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廣超法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記 第二章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章

  普賢菩薩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雲何修行?

  若大乘人認為世間幻化不實,一切幻化都是本來清淨圓覺,既然已清淨了,又不出世間,那麼,要如何修行呢?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起座,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對佛說:大悲世尊,願為這個法會中的諸菩薩眾,以及將來末世的一切眾生修大乘的修行人,聽聞到這個圓覺清淨境界,應當怎樣修行?法界本來“圓覺清淨”不是境界,顯現於眾生身心前變成是一個境界,普賢菩薩也就隨順而講成是一個境界了。

  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雲何以幻還修於幻?

  問一、如果有修大乘的眾生聽到圓覺清淨境界,了知身心如空花,如幻不實,但是所有修行無非是從身、口、意三業來修,身心既然是幻化的,則所修之行,自然也都是幻化的,為什麼可以用幻化的身心來修幻化之行?

  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雲何復說修行如幻?

  問二、如果一切如幻的法都滅盡了,那麼,就沒有心啰?既然沒有心,是誰修行?眾生認為既然身心是幻化的,怎麼可以用幻化來修幻化呢?因為以幻化來說,眾生不論怎樣修行,終歸是幻化。意思是說,眾生在如幻如化的因果中修來修去,都不是真實的。那樣何必修呢?再者,如果身心如幻,修道人把身心滅了,就沒有心啰?,那麼誰來修行?為什麼會有這種見解?因為眾生都執著身心為我,然後執著有我用這個身心修行,當修到身心滅了,誰來修行?“雲何復說修行如幻”,本來沒有生滅也沒有人修行,又怎麼說修行如幻呢?

  這裡面要分兩頭來說:一、對於一個覺悟者,如佛,的確是無身心可得,不用修行的;對於一個迷惑者,執著真的有身心,就認為要修。二、幻化的滅——涅槃,涅槃不是在此消滅而到某處(如涅槃界),在前面的經文有講到,涅槃的滅“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好像有眼疾的人,看到虛空中有花,但眼疾好了,空花不見了,不可以說空花在哪裡?從哪裡滅了?本來沒有那回事。現在說“若諸幻性一切盡滅”,本來沒有生,哪裡有諸幻滅呢?只是迷者想要滅盡諸幻。

  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雲何解脫?

  問三、如果眾生沒有修行,在生死幻化中,也不知道如幻境界,那要怎樣使到妄想的心得到解脫?

  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希望佛為末世一切眾生,教授一些善巧方便法門,能夠按部就班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一切諸幻化。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谛聽,當為汝說。”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爾時,世尊告訴普賢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為一切菩薩以及末世眾生,向佛請求講解修習菩薩如幻三昧的種種方法,令一切眾生得以按部就班,漸漸地遠離諸幻。”此為佛贊歎普賢菩薩的三請。

  一般人對圓覺法門聞所未聞,如何會請法?普賢菩薩慈悲地為眾生向佛問法,所以佛贊歎他。如幻三昧的意思是,菩薩在三界生死中來來去去,所見到的不是一般的迷惑境界,是在如幻三昧的定中幻化游戲人間。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

  答一、“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在本經中這是很重要的教法,這是因為眾生一直認為:在廣大眾多因緣的幻化中,有我這麼一個迷惑者不在覺中。佛就再說:“一切眾生種種幻化,本來都有如來的圓覺妙心”。這“圓覺妙心”是指如來藏的圓滿覺性,就是一切眾生所見的幻化的種種法,每個業力的微細幻化,都有圓覺妙心在當中作用;有如眼疾看到天空中有如幻的空花;眼疾好了空花也沒有了,但是天空(空性)從未受如幻的空花影響。意思是說,眾生所見到的種種幻化裡,都有圓覺妙心的作用,迷時見幻化依圓覺而有,有如空花依空而有,悟時見到幻生幻滅中覺性不壞。甚至於業報也是有覺性的,我們從無量劫輪回,今生到新加坡出世,今天大家會碰面,以佛法來說,就是大家前世有緣。然而,有無量無邊的世界,個別有千千萬萬的眾生,你的心、你的業竟然能夠找到我,你很有本事喔!若不是你,誰有這樣的本事呢?如果是因為某些叫做緣起性空的東西,難道那些東西不就是你的心和業嗎?因為你的心和業一向來就知道我在哪裡——本在覺中,所以大家就碰面。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量無邊的業,這些業互相影響,都要知道對方;如果不知道對方,那麼,業與業之間怎麼會相遇呢?就是說,當時的一切你的業都知道,即在圓覺中,每一個幻化的法都遍滿所有的法,如此互為因緣,互相知道對方。你碰到前世緣份很深的人,比如前世的父母、子女或夫妻,如今一見面你就會對他一見鐘情,不然,你那愛的煩惱就毫不動心。為什麼呢?因為心與業會知道過去彼此的緣份,就如此這般地反應。同樣的,有人跟佛有緣,遇到佛法,不須向他多說,他就學佛了,但是我們會說那個人是不了解而信佛。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迷惑六根現前的境界為實有,否定信佛者有前世因緣叫他學佛。所以說,在迷惑業力因果的當下,就有圓覺妙心在作用。

