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法然上人十二條問答(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今晚藉著大家打佛七念佛的殊勝法緣,師父繼續來向大家報告法然上人所開示的《十二條問答》。

  昨晚我們探討到第九條問答,今晚從第十條問答接下去看,請大家翻開《法然上人全集》第五百九十四頁。

  第十條問答

  【問:或言念佛以外之余善,非往生之業故,不可修之,然乎?】

  【答:譬如人行道上,主人一人,隨從甚多,往生業之中,念佛者主人也,余善者隨從也。不可因隨從之余善而嫌之】。

  第十條問答很重要,是本願行者應該要好好的深思,因為少部份的本願念佛人對本願的道理有所誤解,因此會執著念南無阿彌陀佛以外,其他的行都不用修了。

  請問諸位:這樣知見對不對?不對!不是你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好,其他的修行都不能修,那這樣違背聖道教法。世尊一代時教講了許多聖道教法,不是要讓我們修行的嗎?如果不是,世尊講好玩的嗎?當然不是!怎麼學習阿彌陀佛本願念佛人,其他任何的修行不可以修呢?沒有這樣的道理。

  所以法然上人在第十條問答設問得非常之好,一定是有人誤解才會如此設問。

  「或言念佛以外之余善,非往生之業故,不可修之,然乎?」

  念阿彌陀佛名號以外的修行,不是往生報土之業因,所以不可以修,這樣對嗎?這樣不對。法然上人的回答雖然很簡單,用譬喻之語,但是很清楚,我們知道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雖然道綽禅師在《安樂集》說世尊一代時教分為聖道門與淨土門,捨聖道門歸淨土門,雖然善導大師說世尊一切教法有正行有雜行,捨雜行為正行,但是不少的念佛人對「捨」與「歸」,這二字的意義有所誤解。

  所以師父要費一點時間解釋「捨」與「歸」的道理,要不然有的人認為只有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好了,剩下的都不可以修,這樣才是本願念佛的修行,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念南無阿彌陀佛和修其他的行是心態的關系有矛盾嗎?有沖突嗎?這是個人心態的關系,念南無阿彌陀佛,會因為你修布施而妨礙,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嗎?絕對不會的!

  會因為守戒而妨礙你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嗎?絕對不會的!會因為忍辱而妨礙你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嗎?絕對不會的!會因為精進而妨礙你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嗎?絕對不會的!同樣的道理不會因為修諸行,妨礙你對阿彌陀佛的信心。

  如果你一餐飯必須吃兩碗飯肚子才會完全飽,你已經吃了兩碗飯了,你再吃一點甜點,會影響你肚子飽嗎?會不會?不會啊!絕對不會。

  捨與歸雖然是祖師所開示的修學淨土法門的要領,但是意思千萬不可誤解。

  「捨」是放下的意思,「歸」是依靠的意思,放下與放棄是不同的意義。如果我們每天茹素念佛,但不執著茹素念佛的功德,這叫放下。如果我們沒有茹素也沒有念佛,這叫放棄。放下是有造作,放棄是沒有造作。你出五萬元印佛經廣度眾生,但是沒有執著出五萬元善款印經度眾生的功德,你將出錢印經度眾生當作報答佛恩佛德弘揚佛法,是本份事無有功德可言。請問:這樣是放下還是放棄?放下!你沒有出五萬元,沒有印經、沒有做功德,這樣是放棄。所以放下與放棄我們要明白意義。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就是不可執著,無論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如果執著就成為福德,如果無著就成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這是《六祖法寶壇經》的經文。

  念南無阿彌陀佛,修其他的行這樣就妨礙往生西方清淨報土嗎?

  絕對不會!因為往生西方清淨報土在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但是修布施、修持戒、修忍辱、修禅定、修精進、修般若,對你修學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妙法是助成而非是妨礙,只在你的心念如何思惟。如果念南無阿彌陀佛,感念阿彌陀佛發願修行,成就萬善萬行無為無漏的功德在六字果號,使我得受、稱念、往生、成佛,所以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是我修行人的本份事,是我念佛人應該要做的。因此修布施、修持戒、修忍辱、修精進、修禅定、修般若,讓人對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肯定,這個人很精進,一天佛號念好幾萬聲,確實是一位純真信仰阿彌陀佛的行者,人家對你的肯定,使人家對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妙法的肯定,使人家對念南無阿彌陀的向往,使人家想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你沒有執著修精進的功德,這樣有妨礙你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報土嗎?不但沒有妨礙還有助益。對不對啊?

