,難以露面;而邪惡之法呢,卻反而越來越興盛。” “那麼,應當讓一切眾生,向什麼樣的人求學?依止於什麼樣的法門?實踐什麼樣的修行?在修行當中,除去什麼樣的禅病?應當怎樣發起道心,才能夠讓那些沒有智慧眼的芸芸眾生,不會落入邪見當中去呢?” 哎,咱這個時代啊,離佛陀越來越遠了;道德與人心呢?也逐漸衰敗了。整個人類社會呀,都陷入到了瘋狂的欲望當中,肆意殺害生命,以貪圖美味;引導男女放縱,而敗壞倫理;為了爭名奪利,竟互相殘殺。人哪,沒了人樣兒,越來越像動物了;甚至比動物都不如,哎,動物哪有這麼多壞心眼兒呀! 所以,這樣的人世間哪,賢聖大德難以住世,不是菩薩們缺少慈悲心,而是呢?因緣條件不具備呀。就算是有一些在世聖賢,通常,也都是隱居修行,而沒有弘法的機緣。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眾生已經與出世間法不相應了。 沒錯,佛法在世間,但是,佛法雖然在世間,卻教人出離世間、超越世間、淨化世間,從來不會教人沉溺於世間啊。就佛陀出世的本懷來說,如《法華經》所宣揚,乃是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若能開佛知見,就已經開始超越世間了,就不會再被欲望、名利等等境界所糾纏,當即就是出世間法呀。 遺憾的是,實際上,人們已經不太需要它了。人們需要啥呢?嘿嘿,人們最需要的是佛祖保佑他們,能夠平安地吃喝玩樂、能夠順利地升官發財、能夠健康地玩兒帥哥美女,哎,順帶著也玩玩兒佛學,顯示一下自己的高尚和博覽,瞧瞧,咱多有品呀! 哎,人們需要的是這個,是符合他們胃口的,被扭曲和變馊了的所謂的佛教文化。 菩薩聖賢們,會玩這些名堂嗎?哎,不是人家不會,而是不肯哪。為啥不肯?嘿嘿,眾生畏果,菩薩畏因呀!啥意思呢?就是說呀,如今這些芸芸眾生,做壞事的時候呢,扭曲佛法的時候呢?他肆無忌憚,咋痛快咋來;等到了將來受業報的時候呢?嘿嘿,他喊呀,叫呀,不平呀,怨恨呀,害怕呀,痛苦呀,哎,統統都來啦。這叫做眾生畏果。 而菩薩們呢?不等到那個時候,凡是罪惡及不善之因,他就不做;要是善因善法呢,哎,他就量力而行,隨緣為之。以免呢?將來遭受業報;同時呢?增長自身功德。這呀,就叫做菩薩畏因。 所謂的“邪法增熾”,就是說呀,邪惡法門越來越興盛了。為啥呢?嘿嘿,不為啥,人們需要,所以,就大有市場啊。人們為啥需要邪法呢?嘿嘿,能為啥呢?不就是無知嘛。 當人們沉溺在欲望當中,沉溺在情感當中,沉溺在見解當中,沉溺在“有所得心”當中的時候,他們所招引來的,只能是邪法,這就叫做萬法唯心。 哎,本行業內,有一句俗話說的好:“和尚不作怪,居士不來拜”。啥意思呢?嘿嘿,就是說呀,做和尚,要想出名,要想弟子多,要想供養多,那是有竅門兒的。啥竅門兒呢?嘿嘿,就是要會演戲呀!咋演呢? 第一要裝神秘,絕不能讓人家看透自己,要顯得高深莫測才行; 第二要會耍花樣兒,哎,咋也得搞點兒特殊法門,弄倆訣竅、咒語什麼的,好親傳給弟子們呀; 第三要有絕招,哎,弟子們的前世啥情況,你得隨口就來才行呀!大腦編輯速度一定要快; 第四是要有背景,哎,作為大師,您不是觀音的弟子,也得是濟公的傳人吧,要麼就是某某佛、某某菩薩再來也行呀; 第五是要會善巧表達,要語重心長地沒事兒就告訴弟子們,哎,師父啊,對於佛法,那是有很深的體悟地,這個,你們現在還不懂; 第六是要有所樹立,哎,扛上一面偉大旗幟,繡上一句鮮明的標語,建立一個看似動人的機構,等等。 第七是標榜感情,哎,佛法不離世間法呀,人情當中就是妙法呀,所以呢,大家都圍繞在師父的周圍,其樂融融,親如一家,這多好哇!最好啊,再有兩位漂亮弟子,能夠變成貼身小蜜,哎,這就圓滿啦。 哎,和尚也罷,非和尚也罷;佛教也罷,其它宗教也罷,自立門戶的也罷,如今哪,只要有人敢大張旗鼓地作怪,嘿嘿,就會有人追隨,為啥呢?因為呀,無聊空虛的人太多,貪求神異的人太多,無知的人太多。“邪法”就這樣在他們的希求之中,而越來越“增熾”了。這就是佛所說的“共業所感”。 那咋辦呢?在這樣的末法時代,芸芸眾生,該怎樣尋找善知識,該怎樣修行呢?哎,普覺菩薩替咱向佛請問了以下五個問題,咱連帶著世尊的解答,一起梳理一下: 第一、“使諸眾生,求何等人?” 世尊後文的解答是:“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就是應當向具備正知見的善知識求學。 第二、“使諸眾生,依何等法?” 世尊後文的解答是:“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就是說,應當供養善知識,並依止善知識的教導。 第三、“使諸眾生,行何等行?” 世尊後文的解答是:“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方剎”,也就是依照善知識所教導的法門而行,不懷疑善知識,就能夠獲得成就。 