  根據佛法說,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降生人間,然後悉達多太子長大到成佛,其實佛老早就知道這一切,佛在兜率天時就知道自己在人間將會演怎樣的一出戲!以一些有神通、很長壽的鬼神來說,你的過去生乃至今生它們都知道;至於佛的神通那是更不用說了。意思是說,世間所發生的一切,對於有神通者沒有不可知的。因為你迷惑在眼前的狹隘境界,所以不知道。如果一個人的境界比較廣大的時候,就能知道很多東西。我們整天迷在現前的六根,以六根所知為知,那是有限、迷惑的境界,六根以外的事就什麼都不知道了。比方說,一個人喜歡某某人,當他一來到這個課室裡,就只注意那個人,其他人就沒注意了。或有人喜歡某某東西,他一見到那個東西,就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進去,其他東西就不知道了,這就是他的心縮小了,其所觀察的境界縮小了,只能知道那麼狹小的范圍而已,反之,那些心比較廣的人,其所知的范圍就比較大。怎麼衡量心量大小呢?一個人若進入初禅時,心就開始廣大;進入二禅,心更廣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放下現前的執著,久而久之心會慢慢擴大,就產生一些神通,能夠預感或知道一些東西;如果一個人執著現前境界,就無法超越現前境界,就不會有神通。

  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就在眾生種種幻化中,具有圓覺妙心——如來藏在作用,眾生的任何一個幻化都覺遍十方。為什麼呢?因為一切法都互相因緣作用,雙方要互相作用,必然要知道對方,誰也不能離開誰。比如我要打你一巴掌,當然要知道你在哪裡。由此可見,一切法都能互相知道對方,而不是像我們只執著眼前的境界,只知道眼前的事,其余的什麼都不知道。因此,根據如來藏圓覺法門說,一切種種幻化,都要有如來圓覺妙心,不然這個幻化也不能出現,也就是說,一切因果依圓覺才能互相作用。我跟你碰面也是幻化,你要知道我,我要知道你,這也要有如來圓覺妙心,不然我們怎樣能夠碰面呢?怎麼產生業緣呢?不知道就不能產生業因緣作用,但是我們一直以為依六根而生的心才是心,其他皆無知無覺,這就大錯特錯了!

  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答二、“幻心”,是指眾生所迷惑如幻如化裡所謂的身與心。因為眾生執著幻心,還是必須依於幻化的身心修行,才得以除滅;當這些幻化都除滅已盡,而覺心本來就沒動轉過。

  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眾生迷惑而見到“幻”與“覺”是相對的,於是認為迷惑是假的、幻化的,並且認為有一個真實、覺的佛,佛就說:“依幻說覺,亦名為幻”,依虛幻心修行而覺悟不是真覺,也是幻化相,所以在幻化中認取任何覺悟,都是幻化的。

  “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如果說有覺,還是沒有遠離幻化境界;說無覺的人,也是幻化的。為什麼認為有與沒有覺,都是幻化境界?因為剛才說一切法互相因緣,從來不曾只在某個地方作用而已,就好像我-——廣超法師,從來不只是在你們的眼前作用,廣超的影響大到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你們也有如此影響力,但是你卻認為:我只能在身心內作用。那是因為你執取身心是我,身心以外不是,於是認為身心以外的因緣與我無關。因為一切法互相影響,誰都要在誰那邊作用,不能說有一個地方沒有它的影響,因此,你不能說它在哪裡了。一旦這樣講,你又認為:那就是一體的無所不在啰。因為你有了本體、在、不在的概念,所以才說無所不在。這無所不在也不可說,因為“在的概念”是迷惑而有的。現在你說有覺、無覺也是一樣,因為剛才說一切法都在覺中,你就生起有覺與無覺,這是幻化心分別法與覺的有無見,如此也是幻化的心說的,所以說猶未離幻。