  所以本願的行者,一定要了解這個道理。因為少部份不了解這樣道理的本願行者,聽到人家在助念,啊!又是雜修了,聽到人家行布施,啊!又是雜修了,聽到人家精進念佛,啊!又是雜修了,這樣說人家公不公平?不公平!你怎麼可以隨便說人家雜修呢?雜不雜修,人家的心境你知道嗎?

  所以雜修與專修、正行與雜行、聖道與淨土,這其中的分類我們本願念佛人要非常的了解,捨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應無所住是有造作還是沒有造作?有!有造作但沒有執著,對不對?而生其心就是有造作菩提心,有布施五萬元,有,這就是事上沒有執著布施的功德,這就是無所住,就是理上,所以應無所住是在理上而言,而生其心是在事上而言,應無所住是說「空」,而生其心是說「有」,空有不二。「捨」就是應無所住,「歸」就是而生其心,我們依靠阿彌陀佛的名號,內心對阿彌陀佛名號絕對救度的本願一心歸命,在事上我們稱念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所以身業禮拜阿彌陀佛、口業稱念阿彌陀佛、意業思念阿彌陀佛,我們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更需要行布施、更需要守戒律,更需要修忍辱,對不對啊?

  所以念佛之外的余行余善,我們千萬不能排斥,念佛人怎麼可以

  排斥聖道的教法?很簡單的道理。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何而來的,法藏菩薩修布施、修忍辱,修精進、修持戒、修禅定、修般若所成就的,對不對啊?

  所以在因位叫做六度萬行,在果位叫做六字果號,六字果號的萬善萬行功德,就是因位修諸六度萬行所成就,所以聖淨一如,怎麼可能念南無阿彌陀佛跟修諸功德互相違背呢?不會!而且法藏菩薩發願要救度十方眾生有攝生三願:第十八願、第十九願、第二十願,請問大家:如果你是法藏菩薩,你的智慧是古佛究竟圓滿智慧,你會不會發第十八願跟發第十九願互相沖突,會不會?不會啊!你會不會發第十九願跟發第二十願互相矛盾,會不會?不會。所以如果念佛的人排斥修諸余行的人,這樣豈不是用法藏菩薩的第十八願破壞第十九願,這樣對不對?不對啊1第十八願是法藏菩薩所發的本願,第十九願就不是法藏菩薩所發的本願嗎?第二十願就不是法藏菩薩所發的本願嗎?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叫做念佛往生願之本願,第十九願叫做臨終接引願,就是臨終接引願之本願,第二十願植諸功德願,就是植諸功德願之本願,所以不可以有排斥的心。如果念佛以外的余善不是往生之業就不可以修,那麼我們念佛的人豈不是不可以行布施、不可以行持戒、不可以行忍辱、不可以行精進、不可以行般若,這樣哪有和世尊所說的一代時教相應,沒有相應啊!很簡單的道理。

  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往生西方報土成佛要精進念比較好,還是要懈怠念比較好?精進念比較好啊!哪有說懈怠念比較好的道理。不管有信心沒有信心、不管用什麼心情念佛、不管用什麼方法念佛,不管用什麽態度念佛,都是一定精進稱念比懈怠稱念較好的啊!精進稱念不是行精進度嗎?就是啊!所以學佛一定要越學越圓融,如果越學越排斥、越學越偏執,那一定是觀念出了問題、知見出了問題。譬如交通而言,有了車子之後就把腳踏車捨掉嗎?腳踏車有腳踏車的作用,車子有車子的作用,你要到遠途,當然開車要方便快速得多,但是如果你到近程,騎腳踏車可能更方便,對不對?如果你到前面一公裡處的菜市場買菜,你需要開車去嗎?不需要吧!騎腳踏車更方便,因為菜市場你開車去也沒有地方停,騎腳踏車去隨便找個地方要擺放都很方便,各有其用。不可以因為有車子之後就排斥腳踏車,腳踏車沒有用了把它丟掉。不可以因為學淨土法門念南無阿彌陀佛,聖道法門都沒有用,通通把它捨棄,那這樣聖道的教法就會毀滅,你是在破壞佛法不是在弘揚佛法。所以我們學習阿彌陀佛本願的行者一定要越學越圓融,越學越究竟,心量要越來越寬大,排斥的心要越來越小。