第四、“使諸眾生,除去何病?” 世尊後文的解答是:“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就是應當除去作、止、任、滅四種禅病。一方面,咱要如此觀察善知識;另一方面,咱自己也要如此修行。 第五、“使諸眾生,雲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 世尊後文的解答是:“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這就是離相的真實菩提心,能夠讓咱大家遠離邪見執著。 ——其中,除去四種禅病,是本章的中心內容。 ——哎,這樣呢,本章的內容就有了眉目,按照這五個方面求學善知識,乃至於發心、修行、除去禅病等等,咱哪,雖然生在末法時代,也是可以獲得成就的。至少啊,作為“群盲”之一,有了這段經文的指導,咱也能夠“不墮邪見”了。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這樣向佛請法之後呢,普覺菩薩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提前表示謝法。像這樣的請法儀軌啊,竟然重復了三次,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令彼眾生得成聖道。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這時,在普覺菩薩虔誠地請法之後,法緣已經具備,世尊准備說法。所以,世尊告訴普覺菩薩說: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們能夠向如來詢問如此真實的修行法門,你們的請問,能夠布施給一切末法時代的眾生,無所畏懼的覺悟之眼,讓他們得以成就轉凡成聖的解脫之道。” “現在,請你們大家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為大家解說。”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當時啊,在得到了世尊的贊歎,以及即將說法的允諾之後,普覺菩薩心生歡喜,和在座的大眾一起,默然無聲,靜靜地聆聽。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贊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世尊輕舒圓音,這樣解答普覺菩薩的提問: “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眾生,在發起了修學佛法的大心,准備向善知識求學,然後專心修行的時候,他們呀,應當向一切具有正知見的人求學,這些人就是善知識。” “什麼樣的人,叫做正知見人呢?他的心呀,已經不會再執著於事相和法相了,乃至於,連聲聞、緣覺的境界,都不會貪著。” “雖然有的時候,他也會表現出一些塵勞煩惱,但是,他的心卻總是清淨的;甚至於,他還會有種種的過失和毛病,但是,他卻總是贊歎清淨離欲的梵行,也不允許弟子們違犯戒律和威儀。” “末法時代的眾生,向這樣的人求學,就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這是世尊對於普覺菩薩的第一個問題:“使諸眾生,求何等人?”的解答。 哎,所謂的“大心”,就是指菩薩心,也叫做大乘心,不僅僅要解脫自己,還要解脫一切眾生,為此而發心修行,就叫做大心。雖然已經發心修行,可是,自己不懂,就需要向善知識求學。世尊告訴咱呢,應當向具有正知見的人求學,他們,就是佛教裡的善知識。 善知識的特點呢,就是心無所住,不會著相啊!就算是二乘聖者的清淨解脫之境界,無作神通等等,他們也不會貪著。因為呢,他們已經開悟清淨覺性,至少,到達了本經清淨慧菩薩所問章當中,所說的“凡夫隨順覺性”。 不過,在末法時代,咱不能要求善知識完美無瑕,為啥呢?嘿嘿,因為呀,蓮花生長在臭泥當中,自然就會帶有泥的臭味;菩薩示現在五濁惡世,也要披著這張污濁的人皮呀。是人,就有習氣,既有自己宿世的殘留習氣,也有父母遺傳的種種習氣,乃至於受環境影響所形成的習氣,等等。 開悟清淨覺性,以大智慧的力量,可以頓悟;但是,這種種習氣呢?嘿嘿,那就得慢慢來啦,急也急不得呀!哎,“糞去臭味在”,就是說呀,好比一位小朋友,很小,不懂事兒,拉了一泡大便在房間裡,惡臭無比。他的母親呢,哎,趕快撒上點兒灰土,收拾走了。但是呢?房間裡還是臭,只好打開窗戶通風,好半天,才恢復了空氣清新。 哎,母親把大便一下子就收拾走了,這呀,就好比大智慧的人可以頓悟。悟個啥呢?嘿嘿,沒啥,就是清除了如同大便一般的執著心而已呀。