  “是故幻滅,名為不動”,“不動”是指真如,也是佛的名號之一,如來的意思;“真”是真實,“如”是不動的意思;當一切幻化都滅盡了,安立一個名稱把它叫做“真如不動”。真如本無名相,佛為眾生巧立真如,是為了讓眾生知道幻化滅盡是怎麼回事。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答三、佛在這裡教導上根菩薩修習菩薩如幻三昧。

  第一步,應當遠離外境:上根菩薩在開始修菩薩如幻三昧的時候,內心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當一個人心想要修行,其實是煩惱心想要修行,此心就是虛幻;但是沒辦法,必須先滿足煩惱而生起要修行的心,不然幻心不安,然後內心必須先遠離幻化虛妄境界。如果還沒遠離幻化境界,就算你修到不失正念不隨境界轉,依然還是迷惑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修如幻三昧的菩薩一定要修定,先修定遠離所執取的境界,然後心才能自在出入各種境界,然後才有能力幻化世間。但是鈍根菩薩沒辦法做到,就要先持戒。佛成道後十二年內教導眾生修行,沒有教導持戒,一開始就修定、修慧;十二年後修行者的素質較差,佛才開始教導修戒。修如幻三昧的菩薩不從戒修起,直接修定遠離六根的虛妄境界,心不但不被六根所使,還能使六根境界,幻化自在地出入世間。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第二步,要遠離種種造作的心:當此菩薩修心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之後,進一步觀幻化心,這是修慧了。由於堅持要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即是千方百計要遠離的心、要定在那裡、要……這種種心要放下。

  “遠離為幻,亦復遠離”,第一個遠離是遠離幻境,遠離幻境的遠離心是造作,是幻心,要遠離此幻心。

  “離遠離幻,亦復遠離”,第二個離遠是遠離幻心,離幻心的心,還是幻化的,要遠離此離幻心。

  如是重重深入,遠離到無可遠離,即“得無所離,即除諸幻”,這個時候才是一切諸幻盡滅。

  諸幻化不可除,除幻卻導致增加迷惑,實際上是遠離諸幻化到得無所離;即是上根菩薩修行並不是設法棄除、消滅六根的種種境界,而是遠離它。換句話說,對因地菩薩而言,諸法本在覺中,要消業、除掉業報、煩惱、因果,都是錯誤的,只要遠離所執著的境和心,不被內心的執著所迷惑。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此是譬喻。譬如鑽木取火,兩根木頭互相摩擦,產生火種,火把木頭都給燒盡了,灰飛煙滅,以虛幻的身心來修如夢如幻行,也是如此。

  前面問:如果在幻化中,又怎麼修幻化呢?佛說以遠離幻化的心來修,但是千萬記住,遠離也是幻化,最後要“得無所離”。

  在得無所離時,誰知道得無所離?當一個人遠離一切境界的時候,在一切大小乘的論著中,把此狀態稱為根本智,當覺知心離開一切境界就是定,根本智只能在定中生起,此時沒有能知心、所知境的分別,但是,當時心是有知覺的。所謂覺悟,不可以如木石那樣什麼知覺都沒有。菩薩遠離一切幻化而覺悟的時候,他是證悟到覺性“得無所離”,心是不可以遠離的;他不可以遠離、遠離……遠離到什麼都不知道,修到什麼知覺都沒有就不對,那是入了無想定或滅盡定。

  “得無所離”即是得了根本智,任何人在得根本智時都有一種現象:當時他沒有任何語言,也沒有生起任何分別心,此時心境不二。他從定裡出來之後,就以智慧分別:世間是這樣、解脫應該是怎麼樣……這種智慧,叫做後得智。所以一定要遠離能知所知的一切幻化,才能夠生起根本智。

  “諸幻雖盡,不入斷滅”,種種幻化都滅盡——根本智現前,不是進入斷滅——空無所有的滅絕狀況,還是有覺知心。幻化滅盡只是斷煩惱障,是還沒有究竟,菩薩還須破所知障,進一步認識並超越幻化,自在地在幻化中度眾生。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這裡所講如幻三昧的修法,是對上上根器的人說的,對根器差的人不這樣說。對於上上根的人只要“知幻即離,不作方便”,知道幻化即刻就遠離,不需要用任何方法。