  師父常常在講:我們念佛人要更希望聖道教法興旺才好,因為聖道教法不論禅宗、密宗、律宗、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俱捨宗、唯識宗,都是佛菩薩所說的真理,我們希望這些佛法也興旺,不是只有淨土宗興旺而已。如果只希望淨土宗興旺其他的宗派消滅,這樣的心跟念佛相不相應?不相應!念佛佛號法門興旺就好了,其他的法門都消滅,這樣哪對!這樣心胸就很狹窄了,這樣就和阿彌陀佛的名號不相應了,和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不相應了,和西方淨土不相應了,這樣是錯的。

  所以大乘行者排斥小乘,這樣的心態不對;小乘的行者排斥大乘,這樣的心態也不對;顯教的行者排斥密法,這樣的心態不對;密教的行者排斥顯教,這樣的心態也不對;聖道行者排斥淨土行者,這樣不對;淨土行者排斥聖道行者,這樣也不對。我們一定要了解這樣的道理,要希望所有世尊的教法都興旺,這樣的心才跟阿彌陀佛名號相應。對不對?這樣的心也才跟阿彌陀佛本願相應。

  因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當中是涵蓋一切六度萬行,阿彌陀佛的本願是涵蓋一切八萬四千教法。你把四十八願每一願讀一百遍,道理了解了、融會貫通了,深入佛心,你會發覺法藏菩薩所誓言的四十八願是希望十方的眾生因各人的因緣修諸功德,也就是四十八願涵蓋四千八萬教法,怎麼可以只念佛就好,其他都不要修了!如果修學本願念佛的行者其他都不要修了,要不要斷惡修善啊?要不要孝順父母啊?要不要奉事師長啊?要不要慈心不殺啊?要不要行十善業啊?要不要遵守戒律啊?要不要發菩提心啊?要不要深信因果啊?要不要自行化他啊?要不要上求下化啊?當然都要啊!而且是無礙的。

  如果你吃飯夾菜用筷子,喝湯要用什麼?喝湯要用湯匙啊!現在師父要喝水,這個水是用鋼杯裝的,如果炒一盤菜出來,用這個鋼杯來裝菜合不合適?不合適啊!炒菜要裝菜當然要用盤子。萬物各有其用,萬法也各有其用,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

  麥克風有麥克風的作用、鮮花有鮮花的作用、鬧鐘有鬧鐘的作用、引磬有引磬的作用、杯子有杯子的作用、電扇有電扇的作用、照射燈有照射燈的作用,就以照明而言,我們大殿上面是輕鋼架燈,用輕鋼架燈照明,古代人用什麼照明?油燈、蠟燭。你有了輕鋼架燈、有了日光燈、有了電燈,你就不要油燈嗎?就不用蠟燭嗎?說不定油燈、蠟燭將來會派上用場,什麼時候就派上用場?停電的時候啊!怎麼可以說我有了電燈、有日光燈、有輕鋼架燈、酥油燈就不要、蠟燭就不要,就把它丟掉了,不行!這樣是不對的。