同樣,房間裡的臭味,需要打開窗戶,慢慢通風,好久才會恢復空氣清新;就好比呀,頓悟清淨覺性的人,還需要慢慢降伏習氣煩惱,才會逐漸顯現清淨心。 因此,即便是善知識,也會有一些習氣煩惱,乃至於種種過失。但是呢?他們的心,是相當清淨的,所以,他們常常贊歎遠離欲望的清淨梵行;而且,他們不會允許弟子和學生們,故意違犯佛陀的戒律,乃至於種種威儀。 像這樣的人,已經開悟清淨覺性的善知識,最明確的標志,就是他們放下了名利心,知足常樂;同時,他們應當通達一切大乘法義,隨緣地弘法利生。跟隨這樣的善知識修學佛法,世尊說啊,咱大家就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哎,這成佛也太簡單了吧?嘿嘿,不明自性,就是眾生;若明自性,即如如佛。一旦咱踏踏實實地開悟清淨覺性,那就是最初的見性成佛呀。為啥呢?嘿嘿,清淨覺性,就是本來佛;除此之外,到哪裡去找佛呢! 如果要開悟清淨覺性,通常,是需要善知識指點的,因此呀,真正的善知識,非常可貴,需要咱大家格外地敬重與珍惜。所以,世尊說道: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驕慢,況復抟財、妻子、眷屬。 “末法時代的眾生們,如果能夠遇到像這樣的善知識,就應當恭敬供養,乃至於把善知識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這樣的善知識啊,在行、住、坐、臥四威儀當中,常常顯得清淨安詳;但是,就算發現,善知識顯現出了種種的過失和毛病,弟子的心裡呢,也不應當有驕傲和輕慢之心;更何況,像吃穿、錢財、妻子兒女和親人眷屬這些人之常情呢?就更不值得在意了。” ——這是世尊對於普覺菩薩的第二個問題:“使諸眾生,依何等法?”的解答。 哎,“依何等法”呢?嘿嘿,就是要恭敬供養善知識,在成為其弟子以後,就要把善知識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所以呀,在藏傳佛教當中,依止金剛上師的時候,要求弟子要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乃至於自己的生命,全身心地供養上師。 不過,歷來咱漢傳佛教的大德們,並不這樣要求弟子,為啥呢?嘿嘿,因為呀,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樣的要求,對於咱極端聰明的大漢民族來說,嘿嘿,太OUT了。 哎,咱大漢民族的佛弟子呢,想法是更為先進的:他想啊,你是善知識,差不多就算是菩薩了吧!那你就得大慈大悲呀,你就得包容我才對呀!哎,你就應該毫無保留地教給我呀!讓我開悟,讓我得法呀!要不然,你算個狗屁菩薩呀!你算個狗屁善知識啊! 所以,面對著這樣智慧發達的弟子們,歷代大德菩薩們呀,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哎,大發慈悲心,進行法的平等布施。通常呢,都是宣講經論,著書立說,以便平等利益當前大眾,以及那些難以謀面的後世有緣弟子們。而身邊的弟子們呢?嘿嘿,一般哪,他們都覺得師父沒啥了不起的,哎,吃的是飯,拉的是屎,既不會上天,也不會入地,而且,知名度還這麼低,一點兒光都沾不著,真是跟錯人啦,圖個啥呀! 在國人的眼裡,從來都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哎,南傳好啊,你看人家南傳比丘,瘦瘦的,黑黑的,托著個大缽,安詳地走在乞食的路上,多莊嚴啊!你再看人家藏族喇嘛,胖胖的,憨憨的,一臉燦爛的笑容,多慈悲呀!再看看你們這些和尚們,咋看咋俗氣,咋看咋像大陸人,一點兒優雅氣質都沒有。 所謂的“抟財妻子”,等等,這是指在家善知識的情況。哎,“抟”是指吃飯;“財”是指經營收入;“妻子”是指妻子和兒女。作為在家居士大德,也有不少大修行人,也可以開悟清淨覺性,等等,那麼,就是真正的善知識了,值得咱大家恭敬供養,前往依止修行。 但是,對於出家菩薩來說,這些,是不可以的。無論您有多高的證量,嘿嘿,您要想如此,行,您先捨戒還俗,以後啊,就隨您便了。否則,就是破戒的惡僧,絕不是真正的善知識。 ——各位兄弟姐妹,關於善知識,在沒有依止之前,您的眼睛千萬要擦亮,仔細反復地觀察呀。在依止之後呢?嘿嘿,那就要只見其功德,不見其過失,才行啊。否則的話,對於修法,是不會有任何受益的。 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方剎。 “如果各位求學的善男子、善女人,對於已經依止的善知識,無論看到什麼過失和毛病,都不會生起罪惡的分別念,都不會失去信心的話,最終就能夠成就真正的覺悟,開悟清淨覺性,心中的智慧,如花開放,自性光明,照徹十方世界。” ——這是世尊對於普覺菩薩的第三個問題:“使諸眾生,行何等行?”