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淨土宗十二祖紅螺資福徹悟大師佛學思想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徹悟大師早年參禅得悟,歸心淨土後,便專志開示念佛宗旨及真實踐行。嗣後,弟子們將大師的這些開示合前詩偈等篇共結集兩卷,而大師復將宗門中語句刪去大半。其預防禅宗流弊、弘護淨宗之婆心,於斯可見。茲將大師淨土思想,略述三點:

  (1)攝禅歸淨,崇尚念佛

  大師以開悟禅師之資質,诠釋禅淨之本質內涵,比較二者的下手難易與功德大小,以此建立對淨宗念佛法門的堅固信心。

  大師認為:《 觀經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較之禅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尤為直截痛快,何也?以見性難而作佛易故。何為見性?離心意識,靈光迸露,始為見性,故難。何為作佛?持佛名號,觀佛依正,即作佛,故易。大師例舉修禅行人,諸如泰首座、紙衣道人等坐脫立亡,卻未明大法,未脫生死;果能回此一段精神,專心念佛求生淨土,必穩得上品上生。永明大師“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乃真語、實語、大慈悲心淚出痛腸之語也。

  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不變,終日隨緣。不隨佛界之緣而念佛,便念其他九法界。凡起一念,必落十法界。今以此念,念於西方阿彌陀佛,求生極樂淨土。正當念時,西方依正莊嚴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莊嚴之內,如兩鏡交光,相容互照,即是橫遍十方之相。若從豎窮三際來說,則念佛時即見佛時,亦即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亦即度生時。三際同時,更無前後,帝網珠光,全體頓現。信願持名,即是以佛知見為知見,亦即是念念中,以佛知見治眾生知見。眾生見惑心中,但置一信願持名之心,即轉眾生界緣起,為佛界緣起。此於修道門中,乃點鐵成金極妙之法。

  大乘通途佛法,須見道而後修道,修道而後證道。而見道殊為不易。教下必大開圓解,宗門必直透重關,然後得論修道。否則便為盲修瞎練,不免撞牆磕壁,墮坑落塹。而淨土一門,無須見道,只要深信聖言量,信願持名,決定往生淨土,一得往生,便永不退轉。又余門修道,先須忏其現業。若現業不忏,即能障道,進修無路。而修淨業,乃帶業往生,不須忏業。又余門修道,須斷煩惱,若見思煩惱分毫未盡,則分段生死不盡,不能出離同居穢土。唯修淨業,乃橫出三界,不斷煩惱,從此同居穢土,生彼同居淨土。一生彼土,則生死根株永斷。證知淨土一門,最初省去求悟門,末後不待發慧,不須忏業,不斷煩惱,至極省要,至極徑捷,及其證入果德,又至極廣大,至極究竟。

  大師透辟剖析般若與淨土兩門大義。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而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空有二門互不相礙,且復相輔相成。緣起性空,同時無礙,即是向上圓融不可思議第一義谛;圓融第一義谛,即是當人本源心性之異名。是知佛說種種般若門,無非顯示此本源心性;佛說種種淨土門,亦無非顯示此本源心性。般若與淨土二門,悉皆指歸本源心性。昔有人請教蓮池大師:參禅念佛,如何得融通去?大師答雲:若然是兩物,用得融通著。蓮池大師答語深刻透辟,禅者淨土之禅,淨土者禅之淨土,本非兩物,何用融通?

  大師深鑒禅淨二門精髓,故死心念佛,萬牛莫挽。其《 念佛偈 》自況:“自憐自作太平僧,了生脫死卻未曾。但願名標蓮蕊裡,不須高列上傳燈。”又雲: “一聲佛號一聲心,向上全提入髓深。臨濟德山如未肯,任教棒喝惱叢林。”其不慕宗風,唯欣蓮蕊之宗教情懷,以及每日十萬聲佛號的精勤,來自大師知見的精確。其自行化他,力量甚巨。

  (2)十六字淨土綱宗,允為淨業軌則

  大師教眼圓明,將“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楷定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並進而诠釋四句話的內在關聯。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念佛法門,無由契入,故真為生死是修淨業的前提。不發菩提心,則外不能感通諸佛,內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廣利群生,故發菩提心是淨業修持的根本。大心既發,應修大行,而於一切行門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極穩當、至極圓頓者,則無如以深信願,持名念佛,往生淨土。

  以十六字綱宗為核心,大師進一步演繹為淨宗修持八大要領:一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是學道通途;二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正宗;三以攝心專注而念,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五以堅持四重戒法,為入道根本;六以種種苦行,為修道助緣;七以一心不亂,為淨行歸宿;八以種種靈瑞,為往生證驗。此八種事,各宜痛講,修淨業者,不可不知。大師這段開示,理事圓融,既外慕諸聖,又內重己靈,自力、佛力、自性功德力,三力和合並運,成就殊勝淨業。