  法然上人在答案說譬喻,雖然回答很短,但是教我們正確修學念佛法門的態度,不可以因為念佛以外的諸行萬善不是往生之業因,就不可以修,不是這個意思。

  【譬如人行道上,主人一人,隨從甚多,往生業之中,念佛者主人也,余善者隨從也,不可因隨從之余善而嫌之】。

  在人行道上主人一,人隨從很多,往生的修行之中,念佛就是主人,余善就是隨從。不可因為隨從也就是修諸余善而嫌棄,不可以的!事實上就往生西方清淨報土而言,當然是念佛,因為這是第十八願的法門。但是法藏菩薩所誓願的往生因願還有第十九願、第二十願,第十九願也是阿彌陀佛悲心要救度十方的眾生回歸淨土,怎麼可以捨棄呢?而且法藏古佛以誓言要救度十方眾生是如來智慧觀機逗教,十方眾生當中有許多人很喜歡修余善、有許多人很喜歡參禅、有許多人很喜歡學密、有許多人很喜歡守戒、有許多人很喜歡修小乘、有很多人喜歡修觀音法門、有很多人喜歡修彌勒法門、有很多人喜歡修地藏法門、有很多人喜歡修其他他相應的法門,所以佛陀在教化眾生,他是隨順眾生的因緣,善巧方便攝化。

  眾生喜愛念佛,佛陀就跟他說念佛法門

  眾生喜愛參禅,佛陀就跟他說參禅法門

  眾生喜愛持咒,佛陀就跟他說持咒法門

  眾生喜愛守戒,佛陀就跟他說守戒法門

  因機設教,觀機逗教。那我們現在不了解佛陀說八萬四千法門的用意,修禅就把其他的法門通通排斥,這樣不對!念佛就把其他的法門通通排斥、修小乘就把其他大乘通通排斥、修大乘就把小乘的法門排斥,這都是不對的態度。

  所以學佛的人問問自己所作所為、所想所思和世尊的佛心有相應嗎?世尊為什麼要說那麼多法門?阿彌陀佛為什麼要發攝生三願?為什麼不發第十八願一願就好?要發第十八願、第十九願、第二十願救度十方的眾生,從佛方來思惟佛祖的心,在修學佛法就不會越修心胸越窄/

  不論念佛、不論參禅、不論誦經、不論守戒、不論持咒、不論斷惡、不論修善,你用自力心造作就是自力嘛!你用他力心造作就是他力嘛!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行者,更要好好的斷惡修善涵養心性,讓聖道門的行者更肯定念佛是很難能可貴的修行。對不對啊?當然是這樣啊!

  沒有念佛的人都懂得要孝順父母了,念佛的人卻不懂得要孝順父母。許多的觀念都是一念之間而已,正邪在一念之間。以前沒有念佛對父母態度不好,現在念佛了就要對父母越好。對不對?以前沒有念佛,不懂得要孝敬父母、奉事師長,現在念佛更要孝敬父母、奉事師長。以前沒有念佛,不知道吃素是長養慈悲心,愛護眾生的慈悲行為,現在念佛更要戒殺、放生、吃素,培養慈悲心愛護一切眾生生命。對不對啊?這樣人家才會對你的念佛肯定,人家也對阿彌陀佛的教法肯定,人家看到你的行為越來越好,就會想要念佛。對不對?要讓阿彌陀佛臉上有光啊!如果了解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慈悲憐愍,不論吃素念佛或者吃肉念佛,都絕對救度。

  所以本來以前沒有學習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反而還會吃素,現在學習了阿彌陀佛念佛法門之後,對於阿彌陀佛慈悲不棄的救度了解了,反而吃魚吃肉,這樣對不對?這樣不對。

  學佛修行知見非常的重要,所以法然上人所設問這條問答很值得我們本願念佛人深思。千萬不要觀念錯誤,千萬不要修偏差了還在指責別人雜修雜行。

  請看第十一條問答

  【問:因本願不嫌惡人,故人好造惡業,如何?】

  【答:佛雖不捨惡人,然好造惡業者,非佛弟子】。

  好!先看到這個地方,因為阿彌陀佛慈悲本願沒有嫌棄惡人,所以聽聞阿彌陀佛本願絕對救度之後反而造作惡業,如何?這樣好不好?不好。這樣有真的聞信本願嗎?沒有,不但沒有而且誤解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之理罪上加罪,造惡業是罪,誤解本願更是罪。所以阿彌陀佛雖然不捨惡人,可是很喜愛造作惡業的人,不是佛弟子。