的解答。 哎,究竟“行何等行”呢?嘿嘿,就是要對於已經依止的善知識,毫不動搖地信任。善知識讓您咋修行,您就咋修行,絲毫也不懷疑,踏踏實實地照辦,堅持下去,必然能夠成就。 所謂的“善友”,就是指自己所依止的善知識,那就是良師益友,而不論年齡與資歷。所謂的“不起惡念”,啥叫“惡念”呢?嘿嘿,就是分別心與執著念呀。哎,在看到了善知識的過失和毛病以後,咱的心呀,要學會如如不動,既不會把那些當做是過失和毛病,也不會因此而失去對於善知識的信心。 ——為啥呢?嘿嘿,因為呀,一切如幻啊!對於善知識來說,既然已經開悟清淨覺性,也就明了了一切法如幻。所以呢,他們才以幻修幻,在塵世當中隨緣廣度眾生;行如幻之菩薩行,度如幻之眾生,消融如幻之習氣,圓滿如幻之佛果呀。 而您呢?作為善知識的弟子,作為一個修行人,如果還像普通人一樣,深陷在虛妄分別當中,看到啥都當真,聽到啥都在意,那還咋修行呢? 反過來,如果咱對於善知識的信心堅定不移,看到善知識的一切示現,都觀察為如幻如化,不起虛妄分別心的話,那麼,咱的心,也就和善知識的心,逐漸無二無別了。於是,在某個因緣成熟之際,一念之間,咱就能夠開悟清淨覺性——這,絲毫也離不開善知識的清淨加持啊! 此時呢,咱的心,當下就是清淨覺性。咱心中的智慧,猶如百花齊放一般,源源不絕;咱心中的自性光明,照耀著無邊法界,哎,十方世界的佛國淨土,都在其中,都在咱的清淨覺性當中啊。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 “各位善男子!那些善知識們所實證的妙法,應當遠離四種禅病。” ——從這裡開始,包括後面的幾段經文,是世尊對於普覺菩薩的第四個問題:“使諸眾生,除去何病?”的解答。 哎,普覺菩薩問的是,咱大家修行的時候,應當除去哪幾種修行之病,也就是所謂的禅病。而世尊的解答呢?並不僅僅局限於咱自己的修行,其中,也包含著對於善知識的觀察抉擇。就是說呀,咱要用這幾種禅病,來觀察衡量善知識的真假,有這四種禅病當中的任何一種,就不是善知識,他所覺悟的呢?就不是清淨覺性;超越了這四種禅病,其心境當下就是清淨覺性,那才是真正的善知識啊! 同時呢,咱自己修行的時候,也必須要遠離這四種禅病,才能夠悟入清淨覺性。 那麼,到底是哪四種禅病呢?世尊說道: 雲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是哪四種病呢?第一是作病,也就是造作之病。” “如果有人這樣宣揚他的修行方法:我對於本來心性,進行某種某種的修行,就可以得入圓滿覺性。” “實際上,所謂的圓滿覺性,並不是造作修行可以證得的,因此,如來把這種修行叫做禅病。這樣修行的人,不是善知識。” 哎,所謂的“作病”,也就是造作之病。啥造作呢?就是“於本心作種種行”呀。比如說,有的老師強調觀想,哎,他就教你呀,把心性觀想成為某個樣子,或者觀想成為一團白光,或者觀想成為一輪紅日,或者觀想成為無邊的大海,乃至於觀想成為佛菩薩的形相,等等,這些是有相的觀想。 還有無相的觀想,比如說,有的老師,教你把心性觀想成為虛空裡的一種最原始的能量,沒有形象,卻無處不在,一切萬事萬物都由它變化而成,它就是圓滿覺性,等等。哎,這個夠玄,足以蠱惑人心,完全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神秘需求啊。 ——但是,諸如此類的各種觀想,作為方便法門是可以的;不過,要想通過這些觀想,開悟圓滿覺性的話,是做不到的。 為啥呢?嘿嘿,因為呀,咱的心性,本來就是圓滿覺性,並不是通過造作和觀想可以證得的,而且呢?您一觀想,就等於給圓滿覺性蒙上了一層妄想的迷霧,嘿嘿,越觀越遠了。所以說,如來把它叫做“作病”呀。 ——哎,有人該說話了:難道,老師教俺觀心也不對嗎? 嘿嘿,那要看咋觀了。如果您的老師,教您把心觀想成為某個樣子,或者類似於某種境界,等等,這些都屬於作病。 反過來呢,如果像大乘經典所說,“反觀觀自心”,“反聞聞自性”等等,不帶前提條件地,不落概念地,赤裸裸地往內心深處去觀察,離開境界的攀緣,往回“尋找”和“發現”本來的心性,這樣的觀想,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在咱的生活當中,最常見的是執著於外相的造作之病。很多人誤解了菩薩的“三摩缽提”法門,自己尚未“悟淨圓覺”,就用執著心,整天向外面跑,去“弘法利生”。嘿嘿,他自己不知道,其實啊,他的內心深處,是想要證明自己很行,很了不起:哎呀,我真不得了啊!今天才發現,自己原來是菩薩呀! 就這樣,這些人被內心的我相所蒙蔽,向外呢?又執著於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哎,執著於有眾生可度,執著於有佛教事業可做,執著於一切事物的成敗過程,等等。