  “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離開幻化境界就是覺悟,上根者明了幻化中本來不離圓覺,沒有從不覺到覺的漸進次第。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一切菩薩以及末世眾生,應當依照這樣修行,就能夠永遠地遠離種種幻化。

  對於一切幻化,修行到達“得無所離”,是一切佛、菩薩、阿羅漢都要完成的。阿羅漢是遠離幻化後證得幻化“得無所離”,今生只要在幻化中保持正念就行了,但是上根菩薩是遠離幻化後證得幻化本具圓覺妙心而“得無所離”,更進一步以幻化度幻。如果一個修菩薩道的行者,不能確知一切幻化中都有圓覺妙心,就會想在幻化中保持正念;於是,不是期望朝向解脫道,就是期望在幻化中勤苦修六度萬行時世世不迷失。為什麼呢?因為他認為真實有迷惑與苦的世間,於是要快點出離,過後想想,菩提心又生起:哎呀,世間雖苦,我還是要入世間度眾生!這是他不能覺悟到幻化中都有圓覺妙心,就會有時生起出離世間,有時想入世間的矛盾。可見此菩薩的道行還不行!菩薩修到證得初地果位時,才有得無所離的功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 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花,

  依空而有相, 空花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 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 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 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普賢菩薩你應當知道,一切眾生的無明幻化,都是從一切如來的圓覺心而建立,“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復滅,虛空本不動”,無明的幻化,好像虛空花,依虛空而有形相,而虛空就有如圓覺心,空花雖然消滅了,虛空還是依然如故,即圓覺心不動。佛以此空花來說明“幻從諸覺生”,請看清楚,幻從諸覺生,不是幻從諸迷生。為什麼呢?因為一切都在覺中,都在互相覺知的因緣下互相相應而互相影響,然後進一步組合成有組織的知覺力量——妄心;這些有組織的知覺力量進一步互為因緣,互相推動,於是產生執著的心——分別心;執著的心進一步組織成種種見解的習氣,於是認為有我在輪回,所以說幻從諸覺生。就是說,每一個幻化都有覺性在作用,這些幻化的因緣組合都覺知如何因緣組合,即因緣組合覺知自己是某些因緣組合——法,覺性圓滿遍十方故,此因緣組合也能覺知其他一切因緣組合,因為有覺性才能進一步互相組成更大的組合,如此五蘊才有可能形成一起活動的個體。即在多重的組合中,有由心念組合的識蘊、由見解組合的想蘊、由感覺組合的受蘊、由身體組合的色蘊,如此不斷的組合……組合……有些心念就認為有眾生、世間。然而任何組合與萬法都是不可分割,互相含攝地圓滿遍十方,不論迷時悟時,覺性一向如此地圓滿。

  “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當你對幻化不但不執取,而且不迷惑的時候,你將覺悟到:“你”就是有覺知的重重因緣組織——佛,這多重組織的任何一部分也都是遍十方,本來互相含攝而不可分割,都是全體圓滿的覺性。為什麼呢?因為覺心不動故。剛才我解釋過:凡是有動的都是執迷的心執取法相,都不圓滿,有這裡、那裡,就是有動;有這裡、那裡就是有界限,就不圓滿。一切法本來就不曾在這裡、那裡,迷惑的我們因為見到有這裡、那裡,就認為有動,而其實本來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你們一切菩薩以及末世眾生,應當常常遠離虛妄相,遠離依六根而生起的種種虛妄境界和心。

  “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如同木中生火,木頭燒盡了,火也滅了,圓覺沒有漸進次第,方便法門也是如此。

  佛為眾生說法是因人而異的,為不同眾生說不同的法。佛於本經中所闡述的如來藏法門——一切本來在覺中,這個教法被後人誤認為“我本來就是佛”,因為佛就是覺者的意思。“本來就是佛”並不是有你、我、他各別不同的佛,而是一切佛覺悟到一切是圓滿的,沒有不覺之處。這個教法在其他的大乘經典都有闡明,這類經典說每個眾生都平等,都是佛,這是站在覺性圓滿來說的,但是我們眾生不相信,說自己在迷惑中。如《法華經》說:“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