  請看下面

  【一切佛法無不制惡,然愚癡凡夫,雖欲制惡而未必能制,故勸念佛以滅其罪也。若謂自身難制,佛加罪咎者,甚為謬誤也,我身不能止惡故。彌陀慈悲不捨,消滅此罪,前來迎接,所言唯造惡業者,皆非佛法所談也。如父母於一切子女,悉皆平等慈愛,而子女之中,有善有惡,雖平等慈愛,然於行惡之子則怒目杖責以誡之。聞佛之慈悲廣大,而欲造罪者,亦漏於佛之慈悲也。若知惡人亦不捨之本願,則於佛之知見,愈覺自己之可悲、可恥。若謂有父母之慈悲,而於父母之前行惡者,父母歡喜乎?雖不捨而歎,雖哀愍而憎,佛亦如是】。

  這段話法然上人開示得非常之好。阿彌陀佛雖然對善人惡人平等救度,請問諸位:你要以善人被救度或要以惡人被救度?當然是善人啊!阿彌陀佛對造惡與行善之人平等救度,請問:你要造惡被救度或行善被救度?行善嘛!一切佛法無不制惡,三世諸佛如來通誡就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自淨其意。有什麼樣的佛法教人家為惡?絕對沒有!一切佛法都是教人家斷惡,教人家修善。但是凡夫因為業障很重、愚癡無智,雖然知道為惡不對,但是難免逢緣觸境會造罪造業,所以勸念佛滅除罪業。

  我們知道內心起貪、瞋、癡煩惱不好,但是我們能不能叫我們內心不要起貪、瞋、癡煩惱,能不能?不能做到。內心很自然就貪、瞋、癡煩惱起現行,會不會?一定會的。若說自身難制而佛加罪咎,這樣是錯誤的。我們不會因為曾經造了許多罪業,佛就責怪我們不救度我們,這是不知道阿彌陀佛的慈悲才會這樣想。我們就是因為曾經造罪造惡,所以阿彌陀佛慈悲不捨,以名號救度我們消滅了我們生死的大罪,迎接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不對啊?阿彌陀佛就是這麼慈悲的佛。今天如果阿彌陀佛嫌棄我們凡夫的罪業,在座諸位誰有資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連師父也沒有資格。因為我也曾經做過很多罪業,不然我怎麼會在人道當人受苦。我們內心經常起貪、瞋、癡的妄念,這就是罪業了,所以我們了解阿彌陀佛的慈悲,內心就會放心的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法然上人以世間父母與子女親情的譬喻,讓我們更明白佛的慈悲。就像父母對子女是慈悲平等的疼愛,但是子女之中有善有惡,雖然慈悲平等疼愛,但是對為惡之子,父母就怒目杖責以告誡。在座諸位在家菩薩!你們當父母的對好孩子壞孩子是不是平等疼愛?我相信父母的心若是慈愛的,對好孩子壞孩子都是孩子一定會平等疼愛。但是為惡的壞孩子反而更讓你氣惱、反而更讓你費心。對不對啊?

  印光大師在《文鈔》說:

  【良以佛視眾生猶如一子,於善順者,故能慈育,於惡逆者,倍生憐愍。子若回心向親,親必垂慈攝受】。

  印光大師這段開示的話,將佛的慈悲用父母疼子的愛心譬喻的非常的好。佛看待眾生,就是將眾生當做愛子。對善順的兒女當然慈悲教育,對忤逆的兒女更加生出憐愍之心。子女如果回心轉意,當父母的人一定更加疼愛攝受。阿彌陀佛就是眾生的大慈悲父,對煩惱厚重生死凡夫倍生憐愍。請問諸位當父母的人:如果你的子女若有忤逆、不聽話讓你氣惱的,有一天他知道錯了,回來你的面前向你道歉,求你的原諒寬恕,你會原諒他嗎?你會寬恕他嗎?會!如果你是有愛心的父母,你一定會原諒他、會寬恕他。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你不會因為他以前忤逆你,做錯事了你就不要他,我永遠不要你,我跟你脫離父子關系母女關系,我沒有你這個孩子,這是一時的氣話而已。當你的氣消了,那份父子至親是不能割捨的,那份人倫至愛是不能拋棄的。對不對啊?