看起來,是在弘法利生;其實呢?不過是一場名利欲望的表演罷了。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第二是任病,也就是放任之病。” “如果有人這樣宣揚他的修行方法:我們如今呀,不需要斷除生死輪回,也不需要求證涅槃解脫;對於涅槃解脫和生死輪回,根本就不要去生起分別念頭;就這樣一切任其自然,也就一切隨順於法性了,就可以得入圓滿覺性。” “實際上,所謂的圓滿覺性,並不是放任一切就可以證得的,因此,如來把這種修行叫做禅病。這樣修行的人,不是善知識。” 哎,所謂的“任病”,也就是放任之病,在生活當中很常見。因為呀,咱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崇尚山野隱士、方外高人。哎,這些所謂高人當中,有不少人過著自在放曠、無拘無束的生活,閒看白雲悠悠,旁觀紅塵擾擾,自以為是無欲無求、無修無證之人。 ——您看,他還不曾修行過,竟然直接就到達了無修無證之聖境了。真的嗎?嘿嘿,人家也有騙騙自己的自由嘛。 實際上呢,這些,基本都屬於放任之病。哎,似乎是啥都看破了,啥都想明白了,啥都放下了,啥都不在意了,等等。但是,無明妄想還在,分別執著尚存,對於圓滿覺性啊,嘿嘿,連邊兒都還沒摸著呢。 這些人,只不過是在順著自己的第六意識妄想心,而隨波逐流罷了。當然,通常他們都有著比較高尚的情操和修養,以及種種學問和技藝,都不簡單哪!不過,他們的最大問題,就在於自我滿足,滿足於某種自我的狀態,而無法超越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 那該咋修行呢?嘿嘿,首先,承認自己是一個凡夫;其次,見賢思齊,好好向諸佛菩薩們學習,發菩薩心,學菩提道;再者呢,在無欲無求當中,還應當求證無上正覺之道,精進無為,無為精進。 ——有人說啦:嗨,那不就變成造作之病了嗎? 嘿嘿,不是造作,是隨緣精進,也是以幻修幻,不肯得少而足啊!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第三是止病,也就是止息念頭之病。” “如果有人這樣宣揚他的修行方法:我如今呀,在心裡面徹底止息一切念頭,於是就契入了一切法性本來的寂然平等,就可以得入圓滿覺性。” “實際上,所謂的圓滿覺性,並不是止息念頭就可以契入的,因此,如來把這種修行叫做禅病。這樣修行的人,不是善知識。” 哎,所謂的“止病”,就是止息念頭之病,也就是一種停止和息滅念頭的修行方法。 ——有人說啦,這修行方法沒錯呀!不就是那個“奢摩他”嘛! 嘿嘿,各位兄弟姐妹,這就叫做“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呀! 差在哪兒呢?首先,本經當中“奢摩他”的修行,是以“悟淨圓覺”為前提的,是悟後實修的修證方法;其次,“奢摩他”法門當中,並不僅僅是止息妄念,更為重要的是“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也就是說,在止息妄念的同時,心念澄清了,自己卻不肯停留在息念的境界上面,而是要自然發起覺照的智慧——這就是“觀”。哎,止觀不二,一體雙運,才是修行的正路啊。 “止病”則不然,它就是一味地止息念頭,最終到達了一個“一切性寂然平等”的枯禅境界。第六意識心,被死死按住了,不再起念頭,最終,會證入外道的“無想定”,既不會獲得解脫,也掩蓋了自性的本來覺照,乃至於種種妙用。 曾幾何時,由於語言交流的不便,和種種誤解,藏傳佛教當中,普遍認為漢地禅宗就是這樣修行的,他們把禅宗叫做“無記和尚見”,簡稱為“和尚見”,說禅宗就是坐在那裡啥都不想,持斷滅見的外道法門。 所以呀,他們歷來就看不起漢傳佛教,不過呢?咱大漢民族有個最大的優點,嘿嘿,您看不起我,那沒關系,俺看得起您呀!哎,咱有包容心呀。難怪,就連西天的般若多羅尊者也說:“東土有大乘氣象”呢。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第四是滅病,也就是寂滅之病。” “如果有人這樣宣揚他的修行方法:我如今呀,徹底斷除一切煩惱,身心相貌畢竟空無所有,更何況是那些虛妄的六根和六塵,等等境界呢!一切法最終都歸於徹底寂滅,就可以得入圓滿覺性。” “實際上,所謂的圓滿覺性,並沒有寂滅之相,因此,如來把這種修行叫做禅病。這樣修行的人,不是善知識。” 哎,所謂的“滅病”,就是寂滅之病。實際上,前三種病,是凡夫和外道的禅病;而寂滅之病,則屬於二乘人,甚至包括二乘聖者在內,都還沒有超越“滅病”。 是的,一切法本來寂滅,大乘了義經典上,世尊也是如此宣說的。不過,嘿嘿,二乘人呀,把寂滅,就當做寂滅,用寂滅否定了種種不思議妙用,他先要寂滅一切法,然後,就入了涅槃。 