  以中國一些禅宗祖師的說法:“你能看,能聽,能知道這一切……怎麼說自己迷惑呢?”所以說你本來在覺中。雖然你是在覺中,但是,不離覺性的業力因果,令你執取並使用現前的六根;即使你執取六根,當時也在覺中。不只如此,前面我跟你們提起克隆羊,克隆羊身上的那個細胞知道將來它是一只羊,那個細胞只是在羊的身上的某個位子,卻知道那只羊的樣子。羊身上的所有細胞都知道羊是什麼樣子的,此即是一切法都互相知道對方,只是迷惑心所認為的那個“我”說不知道。我們迷惑、執著身心裡有一個我,我怎樣……怎樣……這樣你所知的就有限,很多東西就不知道了。

  你的身體配合你的業而生長,從小到老死,沒有一個科學家有這個能力做出這樣的身體,但是你就有這個能力。我的意思是說,你在完成你這一生的業力因果,沒有別人在做這件事情,是你在做。要是你不知道,還有誰能做得如此微妙呢?好像建築師在建好屋子之前,就知道屋子是什麼樣子的。在你的業裡,一出世就知道怎樣構建你這一生,你就把它建出來,但是你說不知道!一般的說法是,我們的心與業在自作自受,其實自作自受就說明心與業自知下一步應該出現什麼,這就是本經所要為你闡明的教法:一切都在覺中,只是有一類執迷的心,執取有我是迷惑的心,你卻信任這些執迷的心才是心,因為如此,佛只好為我們講十八界等法。

  以克隆羊類推,你身上每個細胞都認識你,可見當你是小孩子的時候,身上每一部分就知道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的了,但是你說:“我不知道”。誰說的?是煩惱!而煩惱只會欺騙你,別信他的道理。實際上,你的業自知該做什麼,你的身心都知道如何配合你的業力而行動,因為你的業一向在覺中。以圓覺法門來看,這是心與業毫無差錯的顯現,所以佛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以眾生來看,這一切是惑、業、苦,因此眾生說我煩惱、我造業、我受苦、我要離苦得樂。現在可以用克隆羊解釋佛法,但以前沒有,所以說不清如此密切的身心關系!

  其實,一切在覺中的,不只是克隆羊,這支麥克風、這一切……也在覺中。如果麥克風不在覺中,因為它不知周圍環境跟它的關系,必然亂運動而亂碰,我不碰它,它也要胡亂地運動而碰到我。你說不會亂運動的,因為有支架支撐著它,這就是你六根所得的見解。我問你,是麥克風自動留在那裡呢?還是支架能控制它在那裡?而且,這支麥克風中的每個原子怎麼知道有支架在支撐著它呀?科學家說是有支持力加在麥克風的原子裡,不然原子會到處跑動的,就是原子之間有組合麥克風的種種力量、磁場、引力場……造成它在那個位子,肯定麥克風裡的每個原子知道加在它上面的力,才保持在那邊,但是我們不認為這個是“知道”,我們說會思考的才是“知道”。請聽清楚,一切法互相因緣影響,誰也不能離開誰,每一個法都要知道對方才能夠構成因緣,才能夠互相影響。雖然麥克風在覺中,但是不能成佛。

  是什麼東西去成佛呢?是先有“我執的動力”後來去成佛,沒有執著我的動力,不用成佛。就是說,有些人學習了佛性——圓覺的思想,他認為一切都有佛性,就更進一步說:有情、無情皆有佛性,並認為一塊石頭、一堆牛糞也能成佛。這就是邪見!有佛性而沒有煩惱推動是不會去成佛的。佛性只是從有情眾生的角度來說萬法的覺性,有了覺性一切法才能產生因緣作用。但是什麼動力去成佛?是執著身心是我的業力,造成後來成佛的願力,就是要有成佛的願力——煩惱,才能造成成佛的因果出現。所以我們不要把如來藏誤會成佛性而說:你有你的佛性,我有我的佛性,我能成佛,你也能成佛。不是佛性使你成佛,只要你的煩惱發願要成佛,你就有機會成佛。眼前這個小小的鬧鐘為例,它不覺得它是個煩惱的眾生,那永遠沒有成佛不成佛這件事。因為你執著你是眾生,執著心是無量劫累積下來的一種動力,推動向前;現在你想要修行,那動力就繼續推動、推動……最後出現成佛的因果。

 

上一篇:廣超法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記 第三章
下一篇:廣超法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記 第一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