  如果你在報紙刊登我跟我的孩子脫離父子關系、脫離母子關系,有沒有用?沒有用哦!法令是不允許你登報脫離父子關系,這在法令上是沒有效律的。阿彌陀佛對我們眾生的憐愍,特別憐愍什麼樣的眾生?常沒眾生。

  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開示:

  【諸佛大悲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

  我們在人道的凡夫還在生死大海中,岸上之者指的是聲聞、緣覺、菩薩。我們在生死大海沉淪的凡夫,才是佛慈悲優先要救度的對象。

  諸位為人父母的人,你的子女之中有生活很好過的、有生活很困苦的,請問你的棺材老本要幫助生活很好過的還是生活很難過的子女?生活很難過的嘛!

  師父教導大家念佛修行,在所有的信眾當中,我是最擔心懈怠放逸的蓮友,精進念佛的我比較不擔心。他天天念佛好幾萬聲,我哪需要擔心他,我會擔心那種三不五時,初一十五才要念佛的這種懈怠放逸的人我很擔心。為什麼?將來業報現前了怎麼辦?臨終的時候怎麼辦?不聽經、不聞法、不念佛、不共修的人我很擔心。為什麼?因為死神降臨的時候,他拿什麼跟死神搏斗。阿彌陀佛最擔心我們這種會被業力牽引在六道輪回的眾生,所以善導大師說:「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我們在生死大海受苦受難的眾生,諸佛如來特別憐愍,阿彌陀佛很擔心你們。為什麼?因為你們會輪回生死,阿彌陀佛很擔心我的,為什麼?因為我會生死輪回。所以我們難道還要讓阿彌陀佛為我們操心,可不可以?不可以啊!不可以就要認真怎樣?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要較精進用功稱念一點,不要再讓阿彌陀佛為我操心。就像子女如果真的體會父母的愛心,為父母設想,就要好好的為人處世打拼事業,好好的成龍成鳳,讓父母不用為我操心為我煩惱。對不對啊?這樣才是孝順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要讓父母為我生氣、為我操心、為我煩惱。我們如果騎摩托車出去,不戴安全帽,父母看到他就會很擔心。這個孩子不聽話,叫他出門騎摩托車要戴安全帽,他就是不聽。你出去一整天,父母就擔心一整天,晚上早點回家,半夜還不回來,已經一點了,半夜一點了還沒見到人影,父母睡不著覺,就坐在客廳的沙發一直等,等著孩子回來。孩子沒有回來,父母睡不著覺。你們當父母的,是不是這樣的心?

  阿彌陀佛看我們沒有回歸西方極樂世界,永永遠遠住立站著等候我們,一直擔心我們、煩惱我們。諸位!我們是不是要好好用功念佛,早點回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要讓阿彌陀佛再繼續擔心我們、煩惱我們,這樣是不是才是對阿彌陀佛最好的皈依。對不對啊?

  最後法然上人說:

  【聞佛之慈悲廣大,而欲造罪者,亦漏於佛之慈悲也。】

  知道阿彌陀佛慈悲廣大,對一切任何眾生絕對救度,反而造罪造業,那你就會漏掉佛的救度了。所以若知道惡人亦不捨的本願,那麼對佛的慈悲了解了,要越感覺自己是一個可悲的人、是一個可恥的人,好好的斷惡修善。對不對啊?父母雖然疼愛兒女,但是體會父母心會越孝順父母。哪裡有在父母之前行惡的呢?絕對沒有那個道理。因為知道造惡會令父母傷心,所以不但不會造惡還會行善,讓父母覺得榮耀光榮。對不對啊?這樣才是真的孝順父母。念佛人亦是如此,知道阿彌陀佛對惡人也救度,更會行善,令阿彌陀佛覺得欣慰。雖不捨而歎、雖哀愍而憎,佛亦如是。父母心就是佛祖心,佛祖心就是父母心,希望諸位了解這些道理之後,精進念佛,好好的斷惡修善,才符合阿彌陀佛發願要救度凡夫的本意。

  時間的關系,今天師父就向大家報告到這裡,祝福大家:當生成就,念佛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探討生命輪回系列::母親與兒子
下一篇:信願法師:法然上人十二條問答(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