必須要說明的是,這個涅槃,不是真正的圓滿覺性之大般涅槃,而是如來在《法華經》當中,所說的“化城”,哎,也就是在成佛之路上,如來方便變化出來的一座城市,給他們暫時休息的地方啊。 而大乘菩薩呢?一切法,在無邊妙用之時,就是本來寂滅,而不需要再去寂滅。為啥呢?嘿嘿,菩薩心無所住的緣故,菩薩成就如幻三昧的緣故,菩薩即一切法,而離一切相的緣故啊。 對於大乘菩薩們來說,寂滅就是妙用,妙用就是寂滅,平等平等。菩薩心不染著一切境界的緣故,徹底遠離寂滅之病,得入圓滿覺性之大般涅槃。 對於修行當中的四種病相,世尊這樣小結到: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能夠遠離四種禅病,就是清淨的修行方法;這樣修行成就的人,也就是清淨的善知識。” “像這樣,離開四種禅病,來觀察圓滿覺性,就叫做正觀;其它的觀察方法,叫做邪觀。” 哎,咱要想開悟圓滿覺性,觀察修行,是必不可少的。咋觀呢?嘿嘿,遠離四種禅病而觀呀! ——遠離“作病”的緣故,咱的心應當放下一切造作,放棄一切追求,停止對於境界的種種攀緣,坦然直率地修學佛法。 ——遠離“任病”的緣故,咱的心應當捨棄自以為是的無聊放逸,老老實實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在無所追求當中,精進無為地求證圓滿覺性。 ——遠離“止病”的緣故,咱的心應當放棄那種不起念頭的枯禅;在心念產生的時候,隨時明了它的虛妄不實,既不隨著念頭亂跑,也不需要消滅它。 ——遠離“滅病”的緣故,咱的心應當不再追求寂滅與涅槃;捨棄二乘境界,常發菩薩清淨大願,願度一切煩惱眾生,願成就一切清淨功德。 說到底,這人哪,只要活著,就不能啥都不做。哎,吃飽了飯,睡好了覺,渾身都是勁兒,嘿嘿,這時啊,咱不學佛修行,就會去胡思亂想,乃至於拼命地造作追求,無聊放縱,等等。 這個世界上有兩類人,一類人因無知而造業,困擾在虛妄的生死輪回當中,不能自拔;另一類人因學佛而覺悟,明白了生死輪回的虛妄不實,發起大心,行菩薩道,用慈悲心,自利利他。前者就是芸芸眾生,後者就是諸佛菩薩。 還有沒有第三類人呢?嘿嘿,有啊!就是咱們這些剛開始學佛的人呀。哎,咱從無知造業當中開始學佛,不同於一般眾生;同時呢?咱也還沒有具備佛菩薩的功德道力,嘿嘿,革命尚未成功,同修仍需努力呀。 在解答了普覺菩薩所問的前四個問題,即:“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之後,下面兩個段落當中,世尊進行了小結,因為,這四個問題非常重要,密切相關於咱的修行。世尊說道: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驕慢;若復遠離,應斷嗔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各位善男子!那些想要修行的末法時代眾生,應當不惜生命地供養善知識,恭敬承事善知識。” “而且,當善知識願意與自己接近並往來的時候,自己的心裡,應當斷除驕傲和我慢;如果善知識不願意與自己往來,疏遠了自己,自己的心裡呢,則應當斷除嗔恨和埋怨。” “無論善知識表現出來的,是清淨、慈悲等等順境,還是過失、毛病等等逆境,自己對於這些,都應當如同虛空容納萬物一樣,進行包容。” “像這樣隨順於善知識,就會逐漸明白,自己的身心相貌,與善知識的身心相貌,乃至於一切眾生的身心相貌,終究是本來同體,平等無差別的。” “像這樣觀察修行,才能夠逐漸契入圓滿覺性。” 哎,善知識不一定就是自己的老師,也可能是同修道友,等等,也就是世尊說的“善友”啊。 所謂的“親近”,就是接近與交往,而這,是需要緣分的,不可強求哇。哎,很多弟子,老師和他交往得比較多,他就會以此為榮,洋洋得意;老師的名聲越大,嘿嘿,他的得意也就越發地張揚,整天美滋滋地。 忽然有一天,老師開始疏遠他了,哎,不一定為什麼,也可能就是老師很忙啊。再或者呢,老師發現了他的毛病,特意疏遠他的,給他個反省的機會。這下壞了,這位老兄變得悶悶不樂,不理解呀!這啥善知識呀,明明就是個混蛋嘛!用得著我的時候,哎,把我拉在身邊;現在可好,名頭大啦,用不著我了,就把我一腳給踹開了。哎呀,好痛苦啊! ——各位兄弟姐妹,像這樣的弟子,他們對於老師,或者說善知識,抱有的是感情,是依戀之情,同時,還有利用善知識來炫耀自我的貪心,等等。總之,他們哪,對於善知識的恭敬之心一點兒都不清淨。 哎,修行,到底修了個啥呢?嘿嘿,不就是修這顆心嘛!心要是不清淨的話,還學個屁佛呀!心要是清淨了,當下就會開悟圓滿覺性啊! 那麼,啥叫做心清淨呢?嘿嘿,就是“心無掛礙”呀,哎,先放下情感牽掛,就沒有了障礙;再放下知見執著,就會大徹大悟呀。 生死輪回的內容,就是感情和知見,咱親近善知識的目的呢?就是請善知識指導咱,逐漸消除感情牽掛和知見執著。哎,所以,咱哪,千萬不要對善知識產生感情,而是要懷有清淨的恭敬之心。