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我認識了一位老和尚,116歲,1928年從河南少林寺出去的,他師弟是前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現在看到的他,虎背熊腰,身兼絕技,所謂金剛罩、鐵布衫、鐵砂掌、少林童子功, 95歲時一縱身就躍上了天安門城樓,他說我80多年不練了。你沒辦法來贊喻的,若比喻他像年輕人,他全身都像鐵一樣,現在哪有這樣的年輕人呢?
佛門裡有很多這樣的長老,江南也有一位90多歲的老和尚,一次不小心自二樓掉下來,他一個後空翻就站在了地上。
佛門還是有寶的!那中國功夫到底是什麼?
曾近距離去跟他們生活、探究發現,最高的境界還是“道”!佛教裡參禅悟道之人,所謂“破本參,開智慧”就是“知”,“知”後而“行”,“行”的結果為大家有目共睹: 佛門裡的高僧圓寂後火化燒出捨利,有的干脆肉身不化,僅此一項就成為目前人體科研的難題。
幾年前親自去采訪,拍過一部《香河老人》的專題片。在河北香河縣淑陽鎮胡莊子村,有位普通的農村老人,88歲的周鳳臣老人有一天對兒孫們說:我睡覺了。自己氧氣管一拔,就入定了一樣。老人去世後,兒孫們不敢給她拿去入殓火化,因為老人的遺體也沒有那種腐爛、變異、發臭,在他們看來老人真的就像睡著了!
她的兒孫在部隊工作,還是軍官。後來家裡的媳婦受不了,就跑到單位找他們領導:我們家裡您要管管,老人去世一個月了,還放在家裡。“這個不行!”結果跟到家裡一看,這領導也建議:這個要觀察,要研究。
果然,央視“走進科學”頻道、人體科學院也多次介入,其遺體沒經過任何防腐處理,人體不腐至今已23年了,堪稱奇跡!網上可查到有關“香河老人”的大量視頻和圖片資料。
—— 面對生命的這種奇跡,“知”是很重要的。
儒家裡《大學》開篇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就是“知”,“在親民”就是“行”,“在止於至善”就是“合一”,“知行”就是合一。
—— 這是人生的三種境界,首先第一個就是“求道”的境界,要找尋生命的意義,人生的終極目的,這是個求“知”的過程。我們佛教徒“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時空無障礙。表面看來,現在我們這個生命,在這麼好的一個物理空間裡,可再怎麼好的空間也是“三維”,這裡是你生活工作的環境,一旦災難來臨時有可能就成為我們的墳墓。
—— 近日有新聞報道“深圳泥石流掩埋了樓房,營救工作還在緊張進行中”,平時我們哪裡會去想: 這個每天工作生活的地方轉眼間竟成了自己的墳墓。
那我們這個生命怎能僅僅局限於這樣一個“三維”空間裡呢?僅有的這個物理空間的所謂“安全出口”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2011年曾受邀在牛津大學作了《生命之門》的主題演講,就以這個“EXTI”、“安全出口”為課題。
—— 佛法就是我們生命的安全出口。所謂超出輪回,超出三界,求得解脫,就是找到了這個生命的高級出口。
從科學理論上說,蟲洞是超越時空的,可現實是我們沒有辦法使用。科幻片裡可以制造一個巨大的人造蟲洞,憑借它可超越時空,乃至可以定坐標,可到指定的某個時空,穿越過去、現在、未來。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但目前還沒造出這個時空機器。
而我們佛教的“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超時空的!“南無”—— 就是我信!我願意跟你、跟這個蟲洞“合一”!
現在的我們處於三維,然後隨著我在講話,時光在分分秒秒地流失,這就是四維;那無量光無量壽:光代表空間,壽代表時間,就超越了時空。
“蟲洞”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現象,而是具生命性,具人格化的高級生命,是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祂若是一個高級智慧、一個高維空間生命的話,可以垂手臂到我們這個低維世界來扶助、幫助我們成長,所以當你去學習科學、從事科研工作時,不小心就會發現佛教太偉大了,當你越了解科學,就越驚歎於佛教的這些知識,驚歎佛陀的偉大!
—— 中科院院士、原中科大校長朱清時先生所言,頗具說服力:“當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在此等候多時了!”
“求知”,要“求”什麼樣的“知”呢?
—— 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這個“大道”是特指,這個“知”肯定是指“知”大“道”。
—— 《中庸》裡開篇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論語》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這裡省掉了主語,給出的是一個場景化的景象,中國人是很含蓄、謙虛的,尤其是一位老師是不好意思這麼講話的:哦,你們跟著我一邊學一邊實踐,是一件很開心快樂的事! 況且這裡是“子曰”,因省掉了主語使很多人就讀不懂。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為什麼“不亦樂乎”?
說實話: 你若是學習中國傳統的東西,真的會越學越開心,因為裡面有味道啊!
—— 就像剛才看到的太極拳,不學你覺得跟它隔閡很大,一學就上瘾;架子一擺,氣沉丹田,“天地人就合一”了,就把你從手機、電腦裡解放了出來,把你救出來了。你會越練越舒服,越練越開心,這是生命真正的財富!
而現在我們學習的主流的東西多是耗散型的,中國傳統的東西才是進補的,就像冬至大進補。
太極拳一練,固本培元,神歸體,氣沉丹田,形神合一,越練越有精氣神!這時如果遠方來了一位,“啊,這位太極高手,大家來交流一下哦,相互提高”,這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都不離一個“道”。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