  大師將真信具體列為十種。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二信人命無常(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為後世),三信輪回路險 (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五信佛語不虛(此日月輪,可令墜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六信實有淨土(如今娑婆無異,的的現有),七信願生即生(已願已生,今願今生,當願當生,經有明文,豈欺我哉),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性具與事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修淨業者,如能具備以上十種信心,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操左券。

  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自致成佛,而我所發之願,正合佛攝生之願。此則直以發願便可往生。佛既慈悲一切眾生,豈獨不慈悲我乎?佛既滿一切眾生之願,豈獨不滿我之願乎?大慈悲心,無有揀擇。是以真能發願,則信在其中。信願既真,行門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願行三種資糧,唯一願字盡之。

  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深願切故,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禅,汝但捨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當向祖師作禮,謂:“我先已受釋迦如來念佛法門,發願受持,終身不易,祖師雖有深妙禅道,吾則不敢自違本誓也。”縱或釋迦如來忽爾現身,謂曰:“吾先說念佛法門,特一時方便耳。今更有殊勝法門,超於彼者,汝當且置念佛,吾即為說勝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陳白:“我先禀受世尊淨土法門,發願一息尚存,決不更張,如來雖有勝法,吾則不敢自違本願也。”雖佛祖現身,尚不改其所信,況魔王外道,虛妄邪說,豈足以搖惑之耶?能如是信,可謂深信。

  若赤熱鐵輪旋轉頂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願;若轉輪王勝妙五欲現前,亦不以此樂,退失往生之願。此逆順至極,尚不改所願,況世間小小逆順境界,豈能引轉?能如是願,可謂切願。

  以此信願之心,執持名號,持一聲是一九蓮種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一句佛號,不雜異緣,十念功成,頓超多劫。捨此別修,非狂即癡。大師剀切剖示十六字綱宗,誠為末法眾生淨業正范。

  (3)欣厭心切,精進勇猛

  大師對禅淨奧理,深造底蘊,而其宗教情懷,尤其虔切。大師勸導:念佛當生四種心,一、無始以來造業至此,當生慚愧心;二、得聞此法門,當生欣慶心;三、無始業障,此法難遭難遇,當生悲痛心;四、佛如是慈悲,當生感激心。此四種心中有一,淨業即能成就。

  厭欣心於淨業修持大有裨益。以西方淨土之樂,回觀娑婆世界之苦,厭離自深,如離廁坑,如出牢獄;以娑婆世界之苦,遙觀極樂世界之樂,欣樂自切,如歸故鄉,如奔寶所。這種深切的厭欣心,始終滲透在大師一生的淨業修持中,茲錄大師《 念佛偈 》數首以證:“說著蓮邦雨淚垂,閻浮苦趣實堪悲。世間出世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猛切持名如救頭,娑婆那更可遲留。即今撒手便歸去,已較前賢輸一籌。”“劃斷塵緣百不思,通身著力念阿彌。娑婆深厭輪回苦,早向花池占一枝。”其淨業之虔誠,感人肺腑。

  大師一生以求生淨土為職事,一天持念十萬聲佛號,不欣世語,孜孜於出離苦海的道業。大師深感:吾人曠大劫來,久在輪回,豈永不發求出離之心,修向道之行耶?皆由廢於因循,敗於怠惰,所以常在生死,受大苦惱。今聞持名簡要法門,若仍循故轍,安於覆敗,可謂第一等無血性漢子矣。大師以此反省策進自己的淨業,住持道場,處理事務,以尺香時間為限。《 尺香齋白詞 》雲:“死生事大,來日無多,道業未成,實深慚懼。尊客相看,午後炷香,非敢輕疏,幸垂監恕。”

  大師以精進自勵,亦以此化他。《 與瑞一李居士書 》勸導居官的李居士:“猶須痛念三界無安,肉身苦惱;生死路險,人命無常。幸聞佛法,幸生信心。幻境幻緣,只眼觑破;佛心佛行,赤體擔當。淨業得修且修,宦場可下便下。無少生留戀,無虛棄光陰。務期事辦一生,花開上品。庶幾不負自己多生熏習之善願,我佛長劫護念之慈恩,而成一世出世間之勇猛丈夫焉。”真實厭捨娑婆塵境,成就出世間之大利。語重心長,感人肺腑。

  從以上大師三種思想的闡述中,我們可鮮明地感受到徹悟大師的淨土思想特色,有淨土深切的虔信胸懷,有禅宗痛快淋漓的宗風,有教下剖切詳明的圓解。其行解真實,瑞應超卓,不愧為末法淨土正祖,五濁惡世的不滅法炬。

  選自《淨土宗教程》大安法師著

 

上一篇:大安法師:淨土宗十二祖紅螺資福徹悟大師生平事跡
下一篇:徹悟大師:對治信心不堅之十種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