甚至,要虛懷若谷,完全包容善知識的一切言行舉止,一切慈悲與智慧,乃至於一切過失和毛病。 哎,有了這樣的清淨心,自然與道相應,自然會契入圓滿覺性啊。為啥呢?嘿嘿,《金剛經》雲:“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咋生的呢?嘿嘿,清淨信心,就是實相呀! 前文當中,世尊給咱重點講說了四種禅病,咱選擇善知識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看看這位善知識,是否已經除去了四種病;咱自己修行的時候呢,也要這樣來觀察自己。實際上,所謂的四種禅病,都是我相,哎,您看: 在“作病”當中,以“於本心作種種行”為我相;在“任病”當中,以“任彼一切隨諸法性”為我相;在“止病”當中,以“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為我相;在“滅病”當中,以“一切永寂”為我相。 所以呀,這四種禅病,就是我相在修行當中的四種表現,哎,只要四種禅病還在,哪怕只有一種,都說明修行人的我相還在;只要還有我相,就會有因我而起的憎愛之心。哎,這就好辦啦,咱哪,就有辦法來觀察善知識了,也有辦法來檢查自己的修行了。那就是說呀,咱要看看善知識是否已經超越了愛憎之心;也要常常檢查一下自己,是否能夠放下愛憎之心呢。因此,世尊說道: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眾生,之所以不能夠成就道果,是因為呀,他們的心裡,還有無始以來的,種種對於自我和他人的分別執著,以及憎愛的習氣種子,所以,還無法解脫。” “如果有的人,已經做到了,看待有仇怨的冤家,就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樣,心懷平等,沒有差別的話;那麼,就說明,他已經除去了種種禅病。” “在種種法門當中,修行人是否還存有,種種對於自我和他人的分別執著,以及憎愛的習氣種子,也要這樣來觀察。” 哎,這是世尊教咱的,觀察善知識,以及觀察自己修行狀況的要訣。嘿嘿,這呀,就如同傳說當中的照妖鏡一樣,也好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般,什麼邪師、歪道兒,到了這兒啊,都無處遁形啦。 方法呢?也很簡單,咱哪,在依止善知識之前,務必要仔細觀察,看看這位善知識,對人是否有慈悲心,是否冤親平等,是否超越了感情糾纏,哎,感情是啥呢?嘿嘿,愛或者恨,等等呀。只要存有愛恨之心,心就不可能平等,就不是真正的善知識。 另一個方面,還要觀察善知識“於諸法中,自他憎愛”的情況,就是說呀,看看這位善知識,對於一切佛教修行法門,是否持有平等心。如果自贊毀他,贊歎自己這一系的修法,貶低其它修法的話,就不是真正的善知識。 當然,還要當心,那些正邪不辨,提倡什麼“萬法一家”、“萬教一家”之類的大忽悠分子,他們根本就不通達經教法義,混淆了佛法與外道,都是些渾水摸魚的名利之徒,只會喊喊口號而已,絕不是什麼善知識。那不是圓融,那是圓滑,是為了利益而故意表現出來的虛假圓融啊。 更為重要的,咱哪,不要總拿著照妖鏡去照別人,嘿嘿,咱應當返回來,多照照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已經放下了愛憎之心,是否能夠平等地對待冤家和父母呢! 哎,有人說啦,難道,對於父母,對於夫妻,對於孩子的愛和感情,也要放下嗎? ——嘿嘿,咱學佛,學的就是這個呀!您看看悉達多太子的行為,就明白了。如果太子不能夠放下,對於父母家人的愛和感情牽掛,他又咋可能放棄王位,離家修道呢!如果太子是帶著感情來修行的話,他又咋可能安心,並且得到禅定呢!有感情,就會有欲望,如果太子還有感情欲望的話,他又咋可能最終降魔成道呢! 所以呀,不超越感情牽掛,就不可能獲得解脫,也不可能開悟圓滿覺性。 當然,在目前階段,咱大家都還有父母家人,等等,咱呢?只需要放下對於他們的牽掛和愛戀,而並不影響咱繼續對他們盡自己的家庭義務,繼續正常地與他們相處。 ——嘿嘿,這裡是很微妙的。實際上,我曾經遇到過,把這個問題處理得非常好的居士,她呢,基本不牽掛自己的兒子,只是簡單地料理好他的生活。她在工作之余專心學佛,讓孩子在正常限度之內自由成長,盡早地學會照顧他自己。結果非常好,孩子健康地考上了大學,遠比別家的孩子要懂事;她也由於專心學佛,而變得更加有智慧,把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生活安排的順順當當,得以身心安泰,福慧增長。 至於“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這其中也是很微妙的。哎,您看,您或許看到父母就會倍感親切,唠起家常來沒完沒了;分別以後呢,還會牽腸掛肚地思念。但是,無論修行到啥地步,您難道會這樣對待有仇怨的人嗎? ——嘿嘿,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大修行人,縱然不會怨恨仇家,但是,也不可能思念仇家呀!他們,會用平常心,平等地對待仇家。 ——所以呀,除非咱能夠用平常心對待父母,不再依戀與牽掛;也用平常心對待仇家,不再怨恨與排斥,才有可能做到“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啊。 接下來,世尊如此解答普覺菩薩關於“雲何發心”的問題: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眾生,想要求證圓滿覺性的話,應當時常這樣發菩提心,這樣對自己說:” “窮盡於無邊虛空當中,無量世界的一切眾生,我都要幫助他們悟入究竟的圓滿覺性;當他們都悟入圓滿覺性以後,其中,根本就沒有可以取證圓滿覺性的人,一切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終究盡除無遺。” “像這樣發起菩提心,就不會落入邪見執著當中。” ——這是世尊對於普覺菩薩的第五個問題:“使諸眾生,雲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的解答。 哎,同時呢,這又是一個關於菩提心的發願文。在本經前面的彌勒菩薩所問章當中,也有一個關於菩提心的發願文,其中呢?沒有提到發願度眾生的事,嘿嘿,在這裡呀,世尊給咱續上了。把這兩小段,本人特意用黑體字標示出來的發願文,連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完整而了義的菩提心發願文。 到此為止,世尊哪,全面地解答了普覺菩薩的五個問題,讓咱大家呀,作為一個還沒有開悟圓滿覺性的末法時代眾生,明白了如何觀察並依止善知識,如何恭敬供養善知識,如何依照善知識的妙法來修行,如何除去四種禅病,從而開悟圓滿覺性;乃至於如何發起了義的菩提心,而遠離邪見執著,等等。 ——至此,本章法義即將圓滿。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時啊,依據慣例,世尊要用偈語把長行當中的內容重述一遍,以便加深大家的理解。於是,世尊說道: 普覺汝當知!末世諸眾生, 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見, 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 謂作止任滅。親近無驕慢, 遠離無嗔恨;見種種境界, 心當生希有,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淨。 度一切眾生,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當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見,證覺般涅槃。 “普覺菩薩啊!你要知道,末法時代的一切眾生,想要求學於善知識的話,應當尋找具有正知見的人,他的心應當遠離二乘境界;他所成就的法門呢,應當除去四種禅病,所謂的作病、止病、任病和滅病。” “善知識如果和自己親近交往的話,自己不應當有驕傲和我慢之心;善知識如果遠離自己的話,也不應當有嗔恨之心。見到善知識所示現的種種境界,都應當感到稀有難得,就如同對待出世的佛陀一樣。” “真正的善知識,應當教導弟子們,不要違犯戒律和威儀,只有持戒清淨才能夠獲得成就。” “他們應當這樣發起菩提大願:我要度一切眾生,都悟入究竟的圓滿覺性;而在眾生所成就的圓滿覺性當中呢,根本就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 “這些眾生們,應當時常依止於無我的正智慧,就能夠超越邪見執著,最終,得證圓滿覺性和大般涅槃。” 到此為止,普覺菩薩所問章圓滿。下面,將由十二圓覺菩薩當中的第十一位,圓覺菩薩,替咱大家向佛請問,關於咱這些末法時代的,尚未開悟淨圓覺心的眾生們,該如何依據《圓覺經》安居修行,而獲得開悟以及成就呢? 哎,各位兄弟姐妹,修行有兩種依止,一種是依止於善知識,如本章所講述;還有一種就是依止於教法,比如依止於咱這部了義的《圓覺經》,嘿嘿,那就是下一章的內容啦!咱哪,對於如此殊勝而實用的妙法,繼續洗耳恭聽。
|
|
|
|
|
|
上一篇:超然法師:趣品《圓覺經》之二十二
下一篇:超然法師:趣品《圓覺經》之二十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